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弗拉明戈、鬥牛、堂吉訶德,對於西班牙,你還知道些什麼?「我們也希望大家知道,西班牙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 西班牙駐華大使卡洛斯·布拉斯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不過,歐盟統計局今年3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受經濟衰退的影響,西班牙失業率在今年2月達到了18.9%,幾乎為歐盟平均水平9.9%的兩倍。25歲以下的年輕人受到的影響最大。
西班牙外交家路易斯·蒙特斯2009年6月連續三天在《全球主義者》網絡雜誌撰寫文章,講述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和西班牙。
路易斯·蒙特斯想說的是,16世紀,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兩個政治和經濟實體,中國與西班牙曾共同引領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之後,兩國從巔峰步入衰微;而今,兩國是否能在新的全球化機遇下攜手再創輝煌?
重回亞洲計劃
路易斯·蒙特斯從16世紀的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談起。在1565~1815年的250年間,這種大型木製帆船不間斷地航行於其殖民地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之間,船上的貨物以風靡全球的中國生絲與絲綢為主。墨西哥人直接稱之為「中國船」。
與此同時,大量的白銀通過馬尼拉大帆船運回中國。從1500至1800年,西班牙統治下的墨西哥和秘魯生產了大約佔世界85%的白銀,其中超過40%流入中國。
之後,兩國從陷入衰落到再度崛起用了200年。兩國貿易從1993年的10億美元到2006年的200億美元只用了十餘年時間。
但是,在突飛猛進的數字背後,卻是巨大的貿易逆差。「2008年西班牙對中國貿易逆差達到最大,中國向西班牙的出口額為200億美元,但是西班牙向中國的出口額只有20億美元,相差10倍。」卡洛斯·布拉斯科說。
來自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翟承玉的一篇分析顯示,西班牙政府和企業對中國市場重視不夠。西班牙傳統海外市場為歐洲和拉美,長期忽視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中西貿易有一定的互補性,但互補性不強。西班牙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中,很大一部分為原材料,如廢鋼、廢銅、廢紙、廢鋁、塑料、鋼材、鋅等。中國對西班牙出口的商品中,很大一部分為服裝、玩具、家具、鞋、陶瓷等製成品。
直到2005年12月,西班牙政府才發表了以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加強同亞洲地區關係為宗旨的「2005—2008年亞太行動計劃」。
時任西班牙首相的薩帕特羅發表講話時說,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是保持全球平衡的重要因素」,「西班牙同亞洲關係的發展落在了其他國家的後頭」,「西班牙再也不能繼續置身亞洲大陸之外了」。
為了進一步推動西班牙企業進軍中國市場,加強中西經貿關係,2005年5月,西班牙還專門頒布了「中國計劃」,稱在2005~2007年3年間,西班牙政府投資6.9億歐元鼓勵和支持西班牙企業在中國發展投資、貿易和旅遊事業。
其中,5億歐元將用於由西班牙「援助發展基金會」向在中國投資的西班牙大企業提供資金支持,3000萬歐元用於支持西班牙中小企業在中國的投資,1000萬歐元用於在中國投資的可行性研究。此外,1.13億歐元將用於推動西班牙與中國相互投資的資金支持需要。
而在該計劃的刺激下,一些西班牙企業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比如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在2006年認購了中信銀行5%的股權後,又在2009年底增持中信銀行股份至15%;西班牙電信也增持中國聯通的股份至約8%。
西班牙的親善之旅
雖然有了BBVA,有了西班牙電信,有了ZARA,有了MANGO,但這個南歐國家的產業狀況,在中國知曉度仍然並不高。卡洛斯·布拉斯科稱,目前和中國的經貿狀況,並不符合西班牙作為世界第八大經濟體的地位。
因此,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加深中國對西班牙的了解,是卡洛斯·布拉斯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
為了進一步親近中國,拉近中國人對西班牙的心理認同,世博會被當作了最佳的平臺。西班牙國家國際展覽署主席薩拉瑞奇在日前舉行的西班牙館主體落成儀式上表示,希望通過西班牙館的展示,表明西班牙是中國最好的朋友。
而在讓中國觀眾感到親切之後,西班牙希望推出的還是自己的新能源產業。卡洛斯·布拉斯科告訴記者,在風能和太陽能領域,西班牙在全世界都是最先進的,「我們會推動很多這樣的企業到中國來和中國企業交流。」
2009年11月18日西班牙風力發電量創下新紀錄。當晚風力發電峰值達到西班牙電力總需求量的53.7%。西班牙是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風力發電國。歐洲風能協會監管事務的顧問雅格布莫恰表示,預計到2020年,西班牙風力發電能滿足絕大多數的供電需求。
2006年10月卡洛斯·布拉斯科剛剛走馬上任駐華大使,就遇上了2007年的中西交流年。卡洛斯·布拉斯科告訴記者,在中國西班牙年之前曾做過一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的人聽說過西班牙。但是在舉行中國西班牙年以後,裡面有10%已經知道西班牙,西班牙的知名度提高了7%。
「世博會後,我們還會再做一次調研,我們希望這個數字不只是一倍兩倍的增加,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西班牙。」 卡洛斯·布拉斯科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