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展現新作為 獨特文化資源為旅遊注入靈魂

2021-01-08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值江南最美時節。3月30日,由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旅遊局支持,中國江蘇網主辦的「文旅融合看江蘇」全媒體主題報導活動在南京博物院啟動。


  文旅融合步伐早已邁開


  「詩和遠方終於在一起了。」隨著3月20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成立,網友對文旅融合的這句評論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體現了大家對文旅融合的期待。本次「文旅融合看江蘇」全媒體主題報導活動正是江蘇省統籌文化旅遊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旅遊新形象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具體行動。


  在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中,江蘇的步伐早已邁開。據江蘇省文化廳巡視員馬寧介紹,江蘇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863.9億元,佔同期GDP比重從4.31%上升到4.99%,已經成為江蘇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據文化部統計,江蘇文化產業發展指數連續十年居全國首位。


  如何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以文化提升旅遊的內涵質量?江蘇省文化廳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文化旅遊企業的發展營造了寬鬆的政策環境,同時積極扶持文化旅遊的骨幹項目,催化了一大批包括文化旅遊用戶在內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發展壯大,建設了一批文旅產業集聚區,多年不懈培育出的文旅知名品牌更是廣受喜愛,「南京雲錦」「蘇州刺繡」「宜興紫砂」「東海水晶」等一批具有歷史文化積澱的文化旅遊品牌已成為江蘇的名片。


  文化為旅遊注入靈魂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外地遊客到南京,夫子廟是必去之地。秦淮河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河,留下了太多歷史的印記。槳聲燈影裡,烏衣巷、桃葉渡、白鷺洲等一個個熟悉的地名會不經意撞進遊客的視線。正因為有了文化的浸潤,旅遊景點才會帶給人們無窮的想像和詩情。


  「沒有文化的旅遊,不能稱其為真正的旅遊。」南京夫子廟文旅集團總經理王學軍告訴記者,文化是魂,旅遊是形,旅遊要靠文化注入靈魂,文化也要靠旅遊這個載體展現出來。只有內外兼備,才能打造出一個好的產品,為遊客帶來最好的體驗。


  「南京夫子廟是古代科舉考試的地方,在這裡給兒子買一個『狀元郎』儲蓄罐,開心又吉利,討個好口彩。」剛剛為孩子購買了旅遊紀念品的楊先生的話代表了不少遊客的心思。「狀元郎」系列產品熱銷,秦淮水上遊覽每年客流量超過150萬人次,新開發的以研學為主的「科舉一日遊」「才子佳人遊」等項目,更是用文化將一個個景點串聯起來。


  機遇與挑戰並存


  在遊客看來,詩和遠方能夠兼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對文旅從業者來說,要將二者真正融合併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既是機遇,又面臨挑戰。


  談到文旅融合,南京名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亮深有感觸。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政府發展文化民營專業公司運營的試點,但直到2016年才實現收支平衡。耐得住這份寂寞,在堅守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該公司2017年銷售額達到四五百萬元。


  公司創立初期對文化與旅遊之間的市場關係、風險防範等預估不足,遇到了諸多困難。通過在這個行業裡的堅持和不斷探索,王亮對旅遊和文化創意與市場之間的融合關係越來越清晰,探索出的以「棲遊紀」為代表的旅遊文創商業模式目前已在南京景區孵化試行,有不錯的市場表現,下一步將以輕資產的模式輸出服務,向外地推廣。「旅遊文創產業的路很艱巨,但我們已在路上。」王亮說。


  煙花三月,去揚州體驗一次運河文化之旅;華燈初上,在蘇州看一場實景園林崑曲《牡丹亭》;到了南京博物院,欣賞到的不僅是精彩的展覽,更是享受一種「新中式」的生活方式……在江蘇文旅融合的大潮中,既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業界的奮力前行,更多的是小微企業的破繭成蝶。人們有理由期待江蘇文旅融合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王焰)


  原標題:文旅融合,江蘇展現新作為


  轉自:中國文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讓文化產業真正落地,為旅遊注入文化靈魂 文化景觀搭建及傳播【之...
    幅員遼闊的疆界,西北接歐亞大陸,東南臨浩瀚的海洋,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漫長的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從黑土地的冰天雪地,到椰風樹影的熱帶風光,豐富的人文和地理資源,是文化和旅遊產業發展的豐富寶藏。隨著旅遊需求的日益擴大,全國各地、各級都在逐年加大旅遊建設的投入。
  • 影視旅遊的經營策略
    【摘要】隨著人們旅遊需求的日益個性化和多樣化,各種新興的專項旅遊應運而生,影視旅遊便是其中一種時尚的特色旅遊。江蘇是歷史文化大省,有著眾多可挖掘的旅遊文化資源,江蘇廣電具有影視作品和影視基地投資方面的優勢,二者可充分互動、結合,實施影視旅遊經營戰略。
  • 伍氏大觀園:「工匠精神」為紅木產業注入靈魂
    大湧鎮作為「中國紅木產業之都」「中國紅木雕刻藝術之鄉」,在文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不僅政府層面在極力推進,以僑發集團伍氏大觀園為代表的當地重點紅木家具企業也有強烈的自覺意識,通過對產品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努力,不斷開創新局面。
  • 文化品牌與文化創意就是文化旅遊產業的生命力
    【編者按】眾所周知,文化資源是旅遊發展的核心資源,同時,文化創意更是具有提升旅遊產品質量的重要價值。這幾年各地實踐證明了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與旅遊活動的互相聯動與互相融合,才能夠充分發掘文化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創意的提升,特別是能夠提升旅遊品位、豐富旅遊業態和增強產品吸引力,拓展旅遊發展的空間。可以說文旅融合是發展的趨勢。各地通過一些公共文化機構、對外文化交流等平臺的使用,促進了旅遊推廣和為遊客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各地實踐表明,旅遊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 「文化+」為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張漫子)記者13日從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產業專場獲悉,「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 一眼千年,江南文化為長三角一體化「注入靈魂」
    每人嘗了一點醋,但三人表情迥異,後來被引申為儒家、佛家、道家三種文化代表,映射出三種文化對人、對社會、對世界的不同看法,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妙趣之處。 再比如,明朝文徵明的《江南春詞意圖》卷,這算得上明代吳中文人詩、書、畫相結合的典範之作,而文徵明創作這一作品時已78歲。文徵明,明代四大家之一,是書畫上的全才,因其為蘇州人,故而被稱為吳派之巨擘,在詩文書畫上均有極高的造詣。
  • 關於我市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今年8月,我市召開高規格的全市文化旅遊大會,做出推進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的重大戰略部署,文旅融合迎來蓬勃發展的春天。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可以說,王來文藉助白描對自然萬象和生活情境進行深入體會與感悟,其作品展現了韻味雋永的獨特情調和個性品格。或許,研習白描花卉對王來文的寫意花鳥畫創新與發展能起到支撐和推動的作用,他這些「扎進去」的功課最終可能會在他未來的藝術創作中迸發出來。
  • 中西合璧天津獨特文化-國情講壇·萬祥軍:謀定海河文明內涵
    萬祥軍說:「天津開埠後,政治、經濟地位迅速提高,很快成長為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和港口貿易城市,在北方則首屈一指.源遠流長的天津文化,是在海河與海洋的哺育下形成的,具有南北交融和東西薈萃的特徵,併集開放性、多元性、兼容性和先進性為一體.加快天津城市發展,發掘豐富的文化資源,不斷注入時代精神。」
  • 奮進「十四五」 展現新作為|專訪軍埠口綜合項目區、區住建局
    為鼓舞全區上下以新形象、新姿態奮力開創現代化高品質強區建設新局面,濰城發布自今日起,開設「奮進『十四五』展現新作為」專欄,對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區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進行專訪,話思路、談規劃,提士氣、 鼓幹勁,聚合力、促發展。現刊發軍埠口綜合項目區、區住建局主要負責同志訪談,敬請垂注。
  • 「江蘇文脈工程」這一年:《江蘇文庫》不斷「上新」彰顯江蘇璀璨文化
    盛世修典,《江蘇文庫》不斷「上新」  江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典籍浩如煙海。《江蘇文庫》分書目、文獻、精華、史料、方志、研究等六編,對江蘇歷史文獻典籍資源進行全方位梳理。正因如此,整理典籍,領會、闡釋典籍記載的文化精神,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最有效的手段。  「江蘇文脈整理與研究工程」編纂出版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則表示,組織編纂出版《江蘇文庫》這樣的地方歷史文獻,不僅對延續地方文脈、弘揚地方文化具有重要價值,也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提供寶貴的地方經驗。
  • 民勤: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民勤
    「十三五」期間,民勤縣將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全力推動全域旅遊規劃與空間規劃相銜接、旅遊業發展與城鄉建設相協調、旅遊功能與基礎設施建設相貫通,著力打造「沙海綠洲·綠洲碧海」生態文化旅遊品牌,持續增強旅遊發展新動能,推動旅遊產業走上全域規劃、全景打造、全業培育、全民共享的發展快車道。
  • 三大旅遊板塊展現獨有魅力 山西文旅亮相海南世界旅遊休閒交易博覽會
    原標題:三大旅遊板塊展現獨有魅力 山西文旅亮相海南世界旅遊休閒交易博覽會   為期四天的2020海南世界旅遊休閒交易博覽會於11月22日在海南國際
  • 星球動態|光合星球為宿遷文旅注入大設計動能
    簡訊12月5日下午,2019宿遷(上海)旅遊招商推介會在上海舉行,來自全國近130名旅遊企業代表和新聞媒體記者齊聚一堂,感受宿遷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光合星球副總裁、首席品牌官王鑫蕊出席此次大會,並作為主要嘉賓在此次大會上見證光合星球與宿遷市政府成功籤約。推介會上,宿遷圍繞本地特色旅遊、絢麗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招商項目等方面進行推介,展現了宿遷旅遊的魅力。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是江蘇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屬淮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
  • 泉州擬成立文化旅遊集團 整合打包重點旅遊資源
    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黃金周,過夜遊客平均停留天數為1.8天。這個數字,在旅遊業界屬於介於「熱線」和「冷線」之間的「溫線」,也就是泉州並非熱門線路。如何吸引並留住更多遊客,成為泉州旅遊業的首要問題。泉州還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掘,泉州的軟硬體離遊客的期待還有多少距離?早報記者就此採訪旅遊達人、文化旅遊從業者和部門。
  • 用「四力」為民族靈魂注入「源頭活水」
    作者:張毅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誌將發表習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章強調,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新徵程中展現文旅新作為...
    在新徵程中展現文旅新作為——訪嘉峪關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齊新明 趙明霞 黃愛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為做好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領。
  •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示範區、首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的「中國氣候養生之鄉」……20年來,麗水不斷擦亮一張張「金質名片」,為「中國生態第一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新動力。這片紅色熱土,留下周恩來、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的光輝戰鬥足跡,「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歷久彌新。
  • 昌樂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打造「中國藍寶石」文化
    魅力「中國藍」添彩文化名市  濰坊新聞網10月10日訊 近年來,昌樂縣依託得天獨厚的古火山、藍寶石兩大特色資源,傾力打造科學完善的火山寶石產業「生態圈」,夯實產業基礎,打造文化品牌,放大節會優勢,拉伸產業鏈條,以火山寶石特有的「中國藍」為底色,為「文化名市」的建設增光添彩。
  • 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旅遊資源簡介
    武定資源富集、區位優越、文化薈萃。資源富集: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有鈦、鐵、銅、鉛鋅、砂巖(木紋石)等10多種礦產資源,特別是木紋石儲量達34.8億立方米,居雲南之首,其品質優於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砂巖。名特產品豐盛。武定壯雞、野生食用菌(雞樅、乾巴菌、牛幹菌、松茸)、中藥材、板慄、核桃、野壩子蜂蜜等特產倍受國內外市場青睞。旅遊資源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