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包子,那是五花八門,品種無數,做法也是各不相同。這其中有一種包子,它用料十分講究,餡為蟹肉和蟹黃,湯為原味熬製的雞湯,製作工藝精妙絕倫,這就是被稱為「中國最神奇的包子」的蟹黃湯包。作為中國四大名點之一的靖江蟹黃湯包,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皮薄如紙、湯足似泉,濃而不膩、鮮美無比,在中國面點中獨豎一幟,深受廣大吃貨們的喜愛。
拍攝於江蘇靖江。
此次來到江蘇省靖江市,有幸拜訪了蟹黃湯包的領軍人物:陶晉良大師,以及他那傳說中的「湯包夢之隊」。照片上這位穿著白色廚師服的就是陶大師,在他看來食客吃靖江蟹黃湯包不僅是在享受美食,更是在感受江蘇傳統名點的獨特韻味。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蟹黃湯包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許多傳統老字號為了吸引客戶,進行了各種改革,用現代的機械設備來製作湯包,雖然這樣提高了製作效率,但也使得湯包失去了原有那份味道,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身為中國享飪大師、國家特級點心師的陶晉良,仍採用傳承百年的傳統手法製作湯包,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陶大師所在的「南之緣」湯包,生意也是越來越紅火。
在他看來,湯包必須手工製作,包裹時手法用力必須均勻,每個湯包的褶皺數得相同,褶皺大小得一致,這樣才是一個合格的靖江蟹黃湯包,也才配得上「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的特點。
據陶大師介紹,靖江蟹黃湯包皮薄、餡汁多,湯包在皮裡面,製作工序十分繁瑣,共有三十多道,一般尋常百姓家無法製作,就連一般點心師也未必能做好,所以必須有專業湯包師才能完成。
陶大師還根據現代人健康的飲食習慣,改良了熬湯的手法,去除了其中多餘的油指,但不失湯汁的醇厚。這樣的蟹黃湯包一推出市場,就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讓南之緣在靖江湯包界站穩了腳跟,成為靖江湯包的一張名片。
陶晉良還將自己所有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弟子們,組建了一支由20多名弟子組成的靖江最強蟹黃湯包製作團隊,被稱為「湯包夢之隊」。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把蟹殼拿來餵豬餵雞,再用豬肉和雞肉拿來作湯包的材料,保證了其湯包的品質。
如今,在陶大師的湯包夢之隊的不懈努力下,靖江蟹黃湯包已經在競爭激烈的江蘇湯包界獨豎一幟,四方食客紛至沓來。據了解,南之緣平均一天會賣出1000多籠,假期時最多能賣3500多籠,每籠6隻,一年能賣出200多萬隻,每隻18元,一年銷售額3600多萬,這也是包子界的一大奇蹟。
「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喝湯,最後一掃光。」正是由於像陶大師這樣用匠人精神傳承著中國傳統的技藝,才能讓食客品嘗到靖江蟹黃湯包獨特韻味,也守護好了「中國湯包之鄉」的榮譽!
作者簡介:寒殘一葉(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