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字源識字,讓珠璣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識字

2020-12-06 水母網

水母網02月20日訊(通訊員 任曉燕)2月17日起,各個小學紛紛開啟了網上課堂。其中,珠璣小學以其特殊的授課方式,別開生面的課堂,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班主任每天都會提前發布第二天的課表,方便學生預習,每個時間段提醒孩子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各學科老師也把授課內容製成生動有趣的視頻,很受學生的喜愛。

比如一年級語文課中的《字源識字》。老師精心選取的短視頻通過追溯漢字本源,分析漢字結構,利用漢字構字理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以「青」為母體,衍生出「請」、「清」、情」、「晴」、「蜻」等一串字,孩子們很容易明白:這幾個字聲旁相同,故讀音相近;形旁不同,故意義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降低形似字混淆的概率了。

隔離不隔教,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和可重複性一定會讓孩子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怎麼教識字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準確定位拼音的學習功能,強調拼音的工具價值, 在一年級上冊集中編排漢語拼音,以拼音學習的規律為主要線索安排學習內容,短時間內集中解決問題。此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課後練習、語文園地中的《字詞句運用》欄目,在後續教材中加以不斷複習和鞏固。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
  • 識字中的深度學習
    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在識字編排上體現了合理有序、學法靈活、貼近生活的特點,教師應結合教材特點,科學設計,做到多元化識字,達到優化識字教學的過程,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識字編排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學法靈活。「識字具體是指了解字義,讀準字音,辨清字形。同時建立音、形、義之間的聯繫,實現三者的統一」。
  • 洪恩識字和悟空識字怎麼樣?你家孩子識字為什麼總是落後於人?
    在很多家長中我經常能聽到:我們家孩子三歲識字就超過1000個了,也有:我們家孩子認字總是記不住,怎麼教也沒用。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你家孩子比比別人家的笨嗎?當然不是,每個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他們的思維成長規律,這是我一直強調的。今天我就給大家對比分析兩款識字app,看看他們是如何教孩子們記住那麼多字的。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比如,一年級上學期的目標是認識常用漢字300個,會寫漢字100個;一年級下學期的目標是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漢字200個;二年級上、下學期要分別認識漢字450個,會寫漢字250個。這裡提出的數量,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中最基礎的保底數。隨著年級的增長,課文長度明顯增加、難度明顯提升。
  • 字理識字趣味多,課題研究帷幕開
    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合肥市興華苑小學迎來了市級課題《小學低年級實施字理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啟動儀式。4月19日下午,兩位課題負責人——李立老師和張秀娟主任,攜該校課題組成員一起參加了啟動儀式。分管教學的王道傑副校長全程參與、悉心指導。
  • 升小學,孩子拼命補拼音識字數學?有遠見的媽媽這樣做
    9月份孩子要上小學了,閨蜜苦口婆心地對我說:「親愛的 ,你一定要讓孩子提前學好拼音。我孩子去年上的一年級,別的孩子不但會識字速算,會拼音英語,寫得還賊快!我孩子現在周末都在補習拼音,補英語,我每天陪他做作業到晚上11點!快一年了,我兒子才勉強跟上,但是我兒子自信心大打折扣,目測未來是學渣無疑了!」
  • 字理識字樂趣多 熱愛生活樂表達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而學好語言的兩個關鍵,一是先要打好識字的基礎。二是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小學低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學習類APP評測,關於英語、識字、數學類啟蒙
    線上學習越來越普及,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運用兒童APP給孩子教學,補充學習上更多的資源。通過不同的APP幫助孩子進行更加系統的教育,完善家庭環境中不足的地方。更多的團隊也在不斷地開發更適合孩子的APP。在這個智能普及的時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無法將孩子與智能產品完全隔離。家長不應該視電子產品為洪水猛獸,也不應該過分依賴電子產品給自己帶來的便利。
  • 新學期廈門小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 教材「變臉」首次使用「部編本」
    哪些課本要變臉  小學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  初中一年級 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
  • 一年級《動物兒歌》備課筆記,這樣識字很容易
    《動物兒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朗朗上口的六行歌謠,引出了孩子熟悉的六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了小動物活動時美好快樂的情景。兒歌在介紹有趣的動物知識的同時,主要引導孩子歸類識字。一、識字本課共要認識12個生字,其中有6個帶蟲字旁,都是形聲字,左形右聲。左邊的蟲字旁表示字的意思,右邊的部件提示字的發音。蜻蜓、螞蟻、蜘蛛,這三種小功物的名字都是蟲字旁的形聲字,孩子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可以提高識字效率。
  • 神奇的識字魔法師
    其實這就是教學方法惹的禍,老師和家長教不會,最後還讓孩子來背鍋!」王德雷難以掩飾對學前教育現狀的焦慮。王德雷認為,識字方法應該不拘一格,隨字而變。根據偏旁部首編成好玩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圖畫、記憶深刻的肢體語言、甚至是一個魔術,一個小小的比賽都可以記住一個字。比如「井」字,王德雷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救命啊,救命啊!」一個小朋友掉到了井裡高聲呼救。
  • 一年級下識字3《小青蛙》家長教育孩子愛護小動物,遵守自然規律
    孩子的學習在疫情期間也應學會堅持,家長可教會孩子什麼是「持之以恆」。識字3是要孩子們愛護好小青蛙,同時愛護其他小動物,疫情從一隻蝙蝠說起,同樣,也可教會孩子不食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識字教學不僅僅是停留在基於課文體裁的教學上,還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滲透中華民族古老漢字的迷人之處。在教學時,儘量從造字的規律與特點出發,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愛上漢字,從而體會漢字的「生命意義」和「精神意義」。
  • 看完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我決定自己給娃辦個幼小銜接班
    我一直都是一個秉持著要給孩子一個完美童年的教育理念的娘,自然沒有在上小學前做過多準備。而且幼兒園也不教小學知識,造成我家孩子在知識方面確確實實仿佛一張白紙。但是前段時間的一件事兒改變了我悠閒的心態,我有一個朋友,她家孩子也是9月份上小學,她總是想給孩子找幼小銜接班,但是趕上疫情,教育機構統統沒開門,只能讓她自己親自上陣。每天下班就開始給孩子「補課」,連著好幾個月了!
  •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大變臉:「胖」了一圈,有A4紙大小
    錢報記者在教材區看到,除了一年級上冊,其餘年級在售的語文課本,仍然是舊版。  總體來看,新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跟舊版相比主要有四個變化。  ●首先,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  這絕對是新版教材最大的變化。70後、80後爸媽小學語文第一課,學的是「ā、ō、ē」這三個拼音。但是從今年起,一年級小學生學語文,要先認「天、地、人」這三個常用字。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幼兒識字有方法 適合5-6歲孩子的兒童讀物推薦
    據了解我國兒童一般是6歲初入學,先學6周漢語拼音,然後從看圖讀拼音開始識字。然而據一些語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識字時間晚、速度慢、數量少,遠遠未能滿足學生自身智能發展的需要。
  • 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關於這個字的四字詞語,竟然難倒了家長
    一年級語文下冊《春夏秋冬》:課堂筆記+同步練習,預習複習兩用春夏秋冬,是自然景象,也是人心中的景象。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風景;不同人的眼中,也有著不一樣的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的課本中,《春夏秋冬》擁有怎樣迷人的風景。
  • 小學一年級不教拼音是謠言 拼音教改緣何屢被「誤讀」
    圖片來源:東方IC  「拼音,不就是一個識字、讀字的工具嗎?怎麼會被炒熱?誰說我們小學一年級不教拼音?那種說法其實都是源於家長的焦慮。」上海日新實驗小學副校長徐為說,完全可以負責任地說,沒有學過一點拼音的孩子,進入上海的任何小學,都能順利學習拼音。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變化一:先識字後拼音,先學「天地人」再學「a o e」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 o 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上小學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開學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