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21-01-10 央視網
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原標題:

  新華社洛杉磯10月4日電 特稿:「高冷」理論優美不凡——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記者郭爽

  「正如電晶體發明(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促進並帶來了半導體技術革命,未來有一天,或許我們在經歷拓撲技術革命時,會回首今天,滿心感慨地看待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科學家戴維·謝對新華社記者說,「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往往是技術革命背後的驅動力。」

  瑞典皇家科學院4日宣布,將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

  戴維·謝和陳諧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兩名研究「拓撲相與相變」理論的科學家。他們4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今年受諾貝爾物理學獎青睞的「高冷」理論給出解讀。

  數學,物理學發展的重要工具

  微積分是牛頓力學的基礎,黎曼幾何是廣義相對論的基礎,微分幾何是弦理論的基礎,而量子力學的每次進展也都會有矩陣、群論這樣新的數學工具「加盟」……可以說,每當有新的數學工具被引入物理學,都會極大推動物理學的發展。

  這一次也不例外。

  「作為一個數學概念,拓撲有很悠久的歷史,但是用於凝聚態理論還是最近40年的事情,」陳諧介紹說。

  「數學是我們描述物理世界的語言,把突破性的數學工具運用到物理學領域,就像孩子學習了語法和修辭一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問題,同時更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陳諧說。

  作為物理學的「語言」,數學和物理總是親密為伴。戴維·謝告訴新華社記者,「理解一個新的物理學現象,我們有時需要在更廣泛的領域尋求答案,今年贏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研究,就是典型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數學和物理的緊密結合,通常是由新的物理現象所驅動的。」

  戳個洞,解釋拓撲理論

  「拓撲相與相變」絕對屬於讓大多數人「望而生畏」的深奧理論,不過在科學家眼裡,這些理論優雅美麗、意義非凡。為解釋這個難懂的理論,陳諧舉了個例子。

  想像一下,有一個橡皮泥做的球,把它揉一揉,捏一捏,通過小的形變,就可以把球面變成一個正方體的表面,但是卻不能把它變成一個麵包圈的表面。

  因為,如果要變成麵包圈的表面形狀,就必須要把球面戳一個洞,這也就打破了這個表面的連續性。而換成「高冷」的專業詞彙,也就是說,球面和麵包圈表面,具有不同的「拓撲性質」;而球面和正方體表面,則具有相同的「拓撲性質」。

  「拓撲相」描述的是一個物質的物理性質中特別穩定的部分,這些性質不會隨物體小的連續形變而改變。例如,有一種物理現象叫「量子霍爾效應」,即把一個薄層導體放進兩塊半導體之間,冷卻到極低溫度再加上一個磁場的時候,導體的電導率突然不能像日常一樣連續改變了,而是一步步按整數倍改變。本次諾獎獲得者索利斯就意識到,拓撲學可以描述量子霍爾效應中的這種不連續特徵。

  「高冷」理論有什麼用

  拓撲理論不僅理論優美,而且在實驗實現上有一系列重要的突破。專家指出,這一理論作為一個基本觀念,將持續深入地影響我們對物質和材料的認識。

  陳諧認為,一個重要應用是量子計算機。她介紹說,現在實現量子計算最大的困難在於量子態非常脆弱,如果要保證計算穩定進行,必須使用特殊手段抵禦外界的幹擾。但是基於拓撲理論的量子計算機將信息存儲在穩定的拓撲態裡,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界幹擾,因此提供了一個實現量子計算的捷徑。

  具有拓撲物性的材料在實現精確標定、低能耗電子器件等方面也具有普通材料不可比擬的優勢。此外,戴維·謝認為,這一理論還可應用於靈敏度更高的光學傳感器和探測器等的研發。

  「不過,老實講,最激動人心的技術,可能是那些我們還想像不到的。」

  三位得主實至名歸

  奪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三名科學家,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進行的一系列研究,最早將拓撲學理論引入凝聚態物理學的基礎理論。

  對三名獲獎者研究非常熟悉的戴維·謝對記者說,「他們的工作是我眼下研究項目的基礎,獲此殊榮,實至名歸」。

  陳諧介紹說,這三名科學家「基於拓撲的概念對凝聚態做出預言的時候,這一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接受,以至於相關預言的正確性會受到懷疑。但正是由於他們的遠見以及洞察力,將凝聚態的研究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文小剛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回憶說:「霍爾丹是一位非常專注的理論物理學家,經常潛心在他的物理世界中。有一次我們在瑞士開會的間隙中,去一個植物園遊覽參觀。大家帶了照相機欣賞各種稀奇植物和風景。霍爾丹則帶了一個筆記本,低頭算了一路。他也喜歡非常熱心地給你講他的新理論,一講就可以講兩三個小時,寫滿整個黑板。可以說,他時常顯示出孩子般的天真。」

相關焦點

  • 劉爭平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劉爭平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9日 16:22 A-A+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熱納逝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熱納逝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3日 10:0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巴黎5月22日電(記者鄭?
  • 漢語盤點年度熱字詞 - 漢語盤點2013_科教臺_央視網(cctv.com)
    美國政府關門,中俄聯合軍演,菲律賓大水,稜鏡門攪亂乾坤……世界在歲月長河中波瀾起伏。  這一年,有人喜大普奔,有人累覺不愛……我們的糾結和焦慮在語詞中得到舒慰,新的希望在溫故中重新燃起。  用一個字、一個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2013。
  •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瞭望|問診城市內澇 原標題:   ◆ 地上地下多重因素造成城市極端天氣下排澇難,需多部門合力、軟硬兼施,系統施策  ◆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多位專家,號脈極端天氣下城市「排澇難」,尋找完善城市排洪系統之策  隨著幾場特大強降雨席捲我國部分地區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新聞頻道-和訊網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報導稱,小柴昌俊生於愛知縣,1951年從東京大學畢業後進入該校研究生院學習,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研究生院取得博士學位,曾在芝加哥大學擔任研究員。他在芝加哥大學提出宇宙線來源於超新星的學說。報導指出,為了檢測超新星釋放的中微子,小柴昌俊在神岡礦山舊址地下建設了觀測裝置「神岡探測器」。1987年,他利用該裝置成功捕獲到超新星爆炸釋放出的中微子。
  • 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紀錄片《網際網路時代》_經濟頻道_央視網(cctv...
    8月25日到9月3日每晚21:10會在央視財經頻道與大家見面,節目播出的同時我們還邀請到了網際網路專家、知名主持人和網際網路界名人和觀眾網友邊聊邊看,大家可以通過「央視財經」的微博、微信和嘉賓進行交流,央視網也會進行同步直播。  今天晚上9點10分將播出第十集《眺望》。在時代開啟的黎明,人類未知的遠遠大於已知。本集基於今天的科技試驗和技術展望,眺望網際網路時代可能的未來。
  •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網全程視頻直播。
  • 新聞綜述:三美國人捧走諾貝爾物理學獎(組圖)
    南方網訊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DavidJ.Gross)、戴維·波利策(H.DavidPolitzer)和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Wilczek),以表彰他們對量子場中夸克漸近自由過程中的開創性發現。他們將平分總值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的獎金。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轉載文章:《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作者:沈波、於彤軍、葛惟昆出處:科技導報
  • 交大權威專家解讀: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含金量
    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以表彰他們在發現中微子振蕩方面所作的貢獻。這是自88年以來,中微子領域研究第四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青睞。中微子振蕩的發現為何能獲得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中國的中微子實驗取得哪些成果和最新進展?
  • 【CCTV新聞頻道】我國首次實現公裡級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央視網消息專家表示,這一研究為未來利用空間模式復用技術實現長距離的高維量子通信提供了可能性。央視網2020年03月21日http://news.cctv.com/2020/03/21/ARTIkQI8CgQ7dyJ4WUxvzVP3200321.shtml
  • 陳玲玲:人類基因組「暗物質」的解碼人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網消息:正如宇宙中存在著人類知之甚少的暗物質,在生命體這個「小宇宙」中,也存在著這樣的「暗物質」——非編碼RNA(核糖核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重大疾病與非編碼RNA調控失衡相關。
  • 這10個追問,美國必須回答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美國流感感染者中,到底有多少新冠病例?美國有沒有借流感來掩蓋新冠肺炎的情況?美國何時才能公開美國流感病毒樣本及基因序列信息,或者允許世衛組織或聯合國派遣專家採樣分析?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3月16日稱,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 Inc. (MRNA)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試驗性疫苗已開始首次人體測試。對於全球首次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人體試驗在美國啟動一事,專家表示,美國這一針實在太快了,除非很早就開始進行試驗,更早的拿到了病毒株。
  • 解讀| 如何檢測愛滋病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 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20年12月31日,一檔《權威解讀民法典》欄目登上電視屏幕,立法機關工作人員、法學專家、行政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等通過具體案例為觀眾答疑解惑,為即將實施的民法典提供一份「使用說明書」。  「對我國來講,民法典的實施是件大事情。元旦以來各地出現的『民法典適用第一案』,法院積極利用新制度、新規則解決現實問題,推進社會進步,值得充分肯定。」
  • CCTV紀錄片《中國村莊》_央視網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 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四十不惑》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的攝製組行走了2萬多公裡,採訪了1700多人,面對鏡頭他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夢想、奮鬥、觀念、工作、情感……成為8集紀錄片——《四十不惑》,向改革開放40周年致敬!  他們的故事,就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你我的故事,12月17日——12月24日,鎖定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一起來看↓↓↓
  • 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選美專家選了個醜傢伙  當看到8株水稻葉子出現了褐色的壞死斑點,就像老年斑一樣,南京農業大學副研究員劉喜皺了皺眉頭,「被醜到了」。作為育種專家,他是在選美,喜歡「杆青籽黃」長得好看的水稻,這幾株肯定是要淘汰的。
  • 金磚國家的綠色容顏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在負責廈門會晤新聞中心施工改造建設的王其文看來,節能減排舉措在這次廈門會晤當中並不少見:面向海邊的新聞中心,最大限度使用自然風通風,使用自然光採光,在天氣晴好時甚至能做到完全不用人工照明,玻璃幕牆上的節能貼膜也能減少空調的能耗。  其實,為了應對全球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等挑戰,金磚國家早就把綠色增長、可持續發展整合到金磚國家的發展理念之中。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垂青天文學 失去霍金的宇宙並不失色
    英德美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據諾貝爾官網介紹,羅傑·彭羅斯於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他因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可靠預測而獲獎。 萊因哈德·根澤爾於1952年出生於德國巴特洪堡,安德裡亞·格茲於196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這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