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

2021-01-10 網易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EMdrive或許能夠得到工程應用,無工質推進的電磁引擎EMDrive,並沒有違反物理定律。

  關於Roger Shawyer的EMDrive,電磁引擎EMDrive千真萬確的存在推力,但原理上卻解釋不通,也無法通過可靠可信原理途徑提升推力,更無法定量地控制推力大小。其實可以用一種很簡單的方式解釋,這樣的解釋符合牛頓定律。就如同冰箱、空調看似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實際卻是遵守了,只是人們的對規律認識不到位。電磁引擎Drive的工作原理如同冰箱、空調的工作原理一樣簡單可以理解。Drive只是光年引擎(LYdrive)的一種,光帆也是光年引擎的一種。

  在解釋Drive的原理之前,我們介紹一個物理界裡的"精靈妖獸"

  1871年,他在《熱理論》一書的末章《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限制》中,設計了一個假想的存在物,即著名的"麥克斯韋妖" (Maxwell's demon)。

  在麥克斯韋構想中,麥克斯韋妖有極高的智能,可以追蹤每個分子的行蹤,並能辨別出它們各自的速度。這個理想實驗如下:

  "我們知道,在一個溫度均勻的充滿空氣的容器裡的分子,其運動速度決不均勻,然而任意選取的任何大量分子的平均速度幾乎是完全均勻的。現在讓我們假定把這樣一個容器分為兩部分,A和B,在分界上有一個小孔,在設想一個能見到單個分子的存在物,打開或關閉那個小孔,使得只有快分子從A跑向B,而慢分子從B跑向A。這樣,它就在不消耗功的情況下,B的溫度提高,A的溫度降低,從而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發生了矛盾"。

  

  編輯 搜圖

  而這個存在物就是"麥克斯韋妖",小妖精掌握和控制著高溫系統和低溫系統之間的分子通道。它利用了分子運動速度的統計分布性質。因為根據麥克斯韋分布,即使是低溫區,也有不少高速分子,高溫的系統中也有低速度的分子,通過這樣一個能夠控制分子運動的小妖精,在兩系統的中間設置一個門,只允許快分子從低溫往高溫運動,慢分子則從高溫往低溫運動,在"小妖"的這種管理方式下,兩邊的溫差會逐漸加大,高溫區的溫度會越來越高,低溫區的溫度越來越低。

  因為如果麥克斯韋小妖真的存在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可能造出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第二類永動機。

  麥克斯韋妖用來解釋Drive是最合適的,用一個比較恰當的比喻是,熱能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導到高溫物體,而冰箱卻能實現了。冰箱違反了物理定論了嗎?沒有,同樣Drive只是在另一個物理現象中的"冰箱"。

  下面藉助麥克斯韋妖的這隻精靈,解釋為什麼Drive是符合所有物理定律的。

  根據Drive目前網上找到論文,我作為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看到所有理論都是正確的,不管是Roger Shawyer 的最初發明原理說明,還是楊娟教授的實驗論文,NASA的實驗總結和網絡上形形色色的說明。他們都是用完整的理論去論述這個事情。而他們所做的最大的錯誤在於,沒有將公式推導限定在工程實例裡。所以得出了誇大,進而造成錯誤的結論。

  就好像將冰箱空調的製冷範圍-20℃到100℃這個範圍放到到絕對零度和核聚變中心溫度一樣,不只是得不到一個好的冰箱空調,還會造成人們覺得冰箱空調是違反物理規律的。不可能實現的一種永動機。

  Drive的合理解釋是,在麥克斯韋妖的技術上,外加一個磁場、電場、變化的電磁場、能勢場(如重力場)或其他非物質的可以作用到高低速粒子的作用力(在無工質推進工況下是這樣)。也可以加一個外在物質,作用於高低速粒子(如化學能加粒子的驅動、即化學火箭)。其中無工質推進中,利用這個原理推進的引擎,我在這裡定義為LY引擎(lightyear drive)。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明白了,類Drive的原理就是,通過不斷折返微波,在腔體內形成一個非常穩定,有序的能勢場,而且這個能勢場相對於腔體粒子來說是一直是同一個方向的。當腔體的粒子,被這個一個有序的能勢場篩選。腔體中的粒子就會被穩定地朝一個方向加速或減速。從而達到無工質推進的。

  在Drive裡,動量的守恆是一直被質疑的,他們認為動量在這個推進過程是不守恆的。其錯誤認識源自對系統的劃分上的錯誤,比如他們認為微波發生裝置、電池、微波,波導和腔體都是一個整體。微波,及變化的微波都不能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如果將微波量子化,粒子量子化。整個Drive不能再既宏觀又微觀的情況下去討論動量守恆。(這種錯誤只有非物理專業的人會犯,物理專業素養很多人還會給出更多的能量不守恆依據)。還有一個是物理知識較豐富的人如(教授、博士畢業的,他們會通過公式推導來論證動量是否守恆。但也是存在不少的錯誤)。

  為了減少人們對能量守恆,動量守恆的定論使用方式的錯誤。這裡引入一個非常好理解的說法。就是動量去了哪裡?動量就在腔體的粒子裡。而這些粒子的動量可以通過熱輻射釋放到外部空間中。當腔體的粒子冷卻下來,就可以繼續一次選擇性定向粒子加減速。從而達到無工質推進的可能。

  當然,如果上面的描述不能解釋Drive,那麼將會帶來物理界的一朵新的烏雲。(1900年4月27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提出兩朵烏雲,第一朵烏雲麥可遜-莫雷實驗與"以太"說破滅和第二朵烏雲,黑體輻射與"紫外災難",提出了一個好的問題進而開拓出相對論、量子力學這兩個新的視野)。而無工質推進的光年引擎帶來一個烏雲是,為什麼動量守恆?我們可以不基於物理知識做自然哲學角度思考,正負電子湮滅,會產生光。其動量是如何守恆?或許是動量的產生?而動量最終會湮滅在真空,如光等電子輻射將會分散消失?又是什麼限制住了光速?當類空調冰箱的原理不能解釋電磁引擎、不能解決無工質推進更深層次的原理,將會帶來物理新知識。只需要解釋清楚動量(或者說這是一切星辰、粒子運動的源泉,不能用現在物理的動量來表達)是如何在核聚變、核裂變,正負粒子湮滅等現象中產生,然後又在湮滅在真空。這一個過程中的相對論公式不足以解釋清楚?如果可以解釋,那麼是否能夠脫離粒子的宏觀實體而傳遞這個運動源泉(找不到合適詞彙描述)。如果可以解釋,是否可以認為,無工質推進只是利用核聚變、核裂變,正負粒子湮滅等運動源泉產生的運動,達成宏觀實體不需要像化學火箭、電推一樣的粒子分離就能實現空間內可控運動?

  希望這個無工質推進不是烏雲,而是一種可解釋的現象。

  

  本文所描述的原理是通過實驗驗證的。

  這種麥克斯韋妖+外部能量+穩定在粒子相對方位的電磁場對粒子有序選擇性的加減速的方式。及本文的所描述的原理是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的。這個實驗也是我一直想做,而沒有物質基礎去做的。這個裝置非常簡單,使用一個優化的腔體(一定不會是Drive圓臺形),腔體的材質是很薄的玻璃,在玻璃的某些部分可以摻雜一些特殊的元素。這個玻璃腔體的外表面足夠光滑。使用電鍍銀、金或銅得到一個反射微波性能很好的共振腔。形成一個高強的變化磁場。從半導體微波發生器引出微波,經過波導到達腔體。將能源、微波發生器、腔體、波導都放在一個溫度極低的水或冰容器裡。再將這個裝滿水和實驗裝置的容器放在一個磁懸浮小車上。讓這個實驗裝置在真空的環境下穩定地運行。如果磁懸浮小車能夠定向移動。那麼本文的解釋是可以得到驗證。

  關於類Drive的驅動器應用。

  如果本文的描述是可以行的,lightyear drive光年引擎的原理是可以行的。那麼。不管這個力量是一千瓦1牛。還是一千瓦1微牛。其最終都能幫助人類解決光年跨越難題。也許,這裡寫不過是科幻。

  那麼我們科幻一下,如果人類實現了無工質推進,規模化的無工質推進。其科幻場景是什麼樣的呢?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將會是旅遊地球。

  滄海桑田不再被感嘆,鬥轉星移已是家常。

  人類可以在每一個恆星周圍安家。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是宜居星球。人們可以把金星火星移到跟地球同一軌道,可以去木星運輸氫氣回來製造水。

  生命將會在銀河系、整個宇宙蔓延。這才是地球進化出人類的目的。智慧生命存在這個星球是有任務的。生命遠行擴散,為每個生命創造更美好的生存空間是每個生命的責任,請承擔起我們自己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新聞裡 它真的靠譜嗎
    無工質的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了新聞中,它靠譜嗎。「無需燃料即可遨遊太空」、「不遵守動量守恆」、「推翻牛頓第三定律」…… 從誕生之日起,EmDrive這個噱頭十足的航天推進器就飽受爭議,許多科學家直斥其為「偽科學」。
  • NASA證實無燃料EmDrive引擎可行:結果引爭議
    ▲人們一度以為這款無燃料引擎不可能實現,但它如今離現實又近了一步。圖為EmDrive引擎的一款原型機。據悉,EmDrive引擎只需十周就能將人類送上火星。▲該系統可以產生每千瓦1.2毫牛頓的推力,比霍爾離子推進器的功率小得多,後者的推力高達每千瓦60毫牛頓。近日一篇外洩的論文顯示,科學家正在研發EmDrive引擎原型機,引發了大量爭議。
  • 天宮二號測試無燃料EM引擎獲突破
    天宮二號測試無燃料EM引擎, 10周可達火星)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本文由知社學術圈原創編譯。
  • 前沿丨NASA:無燃料電磁引擎打破物理基本定律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說,「不可能」無燃料推進EM引擎雖然打破物理學定律,但證實可以產生推力。
  • NASA測試了無需燃料的電磁引擎【陳榮專欄-108】
    【摘要】4小時到月球,10周到火星,100年到4.3光年外的半人馬星座α星……現在太空旅行只能在科幻電影裡看看,但NASA對一種無需燃料的電磁引擎的測試
  • 中國稱成功製造出「無燃料引擎」EmDrive 有望應用於衛星系統
    中國科學家稱他們已經製造出「無燃料引擎」的可用雛形,正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軌道中進行測試,他們計劃將其儘快用於衛星系統。       這種全新的名為EmDrive的引擎不需要燃料,而是通過在空腔內反射微波來獲得推力,這個機制引起了轟動,因為它與物理法則相悖。       EmDrive引擎最近引發了爭論,美國宇航局(NASA)的團隊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他們可能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術。如果這種違背物理學法則的理論變成現實,那麼製造出的引擎只需10周就可以將人類帶到火星。
  • 揭開電磁驅動引擎的面紗:70天到達火星
    微波推進技術是指利用電磁作用,讓產生的微波在容器或腔體內來回反射釋放能量,來獲得推力的一種推進技術。由於涉及電磁概念,因此,有時也稱為電磁驅動或電磁引擎技術,而其所支撐的引擎就是電磁引擎或微波引擎。迄今為止,來自學者的比較主流觀點是,雖然對微波推進技術形成推力的原因,暫時還不能找到令人滿意的解釋,雖然不能完全證明它符合牛頓第三定律和動量守恆定律等物理定律,但基本能肯定它並不違反這些定律,主要原因是微波推進技術不像有些非化學推進技術那樣可望而不可及,利用它既能製作成有形的、實實在在的裝置,還通過試驗驗證其確實有效,並在應用上已初顯「希望之光
  • 10周把人送上火星的EmDrive引擎,不需要燃料,還違背了牛頓第三定律!!
    | EmDrive:沒有燃料的引擎EmDrive 的全稱是 Electromagnetic Drive (電磁驅動),其核心部件是一個特殊形狀的微波共振腔體,裡面不斷跳躍的微波給太空飛行器提供推力,而太陽能可以提供電力來維持微波的運動。Roger Shawyer稱其為"沒有排氣裝置的火箭引擎"。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燃料的火箭引擎。
  • 火星的EmDrive引擎,民科、神啟還是世紀大發現?
    EmDrive 在科學界是個異數,是個「違反經典物理學」的存在,很容易被認為是引人嗤之一笑的民科。然而,十多年了,EmDrive 並沒有滑落到塵埃裡,反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因因為,權威如 NASA 這樣機構,都無法否認它產生的實驗結果,而更令人費解的是,至今都沒有人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就連它的發明人 Roger Shawyer 也無法解釋清楚。這讓人不禁想起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裡的場景:未來的人類通過時間旅行,將一個名為維科·馬蘭松的人送來 21 世紀,製作出了超越當時科技水平的機器。
  • 一個被物理學家遺忘的理論或許可以解釋無工質引擎的工作原理
    【每日科技網】 自從無工質引擎(以下縮寫為EM)第一次登上了新聞頭條,物理學家和眾多科學愛好者們就疑慮重重。EM產生助推力的方式,看起來十分可疑——按照牛頓第三定律,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現在,物理學家終於想出了一個備選的解釋方案。
  • 中國在太空測試電磁引擎 若成功到火星只需10周
    參考消息網12月26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科學家聲稱,他們已經製造出了「不可能的」無反作用力引擎的工作樣機,並且表示已經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上對其進行軌道測試。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似乎證明他們已成功開發出電磁驅動引擎(EmDrive)技術後,這種革命性的無燃料引擎技術在最近引發了爭議。據稱,如果這種不符合物理學常識的概念成為現實,這一引擎可以讓人類在10周時間內到達火星。
  • 中國聲稱已開發出低軌道電磁引擎-10周內可到達火星
    中國的科學家們聲稱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不可能的」無反作用引擎,並且他們聲稱已經在低軌道的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上進行了測試。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個研發團隊最近發表的一篇關於他們成功研究出這個徹底無需燃料的電磁引擎相關技術的論文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如果這個反物理學的理論成為現實,那麼使用這個引擎將可以將人類在10周內送到火星。
  • 不用燃料也能飛!NASA無工質引擎實驗的謠言&真相
    事實上,這個引擎必須非常優秀,以至於它要能在不消耗推進劑的情況下產生推力。 沒錯:如果我們想要在4小時內飛到月球或是在2個月內飛到火星,我們將需要擁有一種不需要火箭燃料的火箭引擎。 這正是射頻共振腔推進器,又名「EmDrive」(相對性推進器)背後的想法。
  • 電磁驅動引擎的推力可能來自地球磁場
    (EM drive),這種引擎無需燃料,後來的測試表明這似乎是可行的。然而,最近的進一步測試表明,這種引擎很可能無法實現。這種無工質的電磁驅動引擎是由電磁波驅動的火箭發動機,它一直被奉為是一種無需燃料來進行深空探索的方法。這個想法是由發明家Roger Shawyer提出的,他的電磁驅動引擎使用錐形腔內的微波來產生推力。在美國宇航局(NASA)之前的測試中,從引擎壁上反彈的微波似乎產生了足夠的力量,把這個腔推向一個方向。
  • 10周把人送上火星的EmDrive引擎,民科、神啟還是世紀大發現?
    | EmDrive:沒有燃料的引擎EmDrive 的全稱是 Electromagnetic Drive (電磁驅動),其核心部件是一個特殊形狀的微波共振腔體,裡面不斷跳躍的微波給太空飛行器提供推力,而太陽能可以提供電力來維持微波的運動。
  • EmDrive可能是21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沒有之一
    Roger Shawyer稱其為"沒有排氣裝置的火箭引擎"。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燃料的火箭引擎。因為現階段的太空飛行器需要攜帶大量的沉重燃料才能飛上外層空間,燃料沒了,太空飛行器也不能再運行。EmDrive不需要任何此類的燃料,它產生推力的核心部件就是一個真空的腔體,相比於傳統燃料罐,輕地不可思議。只需要太陽能,它就可以在外層空間慢慢地累積速度,最後達到極快速度飛至外星球。
  • 打破次元壁 EmDrive引擎或成真,星際旅行不是事兒
    曲速飛行是一種通過在壓縮時空中航行的技術,其原理就是在運動物體周圍利用反物質驅動的曲速引擎製造一個人工的曲力場,從而使物體能在這個扭曲的時空氣泡中以幾十倍於光速的速度移動。電影中虛構的情節似乎離現實也並不太遙遠。近日一篇外洩的論文顯示,科學家正在研發EmDrive引擎原型機,引發了大量爭議。
  • 無視牛頓第三定律,EmDrive的逆襲
    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NBC)EmDrive 的全稱是 Electromagnetic Drive, 即電磁驅動,其核心部件是一個特殊形狀的微波共振腔體(類似微波爐),裡面不斷跳躍的微波給太空飛行器提供推力,而太陽能可以提供電力來維持微波的運動。Roger Shawyer稱其為"沒有排氣裝置的火箭引擎"。這意味著,它是一個沒有燃料的火箭引擎。
  • 中國領先世界的「反重力引擎」究竟有多科幻?7周就能送你上火星
    其實嚴格來說,目前的"反重力引擎"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技術",它真正的名字叫"EmDrive",直譯為中文應該叫"電磁驅動",有時也被稱為"電磁噴射引擎"、"無燃料EM引擎"或「無工質微波推力器
  • 德國科學家發現:EmDrive永動機不再永動,推力並非來自於本身
    2016年這個曾經轟動全世界EmDrive無燃料引擎幾乎成為永動機的代名詞,然而當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再次重複EmDrive實驗時,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EmDrive推力並非源自於本身。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EmDrive無燃料引擎,那麼有必要在這裡再次闡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