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字源識字--年和碾的讀音關係(都在懷疑先有年還是先有碾?)

2020-12-06 嚴師說字

年(碾nián)中的「丿」指示有力的作用,地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運動和變化;「 」十和二的合體,說明一年有十二個月;加點「 丶」表示年有平年和閏年。借「碾」聲說明地球能自轉和繞太陽公轉。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也就是說我們華夏民族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知道地球自傳和地球繞太陽公轉,比西方十六世紀(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早知三千多年。

年的本義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共十二個月。可引申為1.每年的,如年會、年鑑、年利、年薪;2.一年的開始,年節、新年;3.有關年節的(用品),如年畫、年禮、年貨;4.時期,時代,如近年、年華、年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b.公元紀年名稱)、年限、年深日久;5.收成,如年成、年景、年謹、荒年;6.歲數,如年紀、年事(歲數)、年高、年輪、年壽(人的壽命)、年力(年齡與精力)、年衰歲暮(年紀衰老,壽命將盡)、年在桑榆(比喻垂暮之年);7.人一生所經年歲的分期,幼年、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8.科舉時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稱,如年兄、年誼(同年登科的關係);9.姓。

《華夏上古志五千年演義》記載:做了首領的堯,仁德像蒼天那樣廣大,無所不被;智慧像神靈那樣微妙,無所不知。堯讓重和黎專門負責觀測天象,佔卜天意。日久天長,重和黎居然成了兩位天文學家呢!他們還把所掌握的天文知識傳授給羲和、羲仲,讓更多的人懂得天象。堯任命了農官后稷之後,農耕日漸發達,他也越覺得播種、收穫,都須掌握四時,而是掌握四時必須懂得天象。於是,堯把羲和、羲仲等人召來,命羲和細心觀察天象,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民政部來制定曆法,以便人們按時令從事生產。他命羲仲住到東方海濱,觀察記錄日出的方位與時間,以晝夜平分那天作為春分;命羲叔住到南方的明都,觀察太陽如何向南移動,以定夏至;命和種住到西方的昧谷,專門測定日落,以定秋分;命和叔住到北方的幽都,觀察太陽從南向北移動的方位,以定冬至。堯分派完之後,又說道:「我告訴你們,大概可以366日為一周期,剩下的天數,用閏月的辦法去解決,這樣,春夏秋冬就好確定了。確定了四季,自然就能確定出年來了。」這樣的測量方法,有點物理學知識的就會明白,古人知道地球自轉和繞太陽公轉的道理了。

石碾的結構

石碾【niǎn】碾是新石器時代(距今5000年)的產生的。是一種用石頭和木材等製作的使穀物等破碎或去皮用的工具,由碾盤(碾臺)、碾砣(碾磙子、碾碌碡)、碾框、碾管芯、碾棍孔、碾棍等組成。石碾分上下兩部分,上面的叫碾砣,下面的叫碾盤。碾盤和碾砣的接觸面上,鏨(zàn)有排列整齊的中間深兩邊淺的碾齒,而碾砣上鏨(zàn)有排列整齊的一邊深一邊淺的碾齒,用以磨碎糧食。碾砣被固定在碾框上(碾齒深的那頭在中間),而碾框是用硬木(一般是棗木)做成的架子,呈四邊形。碾砣兩頭的中央有兩個向裡凹的小圓坑,裡面固定著一個小鐵碗兒,叫碾臍;在碾框的對應位置固定著兩個圓形鐵棒,與碾臍相對,凹凸相合,能自由轉動。碾框的一端,中間有一孔,套在碾管芯上,而碾管芯是固定在碾盤正中央的一根金屬圓柱。碾框上一般還鑿有兩個碾棍孔。這一切組合就緒,再安上碾棍,這盤石碾就可以使用了。碾棍是兩根一米左右的木棍,分別插在兩個碾棍孔裡,呈對角線分布。當逆時針推動碾棍,碾砣轉動起來,石碾就開始工作了。使用一段時間後,碾齒被磨平了,需請石匠重新鏨出碾齒來,賦予這種石制工具以新的生命活力。

相關焦點

  • 碾槽窪栓皮櫟400年
    碾槽窪村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山河鎮南部的一個自然村,緊鄰巍峨壯觀的太行山南麓沁河岸邊,山西省和河南省交界地帶,是一個美麗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
  • 中國漢字形狀有道理,讀音有內涵&我們為什麼要識字?
    我們通過對識字法的分類,現在可以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識字的目的有兩個:一個目的就是純粹識字。所謂識字,就是這個字,我認識它就行了,念什麼,常用意義是什麼。關於它為什麼那樣寫,我不去管。在第二種目的下,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這個人字,叉開腿的一個人體形象。那麼為什麼人字要叉著腿寫,人本身也可以並腿站立啊!大自然中所有的動物都四條腿,都是爬行,只有人是用兩條腿直立行走,且能站立的,所以畫出這個樣子來,這絕對不會成為別的動物,這是人的特點, 把它畫出來就行了。
  • 線上字源識字,讓珠璣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識字
    比如一年級語文課中的《字源識字》。老師精心選取的短視頻通過追溯漢字本源,分析漢字結構,利用漢字構字理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以「青」為母體,衍生出「請」、「清」、情」、「晴」、「蜻」等一串字,孩子們很容易明白:這幾個字聲旁相同,故讀音相近;形旁不同,故意義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降低形似字混淆的概率了。
  • 把時間碾成粉末,時間顆粒度(600字)
    如果看過王健林的行程單,很多人可能懷疑自己在虛度光陰。很多成功人士的努力程度,是普通人無法想像甚至不願意去想像的。通過王健林的行程單,發現安排時間最短的行程為15分鐘,這可能就是王健林先生的時間顆粒度,以15分鐘為一個單位,而我們身邊很多人的時間顆粒度,也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個上午,一整天。
  • ...手機版碾骨者boss怎麼打 魔力寶貝手機版碾骨者boss打法技巧解析
    魔力寶貝手機版碾骨者boss怎麼打魔力寶貝手機版碾骨者boss怎麼打,碾骨者boss是遊戲中一個非常難打的,同時通關后豐富的道具獎勵也吸引著不少的小夥伴,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下魔力寶貝手機版碾骨者boss打法技巧解析,一起看看吧!
  • 53.字源識字--巴和它的本義都是蛇(原因產地不同,讀音可考證)
    「口」指是蛇嘴,張口之形;「丨」指示張嘴伸出的舌頭;「乚」指示蛇身的形狀和爬行狀態;筆畫總體會意為蛇張嘴吐舌爬行撲食的動態畫面。讀音來自尾巴拍擊石頭的「吧吧」聲音,南方山區多蛇,讀音來自南音,如巴山(蛇多)蜀水;北方的蛇多在土窩或土屋內,造「它」字指蛇,尾巴擺動聽到的是「嗒嗒」聲。巴的本義就是蛇。
  • 梅花碾衝擊壓路機與傳統振動壓路機有何不同?
    梅花碾衝擊壓路機與傳統振動壓路機有何不同?衝擊壓路機又叫衝擊碾壓機、自行式衝擊壓路機、梅花瓣型衝擊壓路機、衝擊碾實機、衝擊壓實機。三邊形衝擊壓路機具有強夯和傳統振動壓實的雙重特點,高速公路地基處理;原地面衝擊。高填衝擊。補強夯實。
  • 漢語拼音學的好不好,和語文有關係嗎?
    漢語拼音在小學一年級,甚至有的地方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拼音,為以後識字做準備,拼音這麼早開始學習,有必要嗎?還是先來認識一下拼音是怎麼來的吧,這個並不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漢語拼音表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應用他和另外幾位傳教士擬訂的用羅馬字給漢字注音的一套方案寫了4篇文章,送給當時的制墨專家程君房, 由程君房編入所著墨譜《程氏墨苑
  • 4.字源識字--田、甲、由、申(僅用拼音識字無法理解)
    1.知道「申」的本義,你會對「神」這個字客觀理解2.為何「天幹」中「甲」排第一位?3.用借音字標音識字好,還是用拼音識字好?4.你體會過用借音字標音,即可增加對生字的理解,還鞏固了借音字,何樂不為?田(填tián )田是由「土」和「囗」合體造字。圍土造田之意。
  • 碾玉匠與繡娘私奔後生活多年,但卻不知道繡娘與嶽父嶽母都是女鬼
    但是,這部話本集不知原書是何人所編,也搞不清一共有多少卷,只知道現存的是其中第十至十六卷的七個短篇話本小說。 繆荃孫在跋語中稱,該書是他發現的元人寫本,而且,除此七篇外,「尚有『定州三怪一回』,破碎太甚;金主亮荒淫』兩卷,過於穢褻,未敢傳摹」。由於,其中的故事走向,頗有蒲松齡之神韻,所以筆者今天便給大家講這一折《碾玉觀音》以饗讀者。
  •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6億年前化石記錄「蛋生雞」過程
    籠脊球化石,a和b是裸露的標本,囊包已丟失,c和d是保存了囊包的標本,e和f是a和b的局部放大,顯示細胞結構細節。科技日報12月5日消息,對於動物究竟何時並如何起源,人們抱有天然的好奇心。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也始終是一個充滿爭議和趣味的話題。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6.1億年前化石給出答案:先有蛋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動物起源一直有一個千古之謎。11月28日,從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傳來確鑿答案: 先有蛋。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殷宗軍介紹,「先有蛋」這個答案的重要線索,來自於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葬化石庫中的一類化石。該類化石名叫「籠脊球」。
  •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還是先有病毒這種生命?
    先有生命還是先有病毒,這個問題就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糾纏已久。假設,我是說,假設病毒就是源於地球的玩意兒(近來有科研證據表明病毒也可能來自外太空,這裡不做討論)。按照我們先現有的認知理論,病毒如果不依附於其他生命形式(包括生物、細胞、細菌),就沒辦法存活,因此生命肯定先於或同時和病毒存在於地球,但其中糾結的部分在於,我們迄今為止,無法給病毒一個確切的定義。過去的一百年至今,我們對於病毒的定義都在不斷發生改變。
  • 新學期廈門小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 教材「變臉」首次使用「部編本」
    從下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的歷史,都將使用「部編本」。 「道德與法治」就是之前的「思想品德」課,即俗稱的「政治課」。  今年,全國的小學約有50%,初中約有60%,使用「部編本」。  部編本,顧名思義,就是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6.1億年前的化石可以作證:地球上先有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石蘭(抄襲必究)關於宇宙和生命的起源,一直都是大家在科學這個領域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即便空間被局限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球上,大到人類的起源,小到地球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都會引起大家的激烈討論。
  • 字理識字樂趣多 熱愛生活樂表達
    教學中,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依託漢語拼音,通過字理識字、寫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實現「我有話要說,很想告訴別人,很想記下來」的良好的習作狀態。字詞教學是根本    字理識記來幫忙低年級語文課以識字、寫字為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男人和女人誰先出現?
    男人女人哪個先出現這個問題和大家一直爭議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一樣的,其根本在於物種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南方古猿我們於猩猩的祖先同微森林古猿。初中的生物學告訴我們,人類的祖先是800-10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
  • 28.字源識字--煎與熬有何區別(識字就可理解烹飪的原理和方法)
    先說下前(遣)和剪(擬聲),前上面的倒八「丷」表示分,表示舟在行進過程中,舟頭把水分開的水;倒八下的一橫表示水平面;下面的月是舟的省形;「刂」是刀的變形,表示船頭劃開的水面如剪刀鉸開的布面;以「人站在船頭不行而進」表示先進(展示人站船頭而舟行進的場景)。借「遣」聲表示引而向前。《說文解字》:「前(歬),不行而進謂之前(歬),從止在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