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那麼一段時間,會覺得自己總是心氣不順,見什麼都想懟,聽到什麼都覺得刺耳甚至想要辯駁,尤其是面對你愛的人的時候?
我在有了孩子之後,曾做了六年的家庭主婦。在那段時間的前兩年裡,就是這樣一種狀態。那個時候的我特別敏感,常常為了先生不經意的一句話傷心難過甚至發生爭吵。也常常因為他一個中肯的建議而對他不滿,指責他幹涉我太多。
那時的我,就像是一隻敏感的刺蝟,隨時做好了準備豎起一身的刺保護自己,對抗別人。但我原本並不是這樣的人,以前的我很是和善友好,從來不會跟人發生爭執。
我知道一定是有什麼因素促使我有了這樣的改變。我把這歸咎於我為婚姻家庭的付出和先生不能對我感同身受。我覺得是我先生對我不夠好,才讓我變成了這樣,所以這是先生的錯,不是我的錯。
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對先生充滿了敵意和不滿。他說什麼話我聽著都更加刺耳。比如他看到了一個育兒知識,分享給我,我就會懟他:我知道怎樣照顧寶寶,用不著你教我。他好心提醒我是不是好久沒給我媽媽打電話了,我會問他:你是不是以為我每天都很閒?
我自己都感覺到,我帶著一身的刺,每一句話都力求更加準確地刺到他。好在我先生是一個脾氣還不錯的人,他從不會因為我這樣的話而跟我針鋒相對,大多數時候會用一句幽默給搪塞過去。
所以在那段時間裡,雖然我自己感覺到我們的感情越來越疏離了,其實過後再回想,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一切都是我自己的一場錯覺。
我說這些的目的就是想告訴你們,其實在那段時間裡,先生對我的愛沒有改變,他的性格脾氣也沒有改變,包括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和投入,改變的也很少。我的生活中,除了多了一個孩子,多了一份牽掛和責任,什麼都沒變。可我整個人卻變了,以至於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改變了。
是什麼讓我變成了一隻敏感的「刺蝟」?不是婚姻,不是孩子,也不是先生。而是我自己。我的心態變了,眼裡的世界也變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天生的趨利性,當我們的生活或者境遇發生了不好的改變,我們會下意識地把這種改變的原因歸咎於自身以外的因素,因為這會讓我們減少自責,覺得這件事不是我的錯,不該我承擔這個責任。這會使我們內心更加輕鬆和舒適。
可這並不是真實狀況,而只是我們一種自我灌輸的錯誤意識。事實上,能夠決定我們自身生活狀態、想法、情緒、感受甚至親密關係中的相處和感覺的,都只有我們本身。別人決定不了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為自己做主。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跟我說,她現在看她先生特別不順眼,一跟他說話就忍不住想懟他,總覺得他做什麼事都不能讓她滿意,覺得他現在特別不靠譜。
我問她,在有這種感受之前,他們之間相處得如何。
她說:「我倆的感情原本很好的,但是結婚後我發現他一個缺點,他喜歡把自己放在一個明事理的人設上給我講道理,每次他講的那些道理又不適合我,我就特別反感,後來我就一聽到他給我講那些道理我就忍不住懟他。」
這位朋友所謂的先生喜歡給她講道理,指的是她跟她父母之間有些矛盾,這矛盾存在好幾年了,她先生跟她結婚後,一直試圖解開她的心結,讓她跟她父母重歸於好。
這原本是她先生的一番好心,可沒想到,成了他們親密關係的絆腳石。
我這位朋友,跟我講這些的時候非常義憤填膺,她覺得這就是她先生的錯,他不該管那麼多,不該說那些她不願意聽的,因為他不是她,根本不理解她。
她於是就把自己變成了「刺蝟」,每次先生提出這樣的話題,她就用刺去刺他。甚至有時候,先生說的不是她認為的意思,她也會敏感地想很多。
你覺得她變成一隻敏感的刺蝟是她先生造成的嗎?其實不是的,是因為她內心裡並沒有做好跟父母和解的準備,她不願意改變,所以才去刺痛那些試圖讓她改變的人。
這不是別人的錯,而是她自己的心態和固執。
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尤其是從戀愛過渡到婚姻以及婚後前幾年這段時間,是要經歷磨合的。這期間的生活,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些心態上的改變,甚至是變得脆弱和敏感。很多的矛盾和誤會,也就是這樣產生的。
如果用一個你不太喜歡的詞,其實就是「庸人自擾」。你之所以把自己變成一隻敏感的刺蝟,本質上就是對抗自己杜撰出來的不被在意、不被理解甚至被輕視、被幹涉。
所以說,讓你變成一隻敏感的刺蝟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心態。而不是你的愛人,以及你們的親密關係中你所認為的那些矛盾和淡漠。
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卸下那些堅硬的「刺」,你們的親密關係也就更上一層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