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低,各種病毒容易滋生,家長們會更加注意孩子的用手衛生。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包括兒童在內的中毒事件激增,專家呼籲人們注意使用洗手液的安全。牛津大學的報告發現,公眾「大部分沒有意識到」洗手液作為抗菌產品的潛在危害,這種產品通常含有
至少60%的酒精,但也可能
高達95%。許多洗手液是用酒精或外用酒精(乙醇、乙醇或異丙醇、異丙醇)製成的,僅僅吞下少量的洗手液就會導致兒童酒精中毒。酒精中毒的症狀包括
嗜睡、低血糖、癲癇發作和昏迷,這可能是
致命的。近日,西澳大利亞的一所學校裡,一名5歲的兒童在課堂上使用了防止冠狀病毒傳播的洗手液後,開始舔自己的手,之後就出現了不適,隨後入院治療。在澳大利亞,一名六歲女童不小心喝了少量洗手液後發生了危及生命的乙醇中毒。當時,小女孩正在房間裡獨自玩耍,之後她告訴家裡人她感到頭暈,說話也開始變得含糊不清。她的姐姐說,她的口腔裡有洗手液的味道,於是家人趕緊將她送往醫院,在那裡小女孩嘔吐了兩次。到達醫院後,小女孩呼吸困難,心率緩慢,反應水平很低,醫生不得不給她插管。經過檢查後醫生發現,因為誤飲了消毒液,裡面的乙醇讓小女孩酒精中毒,她的血液酒精含量高達0.19%,是新南威爾斯州酒駕限制的四倍。但是,在英國,卻有兩名成年人因吞食含酒精的洗手液而死亡。通過分析英國國家毒藥信息服務中(NPIS)的中毒報告,研究人員發現,與2019年相比,2020年1月至9月間,手部衛生用品中毒事件增加了157%。這一數字從2019年的155上升到398。研究發現,患者只需要攝入50毫升的相關產品,就能達到很高的血液酒精含量。對於一個從未接觸過酒精的孩子來說,即使是幾毫升的洗手液也會導致中毒,嚴重中毒的風險也更高。衛生部門呼籲,為了減少兒童誤飲洗手液造成傷害的風險,生產商應該添加一些成分使其嘗起來更苦。這一重要步驟有助於防止兒童食用該產品。★ 一定要閱讀和遵循洗手液標籤上的說明。兒童不應該使用含有技術級乙醇的洗手液。一定要檢查標籤,確保產品不含技術級乙醇。★ 如果你選擇讓孩子帶著洗手液去上學,不要用類似於食品或飲料容器的包裝,以免與可食用產品混淆。雪梨蘭德威克兒童醫院的社區兒科醫生凱倫·茲維博士建議:在自己家裡洗手時用肥皂和清水洗手20秒能夠達到很好的消毒目的,洗手液應該留在沒有肥皂和水的情況下使用。我們知道安全知識的普及是最難的,給孩子講道理,他們往往都是聽不進去的,但是這套書最巧妙的就是:
給孩子講故事。有這樣一套書,幾乎涵蓋了兒童安全的方方面面,比如用水用電安全(居家安全)、防止校園欺凌(學校安全)、自然災難常識等。
10本書,一共70個故事,每個主題一個故事,生動幽默的語言,一下子就把安全知識講透了。書中不僅包括
居家安全、出行安全、飲食安全常識,還包括校園暴力、家庭暴力、性侵、各行業安全隱患、網癮、飲食安全、霧霾、地震、海嘯、恐怖襲擊等這些年大熱的安全話題。
其中,《醫務室裡嘰嘰喳喳》這本書講述了常見的學校安全故事。這裡由一批同齡兒童登場, 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大家。當同學們翻開這本書, 就能身臨其境, 站在主人公的立場上感受每個危險瞬間, 並克服危機難關。
這些故事它們有的發生在上學放學的路上, 有的發生在學生待的時間最長的教室裡。
有的發生在課間休息時的走廊和樓梯間,有的發生在操場上體育設施的使用時。
有的發生在使用鉛筆、尺子、圓規等學習用品時, 有的發生在科學實驗室等特殊場所,有的發生在體育課上的體育運動中,等等。
通過這些故事,大家或許就能對學校生活中隱藏的各種危險因素有所了解,並且防患於未然了。如果是這樣,同學們將零事故的學校,更安全的世界!擁有一個安心、健康的學校生活。
此外,每個故事後面都有「安全常識」板塊,將故事中未提及、但需要同學們注意的要點整理出來,趣味十足。
通過通過閱讀本書,每個孩子都能避開危險,安全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