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天氣不錯,寶媽小芹帶著兒子樂樂去小區的小廣場曬太陽,當時小區還有不少鄰居也帶著孩子在那裡玩,寶媽們湊在一起聊天,話題總是離不開孩子。
聊著聊著,不知誰說了一句:「你家樂樂的腳長得真大,將來肯定是個高個子。」這時其他寶媽也都附和,說長個先長腳,看孩子小時候腳的長短,大致能判斷出將來的身高。
那麼,「長個先長腳」說法真的有道理嗎?
1、人的腳長和身高存在這樣的比例
關於腳長和身高的關係,在我國古代有「立七坐五盤三」的說法,說的是人站立的時候身高是腳長的7倍,坐著的時候身高是腳長的5倍,而當人盤腿坐的時候,兩膝之間的距離是腳長的3倍。
現代醫學在科學研究以及統計了大量的數據之後,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那就是:人的身高是腳長的7-7.5倍。計算公式為:成人身高(釐米)=13歲時腳長(釐米)x7±3(釐米)。
所以,「長個先長腳」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通過看孩子的腳長,也大致能判斷出孩子未來的身高。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雖說大部分人都遵循這個比例,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存在,比如說有的人腳掌很大,身高卻很矮,這可能和家族遺傳有關;有的人身高很高,卻是個小腳,這可能和他在腳掌發育時期經常穿著比較擠的鞋子有關。
2、要想孩子長高,這幾個因素也很關鍵
雖說孩子腳掌大很可能長成大高個,但是腳大(也就是遺傳因素)並不是長身高的唯一因素,要想長高,還要充分利用後天條件。
首先是營養要跟得上。有些人具備了良好的先天條件,父母也都腳大個子高,但他自己在身體發育時期營養沒跟上,浪費了好基因。而有些人雖然先天遺傳不佔優勢,但長身體時注意補充營養,也突破了遺傳的局限,出現了腳小個子高的情況。
其次是多運動。在青少年時期,多從事一些拉伸類的運動,也有利於孩子長高,比如說跳繩,打籃球、單雙槓等。
最後是充足的睡眠。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是在深夜11-凌晨2點之間,孩子睡得好,睡眠充足,會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利於長身高。
說起腳長和身高的關係,小編也有些隱隱擔憂,雖然老公和我身高都不算矮,但我家寶寶卻是雙小腳丫,看來還得從後天方面多下功夫啊!
你自己或者你家寶寶是否遵循著「身高是腳長的7-7.5倍」的比例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