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6歲女孩誤食洗手液酒精中毒?!專家緊急提醒:這種清潔用品請妥善放置!

2021-01-21 小萌童書
冬季氣溫低,各種病毒容易滋生,家長們會更加注意孩子的用手衛生。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包括兒童在內的中毒事件激增,專家呼籲人們注意使用洗手液的安全。牛津大學的報告發現,公眾「大部分沒有意識到」洗手液作為抗菌產品的潛在危害,這種產品通常含有至少60%的酒精,但也可能高達95%。許多洗手液是用酒精或外用酒精(乙醇、乙醇或異丙醇、異丙醇)製成的,僅僅吞下少量的洗手液就會導致兒童酒精中毒。酒精中毒的症狀包括嗜睡、低血糖、癲癇發作和昏迷,這可能是致命的。近日,西澳大利亞的一所學校裡,一名5歲的兒童在課堂上使用了防止冠狀病毒傳播的洗手液後,開始舔自己的手,之後就出現了不適,隨後入院治療。在澳大利亞,一名六歲女童不小心喝了少量洗手液後發生了危及生命的乙醇中毒。當時,小女孩正在房間裡獨自玩耍,之後她告訴家裡人她感到頭暈,說話也開始變得含糊不清。她的姐姐說,她的口腔裡有洗手液的味道,於是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醫院,在那裡小女孩嘔吐了兩次。到達醫院後,小女孩呼吸困難,心率緩慢,反應水平很低,醫生不得不給她插管。經過檢查後醫生發現,因為誤飲了消毒液,裡面的乙醇讓小女孩酒精中毒,她的血液酒精含量高達0.19%,是新南威爾斯州酒駕限制的四倍。但是,在英國,卻有兩名成年人因吞食含酒精的洗手液而死亡。通過分析英國國家毒藥信息服務中(NPIS)的中毒報告,研究人員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1月至9月間,手部衛生用品中毒事件增加了157%。這一數字從2019年的155上升到398。研究發現,患者只需要攝入50毫升的相關產品,就能達到很高的血液酒精含量。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酒精的孩子來說,即使是幾毫升的洗手液也會導致中毒,嚴重中毒的風險也更高。衛生部門呼籲,為了減少兒童誤飲洗手液造成傷害的風險,生產商應該添加一些成分使其嘗起來更苦。這一重要步驟有助於防止兒童食用該產品。★ 一定要閱讀和遵循洗手液標籤上的說明。兒童不應該使用含有技術級乙醇的洗手液。一定要檢查標籤,確保產品不含技術級乙醇。★ 如果你選擇讓孩子帶著洗手液去上學,不要用類似於食品或飲料容器的包裝,以免與可食用產品混淆。雪梨蘭德威克兒童醫院的社區兒科醫生凱倫·茲維博士建議:在自己家裡洗手時用肥皂和清水洗手20秒能夠達到很好的消毒目的,洗手液應該留在沒有肥皂和水的情況下使用。我們知道安全知識的普及是最難的,給孩子講道理,他們往往都是聽不進去的,但是這套書最巧妙的就是:給孩子講故事。

有這樣一套書,幾乎涵蓋了兒童安全的方方面面,比如用水用電安全(居家安全)、防止校園欺凌(學校安全)、自然災難常識等。


10本書,一共70個故事,每個主題一個故事,生動幽默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安全知識講透了。書中不僅包括居家安全、出行安全、飲食安全常識,還包括校園暴力、家庭暴力、性侵、各行業安全隱患、網癮、飲食安全、霧霾、地震、海嘯、恐怖襲擊等這些年大熱的安全話題


其中,《醫務室裡嘰嘰喳喳》這本書講述了常見的學校安全故事。這裡由一批同齡兒童登場, 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大家。當同學們翻開這本書, 就能身臨其境, 站在主人公的立場上感受每個危險瞬間, 並克服危機難關。



這些故事它們有的發生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有的發生在學生待的時間最長的教室裡。



有的發生在課間休息時的走廊和樓梯間,有的發生在操場上體育設施的使用時。



有的發生在使用鉛筆、尺子、圓規等學習用品時, 有的發生在科學實驗室等特殊場所,有的發生在體育課上的體育運動中,等等。



通過這些故事,大家或許就能對學校生活中隱藏的各種危險因素有所了解,並且防患於未然了。如果是這樣,同學們將零事故的學校,更安全的世界!擁有一個安心、健康的學校生活。


此外,每個故事後面都有「安全常識」板塊,將故事中未提及、但需要同學們注意的要點整理出來,趣味十足。



通過通過閱讀本書,每個孩子都能避開危險,安全長大!


相關焦點

  • 不含酒精的兒童免洗洗手液,安全性和消毒效果靠譜嗎?
    這主要還是和此前報導的多宗兒童誤服酒精洗手液個案有關,由此促進了以苯扎氯銨為主要成分的無酒精免洗洗手液的生產和銷售。以美國為例,每年都有孩子因為誤食免洗洗手液中高濃度的酒精而導致酒精中毒的事件。美國毒物控制中心(AAPCC )數據顯示,該中心2018年收到了超過1.6萬宗12歲及以下兒童酒精洗手液中毒事件,其中大部分是誤服。
  • 酒精洗手液勿亂搶!避免含異丙醇引起皮炎!
    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疫情蔓延,雖然加拿大屬於低風險地區,但蒙特婁市面近日已出現口罩、酒精洗手液等衛生、消毒用品的搶購潮,有專家提醒,大家應該避免使用含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的產品,以免引起接觸性皮膚炎。
  • 美國市面上75款酒精產品被緊急召回,嚴重危害民眾生命
    (如果錯誤使用含有甲醇的消毒產品,將會產生對民眾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 根據美國CNN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做出最新決定,將美國市面上流通出售的75款酒精產品緊急下架召回
  • 女童誤食奶奶降壓藥致死,醫生提醒: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吃藥
    我們的孩子恰恰是誤食藥品的主力軍。  據相關統計  藥物中毒是兒童傷害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因為誤服藥物導致兒童死亡的病例高達 1500 例。  尤其是 1-4 歲的孩子好奇心比較重,一些藥品的色彩、形狀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 深圳市消委會開展比較試驗 藍月亮、滴露等9款洗手液獲評五星
    清潔能力(總有效物、發泡力)、去除細菌效果、感官評價和標籤標識5個方面進行評價。檢測結果顯示,在手上揉搓30秒,並在流動水下衝洗5秒後,6款普通洗手液去除細菌有效率均達到了90%以上,其中一款品牌為「妙新」的樣品表現最好,達到了98%以上。6款抗(抑)菌洗手液的去除細菌有效率均達到了97%以上。總有效物和發泡力是影響洗手液清潔效果的性能指標。
  • 2020年洗手液比較試驗報告發布
    二、試驗採用的標準及方法本次比較試驗檢測項目廣泛徵求了企業、業內專家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意見,依據現行國家標準GB/T 34855-2017 《洗手液》、GB 19877.1-2005《特種洗手液》、《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版)、《消毒技術規範》(2002版)等標準、法規要求,採用國家標準方法等進行檢測,從安全性、清潔能力、去除細菌的效果和感官評價等幾大方面展開洗手液品質測評
  • 防範冠狀病毒感染,有酒精、洗手液和消毒溼巾,大家該怎樣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洗手液的效果,是否足以防護新病毒感染?或者是該用酒精或者消毒溼巾?現在就來看一看,這3種方法中,哪一種是最好的? 由於殺菌效果非常好,塗擦酒精用於手衛生肯定是可靠的,但真是如此嗎?毫無疑問,塗擦酒精有很強的殺滅微生物的作用,但用於皮膚卻不好,特別是要頻繁做手清潔的時候。皮膚太幹,或有裂口,會使人更容易感染。因此,酒精自有其局限性,除非在酒精溶液裡面,加一些保溼劑和潤膚劑。
  • 飲用洗手液造成美國多人死傷,CDC不得不發出全國警告
    據《紐約時報》報導,周三,美國衛生當局就飲用洗手液的危險發出了正式警告,並提醒全國各地的毒物控制中心密切關注甲醇中毒案例。此前,因為飲用洗手液已導致全美4人死亡,近12人住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從5月1日到6月30日,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有15人因飲用含酒精的洗手液中毒而接受治療。
  • 路邊攤石蒜冒充水仙 誤食汁液會產生石蒜鹼中毒
    專家表示,石蒜是一種典型的有毒植物,其汁液有毒,誤食後會產生石蒜鹼中毒,甚至出現手腳發冷、血壓下降等症狀。  竹籤串出「山寨水仙」  最近,在馬路、弄堂、菜市攤販上, 「石蒜」又被用來冒充 「水仙」,容易輕信上當的多為年紀偏大的老太或是年輕女孩,只因價格低廉。
  • 已進入高發期,山區農村要特別注意,小心誤食中毒!
    十堰市發生過誤食野生蘑菇導致中毒死亡的事故,因此大家需要特別注意。案例:2012年暑假期間,租住十堰顧家崗的宋氏夫婦把9歲和4歲的兒子送到襄陽保康的外公外婆家。7月21日,外公、外婆帶著兩個外孫上山採摘蘑菇,中午炒著吃,造成一家四口中毒。7月23日,兄弟倆被送到太和醫院救治。
  • 美國疾控中心報告多起喝洗手液中毒事故:4人死亡 3人失明
    原標題:美國疾控中心報告多起喝洗手液中毒事故:4人死亡,3人失明來源:海外網海外網8月6日消息,美國疾控中心(CDC)當地時間5日報告了多起近日發生的喝洗手液中毒事故,其中4人死亡,CDC警示美國人不要再喝洗手液。
  • 8歲女童誤食「硼砂水」中毒,看看你家孩子,還玩這種水晶泥嗎
    近幾年,有一種"水晶泥"的玩具非常受小朋友們的歡迎,這種水晶泥五顏六色非常好看,而且摸起來軟軟的、冰冰的,能隨意變被捏成各種形狀,甚至有的水晶泥聞起來還有股甜甜的香味非常好聞。就是這種水晶泥,造成了廣州一名8歲的女孩中毒,因為孩子覺得好玩,顏色也好看,在玩耍的過程中就被當成了糖果誤食,結果誤食之後孩子就開始嚴重的嘔吐、腹瀉,然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最後轉危為安。醫院的醫生給孩子的診斷是因為誤食水晶泥造成的食物中毒。
  • 多地緊急提醒!嚴重可致命!河北已有人中招!
    被送入重症病房前幾天,「山東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多天,急需AB型血救命」的消息牽動著大家的心。經鑑定,男孩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是北方最為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肉褐鱗環柄菇9月6日-7日14:00,已有989人在山東省血液中心各獻血點捐獻血液共計322200毫升。
  • 一家六口誤食曼陀羅籽引發中毒 以為是黑芝麻
    原標題:曼陀羅:名字很美妙 毒性很驚人    近日我市一家6口誤食中毒 市疾控中心提醒不要隨意購買使用曼陀羅花及果實 入藥應嚴遵醫囑    記者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近日,我市一家6口人因誤食曼陀羅籽引發中毒,幸好搶救及時,6名患者才轉危為安,目前6人已康復出院。
  • 7歲男孩誤食後不幸離世,這60種常見的毒蘑菇要認清楚!
    7歲男孩誤食後不幸離世,這60種常見的毒蘑菇要認清楚!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表現多出現在進食蘑菇6小時後,首發症狀多為胃腸道症狀或/和肝功能異常。含鵝膏毒肽蘑菇中毒多有典型的自然病程,潛伏期、急性胃腸炎期、假愈期、肝功能衰竭期依次出現,攝入量影響各期的時長和病情嚴重程度,部分重症患者假愈期不明顯。
  • 84消毒液用錯會中毒,酒精不要亂噴灑……居家消毒你真的做對了嗎?
    買不到75%醫用酒精,能用白酒代替嗎?一般的殺菌洗手液能消毒嗎?今天,糖主就來和大家嘮嘮消毒用品,以及如何做好居家消毒,大夥們快來看準啦~哪些消毒用品無效?哪些消毒用品有效?根據丁香醫生引用 UTD 的資料顯示:已表明醫院以及家庭中常用的一些抗菌/消毒溶液對冠狀病毒無效,包括氯二甲酚、苯扎氯銨以及西曲溴銨/氯己定等。
  • 緊急提醒!湖南已發生多起!請千萬遠離野生蘑菇,堅決不採不食!
    請看視頻:6月4日,祁東縣一家三口因誤食野生蘑菇中毒,全部身亡。6月5日,祁東縣夫妻二人因誤食野生蘑菇中毒,全部身亡。6月5日,婁底漣源兩兄弟三歲的小遠和兩歲的小寧因誤食野生劇毒蘑菇導致意外,兩歲的弟弟小寧在當地已搶救無效死亡。哥哥於6月7日被緊急送往湖南省兒童醫院搶救,因搶救無效死亡。
  • 生活小科普:免洗洗手液能代替水洗洗手嗎?答案是……
    免洗洗手液已成為最暢銷的防疫產品之一,不少街坊出門除了戴口罩,口袋裡也會帶上一瓶免洗洗手液。有街坊問,免洗洗手液真的洗得乾淨嗎?免洗洗手液能代替水洗洗手嗎?消費者該如何選購、使用免洗洗手液?針對疑問,小e從廣州質檢院了解到,免洗洗手液不能代替水洗洗手,有條件時還是推薦使用流動水配合洗手液或皂液洗手清潔。另外,不建議手部有破損皮膚時使用酒精類免洗洗手液,兒童及易敏感人群應慎重選擇免洗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有哪些品種?目前,市面上的免洗洗手液通常由消毒成分、揮發性溶劑以及一些護膚成分配製而成,主要分為含酒精免洗洗手液、不含酒精免洗洗手液兩大類。
  • 6歲男童誤食曼陀羅中毒 眾人跨省接力送「解藥」
    劉聯鋒怎麼都想不到,6歲兒子圓圓會誤食了家門口草地上的曼陀羅果實,送醫院2小時後就被下了病危通知書,更讓他沒想到的是,跑了西安多家醫院和藥店都買不到「解藥」……  所幸,他碰到了一個又一個的好心人,在兒子被下病危通知書24小時後,解藥「坐著」高鐵、經過眾多好心人之手到了醫院,成功注射到孩子體內,他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了。
  • 【大課堂】抗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你最中意哪一個?
    口罩、洗手液、消毒酒精……這些已經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就有疑問了,抗(抑)菌洗手液、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它們有什麼區別?要怎麼選呢?「衛消證字」產品屬於消毒產品中的衛生用品,需經過安全性和消毒效果檢驗才能獲得該衛生許可證號。從功能上看,「衛消證字」的洗手液在殺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更勝一籌。2、免洗洗手液選「酒精75%±5%」的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選擇60%~80%的酒精濃度都可以,濃度太高(90%~95%)反而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