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為什麼「熱帶寒帶無強國」?

2020-09-05 雲中史記

幾千年來,藍星出現的強大文明,都在亞歐大陸及古埃及地區,大多數集中在北溫帶,少數出現在北印度、亞洲中西部等亞熱帶地區。

下面,我們分別就熱帶、寒帶、溫帶的情況,來看看為何人類的主要強大文明都集中在溫帶地區。

首先是熱帶地區,自古以來,熱帶地區就沒有出現過強大的文明,尤其在廣袤的非洲和南美地區,連像樣的文明都很少見。

熱帶地區,炎熱多雨、植被茂盛,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極其豐富,古代居住在熱帶地區的人們,平時以部落為單位,僅僅憑藉漁獵採集就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至於居住、打獵等等所需的工具材料在森林裡就能隨處找到,一戶最平常的人家,就算再懶,就算在家門口採摘水果、根莖就能飽食,或者哪怕就在溪流裡,也能簡單地獲取食物。

然後,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環境下,熱帶地區的人們普遍追求安逸、比較得過且過,人們一旦不思進取,也就很難建立一定的文明國家基礎。

同時,也是因為熱帶,這裡的有個比較致命的東西,就是各種疾病,即使在我們古代,一般也把廣大的南方地區稱為「瘴戾之地」,就是潮溼炎熱容易生病的地方。

天熱,又潮溼,那麼就有大量的有害蚊蟲肆意傳播各種熱帶致命疾病,這使得熱帶地區的人均壽命普遍較短,一生病基本就是個死,這使得建立文明的難度就更大了。

再加上熱帶地區往往森林密布、水域廣袤且密布,在古人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對其進行深入開發,無法形成一個大規模的交通體系,也就無法產生一個強大文明所需要的巨量人口之間的彼此協作和發展,比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其實就是一個個互不隸屬的瑪雅城邦組成的,他們在密集的熱帶雨林內,難以促使文明得到有效擴張和延續。

寒帶地區,在古代,寒帶主要呈現散亂的部落形態,人口稀少,分布廣袤,在上千萬平方公裡的西伯利亞,古代人類在此的數量估計最多不過幾十萬,即使金帳汗國分裂,出現了諸如西伯利亞汗國之類的政權,但是往往面積很大,人口極少,很快就被沙俄陸續徵服了。

寒帶地區,苦寒之地,荒無人煙,漫漫雪原,在這裡生活的人,千百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遇到出現故障、困難、危險的人和車,一定要儘量幫助。

因為嚴酷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們天然地形成了這種互相幫助、保障的傳統,也只有相互扶持,才能更好地讓人們在這片寒冷之地生活下去。

生存很難,人口極少,寒帶地區自然無法產生成規模的文明。

而溫帶地區,雖然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條件要比熱帶地區困難的多,但是也不至於像寒帶那麼讓人絕望,人們從依靠大自然開始,逐漸發展出農業文明,然後又形成了春播夏種秋收冬藏的農業形態,平時,他們又通過大範圍的圍獵活動,來補充肉食等等的需求,而頻繁的部落戰爭等等大規模的社會活動,又使得一個個氏族部落向國家等更高級的社會形態轉變。

隨後,歐亞大陸產生了無數的大小不一的文明國家,千百年來,彼此不斷的戰爭,不斷兼併和融合,漸漸地也就催生了許多強大的文明帝國,從古代巴比倫、古埃及、……乃至到後世的古羅馬、秦漢帝國等等。

而如今,即使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北溫帶和北亞熱帶中北部依然是全球的核心地區,牢牢掌控著世界的經濟、軍事、政治主導權。

總體來說,寒帶太冷,熱帶太熱,要麼活不下去,要麼活的很容易,這些都很難產生文明,只有如溫帶這樣的,才能讓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並最終通過努力和拼搏求得生機和發展。

相關焦點

  • 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及新加坡是熱帶地區唯一發達國家
    一,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 熱帶地區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的熱帶,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39.8%。特點是全年高溫,變幅很小。 但熱帶地區吸收了大量的光熱資源,作物生長周期短,單位面積淨生產力高。
  • 趣知識;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及新加坡是熱帶地區唯一發達國家
    一,熱帶地區無世界級強國。熱帶地區地處赤道兩側,位於南北緯23°26′之間的熱帶,面積佔全球總面積的39.8%。
  • 地理環境決定論:熱帶寒帶無強國?這種學說的漏洞在哪裡?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說法乍一看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熱帶的國家和地區,人民就是比較自由散漫,沒有上進心,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日照充足,物產豐富,隨便摘個果子都可以就可以充飢,根本餓不到,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饑寒交迫,因為他們從來不飢不寒。
  • 「自古以來,熱帶無強國」,也許印度並不認同這一觀點
    從氣候政治學的觀點來看「自古以來,熱帶無強國」。這個強不是指土地大,礦產多,而是要從多方面綜合的實力來看。比如說美國,英國等國家都是世界上的強國。而這些強國的國土大部分都位於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歷史上的強國也是如此,奧斯曼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等政權都是遠離熱帶地區分布(就算有熱帶地區,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一定是遠離熱帶地區的)。是什麼原因導致熱帶無強國呢?無非是氣候對人本身和糧食作物的影響。熱帶地區高溫高溼的氣候,會導致人腦極易疲憊,加上蚊蟲,細菌和病毒都喜歡高溫高溼的環境,因此熱帶地區人的生產效率相對於溫帶地區來說低了很多。
  • 為什麼說熱帶無強國?進化論角度分析非洲從富有到貧窮落後的原因
    為什麼說熱帶無強國?進化論角度分析非洲從最富有到貧窮落後的原因。世界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起源於東非,東非四季暖陽,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天然瓜果肉類全年充足,特別適合原始人類生存,無需發明創造。據說原始人類腦容量大,智商高,並且腦細胞特別需要從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中獲得能量代謝來源。10萬年前有一部分原始人類追逐著太陽一路向東遷徙,也就是現代人類的祖先非洲智人。
  • 為什麼說:赤道以南自古以來就無強國?原因有四點,這一點最重要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氣候原因。一直以來都有一種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說法,這個說法是由孟德斯鳩等人提出來的,這個說法認為,地理環境,自然條件對社會發展狀況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甚至民族心理,文化的優秀,國家的強弱,都和地理環境有關係。比如熱帶地區的人就是比較懶散,無組織,寒帶地區的人就是喜歡酗酒之類。
  • 南半球為什麼無強國?這些原因決定了南半球的確很難出強國
    南半球為什麼無強國?這些原因決定了南半球的確很難出強國我們都知道,從地理方面,南半球是指從南極到赤道之間的半個地球,看看南半球的幾十個國家,就會發現,他們裡面沒有一個是可以稱為強國的,澳大利亞、巴西以及南非這樣的國家便是南半球最厲害的國家了,為何南半球沒有強國呢?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來了解的問題了。
  • 南半球無強國?為什麼自古強國都出在北半球?
    今天,我們都很難在南半球找到一個像樣的強國,在南半球,澳大利亞就算最好的了,但是這也單指經濟方面的好,無論在外交、文化、還是軍事上,澳大利亞都不能算做強國,因為他們不過是西方的附庸。為什麼南半球不出強國呢?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沙漠氣候、溫帶氣候、高山氣候、寒帶氣候概況
    常年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信風的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流下沉,氣候以炎熱、乾燥為特徵。最暖月平均氣溫可達3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也在1℃以上。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都很大。全年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下,甚至會連續幾年無雨,且降水變率大。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雲量少,日照多。自然植被缺乏,風蝕地貌顯著,屬荒漠景觀。
  • 「資源富人」熱帶為何沒有文明,反而強國卻都集中在溫帶?
    這裡就為大家解答這個疑惑談談為何熱帶地區沒有誕生過強國。 一、變化多端的氣候是否利於國家與文明? 1、氣候對文明的影響 氣候決定了所在地區的生產與發展,可以說在不同氣候下生活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
  • 靠近赤道的群島上,為何生長著寒帶植物,還有企鵝出現?
    但是在世界上卻有這樣的一座群島,明明是熱帶群島,卻生長著大量寒帶植物,甚至出現了企鵝。熱帶群島出現寒帶生物或與秘魯寒流有關這座群島就是位於赤道附近的拉帕戈斯群島,幾十個小島聚集到了一起,四周被汪洋大海環繞,可以說的上是「與世隔絕」了。由於人煙比較荒涼,因此會發生很多人類無法理解的現象。
  • 熱帶水果原來是這樣的,老表來帶你認識熱帶水果
    時令進入冬季,水果的品種就越來越少了,但是,熱帶地區的水果仍然豐富多彩。於是,人們就競相的在冬季吃上了來自熱帶的水果。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會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
    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來自太陽的太陽輻射又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平行光,當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時候,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就會不同,總體而言年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由赤道往兩極遞減」。也就說,從緯度角度來看,年太陽輻射能的分布規律為從低緯往高緯遞減,按照熱量的高低,我們可以把全球的熱量帶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
  • 同屬熱帶的亞馬孫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為什麼自然環境卻截然不同?
    我們把全球不同緯度劃分為不同的熱量帶,最常見的就是五帶的劃分,包括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其中,熱帶是指位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也就是有太陽直射現象的地區。亞馬孫平原和撒哈拉沙漠從全球來看,非洲的大部分地區都處在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亞洲的西亞、南亞、東南亞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的中北部地區,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亞馬孫平原、蓋亞那高原和奧裡諾科平原地區,中美地峽、加勒比海地區和北美洲的墨西哥高原等地都位於熱帶地區。這些地處熱帶的區域,其共同特徵就是氣溫大多表現為「終年高溫,年均溫高,氣溫年較差小」,也就是長夏無冬。
  • 初中自然地理知識點歸納: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成因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的特點是冬季長而嚴寒,暖季短促,氣溫年較差大。這是因為本區為極地大陸氣團的原地。   且緯度高,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又有積雪覆蓋,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受不到海洋氣團的調節。   本區處於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帶。受到兩處氣流的幹擾,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並為極地大陸氣團產生的源地。
  • 沒想到還有寒帶睡蓮,冬天枯萎水裡還有潛水葉,一年花開三季
    睡蓮是全世界分布廣泛的一種植物,包括常見的熱帶睡蓮和寒帶兩類,包括五個亞屬:澳洲、廣熱帶、新熱帶、古熱帶和北溫帶睡蓮亞屬。在花市上常見的睡蓮都是熱帶睡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子母蓮,這種睡蓮在成熟的時候,葉心就會冒出小苗,它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非常適合新手,當然花店也喜歡賣這類型的睡蓮,觀賞性非常棒。
  • 中國幾千年歷史為什麼科學技術沒有發展?現代人比古人更聰明嗎?
    那麼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孕育出工業革命呢?反倒是被中國稱之為「紅夷」的西方國家率先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古代中國人的傲慢和偏見讓中國看不到別人的長處。所以中國人很少學習別人的長處,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科學技術基本上是停滯的。第二:古代中國缺乏科學的氛圍。古人講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讀書的目地是考取功名,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從來都沒有誰讀書是為了研究科技的。科學技術要不就被認為是「奇技淫巧」,或則認為是巫術一類的東西,研究科技的人也就只能遊走於社會的邊緣。
  •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企鵝最早聚居於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寒帶、溫帶。後來,地球經歷了長期的大幅度降溫,南極冰川形成。大部分企鵝逐漸適應了冰川生活,少部分企鵝依然生活在溫帶。科隆群島是與世隔絕的熱帶孤島,企鵝不可能是當地的本土生物,也不會飛。那麼它們是怎麼遷徙來的?
  •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為什麼也可以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至於為什麼不會飛,目前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企鵝從來都不會飛行。第二種是企鵝最初會飛行,在進化的過程中,由於面臨某種困難,如空中食物缺乏等,被迫放棄了飛行的能力,進行水陸生活。企鵝最早聚居於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寒帶、溫帶。後來,地球經歷了長期的大幅度降溫,南極冰川形成。大部分企鵝逐漸適應了冰川生活,少部分企鵝依然生活在溫帶。科隆群島是與世隔絕的熱帶孤島,企鵝不可能是當地的本土生物,也不會飛。那麼它們是怎麼遷徙來的?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卻是熱帶草原氣候?
    我們根據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徵,歸納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包含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極地冰原氣候和高山氣候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