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
01:2002年比爾蓋茨訪問北京,安排事情是以5分鐘為單位安排的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他們每小時、每分鐘的時間,都有不同的行程安排,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更是以5分鐘為單位,將時間安排到了極致。
美國聲稱比爾蓋茨一天的行程表,足以和國家總統媲美,對於用時較短的安排,比如短程會議、握手、打招呼等等,均以秒為單位計算。
於2002年,比爾蓋茨來到北京訪問,長達幾天的時間,被以5分鐘為單位,規劃出了一天的工作量。中國的微軟同事,為了安排好時間行程,一遍又一遍的測量,從電梯口到會議室需要幾分鐘、會談幾分鐘、每一個會議室都安排好了等著籤字和溝通的重要客人。
比爾蓋茨來到之後,握手、拍照、籤字、離開,幾乎是分秒不差,從他對待時間的態度上,可以看出職業素養和對職業的尊重。
2008年退休之後,比爾蓋茨並沒有改變對時間的掌控,以前是對工作,現在是對自己,他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讓有限的人生變得更加有深度。
世間最可怕的事,莫過於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拼命努力。在時間面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是比爾蓋茨卻將自己擁有的每一分鐘,都發揮出最大作用,這就是時間顆粒度掌控的不同。
02:看你的時間顆粒度,就能看出你是厲害還是平庸
每一個成功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都非常重視,他們想盡辦法將自己的一天延長,如此才能更好的處理這些工作,他們甚至忙到沒有時間吃飯和睡覺。
然而越是普通的人,時間越不值錢,可以為了省下20元,選擇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為了得到一些優惠折扣,排隊三個小時。對待時間的態度,決定了以後可能會達到的高度。
中國首富王健林一天的行程表,曾經在網上公開,早上4點起床健身,然後飛行6000公裡,兩個國家,晚上7回來繼續加班。這種形成安排,讓網友們被刺激到了,甚至產生了一種危機感,中國首富都如此奮鬥,作為一個起床困難戶的年輕人,會不會被時代淘汰?
時間顆粒度也就是時間觀念,同樣的一天時間,有人的早上從4點鐘開始,有人的早上從11點開始,中間就差去將近7個小時,更可怕的是晚上11點,晚起的人已經準備睡覺了,而早起的人依然在奮鬥。
同樣的一天時間,一些人的有效時間只有4個小時,而一些人會達到恐怖的12個小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顆粒度,比爾蓋茨的時間是5分鐘,王健林的時間單位是15分鐘,能力越大的人,安排時間的範圍就越小。有人戲稱自己分分鐘幾百萬上下的時間,不能被耽擱,而對於比爾蓋茨來說,這種形容並不誇張。
越是成功的人,越知道時間的重要性,而時間顆粒度越小,就說明對於時間的利用率越高,更能創造收益最大化。
不同的環境和場合中,時間顆粒度的體現各不相同,在職場中體現出來的,就是恪守時間的職業化,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就是精細的高品質生活,想要看出一個人是否對自己有高要求,就要看他對待時間的態度。
03.你的時間顆粒度,決定著你能到達的高度和遠度
拖延症是影響時間顆粒的最重要因素,很多人都有或輕或重的拖延症,主要就是因為他們感覺工作是做不完的,每天都會有很多工作和問題出現,於是放任這些事情拖延自己的時間,但就是有少數的成功人士,不僅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還能抽出時間每天健身。
1.對待時間的態度,其實就是對待生命和事情的態度;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深度的寬度,時間的流逝是我們對生命最直觀的感受。在醫院裡,當生命進入倒計時,這些人甚至捨不得睡覺,想要一天48小時看著世界。
在學校裡,這些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總是感覺自己有大把時間揮霍。一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就是對待生命和事情的態度。
在職場中,浪費自己的時間,頂多是平庸,浪費別人的時間,卻會被淘汰。小李就是一個重症拖延症的患者,從事的恰好是文職工作,每天都會列印許多報表,可不到最後一刻,堅決不完成之前的工作。
一次會議突然的提前,導致所有參與會議的人,都沒有紙質材料參考,所有人都等著小李列印。老師經常說一句話:你一個人浪費2分鐘,全班30個人,你浪費了一小時,說的就是每個人的時間顆粒度。
有這個等待的空閒時間,對於時間利用程度高的人來說,可以處理幾份報告、參與一個短程會議、安排幾個事情了。
2.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從縮小時間顆粒度開始,讓每一分鐘都用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提高自己的時間利用率,就要從縮小時間顆粒度開始,讓自己的時間單位一點點縮短,讓每一分鐘都能發揮足夠的用處。
改變自己的時間顆粒度,首先就要有時間觀念,可以藉助一些工具,比如手錶、日曆、日程安排表等等,將一天的事情羅列出來,以4小時為計算單位的事情,縮短到3小時或者2小時,逐漸提高自己的時間和行動力。
3.效率才是時間管理的本質,不要磨時間,而是要專注,提高效率
職場中最討厭的就只有一種人,同樣都是工作8小時下班,有些人早早的工作完了,有些人卻還要加班,這就是工作效率問題。一昧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如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有效的工作,才是時間管理的主要目的。
即使比爾蓋茨的時間非常珍貴,但是他仍然會空出一兩周用來調整自己,他稱之為思考周。在這個時間段中,比爾蓋茨主要是調節自己的情緒和精力,因為他甚至一張一弛對於自身的重要性。
時間管理不意味著要每時每刻都緊張,將一些放鬆項目,同樣列在時間安排上,適當的獎勵正在提高的自己,放鬆並不是影響時間顆粒度的因素,相反,可能會促進時間顆粒度的縮小。您對於時間顆粒度如何看待?歡迎分享您的看法。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