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寄予宇宙航行厚望,電磁推進引擎和馬赫引擎現遭推翻

2020-12-04 騰訊網

近日,一批經驗豐富,並在充足經費支持下測試新一代太空飛行器推進技術——包括電磁推進引擎(EM-drive)和馬赫引擎(Mach-Effect thruster)——的研究人員,在 Space Propulsion 2018 國際會議上宣布:測試結果無法證明這兩者能產生其支持者所宣稱的理想推力。

圖丨令人白歡喜一場的地球磁場

眾所周知,人類若希望挺進宇宙,則必須依賴較化學能火箭更先進的推進系統,因此人們對電磁推進引擎寄予很高期望。該引擎的主體是一個封口的銅製錐形空腔,注入其中的電磁波在錐體的前端和後端來回反射。然後,根據某些似乎違反人類現有物理規律的作用,該錐體產生了推力。

圖丨EM-drive

迄今為止,人類一直未能對電磁推進引擎的物理原理給出可信解釋,但是一些 NASA 研究人員認為,它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而不是人類搞錯了什麼東西產生的烏龍。

對於該技術的爭議能持續這麼久,部分原因在於,最初的研發一直沒有獲得什麼資助,因此其研究者只能製造出很粗糙的模型,並在條件一般的實驗室進行測試。各個研究團隊製造出的各個版本的錐體,其推力和輸入功率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致,這顯然是由於存在外部幹擾。當然,實驗團隊在努力消除各種幹擾源,但這麼做的結果,要麼是引入了新的幹擾源,要麼是消除幹擾源之後,推力顯著下降。

鑑於如此模糊的結果,支持電磁推進的科學家決定進一步進行實驗。

進一步實驗

一批德國科學家成功申請到了相對充足的經費,足以排查一切想得到的和可能想得到的幹擾源,不過,他們的目光不止聚焦在電磁推進引擎上。鑑於日後還可能出現其他版本的「革命性推進技術」,因此研究團隊製造了一個可以為日後出現的類似實驗樣機提供全面測試的檢測平臺。

首先,整個實驗樣機被置於真空中——儘管真空度不是世界之最,但是對於檢測所有版本的電磁推進引擎已經綽綽有餘。

在真空環境中,樣機被固定在精細標定過的扭力彈簧上,以測定其推力。測量過程完全自動化,無需離開真空環境即可調節彈簧力,並對扭力槓槓用兩種方法實施標定。此外,測試平臺還可以轉動樣機。樣機的推力被進行多次重複測量後求平均,將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降低到 10 納牛頓。

圖丨NASA 的 EM-drive

整個測試過程中的溫度也被嚴格控制,並可以根據模型來校正溫度對推力測試系統的影響。此外,考慮到電磁推進引擎依賴於腔體的諧振效應,而諧振頻率會受到溫度的影響,因此測試平臺還可以實時監測腔體諧振頻率,並對實驗過程進行調整,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錐形腔體未處於穩定狀態時的瞬態反應被誤認為「推力」的可能性。

為了避免樣機和測試平臺之間的電磁幹擾,兩者之間被電磁屏蔽。最後,研究人員在設計時,考慮了地球磁場幹擾的消除。一個鎳鐵合金製成的盒子可以極大降低其中的地球磁場。美中不足的是,經費不足以將所有受地球磁場影響的組件用鎳鐵合金屏蔽起來,但是測試平臺預留了日後升級屏蔽層的空間。

核查每個參數

研究人員自行製造了一個電磁推進引擎,而不是直接用其他團隊製造的版本——以免某些製造者知道但測試者不知道的因素影響實驗。

首先,他們用精密加工技術,製造了一個比之前任何版本都要好得多的微波錐形腔體。其次,1 個精工細作的驅動電路,足以為腔體注入 50 瓦的輸入功率。不過考慮到微波放大電路在大功率下的溫度控制問題,目前的實驗中,輸入功率不會超過 10 瓦。

研究人員還設計了一個最高衰減係數大的驚人的衰減器,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有更大的把握來確定,推力到底是不是來自於腔體。

電磁推進引擎的推力來自於地球磁場

測試中,微波腔體輸入功率後,確實在預期的方向產生了推力。如果把腔體轉 180 度,推力方向也會轉 180 度。然而研究人員發現,腔體還會在不該產生推力的方向產生「推力」,而且這種「推力」也會隨著腔體的旋轉而旋轉。

一個有助於解開謎底的關鍵現象是:研究人員用衰減器令腔體中沒有微波來回反射後,腔體還在提供「推力」。

那麼,「推力」來自於哪裡?研究人員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地球磁場。具體地,為腔體供能的電纜,並沒有被鎳鐵合金完美屏蔽,因此,電纜中的電流和地球磁場相互作用,在不該產生推力的方向產生了「推力」。在腔體位置變化時,電纜位置也隨之變化,「推力」方向跟著變化。更進一步地,研究人員基於該解釋對「推力」進行的理論預測和實際測得的「推力」高度吻合。

當然,研究人員並不敢保證,初步測試的結果就是最終的真相,但是他們的細緻程度賦予他們極高的可信度。此外,不論輸入功率是幾瓦還是 50 瓦,測得的「推力」都一樣大;而當屏蔽升級之後,「推力」顯著減小。這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推力」來自於不完美的屏蔽。研究人員預計做更多更細緻的實驗來,最終搞清電磁推進引擎的「推力」來源。

對馬赫引擎的測試

另一種被測試的革命性推進技術馬赫引擎的支持者稱,馬赫引擎的原理是:如果一個有質量的物體來回振動,它會通過引力作用跟整個宇宙發生互動,然後產生推力——他們甚至還基於廣義相對論、用數學推導「證明」,這種相互作用會在這個物體上產生推力,這聽上去確實挺唬人的。

圖丨概念中的馬赫引擎

這次,較真到底的德國研究人員自己製造了一個馬赫引擎。該引擎的機械部分,是能夠在外加電場中伸張和收縮的一組壓電晶體,壓電晶體組附著於一個黃銅塊上,根據支持者的理論,黃銅塊可以放大推力。該引擎的電子部分,是一對高電壓高功率放大器,工作於稍高於 20kHz 的頻率上,該電子部分的製作精良程度超過了之前任何版本的馬赫引擎。

馬赫引擎的測試結果比電磁推進引擎稍微好那麼一點點,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可能來自幹擾。具體地,馬赫引擎在預期的方向產生了推力,而在不該產生推力的方向未產生推力。不過,該推力的大小是理論預期值的 100 倍,且用手推著該引擎旋轉時,不會改變推力的指向,這跟預期不符。研究人員因此認為,馬赫引擎的「推力」還是來自於某種尚未確定的幹擾,因為自動轉向系統會導致供能電纜隨之轉向,而用手推著該引擎旋轉時,供能電纜位置不變。

謹慎對待「革命性技術」

數百年來,許許多多勤奮的物理學家用各種手段對宇宙進行了詳細的探查。因此,現代物理學體系居然還有僅僅靠一個腔體和幾根電纜就能發現的顯著漏洞,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有評論家甚至認為,對於這種「革命性」的點子,日後要以更加嚴格的標準進行初審以確定其是否有進一步被資助的價值,以免在逐個檢驗這些點子的項目上浪費寶貴的人力物力

研究團隊的結論是:「至少,SpaceDrive 項目(革命性推進技術檢驗項目)進一步證明:在探索下一代太空驅動技術這一激動人心的領域時,必須在理論推導、實驗測試和誤差分析中堅持嚴格的科學規範。該項目的教育意義不亞於具體的科學發現。

相關焦點

  • 曲速引擎:曾被寄予厚望 現遭「一瓢冷水」
    圖片來源:NASA       2008年8月,美國國防部曾與幾十名研究人員籤約,委託他們探尋最先進的航空航天技術,其中包括人類前所未見的推進、發射和隱形技術。      2010年4月,研究團隊就推進技術方面,遞交了一份長達34頁、名為《曲速引擎、暗能量和利用額外維度》的報告。直到最近,這份神秘的報告才對外公開。
  • 贈臺大熊貓「團圓」曾帶動數億商機,新生的熊貓寶寶又被寄予厚望
    2013年,「團圓」的大女兒「圓仔」出生時曾在臺灣掀起熊貓熱潮,相關商品賣到缺貨,周邊商品的產值高達5億元新臺幣。如今熊貓寶寶剛出生,便被寄予了厚望。臺灣各行各業紛紛搶佔「熊貓商機」。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當時推出了介紹「團圓」的DVD、各大百貨先後推出大熊貓玩偶系列,相關的紀念銀章、金幣也相繼亮相。
  • NASA驗證的,有可能實現超光速航行、最具顛覆性的反物理「曲速引擎...
    曲速引擎的來歷20世紀5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海姆開始探索「超時空動力」的概念,他提出:「曲速航行」就是利用時空扭曲和時空跳躍實現超光速飛行。他認為強力磁場就可以製造引力場,以高速推動宇宙飛船。如果磁場足夠強大,宇宙飛船就可以進入一個比我們所在的時空更高的二度次空間,以超光速航行。
  • 中國在太空測試電磁引擎 若成功到火星只需10周
    就在公布此消息的一個月前,匿名消息人士告訴《國際財經日報》英國版,電磁驅動引擎測試正在天宮二號上進行。據《國際財經日報》英國版報導,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通信衛星事業部負責人陳粵在記者會上說:「各國研究機構近年來已經對電磁驅動引擎進行了一系列長期的、重複性測試。可以說,NASA發表的研究結果再次證實了這項技術。
  • 彎曲時空、引力彈弓……我們如何實現宇宙航行?
    在神舟十一號太空飛船即將發射之際,就讓我們以科幻作品為引,從現實中的物理出發,來看看那些奇妙的宇宙航行方法吧!傳統火箭引擎——化學引擎為了能夠前進,我們必須向著運動的相反方向擲出一定的質量,這些投擲出去的東西叫做「工質」。工質推進是目前幫助我們擺脫重力束縛、邁出離開地球母親懷抱第一步的不可缺少方式。
  • 劉慈欣:NASA試驗≠三體的曲速引擎,四小時到月球≈神話
    曲速引擎的核心概念是可以用某種技術改變空間結構,把飛船前面的空間壓縮,把後面的空間擴張,這樣飛船就會被前面壓縮的空間拉著向前行走。所以曲速引擎從本質上說不是讓飛船航行到某個地方,而是把宇宙的某個地方拉到飛船跟前,這是個極其先進的理念。
  • 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新聞裡 它真的靠譜嗎
    無工質的推進引擎EmDrive又出現在了新聞中,它靠譜嗎。「無需燃料即可遨遊太空」、「不遵守動量守恆」、「推翻牛頓第三定律」…… 從誕生之日起,EmDrive這個噱頭十足的航天推進器就飽受爭議,許多科學家直斥其為「偽科學」。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對現有的航天技術來說,光年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單位。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兩個概念,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什麼是反物質推進器?那我們先要從反物質說起。
  • 螺旋等離子發動機問世,被寄予厚望!
    (發動機)被寄予厚望。,電動繫繩捕獲)和非接觸法(雷射摧毀、等離子束噴射等),其中非接觸式方法被證明更加安全。然而,根據動量守恆規則,將等離子束射向太空碎片會使衛星向相反的方向加速,如此一來就難以保證太空碎片和衛星之間的距離不變,增加了隨機性。
  • 反物質推進器和曲速引擎可以實現嗎?
    該探測器只是在太陽引力的加速作用下產生的飛行速度,就算用該速度在宇宙中航行,到達距離我們4.3光年外的比鄰星需要1500年。對現有的航天技術來說,光年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單位。是一種超光速推進系統,和跳躍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際傳送器等設備都是科幻作品中相似但理論不同的常見技術。曲速引擎的理論在設定上並不允許在兩點間進行瞬時旅行。曲速技術設想通過在宇宙飛船周圍出了一種正常時空的人工&34;,使得飛船可以安全的以快於光速的幾個數量級的速度航行,同時又迴避了時間膨脹的相對論性的問題。
  • 揭開電磁驅動引擎的面紗:70天到達火星
    火箭(也稱運載器或運載工具)可以將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送入不同的空間軌道,將人類送往月球,將空間探測器或宇宙飛船推向宇宙深處。除此之外,火箭在軍事上還可以用於彈道飛彈,讓它到達預定高度和速度後,其分離出的彈頭沿拋物線軌道飛向上萬公裡外的敵方目標;也可以用於巡航飛彈或高超音速武器,助推它們加速飛行並達到需要的速度,更有效地飛行和攻擊遠處的敵方目標。
  • 胎盤幹細胞為何被寄予厚望?「4G」技術引領行業發展
    胎盤幹細胞為何被寄予厚望?研究發現,胎盤幹細胞用來移植修復受損或病變器官不僅免疫原性弱,同時對機體免疫還有一個負調控作用,這就給胎盤幹細胞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也被大家寄予了無限厚望。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物質交換的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和免疫組織。從胎盤中提取的幹細胞屬於新生兒幹細胞,具有數量多、應用廣、免疫原性低的特點。隨著胎盤幹細胞的臨床潛力不斷被證實,胎盤幹細胞存儲的巨大價值也漸漸為人所知。
  • 最有希望的無工質推進引擎,被科學家判了死刑
    無工質推進引擎EmDrive可能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最大的發動機原理突破,它只需要輸入電能,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推力,它不再需要工質的支持,省去了大量作為推進反作用力的工質!2001年時英國航太工程師Roger Shawyer(羅傑·肖)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引擎,主體是一個微波發生器和一個純銅的錐形反射腔,據羅傑·肖稱,只要在空腔內部射入微波,就能在空腔底部方向上產生推力!他在2003年試驗時,產生了16毫牛頓的推力!
  • 只要掌握曲率引擎技術,就能翱翔宇宙?其實只能在銀河系內徘徊
    引言:速度限制了人類的步伐與眼界,傳統提速方法難以施行,科學家決定另找巧法,《三體》中提到的曲率引擎技術可行嗎?若採用此技術,人類是否能自由遨遊宇宙?一直以來,人類都渴望探索浩瀚宇宙。探索前期,在「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的帶領下,探索太陽系較為順利,這讓科學家以為幾十年後我們便能邁出太陽系,走至銀河系中央,再過百餘年,人類應能突破銀河系,走向宇宙。但事實上,人類低估了宇宙尺度,人類之所以能輕鬆探索太陽系,主要是因為太陽系之內的星體都距地球較近,畢竟太陽系的直徑也僅在一光年左右。光年是什麼概念?
  • 曲速引擎是科幻?還是現實?
    是一種超光速(faster-than-light, FTL)推進系統,和跳躍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際傳送器等設備都是科幻作品中相似但理論不同的常見技術。曲速引擎以在影片《星際旅行》系列電影中最為常見。    和其他科幻作品不同,曲速引擎的理論在設定上並不允許在兩點間進行瞬時旅行。
  •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齊格菲」防線,為何4個月就被盟軍攻破?
    文/滅霸他爸提到防線,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戰初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這條被法國人寄予厚望的防線,在戰爭爆發後,並未發揮出阻擋敵人的作用,從而成為戰爭史上的笑柄。實際上以規模而論,「馬奇諾」防線只能屈居第二,二戰期間還有一條比它更長、更堅固,規模更加龐大的防線。
  • 電磁驅動引擎的推力可能來自地球磁場
    當這個想法首次發表時,它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包括《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s)中的一個故事,他們推測電磁驅動引擎可能是「翅膀」和「輪子」的終結者。但它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物理學家的批評,他們認為,電磁驅動引擎打破了牛頓第三定律,它無法從任何地方獲得動力。現在看來,他們似乎是對的。
  • LED節能照明:還沒成熟就被寄予厚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0815.htm  從沒有哪個照明設備像LED這樣還沒有成熟就被寄予厚望,但是緩慢的發展,也使的LED產品過於概念化,缺乏客戶基礎。即便現在政府正在以LED路燈 為突破口試圖扶持LED的成長,可LED無論是民用還是商用的客戶群依舊沒有形成。這時有個危險的信號:廠商已經把壓縮成本作為第一要務!
  • 曲速引擎能實現嗎?1966年NASA啟動研究曲速引擎,如今如何了?
    眾所周知宇宙是非常龐大的,人類曾多次對宇宙進行探索,但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只有930億光年,而宇宙是在不斷發生膨脹的,因此我們所觀測到的宇宙也只是冰山一角,人類要想對宇宙有更多的探索,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EMdrive或許能夠得到工程應用,無工質推進的電磁引擎EMDrive,並沒有違反物理定律。電磁引擎Drive的工作原理如同冰箱、空調的工作原理一樣簡單可以理解。Drive只是光年引擎(LYdrive)的一種,光帆也是光年引擎的一種。  在解釋Drive的原理之前,我們介紹一個物理界裡的"精靈妖獸"  1871年,他在《熱理論》一書的末章《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限制》中,設計了一個假想的存在物,即著名的"麥克斯韋妖" (Maxwell's de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