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尊敬自己才能擁有改變的力量?
是什麼導致我們語言的顆粒度,變得如此蒼白?
什麼又是,即便宜但又高貴的精神內在世界?
他每一個平常的日子,在外人看來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
他就是平凡世界裡非凡的大爺——阿木爺爺。
01平平無奇的山東老大爺居然靠著中華傳統技藝火遍全世界。
這位喚醒木頭靈魂的大爺名叫王德文,是一位來自山東聊城的木匠工人。能吃苦耐勞,仁厚謙遜,把質直,樸實全掛在臉上的一位典型的山東老漢。
他的人氣有多高,某外國網站上粉絲達120萬,視頻總共2億播放量,最火的一條4200萬的播放量。
在他的手中木板好像有了生命,幾塊小木板簡單操作拼成了一個木蘋果,幾塊梨花木一捏一提變成了一把魯班凳,幾根長木條不安裝電池,內置機關做出來的東西能跑能遛彎,什麼小豬佩奇,2米高的拱橋,會滑行的悟空船,精緻的上海世博館統統不在話下,更神奇的是所有做出來的東西,一根釘子一滴膠水都沒有就能夠嚴絲合縫巧奪天工。
視頻下面,不同語言的評論成千上萬一片讚嘆,因為這個技藝太不可思議了就引起不少外國人的質疑,評論裡面有人言辭鑿鑿的說:「這些視頻全是假的一看就是CAD技術模擬合成的」但這個評論立馬被其他人打臉,胡說!這可是貨真價實的傳承千年的中華傳統工藝,王大爺用的工藝叫做榫卯(sǔn mǎo)。
榫——就是物質構件上凸起的部分。卯——凹進去的部分。
榫卯,完全不用鋼釘和膠水,緊靠凹凸部位的緊密結合連接加固的工藝。故宮,天壇的祈年殿,頤和園的長廊全都是用這個方法修建的。
曾經有專家按照榫卯工藝將1比5的比例加以複製並進行地震模擬測試,實驗證明即使震級到達9.5級,這個模型依然是完好挺立。
其實咱們類似的傳統工藝可以說是燦若群星,隨便拿出來一項都能讓世人過目不忘,但是無數國人們把老祖宗的智慧拋在腦後,將舶來的文明視為珍寶。
於是就出現如今啼笑皆非的一幕一幕,建成落地的建築一半像故宮一半像白宮看上去摻雜東西實則是不倫不類,造謠過市的飲料品牌起著日本名字,自稱來自北海道包裝上再印幾句日語提高所謂的逼格,實際上確是地道的國貨。
來自中原大地的小王,小李一朝進入了十裡洋場,開始自稱琳達,歐尼……,這自以為是的模仿在外人看來不過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中國人自小都知道敬人者人恆敬之,但也許更多的國人還要銘記,如今的世界尊敬自己才能擁有改變的力量。
02是什麼導致我們語言的顆粒度,變得如此蒼白?
發達的網際網路科技讓我們,思接千載,視通萬裡,心遊萬仞,更好的認識自我和了解世界。但我們所能夠接觸到的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
何謂「碎片化」,即我們所接收到的信息並不是完整的,而是從完整系統中截取出來的小部分而已。
我們由於,長期的處於碎片化,表情化,圖片化表達的環境,導致了貧語言的貧瘠「人人意中有,人人語中無」,我們有時候產生了一種感覺,但是能表達的語言太少,釋放不出困住我們的感受,心裡明明驚濤駭浪說出口卻顯得雜亂無章,掙扎不出句子,有點捉襟見肘!
就如:張飛「俺也一樣」的笑話相信大家都看過!(其實包括作者本人,俺也一樣!)
以前的教育或許是因為不怎麼使用,所以我們就忘了。漢語的美,語言的魅力都用到哪裡去了?
如今詞窮到:生活中就剩下拿不上檯面的傻白甜的那幾句「口頭語」的形容詞!
鼓勵走心的話:只會說:」XX加油!」「XX不哭!」「XX挺住!」
話是很直接,也很有力量,但是什麼讓中國人的詩意消失了,一個詩的國度,一個傳下來美好情懷的國度,怎麼變成今天這樣直接了當的語言文化共同體。
03作為一個詩詞的國度,我們中國人的詩意都去哪了?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
每一個寫詩人的背後,是在感受一個東西我們稱之為天地。詩人不是為了押韻而存在,詩人是為了天地而存在!
詩人是把自己放在宇宙當中的那個人,他是外天下的,它能夠把自己放在一個抽離的狀態下,看見他和物質,和精神,和時間,和空間,和陽光,和月亮,和風月,和水草共同感受流轉契機變化的那個人。
那你是怎麼感受天地的呢?
像我這樣沒讀過太多書,經常還會自以為是的人,在討論普羅大眾的文化素養詩意的時候多少也會顯得有一點汗顏!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差別就在於你是否啟動了,你和萬物之間的連接,開始藉由詩詞,藉由人和環境的觀察,而體會到了那種快樂,憂傷,離別等等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進入了一種叫做,詩人的生命狀態。
一首詩,在寫完之後它真正的魅力就在於,他可以和不同人的生命狀態引發共鳴.
每個人都可以藉由自己的對於環境,對於情緒,對於世道蒼桑輪迴的變化的體悟去在那些美妙的詩裡面看見,原來我曾經和一個人隔著這麼遠的時間和空間,在靈魂上彼此相遇,這種有朋致遠方來,不亦說乎的,法喜共振的快樂,才是真正的高級的愉悅!
04很多美好的事情都不花錢!
當你能用很簡短的文字,表達出你的感受時,它好不好不重要,能讓你覺得,我幾乎沒有花錢把當時那一剎捕捉到的快樂或感受用文字保留了下來,這是中國人應該有的快樂,這種快樂太便宜也太貴了。
說便宜,他不花一分錢!說它貴,是需要時間,體悟真正的凝視!
就像我們的一些好朋友,在外面旅行時,發過來的一些感慨!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
你可以擁有一份手握江山的快樂,但是你是否願意在當下去擁有呢?
天上有白雲,我擁有它,但是我無法把這朵白雲送給你,不堪送與君!
所以當看到蘇軾: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那一種,羽扇綸巾的快樂的時候,我突然理解了,蘇軾當年站在長江三峽,在那一個空間體會到時間累積,刻錄在同一個空間切片裡面的曾經發生在這個地方的,種種故事藉此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胸懷,那一種豪邁,那一種對一切都發生過,一切都會消失的慨嘆!
每個人都可以,藉由自己對環境,對情緒的體悟,在美妙的詩裡看見:原來我們曾和一個人隔著如此遙遠的時間和空間,於靈魂上彼此相遇。
當一個人開始擁有了這樣的,心智模式的時候,他就開啟了一段與中國古人,與中國優雅的古人連接的能力。
05失落和猜疑拆解了世界。
前段時間,看到很多網友在轉發:
「祖國建設你不在,千裡投毒你爭先」,說的是這些在國外工作和留學的人不該回來,可這是他們的家啊,我們要防的是病毒不是人。
要是我們對病毒和對生命之間的高級的思考認知不夠的話,就會把自己的同類當成敵人,就會把人類的屬於人性光輝的一面逐漸暗淡下去。
而我們在人性當中那些本惡的東西,也就是說自私的基因,「人之初,性本私」的這一面就會被極大地放大,這是我們最不喜歡看見的。
我們防的是病毒,所以不能因此而仇視或敵視他們。
不然,那我們人類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從達爾文的進化論或者叫演化論而言選擇壓力永遠是存在,但是有了人類以後,似乎我們人類是對於我們這個種群當中的,尤其是文明越發達的國家,它越會對這個種群當中需要被照顧的這一群體給予更好的一個關懷。
比如說:對女性,孩子,老人,殘疾人,比如說罕見病的患者,我們說老幼病殘孕。
人類的這種互相守望才使得我們自私的複雜系統基因經過一個層層迭代,使我們基於這個意識對同類產生了憐憫和共鳴,產生了感情,出現了愛,這個概念在哲學上和物理學上有叫做湧現。
所以,我們人類的社會發展到高級階段一定要以維護每一個人來作為這個種群能平穩地繁衍下去的一個最優解。
愛,是一切的指引!
網絡媒體的廣闊和自由令人嚮往,但是,朋友如果有閒暇時間的話那就閱讀書籍吧(包括電子書)。不要老是想讀一本書又放不下眼前的手機,去做一個喚醒書籍生命的讀者吧。
閱讀書籍是淬鍊意志,不畏浮雲遮望眼,遠離短暫的喧浮躁,和蕪雜的信息系統整體的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塑造個人的品質。
對於知識這座大山,只從一面是無法窺得它的全貌的,在不斷攀登知識的高山中,去領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豐盈充實靈魂世界。
當你試著用文字構建和梳理自己的世界,把混亂網狀信息用線性的思維羅列出來時就會感到一種有意義的愉悅感。
無論世界如何轉變,尊敬自己才能擁有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