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電磁驅動引擎的推力可能來自地球磁場

2020-12-05 火星科普
電磁驅動引擎

此前,科學家設想了一種似乎打破物理定律的電磁驅動引擎(EM drive),這種引擎無需燃料,後來的測試表明這似乎是可行的。然而,最近的進一步測試表明,這種引擎很可能無法實現。

這種無工質的電磁驅動引擎是由電磁波驅動的火箭發動機,它一直被奉為是一種無需燃料來進行深空探索的方法。這個想法是由發明家Roger Shawyer提出的,他的電磁驅動引擎使用錐形腔內的微波來產生推力。在美國宇航局(NASA)之前的測試中,從引擎壁上反彈的微波似乎產生了足夠的力量,把這個腔推向一個方向。

當這個想法首次發表時,它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包括《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s)中的一個故事,他們推測電磁驅動引擎可能是「翅膀」和「輪子」的終結者。但它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物理學家的批評,他們認為,電磁驅動引擎打破了牛頓第三定律,它無法從任何地方獲得動力。現在看來,他們似乎是對的。

測試電磁驅動引擎

來自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物理學家Martin Tajmar領導的一個小組對電磁驅動引擎進行了測試,並且他們在上周的法國空間推進航空航天協會會議上公布了他們的結果,電磁驅動引擎沒有通過測試。

電磁驅動引擎飛船

該團隊建造了一個與NASA先前測試的尺寸相同的電磁驅動引擎,並將其放置在一個真空室中。然後,他們把微波輸送到錐形腔內,用雷射器測量其微小的運動。與先前的測試一樣,他們發現它產生了推力,這個力可以用彈簧來測定。但是把微波放置在不可能在彈簧方向上產生推力時,引擎似乎也有相同的推力。

而且,當團隊把電力減掉一半時,它幾乎不會影響到推力。因此,似乎有其他的事物在起作用。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推力可能是由地球磁場和為微波放大器提供能量的電纜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

地球磁場幹擾

Tajmar表示,他們的大部分裝置都完全屏蔽了外部區域,但是有些電纜放不進盒子裡面,可能還有幾釐米沒有被屏蔽。那些在未受保護的電纜中流動的電流可以與地球磁場相互作用,推動電磁驅動引擎向前。當他們計算這種效應的強度時,發現這可以產生幾微牛頓的推力。相比之下,他們從電磁驅動引擎中測量的推力是4微牛頓,剛好與計算結果相符。

地球磁場

如果這個引擎真的是由地球磁場而不是微波驅動的,它就不能在太空中工作,因為太空遠離了地球磁場。由於這些測試是在極低的功率下進行的,比之前NASA的測試要低一個數量級,所以還沒有定論。加州州立大學物理學教授Jim Woodward表示,這並不是說電磁驅動引擎絕對不可能,只是可能性非常小。

Tajmar表示,該研究小組將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在更高的功率下對其進行測試,然後繼續在腔內進行其他頻率輻射情況的測試,對不同形狀的錐形腔,以及電磁驅動引擎的其他形式情況都進行測試。電磁驅動引擎現在看起來確實沒有之前誇的那麼好,但還需要一年的測試才能確定,研究團隊會把所有情況都測試一遍。

Woodward表示,這種無需推進劑的引擎在主流科學家看來,最好的情況是純理論,最壞的情況是異想天開。不過,他認為該研究小組不是在浪費時間,如果有實際效果,他們最終會發現的。

相關焦點

  • 曾被寄予宇宙航行厚望,電磁推進引擎和馬赫引擎現遭推翻
    圖丨令人白歡喜一場的地球磁場眾所周知,人類若希望挺進宇宙,則必須依賴較化學能火箭更先進的推進系統,因此人們對電磁推進引擎寄予很高期望。該引擎的主體是一個封口的銅製錐形空腔,注入其中的電磁波在錐體的前端和後端來回反射。然後,根據某些似乎違反人類現有物理規律的作用,該錐體產生了推力。
  • 揭開電磁驅動引擎的面紗:70天到達火星
    它雖然提出的時間不長,但卻被很多學者譽為是一項「真正伸手可及的革命性的推進技術」,可能給航天和軍事領域帶來巨大變革,無疑是非化學推進技術中的一匹「黑馬」。微波推進技術是指利用電磁作用,讓產生的微波在容器或腔體內來回反射釋放能量,來獲得推力的一種推進技術。
  • 英媒:中國在天宮二號測試電磁驅動引擎 若成功可70天抵火星
    資料圖:由羅傑·肖開發測試的EM引擎 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簡稱,指的是一種全新的驅動方式——電磁驅動,由英國工程師羅傑·肖耶2000年左右提出。而目前根據NASA估計,當使用傳統火箭的時候,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的單程「旅行」大約是6到7個月。 相比起來,美國的設備目前還只能待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毫無疑問的,中國目前在此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 NASA驗證的,有可能實現超光速航行、最具顛覆性的反物理「曲速引擎...
    曲速引擎的來歷20世紀50年代,德國物理學家海姆開始探索「超時空動力」的概念,他提出:「曲速航行」就是利用時空扭曲和時空跳躍實現超光速飛行。他認為強力磁場就可以製造引力場,以高速推動宇宙飛船。如果磁場足夠強大,宇宙飛船就可以進入一個比我們所在的時空更高的二度次空間,以超光速航行。
  • 曲速引擎是科幻?還是現實?
    是一種超光速(faster-than-light, FTL)推進系統,和跳躍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際傳送器等設備都是科幻作品中相似但理論不同的常見技術。曲速引擎以在影片《星際旅行》系列電影中最為常見。    和其他科幻作品不同,曲速引擎的理論在設定上並不允許在兩點間進行瞬時旅行。
  • NASA開始測試曲速引擎了!4小時到月球
    曲速引擎被認為是一個科幻元素,目前NASA已經對這種非人類科技的動力裝置進行了研究,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如果曲速引擎應用於航天領域,我們去月球只要4個小時,38萬公裡的路程僅僅在數小時內完成,因此這種動力甚至有望實現超光速旅行。
  • 中國領先世界的「反重力引擎」究竟有多科幻?7周就能送你上火星
    相較於傳統的噴射引擎,它只是不依靠火焰噴射,而依靠電磁波來產生推進力而已。但不知為何,國外的科學家總是用「Anti-Gravity(反重力)」來形容這種有別於傳統噴射引擎的驅動模式,於是才有了「反重力引擎」這麼一個科幻的稱謂。
  • 中國在太空測試電磁引擎 若成功到火星只需10周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個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似乎證明他們已成功開發出電磁驅動引擎(EmDrive)技術後,這種革命性的無燃料引擎技術在最近引發了爭議。據稱,如果這種不符合物理學常識的概念成為現實,這一引擎可以讓人類在10周時間內到達火星。
  • 德國科學家發現:EmDrive永動機不再永動,推力並非來自於本身
    2016年這個曾經轟動全世界EmDrive無燃料引擎幾乎成為永動機的代名詞,然而當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再次重複EmDrive實驗時,出乎意料地發現了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EmDrive推力並非源自於本身。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EmDrive無燃料引擎,那麼有必要在這裡再次闡述下。
  • 美國宇航局測試曲速引擎:未來去月球只要四小時
    如果曲速引擎應用於航天領域,我們去月球只要4個小時,38萬公裡的路程僅僅在數小時內完成,因此這種動力甚至有望實現超光速旅行。美國宇航局測試的曲速引擎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進行,科學家使用了電磁驅動器作為電力來源,試驗裝置不需要燃料就能運作。此前有研究人員透露該裝置無法在宇宙空間中運行,不過這個疑點現在已經解決,美國宇航局測試的曲速引擎能夠用於行星際航行。
  • 英媒:中國在天宮二號測試電磁驅動引擎,若成功可70天抵火星
    (想像中裝備EM引擎的太空飛船)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簡稱,指的是一種全新的驅動方式——電磁驅動,由英國工程師羅傑·肖耶2000年左右提出。引擎原理大致是:用電力在密閉的錐形腔內產生微波,微波在腔內來回反射,在兩端產生的推力差即可作為飛行器前進的動力,太陽能提供電力來維持微波的運動。這一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經過同行評審的EM引擎(EM Drive)論文。評論稱,這表示其實驗結果以及整個論證過程都得到了同行專家們的認可,意義重大。
  •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
    「不可的」無燃料電磁引擎EMDrive或許已得到合理解釋。EMdrive或許能夠得到工程應用,無工質推進的電磁引擎EMDrive,並沒有違反物理定律。  關於Roger Shawyer的EMDrive,電磁引擎EMDrive千真萬確的存在推力,但原理上卻解釋不通,也無法通過可靠可信原理途徑提升推力,更無法定量地控制推力大小。其實可以用一種很簡單的方式解釋,這樣的解釋符合牛頓定律。就如同冰箱、空調看似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實際卻是遵守了,只是人們的對規律認識不到位。
  • 英媒稱中國在天宮二號測試電磁引擎 可70天抵火星
    ——電磁驅動,由英國工程師羅傑·肖耶2000年左右提出。而目前根據NASA估計,當使用傳統火箭的時候,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的單程「旅行」大約是6到7個月。相比起來,美國的設備目前還只能待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毫無疑問的,中國目前在此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 劉慈欣:NASA試驗≠三體的曲速引擎,四小時到月球≈神話
    【編者按】       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了美國宇航局(NASA)成功測試「曲速引擎」,聲稱將實現地球到月球行程只需4個小時。       美國宇航局此次試驗的系統是以電磁驅動(EM Drive)為基礎,它產生的效果為,在沒有火箭燃料的情況下,使電能轉化為飛船航行的推力,如果能應用於實際,可使現有衛星的體積減少一半。電磁驅動的概念早在2000年就被提出,之後美國、英國和中國的科學家也分別做過試驗,但美國宇航局稱之前的試驗沒有得到認可是因為並沒有在真空條件下進行。
  • NASA測試了無需燃料的電磁引擎【陳榮專欄-108】
    另外,更核心的原因是,從物理定律看,這種電磁引擎是不可能存在的,NASA也不知道它是怎麼作用的。(圖1、不可能存在引擎的模型機)怎麼不可能存在呢?按照這種電磁引擎的原理,它可以採用太陽能,在一個圓錐形封閉容器中,通過電磁作用生成微波,進而產生動力。
  • 一個違抗物理定律的試驗:電磁驅動飛船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員說,電磁驅動可能是一種可能性,但其他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如果你是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你想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一陣狂熱,那就試著發表證據,證明太空火箭可以在不燃燒任何燃料的情況下推動自己穿越宇宙,在這個過程中似乎違反了物理定律。。但這幾乎就是NASA鷹眼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所做的。
  • 前沿丨NASA:無燃料電磁引擎打破物理基本定律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說,「不可能」無燃料推進EM引擎雖然打破物理學定律,但證實可以產生推力。
  • 地球的磁場是如何維持的?
    如果沒有地球的磁場及其偏轉來自太陽風和更遙遠的宇宙射線的危險電離粒子的能力,地球生命就不可能存在。它是由地球內部外核中液態鐵的運動不斷產生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發電機」理論。這一學說認為,地球磁場是由於地球外核中熔融鐵、鎳的對流以及整個行星自轉的科裡奧利力作用造成的。
  • 天宮二號測試無燃料EM引擎獲突破
    EM引擎是英文「Electromagnetic Drive」的簡稱,指的是一種全新的驅動方式——電磁驅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完成了全新的EM引擎的試驗,並且發表了論文論證。但是中國卻在天宮二號上進行了太空測試,目前此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此次中國在這項研究上的突破性進展,引起了外媒極大的關注。EM引擎是什麼神器?
  • 最有希望的無工質推進引擎,被科學家判了死刑
    無工質推進引擎EmDrive可能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最大的發動機原理突破,它只需要輸入電能,即可產生源源不斷的推力,它不再需要工質的支持,省去了大量作為推進反作用力的工質!2001年時英國航太工程師Roger Shawyer(羅傑·肖)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引擎,主體是一個微波發生器和一個純銅的錐形反射腔,據羅傑·肖稱,只要在空腔內部射入微波,就能在空腔底部方向上產生推力!他在2003年試驗時,產生了16毫牛頓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