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上午,基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保護與數據權利體系研究」(18ZDA145),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數據法律研究中心承辦的「交大數據法講座」第1期在徐匯校區凱原法學院203會議室舉行。本次講座分別由騰訊數據隱私保護部國內數據隱私保護中心負責人黃曉林、拼多多高級法務專家唐江榮作為主講嘉賓,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淵副教授為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彭誠信教授、實務界專家及校內外眾多師生列席本次講座。
何淵副教授介紹了黃曉林先生和唐江榮女士,二位都是各自企業中站在數據信息保護第一線的合規專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接著,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彭誠信教授向兩位主講人頒發感謝狀。
首先,黃曉林先生以「個人信息保護的困境及解決方案」為主題介紹我國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的現狀和前景。首先,黃曉林先生從無人駕駛、智能醫療、精準營銷、智慧零售、智慧工業、智慧城市等方面指出數據促進社會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此同時,數據經濟發展遇到許多問題,例如全球數據安全局勢日益嚴峻、我國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現象突出、數據安全服務市場暴增等,黃曉林先生由此提出四個疑問,一是數據開放與數據安全之間的關係,二是數據開放與數據惡意競爭之間的關係,三是數據惡意使用的問題,四是數據如何發揮最大價值。最後,黃曉林先生相應提出了中國個人信息保護的途徑,即在企業發展、用戶保護和政府監管之間尋求平衡,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鼓勵數據利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建立個人信息利用黑名單制度,在滿足數據安全的情況下,鼓勵數據的自由流通。
然後,唐江榮女士以拼多多多年的實踐為基礎討論「電商平臺消費者保護新思路—以消費者賠付金為視角」。主講一開始,唐江榮女士首先介紹了拼多多的業務數據、理念。然後,從消費者賠付金制度背景、消費者賠付金制度分析、消費者賠付金制度效果等三個方面討論。傳統平臺治理模式面臨商家行為不規範、政府監管難、消費者維權難,維權動力不足等多項挑戰,對此拼多多在業內首創消費者賠付金制度。拼多多通過籤約流程設計確保商家充分理解規則,商家店鋪餘額賠付消費者,而非彌補平臺損失等等,使該制度在合法性、自治性和合理性上獲得依據。而該制度在效果上,一是淨化網絡交易環境,驅動商家誠信合規經營;二是降低消費維權成本,促進消費者福利提升;三是制度創新引起關注,影響力日漸擴大。
在提問環節,黃曉林先生和唐江榮女士就現場老師和同學提出的企業發展和政府監督的關係、消費者賠付金的具體運用、個人信息保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答疑解惑,到場聽眾獲益良多。
最後,何淵副教授對本次講座進行總結,數據時代既要鼓勵網際網路企業發展,也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在場師生再次對黃曉林先生和唐江榮女士帶來的精彩學術報告致以熱烈的掌聲,本次講座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