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夭折的皇帝年號,造就了清錢收藏的神話

2020-12-04 有知社

文|小河對岸

在我國的歷史上,流通的貨幣以銅錢為主。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貨幣形制不一。至秦始皇一併天下,才統一了貨幣,秦制半兩通行於天下。到漢武帝時期,才廢秦半兩而鑄五銖錢,五銖錢一直使用至隋朝(中間有短暫的王莽改革幣制)。唐朝建立之後,才首鑄通寶錢(開元通寶),至此,通寶錢(包括重寶、元寶、之寶等錢)才徹底取代了計重錢(秦半兩、五銖錢,皆是計重)。

通寶錢,有冠以年號(如,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等),也有冠以朝號、國號(如,唐國通寶,聖宋通寶)。但最為常見、流通的通寶錢,還是以「冠以年號」為主。明清以前,皇帝改元頻繁,年號也多。比如唐高宗李治就有14個年號,堪稱換號達人。而至明清時期,皇帝的年號通常只有一個,故常以皇帝的年號來稱謂該皇帝,比如嘉靖皇帝、崇禎皇帝。

通常而言,越是使用久的年號,發行該年號的通寶錢也就會越多。其存世量也就越多,收藏價值也就越低。相反,越是使用短的年號,該年號通寶錢的收藏價值也通常越高。

在滿清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夭折的年號,造就了清錢收藏的神話,該年號便是祺祥。提起祺祥這個年號,很多人也許會納悶,難道清朝還有一位我不知道的祺祥皇帝?而按後人對明清皇帝的稱謂習慣,滿清也的確是該有一位祺祥皇帝,不過這位皇帝通常被稱為同治皇帝。

同治,是鹹豐唯一的兒子。1860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鹹豐帶領一班大臣逃亡承德避難。可鹹豐這麼一逃,再也沒有命回到北京,而於次年夏天病死於承德行宮。而鹹豐在臨終前,作了一系列的安排,遺命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大臣輔佐其年僅6歲的兒子載淳(同治)。這八位顧命大臣給載淳擬定的年號為祺祥,祺祥年號既定,祺祥通寶、祺祥重寶等通寶錢便開始在鑄幣局試鑄樣幣。

但僅兩個多月,慈禧便暗中勾結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了政變,剷除了八位顧命大臣的勢力,史稱「辛酉政變」或「祺祥政變」、「北京政變」。祺祥年號也被廢除,而重新擬定了同治年號。於是,「祺祥」錢也被被勒令廢回爐鑄為「同治」錢,使得存世的「祺祥」錢極為稀少,而被譽為清錢第一大珍。

參考史籍:《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這部骨灰級電視劇動員了亞視大部分藝員,滿清十三皇朝你看過嗎?
    滿清十三皇朝指的是哪13個皇帝?很多人可能會說滿清只有12個皇帝,怎麼會有十三朝呢?因為皇太極改後金為清,有兩個年號,一個是天聰,一個是崇德,算在一起一共是十三個年號,所以叫十三朝。《滿清十三皇朝》是1987-1992年香港亞洲電視公司根據正史與民間野史編寫的劇集,動員了亞洲電視的大部份藝員拍攝。該劇不但於香港造成收視熱潮,也於香港以外地區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清太祖 愛新覺羅 努爾哈赤(1559-1626) 1616年~1626年,天命,由王偉飾演。
  • 乾隆陵墓:滿清最有福氣的皇帝,自詡十全老人,結果屍骨卻被扔在臭水裡
    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他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乾隆是滿清最有福氣的皇帝,以89歲的高齡去世。乾隆自稱「十全老人」,具體來說就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大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這是一組反映乾隆墓地裕陵的照片。
  • 古代很多皇帝的年號竟然都與道教有關!
    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歷朝歷代的年號都有著特殊的意義,每個皇帝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年號,這些年號中有的與道教文化淵源甚深,因而也預示著非常的含義。這個年號是最早使用帶有龍字的年號。據說是因為當時黃龍出現,視為吉祥,因而改元。黃龍(前49年)是西漢皇帝漢宣帝劉詢的第7個年號,也是他的最後一個年號。 《淮南子·精神訓》載:「禹南省方,濟於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嘆曰:吾受命於天竭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餘何憂於龍焉?龍俯首低尾而逝。」
  • 他追隨滿清參與嘉定三屠,除滅南明兩位帝王,卻又為小妾反清復明
    隨著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自殺再到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兵入關。李成棟追隨者高傑從一名反明的義軍變成了南明弘光皇帝手下的一名總兵。為弘光皇帝鎮守徐州重鎮。清兵入關以後,野心也隨之膨脹,他們想要統一天下。為此滿清軍隊開始南下。徐州作為軍事重鎮自然成了抗清的一線。然而,面對來勢洶洶的滿清軍隊,李成棟辜負了弘光皇帝對他的期盼,他選擇了投降。
  • 2020年天禧通寶的收藏價值怎樣?能值多少錢?
    天禧年號存在五年,其間照例鑄造了天禧通寶錢幣。由於此錢是為了迎請「財神」趙玄朗而改元鑄造的,而民間賦予這位「財神」的富足、祥瑞、正義和勇敢的秉性無形中都集中在了這枚錢幣上,所以,天禧通寶堪稱當之無愧的財神錢。
  • 黃元申,1988年出演了《滿清十三皇朝》,你知道他演得是誰嗎
    大俠霍元甲的代言人黃元申,1988年出演了滿清十三皇朝,你知道他演的誰嗎1981年,香港麗的電視臺(亞視前身)打造的傳世經典武俠劇《霍元甲》問世,一經引進,萬人空巷,火遍了全國各地每一個角落。這部電視劇所彰顯的俠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深得人心,歷來頗受好評。通過這部劇,我們也認識了香港演員黃元申。
  • 他為何要藉此反清復明?努力洗白自己
    天下人都可以反清復明,唯獨吳三桂是不能反清復明的,為什麼?因為吳三桂做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迫使他不可能再打著復明的旗號反清。當年他為了奪取永鎮雲南的平西王爵位,不得不取得清廷的信任。於是他帶著大軍進入緬甸,迫使緬甸王將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給交了出來。吳三桂在滇池畔用弓弦絞殺了朱由榔。親手殺死了明朝的皇帝,他哪裡還有臉選擇復明的呢?
  • 滿清奴隸制害人不淺
    那就得從滿清入關之前說起。實際上不然,在滿清,即便是一品大員,只要是滿臣,也要自稱「奴才」。說自己是皇家的「奴才」,不但不讓自己掉價,反而顯得自己與皇帝是「一家親」,這樣更顯的尊貴,更顯得自己跟皇帝親切,「奴才」在清朝竟然成了香餑餑。
  • 宣統皇帝被迫退位,清王朝被徹底推翻,中國歷史又翻開新的一頁
    光緒二十七年(1902年)十一月,慈禧太后同光緒皇帝一起由西安返回北京。但她那裡知道,自己的賣國行徑激怒了全國民眾,人們對腐敗的清政府更加痛恨,要求推翻清朝專制主義的呼聲更加高漲。但中國人民早已看清慈禧太后的嘴臉,不再受她的騙愚弄,反清的烈火越燒越旺。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病死。第二天,七十四歲的慈禧太后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死去,結束了她罪惡的一生。十一月九日,三歲的溥儀登上皇帝的寶座,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攝政,不久組成了「皇族內閣」自同盟會成立後,革命黨人多次發動反清武裝起義,但均因準備不足,相繼失敗。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當屬屢屢被反清人士奉為旗幟的「朱三太子」一事,更是讓滿清統治者近百年難以安穩。我們知道,滿清統治者入關後,打的旗幟是「撥亂反正」,消滅李自成,為大明報仇。為此,滿清入關,攻入北京,四處尋找崇禎皇帝後代,聲稱要善待明朝宗室以及崇禎帝的後代。為了作秀,康熙還不止一次拜謁明孝陵,昭告天下,尋找崇禎後代。
  • 從帝王年號中,給小孩取好聽又有寓意的名字
    這個是被皇帝用的較多的年號,一共四個皇帝用這個,最有名的就是漢武帝。因為古代朝代更替必然伴隨戰爭,而一旦穩定政權後,帝王都希望和平,所以,延和這個名字就得到了帝王的喜愛。現在你也可以起這個名字的,好聽又有寓意,以後別人問你名字什麼意思時,你就可以大聲說到,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2、元熙。
  • 滿清滅明入關,統治二百七十六年,桀驁的漢人為何屈服?
    充其量就是討論滿清的駕馭能力,把一個深刻歷史問題引向了比較系統地總結皇權統治手段而已。這個思路不新穎,甚至會誤導有關討論走向消極反動。 滿清的入主中原以及它的長久統治,是建立在明末的腐朽之上的,這個大歷史背景為什麼不談。明末腐朽,就算不是滿清,其他的強族一樣可以推倒大明。
  • 多名清朝皇帝感染的天花,中國人竟早已發明了疫苗
    康熙據傳康熙皇帝之所以被選擇為皇位繼承人,就是因為感染天花後痊癒,有了免疫能力。但是清朝皇帝就沒那麼幸運了。從清朝建立開始,有數位皇帝感染過天花,其中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正是死於天花。同樣慈谿皇帝的兒子同治皇帝,也是由於天花而死(有傳是死於梅毒)。順治帝的父親,皇太極在天花傳染流行的時候,甚至專門跑到深山老林裡避痘。從這方面看來,我們可是要比清朝皇帝幸運得多了。
  • 外國人眼中的清帝國是怎樣的?英國使團的中國之旅看到了什麼
    提到清帝國的對外交往,後期咱們不用說了,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清帝國的大門被徹底砸開、懵懵懂懂地被用刺刀趕進了近代民族國家體系,老大帝國在國際舞臺上閃轉騰挪,越混越次,到了19世紀末期已經與彼時的奧斯曼土耳其並稱舊大陸上的「兩大病夫」;而清帝國的前期,長期以來在網絡上也是被各色人等拉出來黑的對象,各種或真或假的史料層出不窮,什麼「明亡後,朝鮮沿用了崇禎年號數百年」、什麼「日本從不承認清帝國的
  • 古錢幣中的雕母、母錢、樣錢、普通錢是什麼意思?詳解翻砂工藝
    我國古代「制錢」(這裡的制當規制講)多用鑄幣,且以年號命名,尤其是新帝登基,命戶部官員督造制錢,以彰顯新朝氣象,那麼在收藏中,有些人管表面並無二致的錢幣叫做「雕母」、「母錢」、「樣錢」,這是什麼意思呢?說到這裡,我們恐怕得從錢幣的鑄造講起了,且聽小編慢慢道來。
  • 滿清最後一任皇帝的回憶錄揭曉謎團
    我想清代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回憶錄將會給我們揭曉一定的答案。今日一文,日航君就和各位探索一下發生在故宮之中的那些都市傳說。我認為從一本滿清皇帝的回憶錄中可見一些端倪。滿清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寫了一本回憶錄叫做《我的前半生》,在裡面記述了很多皇宮之中的故事。說實話溥儀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無意去幫大清去分飾天下了,因此在裡面提到了許多非常有意思的宮廷往事。
  • 當年滿清用了什麼方法,成功鳩佔鵲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換句話說,滿清要用什麼辦法,才能贏得千萬漢人的認可,才能讓千萬漢人都不質疑滿清的統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就算得到了天下得不到民心,這個天下也坐不穩,為了達成穩固統治的目的,滿清偷換了一個概念。 中國古代皇帝都自稱天子,皇帝的權力都是老天爺給予的,這是皇帝統治天下的合法證明,但滿清找到了一個漏洞,皇權天授,並沒有說一定要授予漢人。
  • 溥儀當偽滿洲國皇帝後,所有奏摺上只允許寫這兩個詞語
    皇帝的生活一般都是我們普通人所無法企及的,什麼花天酒地呀,各種奢侈的生活,他們都能夠體驗到,而且待遇非常尊貴,出則寶馬香車,入則美女相伴。但歷史上有一位皇帝非常悲催,他一生的經歷並不那麼風光,這個人就是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