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2020-12-06 高高教育體驗

字理識字,走進漢字的源頭

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形理據,即漢字的構行之理,演變之理,漢字的字理中存在生動的生活形象,還有古代的文化知識。如果教師能根據字理去教學,讓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意的道理,無疑就抓住了識字的重要規律。

形象展示法,著名漢字研究專家唐漢說:「幾乎每一個漢字,尤其是初始階段的漢字,都是一種實物的摹繪,一種生活場景的縮影。」許慎將象形字界定為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如象形字「串」教學時,教師可以展示串的食物形象。如:冰糖葫蘆,羊肉串,學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串字的構成。教師通過形象的展示畫面,在物象與字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幫助學生將筆畫結構與生動鮮活的表象統一起來,當串字出現在學生眼前時,這個漢字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符號,而成為一幅生動有趣的圖畫,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強度。

字形解析法。一是指事字。例如:漢字本為木之根,末為木之梢,由此體現上下之意,直觀表達了事物之間的關係。二是會意字。有的一目了然易解釋。如:日月為明,小土為塵,女子為好,田力為男。但有的也需要追根溯源,如武:止戈為武,只有你有強大的武力,才能讓別人停止討伐。三系統歸納法。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是構字能力極強的造字形式,約佔常用字的90%了解形聲字的結構特點,合理比較歸類,發散識字可大大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同聲旁的字如飽、泡、炮、抱、跑這類聲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聲字,讓學生知道它們的讀音都與包相同或相近,而意思都與形旁有關,並給學生編上兒歌:有飯能吃飽,有水把茶泡,有足慢慢跑,有火放鞭炮,學生讀著朗朗上口的兒歌就能很快記住這些字形。二同形旁的字,在教學單人旁,一組字時教師可以用動畫演示:人來小亭邊,就變成了停;人來小山邊,就變成仙,人來火堆邊,就是夥;人到樹木邊,就是休,人靠門旁邊,就是們。學生自然的認識了同偏旁的字。三易混淆的字。辮、瓣、辨、辯,學生極易弄錯,怎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區分記憶呢?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根據漢字的形義特點編成順口溜對比記憶:辮子辮子,絲帶扎;花瓣豆瓣,中間瓜;一點一撇,分辨清;爭辯辯論,要說話。這樣的方法巧,效果好。

相關焦點

  • 字理識字樂趣多 熱愛生活樂表達
    教學中,我們低年級語文老師依託漢語拼音,通過字理識字、寫字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識字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實現「我有話要說,很想告訴別人,很想記下來」的良好的習作狀態。字詞教學是根本    字理識記來幫忙低年級語文課以識字、寫字為主。《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 致力傳播字理識字法 八旬教授夫婦研發「速學漢字牌」
    兩位教授演示打牌識字的過程。本報全媒體記者 張瑾 攝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張瑾)8月16日,風華園社區舉行的「朱新蘭老師捐贈速學漢字牌」儀式上,數十位小朋友按照遊戲方法,4人一組玩得熱火朝天。創製速學漢字牌是楊洪清、朱新蘭夫婦多年的心願。他們兩人,不但是風華園住戶中的名人,每年多次為社區義務講授傳統文化、捐贈書籍,而且還是徐州語言文字研究界的名人,自上世紀90年代創新了通過漢字造字規律識字的「字理識字法」後,曾7次赴海外講學,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華語爺爺」「華語奶奶」。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填補國內字理教學空白  每一個漢字都帶著思想、載負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中國文字的演變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  漢字是少年兒童接觸傳統文化最好的窗口,小學是孩子求知慾最強的時期,童年伴隨著方塊字一路成長,就會愛上優秀的傳統文化,並終身受用。
  • 字理識字趣味多,課題研究帷幕開
    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合肥市興華苑小學迎來了市級課題《小學低年級實施字理識字教學的實踐研究》啟動儀式。4月19日下午,兩位課題負責人——李立老師和張秀娟主任,攜該校課題組成員一起參加了啟動儀式。分管教學的王道傑副校長全程參與、悉心指導。
  • 中國漢字形狀有道理,讀音有內涵&我們為什麼要識字?
    我們通過對識字法的分類,現在可以清晰地回答這個問題,識字的目的有兩個:一個目的就是純粹識字。所謂識字,就是這個字,我認識它就行了,念什麼,常用意義是什麼。關於它為什麼那樣寫,我不去管。人們除了認識這個字,還要費很大的勁,知道它是為什麼。這就不僅僅是識字,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是真正教你懂事的,是教你明理兒的,是傳承漢字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在兩種目的下,我們再來認識這個「人」字。在第一種目的下,這個「人」字一撇一捺就念「rén」,這不用多說,這就是直接認字的。
  • 語文學科專家黃亢美來津生動演繹字理識字課堂教學
    如何讓枯燥的識字教學生動有趣?今日,國家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語文學科專家、全國字理教學研究中心理事長黃亢美來到江津區四牌坊小學,採用析形索義、因義記形的教學新思路,生動演繹了一堂語文識字教學課。來自我區部分學校的教師以及2014國培計劃貴州、青海省小學置換脫產影子研修學員共300餘人現場觀摩。    「春季的『季』字頭上為什麼有一個『禾』字呢?」
  • 線上字源識字,讓珠璣小學一年級孩子愛上識字
    比如一年級語文課中的《字源識字》。老師精心選取的短視頻通過追溯漢字本源,分析漢字結構,利用漢字構字理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效率和學習積極性。以「青」為母體,衍生出「請」、「清」、情」、「晴」、「蜻」等一串字,孩子們很容易明白:這幾個字聲旁相同,故讀音相近;形旁不同,故意義不同。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降低形似字混淆的概率了。
  • 巴蜀書社攜手大美漢字 梳理全世界最美的文字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10月16日下午,由四川巴蜀書社有限公司、大美漢字(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看動漫,識漢字」新聞發布會亮相天府書展,重要著作《字理識字》等初露真容。
  • 中華字通為放棄拼音識字恢復字源識字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保證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
  • 小學語文怎麼教識字
    密碼二:漢字的構字規律 面對不認識的字,一個人藉助的外力越少, 說明這個人的識字能力越強。比如,不請教別人、不藉助拼音、不利用語境和生活經驗、不利用工具書,僅憑這個字自身的構字特點就能猜出其大致的意思,應該是自主識字最核心、 最關鍵的能力。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低學段教材每冊設置一到兩個專門的識字單元,以韻文形式為主,結合圖畫提示、漢字拆分、字族文識字、猜謎識字等識字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感受漢字音、形、義之間的關係,滲透漢字文化,著力於激發識字興趣,指導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語文園地。包括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我的發現、書寫提示、展示臺等版塊。
  • 歐陽中石先生的語文教學思考:從漢字讀懂中國文化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走進中華文明的一扇門。隨著「大語文」教育的不斷發展,語文科目重要性的不斷,過去的「學好數理化」正在轉變為「得語文者得天下」許多家長認為,和其他學科不同,語文素養的培養只能通過長期的積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書寫、閱讀、體悟。
  • 識字中的深度學習
    一些生字在課本中以隨文識字的方式呈現,並進行了字音、字形、字義方面的設計,充分發揮了語境識字的強大功能。同時,將漢字的筆畫、偏旁及筆順規則等相關基本知識穿插在每一個單元中,在課本要求掌握的生字上方都標註了筆順,在要寫的生字旁明確標註新出現的筆畫,在每一課的識字環節增設部首學習專欄,讓學生學會運用字理識字析詞,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認字和寫字習慣。統編教材更加關注識字的基礎學習。
  • 讓孩子們了解中華文字的源頭 「甲骨文學堂」走進小學課堂
    8日,沙坪垻區圖書館、重慶甲骨文字社合作開展的「甲骨文學堂」走進小學校園,來到沙區南開小學,為該校五年級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課程《走近甲骨文》,60分鐘的時間裡,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了奇妙的中華文字探索之旅。
  • 洪恩識字和悟空識字怎麼樣?你家孩子識字為什麼總是落後於人?
    在很多家長中我經常能聽到:我們家孩子三歲識字就超過1000個了,也有:我們家孩子認字總是記不住,怎麼教也沒用。同一個年齡段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你家孩子比比別人家的笨嗎?當然不是,每個孩子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他們的思維成長規律,這是我一直強調的。今天我就給大家對比分析兩款識字app,看看他們是如何教孩子們記住那麼多字的。
  • 走進漢字的世界——訪北師大漢字學專家孟琢
    叢書分為《走進漢字世界》《字裡字外的人體世界》《字裡字外的天文地理》《字裡字外的動物王國》《字裡字外的人文歷史》《字裡字外的衣食住行》六大模塊,以一個個漢字穿起一條條知識線,帶孩子讀懂5000年歷史文化的跌宕起伏、磅礴巨變。  給孩子的《說文解字》:破除對漢字的隔膜  在《漢字就是這麼來的》的作者介紹中,有這麼一段話:「他喜歡書法和小貓,一隻叫『求求』,一隻叫『隨隨』。
  • 神奇的識字魔法師
    ——記瀋陽識字教師王德雷「爸爸,月亮是個膽小鬼,天一亮就被太陽嚇跑啦!」清晨,小馨馨開心地撲到爸爸懷裡喊道。王德雷抱起女兒不服氣地說:「那太陽也是膽小鬼啊!」女兒一臉疑惑。「你看,晚上月亮一出來,太陽不也被嚇跑了嗎!」爸爸的鬼臉逗得馨馨哈哈大笑。「那它們都是膽小鬼,膽小鬼!」馨馨開心地記住了「膽」字。
  • 幼兒園期間如何教孩子識字?-會意字和形聲字
    昨天我們分享了一下如何教寶寶學習漢字的象形文字部分。象形文字,是從圖案到抽象的文字,然後經過演變才到如今的模樣。針對這類漢字的,我們總體的原則是通過形象思維來教孩子識字。把漢字的模樣,再變回圖案,然後讓孩子能想像出圖案,理解字的意義,讀出文字的音,從而實現音-行-義一一對應。
  • 說說針對漢語是表意文字進行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發現用得較多的是課件裡的動畫遊戲識字法。這種方法確實生動活潑有利於引起學生注意力,比如摘果子、抓動物等等,但只能算是死記硬背的範疇,對英語那種表音文字來說,效果可能會好些。而漢語是象徵性書寫符號的表意文字,字的結構和意義有緊密的聯繫,那麼在漢語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這點來教學,就有助於學好漢字。小學低年級學習的漢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這些字是從實物簡化而來的,用圖畫識字法是最好不過的了。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