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顆粒度: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
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比你成功N倍的人,居然不可理喻的比你更努力。如果看過王健林的行程單,很多人可能懷疑自己在虛度光陰。
很多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甚至不願意去想像的。
通過王健林的行程單,發現安排時間最短的行程為15分鐘,這可能就是王健林先生的時間顆粒度,以15分鐘為一個單位,而我們身邊很多人的時間顆粒度,也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個上午,一整天。
如果自己的領導開會,是以半個小時為單位,那她的時間顆粒度就是30分鐘,如果開會一開就是一上午,那他的時間顆粒度就是半天,往往一開就是半天的會議,沒什麼價值。
時間顆粒度越小,說明這個人將自己的時間切得越細,時間觀念越清晰,往往也越成功。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則是將時間碾成粉末,他的時間顆粒度是以秒來計算。
當然,大多數人不可能以秒來做時間顆粒度,每個人的時間顆粒度不一樣,不同時間顆粒度的人之間,可能就會發生誤會,以30分鐘為時間顆粒度的人,有事大概喜歡打電話,而不是發微信,喜歡發文字,而不是發語音。理解對方的時間顆粒度,尤其是在職場中,至關重要。
自檢一下自己的時間顆粒度,是小時,還是天,如果身在職場,以1分鐘為單位來守時,以30分鐘為單位來工作,可以提升自身商業素養。
恪守時間的本質,就是理解、並尊重別人的時間顆粒度。
時間顆粒度:參考劉潤《5分鐘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