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藍星出現的強大文明,都在亞歐大陸及古埃及地區,大多數集中在北溫帶,少數出現在北印度、亞洲中西部等亞熱帶地區。
下面,我們分別就熱帶、寒帶、溫帶的情況,來看看為何人類的主要強大文明都集中在溫帶地區。
首先是熱帶地區,自古以來,熱帶地區就沒有出現過強大的文明,尤其在廣袤的非洲和南美地區,連像樣的文明都很少見。
熱帶地區,炎熱多雨、植被茂盛,動植物種類繁多,物產極其豐富,古代居住在熱帶地區的人們,平時以部落為單位,僅僅憑藉漁獵採集就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至於居住、打獵等等所需的工具材料在森林裡就能隨處找到,一戶最平常的人家,就算再懶,就算在家門口採摘水果、根莖就能飽食,或者哪怕就在溪流裡,也能簡單地獲取食物。
然後,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環境下,熱帶地區的人們普遍追求安逸、比較得過且過,人們一旦不思進取,也就很難建立一定的文明國家基礎。
同時,也是因為熱帶,這裡的有個比較致命的東西,就是各種疾病,即使在我們古代,一般也把廣大的南方地區稱為「瘴戾之地」,就是潮溼炎熱容易生病的地方。
天熱,又潮溼,那麼就有大量的有害蚊蟲肆意傳播各種熱帶致命疾病,這使得熱帶地區的人均壽命普遍較短,一生病基本就是個死,這使得建立文明的難度就更大了。
再加上熱帶地區往往森林密布、水域廣袤且密布,在古人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對其進行深入開發,無法形成一個大規模的交通體系,也就無法產生一個強大文明所需要的巨量人口之間的彼此協作和發展,比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其實就是一個個互不隸屬的瑪雅城邦組成的,他們在密集的熱帶雨林內,難以促使文明得到有效擴張和延續。
寒帶地區,在古代,寒帶主要呈現散亂的部落形態,人口稀少,分布廣袤,在上千萬平方公裡的西伯利亞,古代人類在此的數量估計最多不過幾十萬,即使金帳汗國分裂,出現了諸如西伯利亞汗國之類的政權,但是往往面積很大,人口極少,很快就被沙俄陸續徵服了。
寒帶地區,苦寒之地,荒無人煙,漫漫雪原,在這裡生活的人,千百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如果遇到出現故障、困難、危險的人和車,一定要儘量幫助。
因為嚴酷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們天然地形成了這種互相幫助、保障的傳統,也只有相互扶持,才能更好地讓人們在這片寒冷之地生活下去。
生存很難,人口極少,寒帶地區自然無法產生成規模的文明。
而溫帶地區,雖然向大自然索取食物的條件要比熱帶地區困難的多,但是也不至於像寒帶那麼讓人絕望,人們從依靠大自然開始,逐漸發展出農業文明,然後又形成了春播夏種秋收冬藏的農業形態,平時,他們又通過大範圍的圍獵活動,來補充肉食等等的需求,而頻繁的部落戰爭等等大規模的社會活動,又使得一個個氏族部落向國家等更高級的社會形態轉變。
隨後,歐亞大陸產生了無數的大小不一的文明國家,千百年來,彼此不斷的戰爭,不斷兼併和融合,漸漸地也就催生了許多強大的文明帝國,從古代巴比倫、古埃及、……乃至到後世的古羅馬、秦漢帝國等等。
而如今,即使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北溫帶和北亞熱帶中北部依然是全球的核心地區,牢牢掌控著世界的經濟、軍事、政治主導權。
總體來說,寒帶太冷,熱帶太熱,要麼活不下去,要麼活的很容易,這些都很難產生文明,只有如溫帶這樣的,才能讓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並最終通過努力和拼搏求得生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