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太空探索|周四·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索 | 周六·茶餘星話| 周日· 視頻天象
原文:BOB KING
翻譯:周學雲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冬眠的熊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
原文連結: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blogs/explore-night-bob-king/comets-crawl-through-the-skies-at-dawn-and-dusk/
綠色蓬鬆彌散狀的阿特拉斯彗星(C/2020 M3)
擁有一個很亮的偽核
圖源:Rolando Ligustri
隨著夏日盛景——新智彗星(C/2020 F3)的離去,北半球的夜空迅速沉寂下來,鮮有易於觀測的彗星問津。不過,接下來的幾周,將會有一大波「新面孔」組團而至,重新點亮夜空!其中有四顆彗星使用業餘望遠鏡就能觀測到,分別是夜間可見的周期彗星羅素·林尼爾(156P/Russell-LINEAR),以及黎明可見的阿特拉斯彗星(C/2020 M3)、伊拉斯姆斯彗星(Erasmus, C/2020 S3)和另一顆新智彗星(C/2020 P1)。
阿特拉斯彗星(C/2020 M3)本月將會從天兔座逐漸向北爬升到獵戶座,屆時亮度將會增加到8等。上圖顯示的是10月22日至11月19日每日世界時0:00(北京時間8:00)阿特拉斯彗星(C/2020 M3)的位置。
圖源:Sky & Telescope
讓我們先從這「四兄弟」中最亮的阿特拉斯彗星(C/2020 M3)談起吧,它於2020年6月27日被美國夏威夷大學運營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 ,ATLAS)發現,當時亮度僅19等,現在為8.5等,正加速從天兔座向北飛向獵戶座。
午夜,阿特拉斯在天空升起,於最佳觀測時間——凌晨4點到達位於南方的最高點。10月16日那天,我用我的15英寸道布森式望遠鏡到郊區觀測,很快便被它那巨大的蓬鬆毛絨狀外表極大地震撼到了——它就像一大團棉花糖一樣!
這張圖顯示了彗發的凝結度從0(無)到9(接近恆星)
圖源:Bob King
我估算出彗發的視直徑為11′,凝結度為3(凝結度的範圍從0~9,表示彗發從完全彌散狀到恆星或盤狀外觀)。放大倍數增加到245倍,可以在中心發現一個像恆星一樣的點,即所謂的假核或偽核。真正的彗核非常小,很好地隱藏在自己釋放出來的塵埃中。雖然彗星的整體亮度相對較亮,但它的彌散形態和巨大直徑讓它看起來比你想像的要暗得多——有光汙染的地方尤甚。不過最近還是有幾個人用雙筒望遠鏡觀測到了它,這其中就包括來自新墨西哥州的海爾-波普彗星的發現者之一——艾倫·海爾(Alan Hale),他在10月15日使用他的10×50雙筒望遠鏡進行了觀測。
傑拉德·黎曼(Gerald Rhemann)於10月16日捕捉到的阿特拉斯的彗發以及其短粗的彗尾,彗尾朝向東北
圖源:Gerald Rhemann
我觀測的時候,使用了一個斯旺帶濾光片,可以過濾其它顏色的光,保留綠光,這對於富含綠色C2 [1]氣體的阿特拉斯彗星(C/2020 M3)來說可以顯著增加其與黑色天空的對比度,提高能見度。整個12月上旬,阿特拉斯的亮度將一直穩定在視星等8等左右,平穩地從天兔座向北爬升,穿過獵戶座併到達御夫座。最佳觀測時間是10月29日之前或11月7日到29日。
阿特拉斯已經於10月25日通過了近日點,距離太陽1.27個天文單位(1億9000萬千米),並於11月14日到達近地點,距地球5360萬千米。10月27日,阿特拉斯以不到½°的距離從屏一(天兔座μ)身旁划過,11月4日到達參宿七(獵戶座β)東邊1°。
南非天文臺(South Afric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SAAO)在發現伊拉斯姆斯彗星(Erasmus,C/2020 S3)前後,製作了這張動圖
圖源:SAAO
如果你已經成功觀測到了阿特拉斯,那麼恭喜你,接下來可以調轉望遠鏡的方向,嘗試到長蛇座東邊尋找伊拉斯姆斯彗星(Erasmus, C/2020 S3)。尼古拉·伊拉斯姆斯(Nicolas Erasmus)是南非天文臺的天文學家,他在今年9月20日首先發現了這顆亮度為視星等18.5等的彗星。彗星的亮度變化很快,當前亮度約為11等,11月末亮度會達到7~8等,並於12月13日過近日點(距離太陽0.4個天文單位)。
目前伊拉斯姆斯(Erasmus, C/2020 S3)位於晨光到來之前的長蛇座和六分儀座之間,但是它的距角在快速減小,尤其到了下月末的時候,在黎明開始時,它的高度僅比南天的室女座高一拳,再進行觀測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過它逐漸增加的亮度有希望能夠抵消一部分高度降低對觀測帶來的影響。12月初,它將會完全消隱在太陽的光輝中。
這是10月11日拍攝的伊拉斯姆斯彗星(Erasmus, C/2020 S3),十分暗淡。11月下旬它的亮度將會增加到約7~8等,11月8日到達近地點,距離地球1.04天文單位。
圖源:Michael Jaeger
10月16日,我利用一個低倍望遠鏡(64×)輕鬆觀測到了伊拉斯姆斯(Erasmus, C/2020 S3),它發出柔和的乳白色光芒,亮度為視星等11.5等,凝結度3度,彗發直徑3′。就像觀測阿特拉斯一樣,這個斯旺帶濾光片功不可沒。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伊拉斯姆斯(Erasmus, C/2020 S3)會飛到銀河系附近,將有機會與深空天體同框。或許最有趣的同框發生在11月17日,彼時它將會以 ½°近距離從北邊靠近烏鴉座明亮的NGC 4361行星狀星雲。年終歲末,它將會在黑暗夜空迅速遁去。
2020年9月28日拍攝的新智彗星(C/2020 P1)
圖源:Michael Mattiazzo
這幾日新智彗星(C/2020 P1)已經出現在天空,10月20日剛過近日點,距太陽僅0.34天文單位。新智彗星(C/2020 P1)雖是一個小彗星,但若是能挺過近日點,亮度應該可以達到視星等8等。
由於其距角很小,所以你需要一個視野極佳的理想觀測地,朝向東北偏東——室女座的方向,帶個鬧鐘定好時間,抓住黎明太陽升起前的90分鐘到2小時,試著去尋找它吧,很快它將會消失在北邊的牧夫座裡。
讓我們再次抬頭仰望星空,到寶瓶座南邊尋找最後一顆彗星——羅素·林尼爾彗星(156P/Russell-LINEAR),它持續向東北方向爬升,於11月15日到達雙魚座並一直持續到年末。
我在10月12日進行了觀測,其位於玉夫座,亮度為視星等13等,凝結度很好,達到了5度,中心彗發視直徑只有 0.5′。經過仔細搜尋,我又在外層發現了微弱的彗發,這使得它的視直徑增加到了1.5′。其他的觀測者也注意到了這顯著的兩層彗發——一個稠密明亮的內彗發被包圍在一個更大的(高達5′)、低亮度的外彗發中。
羅素·林尼爾彗星(156P/Russell-LINEAR)在11月初亮度將會達到12等,然後緩慢變暗。如果你有8英寸或更大的望遠鏡,可以在黑暗的天空找一下試試看。這顆彗星在運行期間穩步向北移動,能見度隨之提高。
羅素·林尼爾彗星(156P/Russell-LINEAR)有一個較大的彌散狀彗發,包裹著其袖珍的彗核
圖源:Michael Mattiazzo
由於羅素·林尼爾彗星早在11月17日近日點之前就已經接近最大亮度,因此天文學家猜測它可能正在破裂解體。Michael Mattiazzo拍攝的10月12日的照片揭示出彗星有一個偏離彗發圓心的偽核,可以作為羅素·林尼爾彗星已經破裂的證據之一,類似的現象在對破裂的施瓦斯曼-瓦赫曼29號彗星(29P/Schwassmann-Wachmann)的觀測中經常出現。
羅素·林尼爾彗星(156P/Russell-LINEAR)由羅素(K. S. Russell)於1986年9月3日在澳大利亞的賽丁泉天文臺首次發現,然後在1993年和2000年又被發現了兩次,起初它被認為是小行星,後證實為一周期彗星。
就像秋風中飛舞的落葉,彗星們在秋日夜空再次起航!讓我們帶上裝備試著去找尋它們吧,一顆,兩顆,三顆,四顆……
注釋[1]:C2,雙原子碳,綠色氣態單質,化學性質不穩定,是高溫下碳單質的一種雙原子分子存在形式,可通過電弧製備(同時產生C60),在彗星、恆星大氣層和星際物質中以及藍色的烴火焰中也存在。
————— END —————
責任編輯:馬玥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金星火山爆發想像圖
圖片版權:Apod.nasa.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