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6日報導 外媒稱,中國科學家聲稱,他們已經製造出了「不可能的」無反作用力引擎的工作樣機,並且表示已經在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上對其進行軌道測試。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似乎證明他們已成功開發出電磁驅動引擎(EmDrive)技術後,這種革命性的無燃料引擎技術在最近引發了爭議。據稱,如果這種不符合物理學常識的概念成為現實,這一引擎可以讓人類在10周時間內到達火星。
但現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科學家們聲稱,NASA的研究結果「再次證實了」他們已經取得的成果,並且計劃「儘快」在人造衛星上運用這一技術。
由於不存在燃料的噴射,電磁驅動引擎將違背關於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牛頓第三定律。不過據《國際財經日報》英國版報導,在北京的一次記者會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證實,政府從2010年起一直在資助這項技術的研究,並聲稱他們已經研製出一臺設備,目前該設備正在近地軌道上進行測試。
就在公布此消息的一個月前,匿名消息人士告訴《國際財經日報》英國版,電磁驅動引擎測試正在天宮二號上進行。
據《國際財經日報》英國版報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負責人陳粵在記者會上說:「各國研究機構近年來已經對電磁驅動引擎進行了一系列長期的、重複性測試。可以說,NASA發表的研究結果再次證實了這項技術。一個完成毫牛頓級微推力測量試驗的實驗性驗證平臺的確立,以及多年的重複性試驗和對於相關幹擾因素的研究,證實在這一類型的推進裝置中是存在推力的。」
根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總設計師李峰稱,研究團隊已經製造出一臺樣機,該樣機迄今為止只能產生幾個毫牛頓的推力。要能對人造衛星產生作用,這種發動機需要把推力提高到0.1~1牛頓之間。
李峰在記者會上說:「這項技術目前處在原理論證階段的後期,目標是使該技術能夠儘快地用於衛星工程。儘管做到這一點很難,但我們有信心取得成功。」
在上個月NASA的研究正式發表後,許多人曾對該研究結果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因為實驗中存在誤差。這些人中包括高級推進系統專家布裡斯·卡森蒂。
卡森蒂是康乃狄克大學的工程學教授,他對該校校刊《今日康乃狄克大學》表示,電磁驅動引擎對物理學原理的違背將「推翻我們所知道的全部物理學原理所依據的大部分基礎知識」。
NASA的這篇發表在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推進和動力雜誌》上的論文介紹了NASA「鷹工廠」實驗室進行的一系列成功試驗。論文的發表意味著它經過了與此項研究無關的科學家們的評議,從而提升了它的可信度——但這未必意味著研究結果是真實有效的。
卡森蒂說:「我個人認為對於這一結果可以有某種一般的解釋。例如,電流會使該引擎內部的元件發熱,它們在實驗過程中會膨脹,從而導致運動並表現為力的形式。此類影響是很難排除的。儘管論文的作者們不僅試圖排除這些熱力影響,還試圖排除其他許多可能導致實驗誤差的因素。」
儘管科學家已經發現牛頓定律在高速下並不適用的情形,但卡森蒂指出「牛頓定律在多數情況下仍然是正確的」。
他說:「根據我的經驗,這一研究結果在進一步的分析和測試中能夠站住腳的概率是渺茫的。但不會是零。」
本質上,電磁驅動引擎利用一個錐形密閉室內的光粒子及其周圍不斷反彈的微波來產生推力。這種運動在錐形物體的狹窄端產生推力,從而推動引擎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