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靖江蟹黃湯包夢之隊,一年賣出200多萬隻,真有這麼好吃嗎?

2020-12-05 寒殘一葉

說到中國的包子,那是五花八門,品種無數,做法也是各不相同。這其中有一種包子,它用料十分講究,餡為蟹肉和蟹黃,湯為原味熬製的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這就是被稱為「中國最神奇的包子」的蟹黃湯包。作為中國四大名點之一的靖江蟹黃湯包,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皮薄如紙、湯足似泉,濃而不膩、鮮美無比,在中國面點中獨豎一幟,深受廣大吃貨們的喜愛。

拍攝於江蘇靖江。

此次來到江蘇省靖江市,有幸拜訪了蟹黃湯包的領軍人物:陶晉良大師,以及他那傳說中的「湯包夢之隊」。照片上這位穿著白色廚師服的就是陶大師,在他看來食客吃靖江蟹黃湯包不僅是在享受美食,更是在感受江蘇傳統名點的獨特韻味。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蟹黃湯包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許多傳統老字號為了吸引客戶,進行了各種改革,用現代的機械設備來製作湯包,雖然這樣提高了製作效率,但也使得湯包失去了原有那份味道,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身為中國享飪大師、國家特級點心師的陶晉良,仍採用傳承百年的傳統手法製作湯包,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陶大師所在的「南之緣」湯包,生意也是越來越紅火。

在他看來,湯包必須手工製作,包裹時手法用力必須均勻,每個湯包的褶皺數得相同,褶皺大小得一致,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靖江蟹黃湯包,也才配得上「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的特點。

據陶大師介紹,靖江蟹黃湯包皮薄、餡汁多,湯包在皮裡面,製作工序十分繁瑣,共有三十多道,一般尋常百姓家無法製作,就連一般點心師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必須有專業湯包師才能完成。

陶大師還根據現代人健康的飲食習慣,改良了熬湯的手法,去除了其中多餘的油指,但不失湯汁的醇厚。這樣的蟹黃湯包一推出市場,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讓南之緣在靖江湯包界站穩了腳跟,成為靖江湯包的一張名片。

陶晉良還將自己所有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弟子們,組建了一支由20多名弟子組成的靖江最強蟹黃湯包製作團隊,被稱為「湯包夢之隊」。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把蟹殼拿來餵豬餵雞,再用豬肉和雞肉拿來作湯包的材料,保證了其湯包的品質。

如今,在陶大師的湯包夢之隊的不懈努力下,靖江蟹黃湯包已經在競爭激烈的江蘇湯包界獨豎一幟,四方食客紛至沓來。據了解,南之緣平均一天會賣出1000多籠,假期時最多能賣3500多籠,每籠6隻,一年能賣出200多萬隻,每隻18元,一年銷售額3600多萬,這也是包子界的一大奇蹟。

「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喝湯,最後一掃光。」正是由於像陶大師這樣用匠人精神傳承著中國傳統的技藝,才能讓食客品嘗到靖江蟹黃湯包獨特韻味,也守護好了「中國湯包之鄉」的榮譽!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相關焦點

  • 皮薄如紙、湯汁美味……靖江蟹黃湯包一年要賣出...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靖江蟹黃湯包歷史悠久,據傳已有二百五十多年歷史,靖江蟹黃湯包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口味鮮,以其獨特的個性和口味在食客們的心中佔據了一方位置,已經成為江蘇靖江的美食名片。現如今在靖江,湯包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小吃,它成為了靖江市一個重要的產業。陶晉良的湯包平均一天銷售1000多籠,最多的時候,每天賣出3500多籠,每籠6隻,一年要賣出200多萬隻靖江蟹黃湯包。
  • 「發現江蘇·走進靖江」,外籍友人暢享多元化文化交流之旅
    本文圖片均為交匯點記者 陳儼 攝  交匯點訊 5月26日,靖江尚香湯包館,一群特殊的客人來到這裡,他們便是來自孟加拉國、墨西哥、印度、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名外籍友人。擀皮、包餡、捏褶子……一隻晶瑩剔透的蟹黃湯包上桌前竟要經過30多道工序,這樣繁複的工藝讓外籍友人們驚嘆不已。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喝湯,在湯包師傅的指導下,外籍友人們還一一品嘗起蟹黃湯包。
  • 為靖江點讚!靖江這位「名匠」當選「最美泰州人」!
    還記得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 電動升旗工程師林治遠嗎?當年學藝艱苦,蟹肉、蟹黃需要從一隻只螃蟹中拆解出來,新鮮豬皮需要仔細刮除內層的油脂和肥肉,老母雞需要自己動手宰殺。隆冬時節,丁美娟每天凌晨1點多鐘就得起床,趕到店裡和面、醒面、拆蟹、擀皮、包湯包。她每天反覆揉面、醒面,揉得手背開裂、手臂腫脹,苦和累沒能使她放棄對自己的嚴要求、高標準,別人練一次,她練四五次,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 靖江蟹黃湯包你吃過沒?原來還有個比賽做湯包的湯包美食文化節
    一邊吃早茶,一邊聽書看戲,一上午就這麼過去了。我們去的時候是工作日,樓下有很多老人在悠閒地吃早茶,好不熱鬧,一頓早茶吃了兩個小時。跟蟹黃湯包相比,蟹黃大包推崇的是勁道和爽實。出籠時,滲出的蟹黃能把包子都浸黃。蟹黃大包的特點就是皮薄餡兒多,蟹黃滿頂,滷鮮味美,不僅有豬肉的鮮味,更有蟹肉的香味。
  • 「中國四季美食名城」花落靖江
    靖江已形成三家骨幹湯包品牌店和29家湯包名店的品牌產業網絡,近年來年均銷售約3000萬隻湯包,年產值約6億元。靖江湯包作為國內知名品牌,其民俗價值、非遺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正日益呈現。靖江正採取措施,力推湯包製作技藝職業化、湯包產品連鎖化、湯包品牌產業化。
  • 皮薄光潔,湯足如泉,濃而不膩,味厚鮮美,被譽為江蘇靖江一絕
    蟹黃湯包,早在明清時代就享有盛譽,江蘇靖江南園賓館的蟹黃湯包,因其「皮薄光潔,湯足如泉,濃而不膩,味厚鮮美」,被譽為靖江一絕。蒸的時候不能蒸過,蒸過了就會炸,時間不到底容易生,抓起來容易爆。蒸汽的熱力,將湯包食材的精華,溶於湯中,五六分鐘,一籠籠熱氣騰騰、鮮香誘人的蟹黃湯包,便新鮮出爐。蒸好了也可以看到湯料在晃動。蒸的時候不能蒸過,蒸過了就會炸,時間不到底容易生,抓起來容易爆。基本上火候和蒸的時間要一個老師傅站龍頭,把握好。
  • 江蘇靖江第三屆技工技能節開幕
    江蘇靖江第三屆技工技能節開幕 2020-10-15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一位女子,帶2千婦女種菊花,一年賣出2000多萬
    2019年,她一年賣出去2000多萬元的菊花。 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華麗蛻變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冉秀清是怎樣做到的呢? 高新村周圍的山上氣溫低,土地也貧瘠,種一畝菊花也就能產個200來斤。 真把地租給冉秀清,十有八九要虧本,到時候連租金都給不起!
  • 江蘇靖江國際諮詢委員會成立
    江蘇靖江國際諮詢委員會於10月14日正式成立,包括兩院院士、行業領軍人士、知名企業家在內的31人受聘成為委員會委員,涵蓋科學、農業、經濟和管理、城市規劃與建設、法律、社會人文新聞傳播、網際網路發展、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的高端人才,其中有「兩院」院士6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名,在國外大學擔任教授或任職的
  • 靖江這麼多單位、校園、村(社區)被點名了……
    如對公示名單有意見或認為有問題需要反映的,可以通過來電、來訪等形式向市文明辦反映,聯繫電話:89181408。、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孤山廣電站、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靖城廣電站 、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斜橋廣電站 、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西來廣電站 、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季市廣電站、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生祠廣電站、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東興廣電站、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新橋廣電站、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城南廣電站、江蘇有線靖江分公司馬橋廣電站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靖江支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靖江市支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靖江支行
  • 江蘇最不出圈的美食腹地,親自去一趟才懂它的寶藏
    在江蘇,有一座古城極其特別。它「不南不北」也「又南又北」,劃分中國南北的淮河緩緩地從市區穿城而過,在南方人眼裡,他們是北方,而在北方人眼裡,他們是南方。它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因運河而生,也因運河興,「南船北馬、九省通衢」。
  • 華為靖江雲計算數據中心上線
    「雲匯靖江·數贏未來」華為靖江雲計算數據中心上線發布儀式昨日舉行,這標誌著靖江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邁出了堅實一步。靖江市委書記趙葉,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政企雲總裁楊瑞凱,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進共同啟動華為靖江雲計算數據中心。
  • 江蘇靖江邀知名鄉賢組「豪華智庫」,6院士當智囊又建工作室
    江蘇靖江邀知名鄉賢組「豪華智庫」,6院士當智囊又建工作室 澎湃新聞記者 邱海鴻 2017-10-15 16:43 來源
  • 江蘇「小飛魚」在靖江劈波斬浪!
    比賽分男、女16~17歲200米、400米自由式全能,男、女16~17歲200米、400米混合泳全能,男、女16~17歲100米自由式,男、女16~17歲100米蝶泳,總計10個項目,共決出43枚金牌。
  • 中國哪裡的芋頭最好吃?
    最出名的有寧波奉化的芋艿頭,靖江的香沙芋有獨特慄香,甜口的有桂花糖芋苗,鹹口的有蔥燒芋艿頭,葷口的有芋艿燒鴨。至於品種講究,金陵的桂花糖芋苗,首選的還是本地的上等芋艿,杭州人吃的最多的,也就是家門口菜攤的杭州紅芋。
  • 江蘇靖江:創新「連環招」,全力構築營商環境新高地
    江蘇靖江:創新「連環招」,全力構築營商環境新高地 2020-12-03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靖江33家單位、100人!
    如對公示對象有異議,請於公示期間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箱或信函等方式,與靖江市總工會聯繫。聯繫電話:0523-84811043;傳真:0523-84814417;電子郵箱:1157990340@qq.com。收件單位:靖江市總工會(勞動和經濟技術部);地址:靖江市驥江路180號;郵編:214500。
  • 「江蘇文脈工程」這一年:《江蘇文庫》不斷「上新」彰顯江蘇璀璨文化
    根據《江蘇藝文志》的記載,1949年以前出現的江蘇地方著作就有85309種、江蘇籍作者有29617人之多。  2016年,「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啟動,計劃用十年時間全面梳理江蘇歷史文化脈絡,努力實現歷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預計出版3000冊的《江蘇文庫》是江蘇文脈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
  • 我的家鄉奔小康 | 小小樹苗助力生態建設:靖江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
    四十多歲的孫峰穿著一件簡單的藍色休閒衫,戴著一副黑色半框眼鏡,說起基地的銷售情況,他的臉上顯現出笑意:「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中山杉從3月下旬才開始銷售,啟動比往年慢了一拍,但市場供應依舊喜人,上半年基地銷售各種中山杉累計有70多萬株。」
  • 靖江舉行臺灣美食旅遊交流促進會
    中國江蘇網5月25日訊 5月21日,靖江·臺灣美食旅遊交流促進會舉行。臺灣旅遊考察團參觀考察了該市孤山風景區、西郊盆景園、牧城生態園、馬橋鎮孫家老宅、生祠麗園等景觀,體驗了靖江美食文化、長江文化、生態風光和精緻生活。靖江市領導趙葉、史驥濤、邵春寧等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