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候政治學的觀點來看「自古以來,熱帶無強國」。這個強不是指土地大,礦產多,而是要從多方面綜合的實力來看。比如說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是世界上的強國。而這些強國的國土大部分都位於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歷史上的強國也是如此,奧斯曼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等政權都是遠離熱帶地區分布(就算有熱帶地區,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一定是遠離熱帶地區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熱帶無強國呢?無非是氣候對人本身和糧食作物的影響。熱帶地區高溫高溼的氣候,會導致人腦極易疲憊,加上蚊蟲,細菌和病毒都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因此熱帶地區人的生產效率相對於溫帶地區來說低了很多。
但是大家說這句話的時候都忽略了一個大部分國土面積都位於熱帶地區的國家-印度。由於受到青藏高原地形阻擋的影響,印度的熱帶氣候區域要「北越」北回歸線好幾百公裡(狹義上的熱帶指的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這就導致了印度大部分國土都是熱帶氣候,只有在東北部高山區域分布有少面積的高山高原氣候。所以印度實際上算得上是一個熱帶國家。當你在一個印度人面前說出「自古以來,熱帶無強國」這句話的時候,我想這個印度人一定會反駁你,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印度是一個強國」。為啥這麼說呢?
政治遺傳
印度從1947年從英國的統治下實行自治,到1950年成立共和國,其接受了英國在南亞次大陸上的大部分資產,同樣也繼承了英國在南亞大陸的影響力,可謂是從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這和隔壁的巴基斯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國」思維導致了印度成立共和國後四處引起戰爭,甚至強行吞併了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錫金(我國在2003年承認了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印度在南亞地區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
人口
俗話說「人定勝天」。這句話強調了人在客觀世界中的決定性作用。而印度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2020年的數據,過段時間就要超過我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國)。擁有這麼多人口的印度,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15-64歲的勞動人口佔到了總人口的67%,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支持,因此印度是有成為強國的人口基礎的。
糧食
民以食為天,任何一個獨立強大的國家其糧食自給率一定是很高的,如果一個國家連自身的糧食安全都解決不了,那麼這個國家的命運一定受制於人(韓國,日本都是糧食自給率不到50%,韓國甚至只有25%,所以受制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而我們來看印度,從喜馬拉雅山脈流下來的水源,灌溉1.56億公頃的耕地,傲居世界第一。大面積的耕地,種出了大量的糧食,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佔全球稻米市場的25%。而國內也能滿足自給自足的狀態。
核武器
當今世界最為強大的武器莫過於核武器了。它能在瞬間摧毀一座城市,殺傷力巨大。而印度在1974年第一次開始了核試驗,到1998年第五次核試驗的完成,使得印度擁有了核武器。熟悉我國核武器研究的讀者朋友們知道,我國研究核武器是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是舉國支持才完成了研究試驗。印度能完成核武器的製造,從側面也說明了印度這個國家是在科技研究方面是「優秀」的。像印度的軟體的開發研究也是世界領先的。
人口,糧食,武器,政治等要素給印度人灌輸了一個思維,他們是熱帶無強國這句話是錯誤的,印度「就是一個強國」。而事實上印度所要走的路還很遠,所謂驕兵必敗,印度一直以來高傲的態度,終究是其成為一個強國的隱藏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