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熱納逝世

2021-01-09 央視網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熱納逝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3日 10:0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巴黎5月22日電(記者鄭?春)法國媒體22日報導,199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法國著名科學家皮埃爾-吉勒·德熱納18日因病逝世,享年74歲。

  德熱納的主要貢獻在於:為研究簡單系統中的有序現象而創造的方法,能夠推廣到研究較複雜的物質形態,特別是液晶和聚合物等物質。他因在研究超導體、液晶和聚合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被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譽為「當代牛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會同時頒發給兩位甚至三位傑出的物理學家,而德熱納獨享了199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熱納1932年生於巴黎,生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他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涉及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學多個方面。他於1974年編著的《液晶物理學》一書至今仍是該領域的權威著作。德熱納晚年熱衷於科普工作。

責編:王壹霖

相關焦點

  • 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格·玻爾逝世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在港逝世
    新華社香港9月23日電(記者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逝世 被譽為「光纖之父」
    新華社電(記者  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他是開發和應用光纖技術的先驅,為現代通訊科技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 諾貝爾"C位"獎項物理學獎今日揭曉:誰將"續寫"物理學教科書?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分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獎以及物理學獎。【獲獎名單約等於一部物理學教科書】1901年的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發現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
  • 2016諾貝爾物理學獎今日揭曉
    北京時間10月4日消息,201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剛剛揭曉!獲獎者為大衛·蘇奧雷斯(David Thouless)、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麥可·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
  • 近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及主要成就
    新華網北京10月7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籍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日本科學家小林誠、益川敏英獲得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了亞原子物理學中的自發對稱性破缺機制而獲獎。小林誠、益川敏英則因有關對稱性破缺起源的發現而獲獎。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那麼,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的具體內涵和意義是什麼,這個半導體領域的應用性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給物理界同仁什麼啟示,作為該領域的物理學工作者,談談我們個人的見解。接著,美國IBM公司L.Esaki和通用電氣公司I.Giaever因發現半導體和超導體中的隧道現象,分享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J.Kilby因發明集成電路獲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Bell實驗室的W.Boyle和G.Smith由於Si基電荷耦合器件(CCD)的發明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二代半導體的4項獲獎成果中,2項與霍爾效應有關。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玻爾:活著只為較真兒
    1922年11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因為在原子結構和原子光譜方面的傑出工作,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37歲的玻爾。而推遲一年公布的1921年度物理學獎授予43歲的愛因斯坦。 雖然兩人同時獲獎,但他們在量子物理方面看法不盡相同。1923年,愛因斯坦從斯德哥爾摩返程時,決定去丹麥的哥本哈根訪問玻爾。
  • 新聞綜述:三美國人捧走諾貝爾物理學獎(組圖)
    南方網訊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5日宣布,將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DavidJ.Gross)、戴維·波利策(H.DavidPolitzer)和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Wilczek),以表彰他們對量子場中夸克漸近自由過程中的開創性發現。他們將平分總值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的獎金。
  • 諾貝爾物理學獎小知識
    ——截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了113次,沒有頒發的六年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 ——從1901年至2019年,共213人次獲獎,實際獲獎個人為212人,因為美國物理學家John Bardeen於1956年和1972年兩次獲獎。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讓雷射大顯身手
    ▲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屆得主一覽:最年輕獲獎者僅25歲
    【獲獎者平均55歲,最年輕的25歲】截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5歲。勞倫斯?布拉格是迄今獲得物理學獎最年輕的人,1915年,年僅25歲的布拉格與其父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02年,88歲的雷蒙德?戴維斯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使他成為目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最大的人。
  •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中國光纖通信之父逝世 | 緬懷
    文藝小仙本文字數:1600字閱讀耗時:6分鐘獲得過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享有光纖通訊之父譽稱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琨(Charles Kuen Kao)於本月23號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高博士於1933年1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金山區,當時金山區為江蘇省金山縣。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垂青天文學 失去霍金的宇宙並不失色
    【歐洲時報網】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6日揭曉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獎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默克爾當天通過發言人在推特發文向根策爾表示祝賀:「這是對您從事黑洞研究所作出開創性貢獻莫大的認可,衷心祝賀賴因哈德·根策爾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樣也要祝賀安德裡亞·格茲和羅傑·彭羅斯」。 物理學領域女性科學家嶄露頭角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第四位獲獎的女性得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波爾
    1922年,波爾因對研究原子的結構和原子的輻射所做得重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24年6月,波爾被英國劍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授予科學博士名譽學位,劍橋哲學學會接受他為正式會員,12月又被選為俄羅斯科學院的外國通訊院士。1943年9月,希特勒政權準備逮捕波爾,為了避免遭到迫害,波爾在反抗運動參加者的幫助下冒著極大的危險逃到了瑞典。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來源:參考消息網
  • 日媒:日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導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13日報導,12日夜,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小柴昌俊去世,享年94歲。他是全球第一個捕獲到超新星爆炸產生的中微子的科學家。據報導,2002年,他因為開拓了中微子天文學這一全新天文學領域,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雷蒙德·戴維斯等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誕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6日18時許正式揭曉,一半由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河北設學術工作站
    記者 煙成群 攝長城網6月9日訊(記者煙成群)6月9日上午,博海生物·諾貝爾獎學術工作站在石家莊設立,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宇宙胚胎學之父」喬治·斯穆特教授為學術工作站揭牌。該工作站將有力促進石家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對提升省會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輻射帶動功能、推動經濟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