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顆粒度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想擁有受人尊敬的職業化素養,恪守時間,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是基本要求。
職場上衡量人的價值,有一個維度,就看他的職業化程度。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另一個會影響你職業化程度的因素:時間顆粒度。
01
2016年12月,網絡上流傳一張王健林的行程表。
當年,這位62歲的中國首富,早上4點起床健身,然後飛行6000公裡,出現在兩個國家、三個城市,最終,晚上7點趕回辦公室,繼續加班。
這張行程表出現後,網友們紛紛表示,受到了10000點的傷害。
最可怕的事情看來真的是:比我成功N倍的人,居然慘無人道地比我更努力!這世界,到底還給不給我們這些年輕人機會啊!
02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有不少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很多常人無法想像、甚至都不願想像的。而我從這張行程表裡看到的,是另一樣東西:職業化。
我在朋友圈裡寫到:外企高管們,很多遠不到首富級別的同志們,都是這樣的 ……
時間顆粒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職業化程度。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根據行程表,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很細,大約是15分鐘。和海南省領導會見?恩,蠻重要,給你15分鐘。
另一個把時間切成顆粒的人,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茨。英國電子郵報資深記者Mary Riddell說,蓋茨的行程表和美國總統類似,5分鐘是基本時間顆粒度,而一些短會,乃至與人握手,則按秒數安排。
這哪裡是把時間切成顆粒啊,這簡直是把時間碾成粉末啊。但你不要覺得誇張。
這個「按秒數安排」,我是親眼見過的。
2002年,比爾·蓋茨到訪中國,在北京香格裡拉參加一些重要會面。微軟中國的同事們為了他的到來,一遍又一遍測量,從電梯口到會議室門口要走多少步、幾秒鐘。我當時就在現場,親眼目睹每個會議室都坐著一位等著他握手、籤字的重要客人。蓋茨來了之後,一個房間、一個房間握手、籤字、拍照、離開,幾乎分秒不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王健林是15分鐘,蓋茨是5分鐘,大部分人是1小時,半天,甚至一天。
恪守時間,是職業化的最基本要求。為什麼很多人看似並不守時?是因為他的時間顆粒度,過於粗獷。
央視某主持人有一次採訪王健林,她和攝製組遲到了3分鐘,結果王健林當著她的面,坐著車絕塵而去。這位主持人感慨說,一分鐘不等,一點臉不給,老王就是霸氣。其實不是老王霸氣,而只是時間顆粒度也許是1小時的她,無法理解。對一個時間顆粒度是15分鐘的人來說,3分鐘意味著什麼。
衡量一個人在商業世界中是否職業化,恪守時間,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理解了「時間顆粒度」的概念,就會明白,恪守時間,就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03
第一、理解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用時間顆粒度為1小時的人的心態,去評價一個時間顆粒度為15分鐘的人的行為方式,很容易會說:至於嗎?耍什麼大牌啊?
時間顆粒度為1天的人,喜歡說:你到北京了啊?那怎麼不順便繞到天津來看我一下啊?
時間顆粒度為半天的人,喜歡說:你下午在辦公室嗎?我過來找你聊聊天。
時間顆粒度為1小時的人,喜歡說:路上堵瘋了,我還有一會兒就到,你等我一下啊。
時間顆粒度為半小時的人,喜歡說:這事微信裡說不清楚,我給你打電話吧。
這些話都沒錯。但是如果別人不去天津看你,拒絕你的臨時到訪,不諒解你的遲到,或者不接你電話,你要理解,那只是因為他的「時間顆粒度」和你不同。
第二、提升自己的「時間顆粒度」。
檢查一下自己的時間顆粒度。怎麼檢查?看看你約人開會,一般約多長時間。一約就是半天的會?那你顆粒度是半天。你的會都是以小時為單位?那你顆粒度是1小時。如果你的時間顆粒度是2小時,也不用自責。
你的時間顆粒度,會隨著你越來越成功,時間越來越值錢,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細。這會自然而然,不用強求。但是,當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更具職業素養的商業人士,會懂得至少以30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以1分鐘為單位信守時間。這就是職業化。
第三、善用日曆管理「時間顆粒度」。
現在的電腦、手機都自帶日曆工具。建議學習把所有行程安排,都必須放入日曆,而不是大腦中,然後利用工具,逐漸管理越來越細的時間顆粒度。關於工具,我個人比較喜歡用微軟的Outlook,你也可以用其他手機自帶的工具。
04
時間顆粒度,就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有人的時間顆粒度是半天,比如退休老人;有人的時間顆粒度是15分鐘,比如王健林;有人的時間顆粒度是5分鐘,比如比爾·蓋茨。
在商業世界中,擁有受人尊敬的職業化素養,恪守時間,是一項非常基本的要求。而恪守時間的本質,就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End-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TDR8bt5-qtxM3zm1ziiIkQ
本文由 @劉潤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