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太赫茲器件:可光控的超材料透明效應

2020-10-01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來自:鄭鑫 愛光學

Hao Sun, Yuhua Tang, Yuze Hu, Jie You, Hengzhu Liu, Xin Zheng. Active formatting mod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metamaterials[J].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0, 18(9): 092402

太赫茲(THz)波為介於微波與紅外光之間、頻率位於 0.1 THz 到 10 THz 之間的電磁波,具有穿透性強和大帶寬等特點。開發調製範圍大、速度快的太赫茲元器件對促進太赫茲技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當光足夠強且同時滿足其他條件時,介質的折射率有可能為零,即實現介質的完全透明,該現象被稱為電磁感應透明(EIT)。

太赫茲超材料中的類電磁感應透明(EIT)效應也是一種對太赫茲電磁場調製實現的特殊電磁現象。超材料中存在的超輻射(亮模式)和亞輻射(暗模式)模式能夠發生強烈的幹涉,從而形成高Q值的透明窗口,使穿透過的電磁波在一定的頻譜範圍內具有高透明、低損耗、強色散的傳播特性。相較於傳統EIT,太赫茲類EIT效應在慢光技術、光存儲、生物傳感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迄今為止,大部分的超材料在加工完成後無法對電磁波的調製特性進行調整。然而,包括自由空間光通信、深度傳感在內的眾多應用,對超材料類電磁感應透明進行多樣化的動態調控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a) 變泵浦功率條件下實驗測量超材料器件得到的透射光譜。(b)類 EIT效應主動形成過程的偽彩色圖。

針對上述問題,國防科技大學的孫豪、胡瑜澤和唐玉華研究員等人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第18卷第9期發表的工作中通過引入主動可控材料,展示了太赫茲頻域內超材料類 EIT 效應的主動形成過程,為研製高性能光控太赫茲功能器件提供了可行方案(H. Sun, et al., Active Formatting Mod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Metamaterials)。

在此超材料的設計中,切割線諧振器(SCW)與開環諧振器(SRR)分別實現了亮模式與暗模式的電磁場諧振,而兩種模式的幹涉實現了類 EIT 效應。通過將矽半導體層嵌入到SCW 中,實現了對亮模式的主動光控,進而成功實現了類 EIT 效應的主動形成過程。

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波長為 800 nm 的泵浦光的引入,原本 0.87 THz 處的透射谷受到了抑制。隨著泵浦光功率的增加,更多激發出的光生載流子將 SCW 導通,亮模式及其與暗模式之間的幹涉得以實現,並在 0.89 THz 處實現了類EIT 透明窗口,並伴隨顯著的慢光效應。使用光泵浦太赫茲探測技術研究該現象的動力學過程,類 EIT 現象的主動形成過程能夠在皮秒時間尺度內完成。

後續的工作可以進一步探究類 EIT 效應的各向異性的形成過程與抑制過程的主動調製。使用超材料實現對類 EIT 效應的主動調控不僅僅局限於太赫茲範圍,對於從紅外到微波的光學應用,譬如多波段傳感、超寬帶無線通信以及非線性光學等也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的鄭鑫副研究員認為,相比之前的工作主要關注類 EIT效應的抑制過程,該工作首次展示了類 EIT效應的主動形成過程,對於無線光通信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文章推薦:

Zhengyang Bai, Qi Zhang, Guoxiang Huang. Nonlinear polaritons in metamaterials with 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 [Invited][J].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9, 17(1): 012501

相關焦點

  • 智能太赫茲器件:可光控的超材料透明效應
    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當光足夠強且同時滿足其他條件時,介質的折射率有可能為零,即實現介質的完全透明,該現象被稱為電磁感應透明(EIT)。太赫茲超材料中的類電磁感應透明(EIT)效應也是一種對太赫茲電磁場調製實現的特殊電磁現象。
  • 太赫茲全光器件開關過程的光學主動調控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江天研究員課題組在太赫茲主動調控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構建電磁感應透明超表面和複合光敏層的方法,成功製備了響應時間從皮秒到納秒主動可調的太赫茲全光開關,實現了光控太赫茲超快器件的實時動態調控。
  • 【科研進展】石墨烯和超材料的組合,可實現對電磁波進行超快實時...
    石墨烯與超材料的結合是實現太赫茲(THz)區域電磁波主動控制的理想途徑。在這裡,可調諧等離子體誘導透明(PIT)超材料,整合金屬諧振器與可調諧石墨烯,在太赫茲頻率下進行數值研究。通過改變石墨烯的費米能量,可主動調節可重構耦合條件,實現對超材料共振強度的連續操縱。
  • 新型超材料:可用於太陽能電池和納米光學器件!
    超材料是一項非常熱門且應用範圍極廣的尖端前沿技術,它的應用領域包括:光纖、醫療設備、航空航天、傳感器、基礎設施監控、智能太陽能管理、雷達罩、雷達天線、聲學隱身技術、廢熱利用、太赫茲、微電子、吸波材料、全息技術等。
  • 亮點 | 超材料主動調製太赫茲波,微流集成技術出新招
    其中,表面等離子體的金屬開口諧振環(SRRs)作為超材料的基本組成單元,通過幾何結構的設計展現了對太赫茲波(THz)優異的調製特性。然而,固定的結構使得基於SRRs的超材料很難實現對THz波的主動調製。雖然利用外加電場和光場改變SRRs電磁特性,進而實現主動調製的方法已見諸報導,但是複雜的異質結構製備及光路測試系統也給實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 寬帶太赫茲動態偏振控制的石墨烯可調諧多功能超材料
    傳統偏振控制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法拉第效應或自然雙折射晶體進行傳輸控制。由於天然材料的電磁響應較弱,通常需要長距離傳輸才能獲得相位積累,從而導致器件體積龐大。在過去的幾年裡,超材料作為一種人工電磁介質,由於獨特的電磁波控制能力,在物理和材料科學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且在某些方面也突破了天然材料的性能局限。同時,超材料也適合操控電磁波的偏振態,因此在微波到可見光波段出現了許多使用超材料的偏振器件。然
  • 基於硒化鉍拓撲絕緣體的超靈敏室溫太赫茲直接探測
    毫米波和太赫茲光探測器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但目前在探測方法上仍然面臨挑戰。拓撲絕緣體(TLs)由於具有拓撲保護的表面態的狄拉克費米子的存在,有望成為長波光探測的候選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陳效雙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亞波長的金屬-TL-金屬(MTM)結構的室溫下毫米波和太赫茲光子直接檢測的創新策略。
  • 新型太赫茲器件實現探測器與光譜儀二合一
    據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MIPT)官網近日報導,來自俄羅斯、英國、日本、義大利的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石墨烯的太赫茲探測器。新型器件既可充當靈敏的探測器,也可作為工作頻率在太赫茲範圍的光譜儀使用,可用於醫療研究與宇宙探索。
  • 我國太赫茲研究領域的實驗室概覽(圖)
    目前實驗室擁有太赫茲源研究室、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應用研究室和太赫茲器件開發研究室共三個研究室,實驗室面積約500平方米,設備價值約300萬元。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於光子學太赫茲輻射源的研究、太赫茲應用技術研究、太赫茲器件的研究。
  • 太赫茲技術及其應用詳解
    THz可為超高速通信提供豐富的頻譜資源。太赫茲技術主要包括太赫茲波源、太赫茲傳輸和太赫茲檢測等,其關鍵部件可以分為無源元件和有源器件。 無源元件包括太赫茲傳輸線、濾波器、耦合器、天線等, 而有源器件包括太赫茲混頻器、倍頻器、檢波器、放大器、振蕩器等。
  • 太赫茲磁場誘導產生分子液體的超快法拉第旋轉效應
    Terahertz-Magnetic-Field Induced Ultrafast Faraday Rotation of Molecular Liquids太赫茲磁場誘導產生分子液體的超快法拉第旋轉效應
  • 太赫茲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0世紀80 年代以來,隨著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特別是超快技術的發展,寬帶穩定脈衝太赫茲源逐漸普及,推動了太赫茲技術的迅速發展,並掀起一股太赫茲研究熱潮。
  • 中科院發明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器
    原標題:發明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器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究員黃志明和褚君浩院士等在研究太赫茲與窄禁帶半導體相互作用時,發現了一種新型光電效應。他們進一步將該效應用於太赫茲波的探測,成功研製了高靈敏度太赫茲室溫探測器,證明了通過光子的波動性在器件結構中產生的奇異光電效應,可以實現室溫下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從而為太赫茲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兩篇)近日連續發表於《先進材料》 。   太赫茲在幾乎所有科學與技術領域具有重要性,因此受到廣泛重視。但太赫茲探測一直是瓶頸問題之一。
  • 綜述:基於二維材料光電子學信息功能器件的新發展
    MXene的高電導率(≈10000 S cm-1)被認為是一種有前途的透明導電材料,出色的寬帶非線性光學響應最近得到了證明,這為超快光子學、等離子體和全光調製提供了機會。首先,二維材料的原子層厚度和無晶格失配現象使得它更易與現有的光器件結合;另外,二維材料的超寬帶光響應使得它在超紫外到太赫茲波段擁有廣泛的潛在應用。最後,二維材料的超快載流子弛豫時間和強的光與材料相互作用使得光調製的帶寬和調製深度可達到200 GHz和100%。
  • 不愧是優秀材料!石墨烯將為下一代太赫茲天文探測器奠定基礎!
    除了超導體之外,很少有材料能夠滿足製造天文用途的超靈敏和快速太赫茲(THz)探測器所需的要求。Chalmers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工程石墨烯為THz外差檢測增加了一種新的材料範例。石墨烯可能是唯一已知即使有效地沒有電子也仍然是電/熱的優秀導體材料。
  • 錢學森講壇:太赫茲波前獲取與調控
    1.報告摘要太赫茲輻射具有很多獨特的優點
  • 高功率可攜式太赫茲雷射器問世
    並且由於太赫茲具有頻帶寬、光子能量低、安全性好、光譜分辨能力強、相干性強等優點,使其在無線通信、雷達和成像、醫學診斷、材料表徵、安全檢測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實際工作中,諸如電晶體和倍頻器之類的電子設備可以在<1TH的頻譜範圍內工作;在>1THz的頻譜範圍內,常規的半導體光子器件可以滿足其要求,但由於太赫茲頻譜範圍的特殊性,使得常規半導體設備無法在該波段正常運行,因此獲得高性能的太赫茲源一直以來都是業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Quantum cascade Laser,QCL)
  • 使用石墨烯,金的材料系統來產生太赫茲波
    太赫茲有可能成為繼5G之後實現極端快速的移動通訊連接和無線網絡的最有前途的技術。在千兆赫茲到太赫茲頻率的轉變中所存在的瓶頸主要是由不充分有效的發射源和轉換介質所造成的。如今,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材料系統來產生太赫茲脈衝,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效。這一材料系統是基於石墨烯,在石墨烯上塗敷一層金屬薄層來實現的。  在電磁波普範圍內,太赫茲光位於紅外發射和微波的範圍內。
  • 天津大學開發出自驅動室溫近紅外-太赫茲光電探測器
    近年來,隨著新型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基於塞貝克效應的光熱電(PTE)探測器,由於其結構簡單、自供電、低功耗和室溫操作等優點,在寬帶檢測中顯示出了潛在的應用前景,成為NIR-THz波段檢測的優秀候選者。一般來說,對於提高PTE器件整體響應的塞貝克係數最有效的策略是用兩種不同的材料構建異質結。
  • 西安科學家找到具有高壓電係數的透明鐵電晶體材料
    西安新聞網訊(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 實習生劉榛 張娟)1月17日記者獲悉,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大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鐵電材料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