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分享了一下如何教寶寶學習漢字的象形文字部分。象形文字,是從圖案到抽象的文字,然後經過演變才到如今的模樣。針對這類漢字的,我們總體的原則是通過形象思維來教孩子識字。把漢字的模樣,再變回圖案,然後讓孩子能想像出圖案,理解字的意義,讀出文字的音,從而實現音-行-義一一對應。
昨天說了漢字有6種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今天我們來講講會意漢字和形聲漢字。
會意漢字
會意:這種造字法,是用兩個或幾個字組成一個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意義。如「小」和「大」組合起來,就是上小下大變成了「尖」。
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
再比如如「小」和「土」組合起來就是「塵」,小土為「塵」。下面的這些字都是常見的會意字。針對這類字,家長可以用拆字法,給孩子講解各部分意思,合在一起的含義。這樣輔導孩子更容易理解字的含義。必要時,也可以通過畫圖便於孩子理解。
從、眾、木、林、森、筆、尖、灶、尾、看、歪、採、裕、武、休、取、涉、益、淚、甭、豔、災、苗、掰、功、歪、孬
形聲漢字
形聲:由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兩部分組成。拿構造最簡單的形聲字來說,形旁和聲旁都是由獨體字充當的。作為形聲字的組成部分,這些獨體字都是有音有義的字。不過形旁只取其義,不取其音,例如「古」,這個字也可為一個聲旁,結合不同的形旁,可合成為:姑 、估、 咕、 沽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意思。形聲是漢字裡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韻。
針對這類的漢字,看著很相似,小孩子很容易搞混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一組一組地去輔導。在輔導上,您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1. 形
這類字的區別主要就是形旁,家長們講解的時候注意要著重講一下形旁。幫助孩子記住字形。
2. 音
這類字的讀音也都差不太多,有的只有聲調上的區別,家長們在輔導的時候,需要多點耐心,多複習,這樣才能讓孩子記得更牢。
3. 義
每個字對應的含義,家長可以通過形旁的部分來講解。形旁主要是表達意義的,讓孩子識別出形旁的話,就能夠更快地理解字的含義。
最後我要提醒的是,形聲字在漢字裡面最多。這也是最容易混淆的部分,家長們在輔導的時候需要更多的耐心,更長時間地輔導和複習。
結束語
愚公移山,水滴石穿,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比別人更努力一點,你的孩子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牛娃,天才。家長們行動起來,用你的堅持、你的行動為你的孩子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是百家號更新的第十二篇文章。歡迎您的關注和分享。我將持續為大家更新我的雞娃日常,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