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脈工程」這一年:《江蘇文庫》不斷「上新」彰顯江蘇璀璨文化

2021-01-10 新華報業網

  近日,「文脈傳承與地域文化——大型地方歷史文獻編纂與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七十餘位來自國內學術界、圖書館界、出版界造詣深厚、影響廣泛的權威專家和著名學者,深入探討地方歷史文獻編纂與出版相關議題。《江蘇文庫》第三批書目也在論壇上正式首發,為從2016年啟動的「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期中答卷」。

  盛世修典,《江蘇文庫》不斷「上新」

  江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典籍浩如煙海。根據《江蘇藝文志》的記載,1949年以前出現的江蘇地方著作就有85309種、江蘇籍作者有29617人之多。

  2016年,「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啟動,計劃用十年時間全面梳理江蘇歷史文化脈絡,努力實現歷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預計出版3000冊的《江蘇文庫》是江蘇文脈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江蘇文庫》分書目、文獻、精華、史料、方志、研究等六編,對江蘇歷史文獻典籍資源進行全方位梳理。

  《江蘇文庫》新出書目,捐贈給多家國內重要的圖書館

  五年以來,來自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省社科聯、省社科院、省地方志辦公室、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南京圖書館等有關單位、高校、科研機構的800多位專家學者,投身到江蘇文脈工程的編纂、研究與出版工作中來。2018年,《江蘇文庫》首批成果86冊出版;2019年,第二批成果184冊出版;2020年底,《江蘇文庫》第三批成果217冊在 本屆論壇上正式公開亮相,其中包括文獻編51冊,史料編49冊,方志編73冊,精華編30冊,研究編14冊。

  《江蘇藝文志》

  盛世修典,太平纂帙。《江蘇文庫》副主編、南京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莫礪鋒認為,從殷商以來,用漢字書寫的典籍浩如煙海,「盛世修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歷朝歷代,中國人自覺地通過各種方式來保存、整理古代的典籍,進而從中擷取精華,闡釋義理,以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正因如此,整理典籍,領會、闡釋典籍記載的文化精神,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最有效的手段。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編纂出版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組織編纂出版《江蘇文庫》這樣的地方歷史文獻,不僅對延續地方文脈、弘揚地方文化具有重要價值,也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提供寶貴的地方經驗。

  精心挑選,尋找最好版本影印出版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校正》《詩傳旁通》《吳趨訪古錄》《丹陽記》《姑蘇志》《乾隆長洲縣誌》《淮南子》《世說新語》《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葉聖陶》《 江蘇歷代文化名人傳·吳敬梓》《江蘇地方文化史·鎮江卷》……2020年,《江蘇文庫》的文獻、史料、方志、精華、研究各編齊發力,推出一大批經典書目。

  「『文獻編』收錄歷代江蘇籍作者的代表作,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分裝1000冊出版。」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江蘇文庫·文獻編》主編程章燦教授說,歷代江蘇人留下來的各類著作超過八萬種,「文獻編」從中精選五千多部典籍重新影印出版。

  《陸氏草木鳥獸蟲魚疏疏》

  從2018到2020年,「文獻編」已推出129冊403種。「每一種列入出版計劃的典籍,我們都精心挑選出最具學術價值和傳承價值的版本。」程章燦介紹,2020年「文獻編」中「經部」推出的《陸氏草木鳥獸蟲魚疏疏》,《江蘇文庫》所採用的是清代揚州學派代表人物焦循的親筆稿本,現收藏於南京圖書館;「文獻編·史部」中的《資治大政記綱目》,作者姜寶是明代的江蘇丹陽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資治大政記綱目》明萬曆年間刻本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均有收藏,南京圖書館的藏本頗為特殊,來自著名的錢塘丁氏「八千卷樓」藏書,有著名藏書家丁丙的題跋。在影印出版時,「文獻編」選擇了南圖的藏本,最大程度地展示這部典籍的豐富內涵。

  《江蘇文庫》編輯團隊從全國各大圖書館挑選最佳版本重新出版,圖為南京圖書館。視覺中國 供圖

  紙上穿越,回到明清的江蘇去看看

  「江蘇文庫·史料編」收錄反映江蘇歷史文化的文獻著作,分地、分專題進行編排。2020年推出的「史料編」書目多為地理類著作,分為地理概況、鄉鎮坊志、山水、名勝古蹟等門類。清代文人姚承緒所著的《吳趨訪古錄》是「史料編」「地理概況」中的一本。「吳趨」是什麼地方?編纂者告訴記者,「吳趨」即「吳門」,也就是蘇州。《吳趨訪古錄》好似一本清代道光年間的「姑蘇旅遊指南」,詳細介紹了蘇州的湖光山色和人文勝跡。

  蘇州悠久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很多經典著作,很多都將收入《江蘇文庫》。視覺中國 供圖

  如果將「史料編」中的一些書目連起來看,則好似穿越回古代江蘇的「紙上專題穿越之旅」。《覆舟山小志》《金山志》《寶華山志》《虎丘山志》《狼五山志》《靈巖山志》……以平原和丘陵地貌為主的江蘇,山雖不算多,但名山為數不少,每座名山的故事都在這些典籍中生動記錄;《寄暢園志》《拙政園志》《勺湖草堂圖詠》《弇山園記》……這些和園林相關的著作則告訴現代的人們,江蘇不僅僅只有蘇州園林,揚州、南京、無錫等地的園林也曾別具特色,各有風貌。位於南京的隨園,如今已無跡可尋,但人們可以從《江蘇文庫》收錄的《隨園雅集圖詠》《隨園圖題辭》《隨園瑣記》等書中還原它的勝跡,尋找袁枚、沈德潛、蔣士銓等文人在這裡留下的足跡。

  《江蘇文庫》研究編書目

  2020年,「江蘇文庫·方志編」推出73冊41種方志,涉及明清蘇州、常州兩府的各種府志、縣誌。其中,早於明代的唐、宋、元古方志就有7種。其中唐代的乾符《吳地記》,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志書之一。方志編主編張乃格研究員告訴記者,江蘇古代方志眾多,蘇州、常州兩地的地方志尤其完備,記載大量歷史信息。從方志名稱可看出古今政區的變遷,震澤、陽湖、金匱、荊溪……這些古縣後來雖然都撤銷了,但縣誌依然留存。如今位於長江之北的靖江,本來是江中沙洲,歷史上長期屬江南的常州府管轄。幾種「靖江縣誌」記錄了這個小城的風雨滄桑,《光緒靖江志》載,鴉片戰爭中,英軍竄擾靖江,遭到軍民痛擊,被殺死殺傷十餘人。靖江人民抗英戰鬥的勝利,記載於縣誌中,並收入《江蘇文庫》而永久流傳。

  《江蘇文庫》精華編書目

  數字同步, 《江蘇文庫》開放共享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迎來精彩下半場,3000冊的《江蘇文庫》還將不斷推出新書目。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聚焦地方文獻的整理、挖掘、數位化等議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文化對話和交流,為《江蘇文庫》的後續出版帶來新的啟發和動力。

  程章燦教授認為,《江蘇文庫》承載的是江蘇文化,「一定程度上,江蘇文化超越了地域文化的範圍,產生了全國性乃至世界性影響,也因而充分展示了她的現代性」。比如說,明清時代的江蘇藏書傳統、江蘇文化家族及其家學家風、江蘇學術流派及其地域文化土壤,都堪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這些都將在江蘇文脈的傳承中發揚光大,對當下產生重要影響。

  莫礪鋒教授

  莫礪鋒教授回顧了孔子和朱熹對典籍的整理與研究。他認為,現代的學者應繼承孔子、朱子的精神,以莊敬肅穆的感情看待傳統文化,以嚴謹細緻的態度從事古代典籍整理。「古代經典作品流傳至今的價值,並不是專供學者進行研究,而是供社會大眾閱讀,從而獲得精神滋養,進而推陳出新,繼往開來,這也是編纂《江蘇文庫》等大型地方歷史文獻工作的終極意義所在。」

  如何讓《江蘇文庫》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是「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記者了解到,從2019年開始啟動的《江蘇文庫》數位化工程正穩步推進,珍稀圖書將化身百千,開放共享。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孫真福表示,《江蘇文庫》已形成了良好的編纂出版機制和持續出版能力,根據規劃,每年出版250冊-300冊之間,基本可以做到紙本出版與數字上線同步。

  交匯點記者 於鋒

相關焦點

  • 用3000冊典籍系統梳理江蘇文脈《江蘇文庫》第三批成果首發
    中國江蘇網訊從2016年啟動的「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已接近半程,交出了完美的「期中答卷」。12月28日,「文脈傳承與地域文化——大型地方歷史文獻編纂與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舉行,《江蘇文庫》第三批成果發布,省委宣傳部、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鳳凰集團向國家、省、市、縣圖書館代表贈送了《江蘇文庫》已出版圖書。
  • 「文脈傳承與地域文化」大型地方文庫編纂與出版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南京圖書館(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與南京大學文學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鳳凰出版社共同承辦的「文脈傳承與地域文化——大型地方文庫編纂與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學術界、圖書館界、出版界的七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江蘇消防「火焰藍」:我們的這一年!
    一年前,  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並致訓詞。  一年來,  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  江蘇消防救援總隊以實際行動  忠誠踐行誓詞精神!  始終保持紀律嚴明、鐵令如山的過硬作風。
  • 傳承北極閣文化 書寫江蘇氣象新篇章
    氣象業務現代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氣象科技人才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氣象事業改革發展動力加強,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效不斷顯現。新時代、新要求、新任務,江蘇省氣象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推進全省氣象部門黨的建設;深入落實中國氣象局和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深入推動全省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突出防災減災和生態文明建設,解放思想,擔當作為,服務於國家及江蘇重大發展戰略和民生福祉,為「強富美高
  • 江蘇全國文明城市增至28個 居全國第一
    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凸顯江蘇精神文明建設的累累碩果。近年來,江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殷殷囑託,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構築道德風尚建設高地目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城鄉大地蓬勃開展,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文明助力江蘇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 江蘇無錫為何對自身發展有信心?無錫市委書記:源自文化自信
    李小敏「開放包容,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江南文化賦予長三角城市的內在優勢」,「長三角城市特別是江南各城市之間地緣相近、人文相通、民俗相親,文化的同根同源、內在認同……形成了聯繫緊密、互動頻繁、情感深厚的區域共同體。」10月29日上午,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在江蘇無錫開幕。
  • 江蘇符號具經典代表性 體現"最江蘇"文化基因
    日前,蘇州拙政園啟動吳文化特色遊。圖為演員表演崑曲《牡丹亭·遊園》。 王建康攝本報記者 郎從柳攝    10日,最新評選的20個「江蘇符號」新鮮出爐,加上此前列入《符號江蘇》出版計劃的12個,江蘇符號總數已達到32個。江蘇符號評選的背景與標準是什麼?這些符號能否代表江蘇?昨日,記者採訪了這次活動的主承辦方及眾多專家。
  • 江蘇文化日曆 | 江蘇歷史上龍捲風為什麼又狠又多
    運河以東區域的龍捲風和冰雹災害,多於運河以西的區域,蘇北地區的風雹災害也明顯多於蘇南地區——這與江蘇東部地區地勢低洼平坦,江河湖泊水網密布,又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過度地帶,容易聚集不穩定能量有關。江蘇的龍捲風,73%體量較小,以影響一縣一城為主,但偶爾也會發飆,影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縣市,比例大概佔到了27%。從1950年到2000年,江蘇的龍捲風記錄更多更密。
  • 石西民的「新華情緣」、5G帶來機會、江蘇家訓、嫦娥探月的貢獻|...
    ,《江蘇文化專門史》今年已經推出了《江蘇家訓史》《江蘇篆刻史》《江蘇手工藝史》《江蘇絲綢史》等多種,從各個角度呈現江蘇文化的多元與璀璨。「毫無疑問,家訓文化是江蘇文脈的重要一脈,撰寫一部江蘇家訓史,批判繼承這筆文化遺產,是存續江蘇文脈乃至中華家訓文化的重要任務。」陳延斌說。  江蘇家訓,歷經五個發展階段  歷時數年編纂的《江蘇家訓史》,對江蘇家訓歷史脈絡做了完整梳理。陳延斌將江蘇家訓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分為萌芽、定型、拓展、繁榮和轉向五個階段。
  • 江蘇展現新作為 獨特文化資源為旅遊注入靈魂
    3月30日,由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旅遊局支持,中國江蘇網主辦的「文旅融合看江蘇」全媒體主題報導活動在南京博物院啟動。  文旅融合步伐早已邁開  「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隨著3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成立,網友對文旅融合的這句評論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體現了大家對文旅融合的期待。
  • 群星匯聚璀璨迎新 姬存希與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邀你共赴2020
    作為江蘇衛視2020跨年演唱會的特約贊助商,姬存希也將在晚會上璀璨登場、花式刷屏,與群星一起開啟2020新年樂章。一直以來致力於打造 "亞洲頂秀"的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多年如一地葆有著對音樂品質的執著追求,以及打破舞臺藝術想像限制、實現極致視覺特效的決心,在不斷突破中成為業界的品質標杆。2019年跨年演唱會上,張杰的舞臺就引發網絡熱議。
  •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師大舉行
    評論家汪政說過:「江蘇的記憶也就是江南的文化記憶,精緻、唯美、憂傷,是文人的江南。這樣的文化風格不可阻擋地浸潤到文學當中,或者,毋寧說,文學是這種文化的重要構成乃至最佳佐證。」對此,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田崇雪教授認為,文學創作必須追求異質化,相對於江南文學的主要特徵,以老作家趙本夫、周梅森以及青年作家葉煒等為代表的徐州文學書寫的確是一個例外。
  • 深度|精神文明建設全國表彰,江蘇為何「先進」這麼多?
    我們欣喜地看到,城鄉環境變美了,基礎設施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我們欣喜地看到,公共場所井然有序,窗口服務優質高效,人際交往誠信友善,文明日益成為江蘇城鄉大地的靚麗風景;我們還欣喜地看到,人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精神面貌更加昂揚,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強,文明助力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 江蘇:好景好物好文化 創新創意創未來
    【聚焦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先用清水舒展打捲兒的書頁,再在缺口處刷上漿水,隨後挑選顏色、質地相近的紙進行修補……」11月21日,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上,江蘇南京博物院社會服務部工作人員張毅手把手地指導觀眾修復古籍。
  • 《江蘇「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及其說明
    黨中央對江蘇現代化建設始終寄予厚望,習近平總書記二〇〇九年在江蘇調研時就指出,像崑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二〇一四年視察江蘇發表重要講話又指出,江蘇要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光榮使命,在紮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這篇大文章,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特別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後視察江蘇更進一步要求,江蘇要著力在改革創新
  • 江蘇衛視2019-2020跨年演唱會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綜藝...
    加快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用多彩華章奏響時代最強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正是江蘇廣電精品創作的成果。一直以來,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聚焦幸福主題,抒發家國情懷,傳播正能量,以真唱、實力、技術、溫度為突出特色,在行業樹立起了演唱會的品質標杆。
  • 江蘇理工學院新校區來了!
    江蘇理工學院新校區來了!江蘇理工學院新校區籤約落戶牛塘鎮啦~今天上午,江蘇理工學院新校區建設合作籤約儀式在武進區行政中心舉行,江蘇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朱林生、校長崔景貴,市領導李林出席活動。>根據協議,江蘇理工學院新校區落戶牛塘鎮,四至為東至蔣公路、南至聚湖西路、西至湖濱路、北至G312。
  • 「江蘇社會組織」標識評選結果的公示
    6月8日,江蘇省社會組織管理局發布了「江蘇社會組織」標識評選結果的公示,顯示自江蘇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發布《關於徵集「江蘇社會組織」標識(LOGO)的公告》以來,社會各界熱情參與,共收到應徵作品111個。
  • 讓新的發展理念在江蘇落地生根
    適應新常態、實現新開局,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領新的實踐,推動全省上下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讓新的發展理念在江蘇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3日上午,省委書記羅志軍在政協江蘇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式上凝心聚力的講話,在與會委員們中激起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