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對話樊登:腦子裡天天想著錢的人,幹不出漂亮事兒

2020-12-04 劉潤

前一陣,我和樊登老師參加了同一個活動,3年沒見了,我們就約著一起聊了聊。

樊登老師,以前是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現在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

樊登讀書現在一年的收入規模,是10個億。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樊登老師在抖音上直播賣樊登讀書的會員卡。

沒有預熱,沒有買任何流量,第一次在抖音直播,就衝上了抖音直播排行榜的第二名。

雙十一那三天,樊登讀書的會員卡賣了4個億。

我就問樊登老師:你是怎麼做到的?抖音上哪來這麼多粉絲呢?

樊登老師說:我不知道。

我又問:那你們公司有多少個抖音號?

樊登老師說:我也不知道。

我又問:那雙十一那兩天,哪個地區的會員卡銷售得最多呢?

樊登老師說:我還是不知道。

我說:你一年做了將近10個億的生意,具體情況你怎麼能不知道呢?

樊登老師說:因為這些事情都是團隊在做,CEO在管,我真沒管,我也懶得管。

這就很有意思了。

一個不怎麼管公司大小事的老闆,是怎麼把生意做到10個億的?公司還運轉得非常不錯?

今天,我就把樊登老師的回答,分享給你。

1

樊登老師說:

我之所以能夠放手讓團隊去決策大小事,自己不太參與公司的管理,是因為我首先克服了恐懼和自負。

很多創始人不願意放手讓別人管公司,主要是來自於恐懼和自負。

恐懼就是我老怕這幫人坑我,沒辦法真正相信別人。

自負就是總覺得自己很聰明,自己是對的。

我克服了這兩點。

第一,我覺得他人是可以相信的,他人也是能夠認認真真做事的,何況現在我們公司的治理結構已經相對完善了,有董事會,有監事會,有審計部門,什麼都有,那我還擔心什麼呢?業績不行就換人唄。

第二,在管理公司方面,我不認為我是很厲害的,我其實很一般,一個普通人稍微認真一點可能都比我管得好,所以我不會太自負。

一些老闆看到我現在的狀態,覺得特別不可思議,說你不盯著怎麼行呢?

那是因為他不能夠容錯。

他一看到員工犯錯他就沒辦法接受,但是看到自己犯錯就覺得可以理解,因為他知道自己是怎麼犯的這個錯。

實際上你犯錯的次數不一定比員工犯錯的次數少。

但是你就老能接受自己犯錯,不能接受別人犯錯,老批評別人,老指責別人,最後的結果就是你特別累,員工特別沒勁,公司效率特別低。

所以,在管理公司上我特別放手,這其實不是什麼管理上的本事,是你心裡邊想開了就行了。

我問樊登老師:你是因為什麼事而想開的呢?還是一直就這麼想得開?

樊登老師說:可能是因為我這麼多年讀書,學習領導力,批判性思維等等,我就會特別明白,一個人如果不具備批判性思維,就老會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傻子。

但是你稍微具備一點批判性思維,你就會覺得你跟別人的差別其實沒那麼大。

我現在唯一跟別人有差別的地方,就是講書。我比別人講得好點,我拿到一本書知道怎麼拆,怎麼去講,別人可能做不到這一點。

但是管理公司、銷售、組織千人活動,搞個聯名款產品這種事情我可能就不如專業的人。

你根本就沒在上面下功夫,你憑什麼比別人強呢?

只不過因為你比別人地位高,你就覺得你比別人強。這是不對的。

所以,我們商城就完全交給了一個從星巴克來的人管,想幹啥幹啥。他就折騰,一年現在給我們折騰到兩三個億的收入。

我們做那種5000人、8000人的活動,我們公司連個副總裁都不會去參與。

有一次,我們在武漢搞一個5000人的活動,我就過去看看,看到我們副總裁,我就問他怎麼樣?他說他也不知道。

因為這個活動就是我們底下一個小姑娘跟當地活動公司一起組織的。

這就是我們所倡導的精神,如果你辦一場活動你累得半死,那你還幹別的事兒嗎?

所以能下放的事兒就儘量下放。

有時候我參加一些公司會議,也會忍不住發言說說我的想法,但是我會做好鋪墊。

我說,你們要允許我在公司裡發言,如果我說的所有話你們都特別重視,認真去執行,那我以後就不說話了。

因為我說話不過腦子,我只是有個創意。要是我說完之後,你們說是樊老師說的,那就幹吧,然後花一個億,那公司不是完了嗎?

所以你們要想允許我在公司裡說話,你們就得保證不能我說的所有話都要執行。

我只是提創意的人,負責決策的那個人是你。你去試了一下發現樊老師說的這個建議不行,你都不用跟我匯報,你就接著該幹啥幹啥就完了。

我從來不會追問說,上次這個事我提的建議執行了嗎。我說完我就不管了。因為我給他們提供的是建議、創意,而不是指揮。

聽完樊登老師的話,我覺得這太厲害了,但是我心中也隱隱有個疑惑,於是我就問樊登老師:當你真的克服了自己的恐懼和自負,放手讓團隊決策做事,那要是員工做不出來怎麼辦?他不努力怎麼辦?

樊登老師說,我們做這件事有一個前提:我們只招成年人。

什麼意思?

2

我們只招成年人。這是奈飛公司(Netflix)的一條文化準則。

奈飛公司,就是出品《紙牌屋》等著名美劇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影片訂閱服務商。

我們只招成年人。什麼叫做成年人?

小孩子才發脾氣,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

成年人渴望成功,並且清楚自己和公司是平等的契約關係。

樊登老師說:很多公司總想著用激勵來解決問題,給員工很低的基礎工資+高一點的獎金,設定KPI,達成KPI才能拿到更多的獎金。

生怕給了員工固定的高工資之後,員工就不努力了。

但我覺得,靠體力工作的人,你可以這麼激勵,但是在創造性的崗位上,這麼做是不對的。

很多工廠的工人是拿計件工資,我幹一件你給我提成兩毛,這是沒問題的。

因為他的工作不需要大量的認知,他不是一個靠認知去工作的人,他是一個靠體力去工作的人。

不靠認知的工作崗位,用計件工資,就很容易出成果。

但是你說,你怎麼給他激勵,能讓他寫出一部《哈利波特》?

你寫出來給你20%提成嗎?根本不可能寫出來。

最有創造力的工作,一定來自於熱愛,一定來自於他有內在的自驅力和創造性。

所以凡是與認知能力相結合的工作,就不能用KPI的方法來激勵他,而應該讓他有更明確的願景。

這方面我們走過一些彎路,我們之前也老想給人激勵、給人獎金,後來發現特別不公平。

你說你銷售人員給他提10%,那技術人員怎麼提?客服又怎麼算?

客服覺得特沒勁,你們有提成,但我沒有。

反過來拿著提成的人也覺得沒勁,他會覺得說,難道我是衝著錢嗎?他還覺得委屈和冤枉。

所以我們公司正在逐步取消獎金制度。

好多人都會天然覺得你的業務就是賣卡,你的銷售賣掉一張卡,你就給他分10%,這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嗎?

但是這個操作其實非常糟糕,它會使組織內部變得矛盾重重。

因為有了KPI和提成,大家就有了私心。

大家就會覺得,我的指標又不是這個,我為什麼要配合你呢?就算是舉手之勞我能幫到你,但是這跟我的KPI沒關係,那是你的事。

這就使組織內部的協作變得非常困難。

同時,這種KPI和提成制度,會明顯壓抑員工的創造力。

也許他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本來能創造10倍的增長。但是KPI設定是20%的增長,他就被KPI限制住了。

只盯著KPI,員工的目光會變得非常短淺。

他做什麼事情都會去考慮,這件事能不能讓我完成KPI?萬一完不成怎麼辦?那還是別做了吧。

他做事情就會變得束手束腳,被KPI限制死了。

所以我們寧願給員工固定的高工資,也不願意給他高獎金

我給你一個比較高的工資,讓你忘掉錢的存在,你好好幹就完了。

不要成天想著怎麼多完成一點點業績,多賺一點點錢。

你應該考慮的是更大的事兒。

沒有了後顧之憂,員工才能夠發揮最大的創造性。

而且,你一旦給員工一個高的固定工資,其實反而能激發他的善意。

你得相信人性的善,人不是靠激勵做事的,千萬別想著人一定是你得給我激勵我才能夠做事,人自己其實就有成長的動力。

他覺得安全了,不用為錢發愁了,他反而會去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德魯克說,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他人的善意,我們要把員工內心的善意激發出來,而不是把他的惡意激發出來。

我舉個例子。

他在別的公司一個月拿3萬固定工資+浮動的提成,而我給他一個月5萬的固定工資,他會選什麼?

他肯定選我。

如果他拿3萬固定工資+浮動的提成,他每天都會想著我怎麼才能拿到更多錢,他會不斷去尋求拿到更多錢的方法,而忘記更遠大的目標,這反而會激發他的惡意。

而我給他固定的5萬,就給了他安全感。讓他不用考慮那麼多犄角旮旯的事,比如今天怎麼完成10%拿500塊,明天完成20%拿1000塊,不需要考慮這些。

你給他20%的獎勵,你激發的就是貪婪、恐懼和自私。

而你要激發的是責任、成長和榮譽。

這時候他才會全副身心撲在創造價值上。

這樣就不存在說,這個業務是我的還是你的。這個業務就是公司的,我們要考慮的是,怎麼做才能讓公司的這個事做得更漂亮。

腦子裡天天想著錢的人,是幹不出漂亮事兒的。

3

我繼續問樊登老師:那給了員工很高的固定工資之後,他不努力工作,混日子怎麼辦?

樊登老師說:自驅力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所有的人都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連一個青少年都能培養,我們為什麼不能培養一個成年人?

成年人總比青少年約束自己的能力強吧?

所以做公司其實就是做教育,你能不能教會你的員工成為一個成年人,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我問樊登老師:那最後發現,還是改變不了員工怎麼辦呢?

樊登老師說:那就換人。換願意好好幹的人來。

我們要找到那種,給他比較多的錢,最後不為了錢而工作的人。

湊合的人不能留。

拿奈飛公司舉例。

奈飛公司是沒有績效考核的,他們認為績效考核是浪費時間。

績效考核帶來的最大問題是什麼?是下級會取悅上級。因為考核你的是上級。

你做事如果是為了取悅上級,那你的動作就變形了。

如果一個人的業績不好,奈飛公司也不廢話,直接給你4-9個月工資,你走吧。

為什麼給這麼高的遣散費?

因為讓他在這混半年日子,你還得給他發半年工資,那你還不如提前給他,讓他走。

所以他們是普通員工離職給4個月工資,高管離職給9個月工資,直接走人。

最後奈飛公司留下來的,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這就可以讓高管把權力下放,讓員工發揮最大的創造力。

當然這裡邊有一個原則,就是如果你的行業對於安全性的要求很高,那你就不能太放手。

比如航空公司,你說由機長來做決策,那肯定不行,必須得由塔臺決策。

我們這個行業跟奈飛公司很像,你做成了能賺錢,做不成也無所謂,也沒有多大的損失。

這種情況下,領導少管點,效果就會更好。

4

我繼續問樊登老師,那你找到了非常優秀的人,給他們足夠的固定工資,把權力下放,讓他們發揮創造性,自己做決策。但是到最後,萬一這事還是沒幹好呢?

樊登老師說:這個時候你要相信複雜性,相信隨機性。

擁抱隨機性是我們這個組織最重要的一件事,我天天在鼓勵他們擁抱隨機性。

什麼意思?

比如前兩天,我們打算做一個萬人演講,12月20號上海體育場剛好空出來一天,團隊就問我要不要做。

我自己其實懶得搞,然後團隊決定要做,那就做。

結果緊鑼密鼓的全部都準備完了,上海又出現疫情了。想要繼續做演講,那所有入場的人都要進行核酸檢測,大家就很苦惱。

後來團隊來找我,我就說別幹了,不幹就完了。

他們說準備都做好了,成本都投進去了,怎麼能不幹呢。

我就說不幹也挺好的,你想想不幹有不幹的好處。你省了那麼多勁,還免得給政府添麻煩,我們能夠接受這樣的意外。

我們能夠接受這種,在別的組織看來可能是挫折或者失敗的事兒。

實際上所謂的挫折和失敗,是人們自己給它貼的標籤。

在我看來這叫做天意,這是一個很好的安排,我們剛好可以休息休息。

放鬆也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發揮了創造力,也盡了努力,最後因為運氣不好,還是沒幹成,那就沒幹成吧,我們也能接受。

這就是擁抱隨機性。

樊登老師說,我覺得掙錢不是最重要的,上市也不是最重要的,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現在看來我們公司的安全空間比較大,帳上錢比較多,做一兩件事失敗了也不怕,心態可以比較好。

但是你也得經常問自己,假如有一天真沒錢了,公司要解散了,甚至傾家蕩產,顛沛流離了,你還能不能像現在這樣開開心心的,心態很好地做事?

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東西。

所以想開點沒什麼不好的,財富這個東西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是好的,但是對於有的人來講是負擔。你說一個人立志要進山修行,你突然給他一套房子,這就變成負擔了。

做一個修行者,你就要反脆弱,成也行,不成也行,反正我就正常做事兒。

但是如果你剛性地說,我非要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我要證明我自己比別人強,那你就變得很脆弱,一不小心就完蛋。

所以,我在公司起到的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讓大家放鬆,擁抱隨機性。

放鬆才能發揮最大的創造力,才能找到10倍增長的可能性。

如果太緊張了,就只能靠努力,最多能增長20%。

最後的話

聽完樊登老師的分享,我覺得他太厲害了。

樊登老師身上的這種領導力,我稱之為「無為領導力」。

讓自己無為,然後員工才能有為。

樊登老師能夠做到無為,是因為他真的克服了恐懼和自負。

他能夠發自內心地相信別人,他也真正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所以他能夠做到把權力下放,做到讓員工有為。

同時,這還有一個前提,就是「只招成年人」。

找到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人。

然後取消了KPI和獎金制度,給員工很高的固定工資,激發員工的善意。

讓他們忘記錢的存在,他們才能發揮最大的創造力。

如果員工腦子裡天天想著怎麼多完成那一點點KPI,多賺那一點點錢,那他是幹不出漂亮事兒的。

忘記錢的存在,發揮創造力,也許能創造10倍的增長。

但是設定KPI,被KPI限制住,可能只能創造20%增長。

那到最後,找到了非常優秀的人,給他們足夠的固定工資,把權力下放,萬一事還是沒幹好呢?

那也沒關係。我們允許犯錯,我們擁抱隨機性,我們接受天意。

這,就是樊登老師的「無為領導力」。

當然樊登老師的這種做法,是有前提的。

這個前提就是你做成了能賺錢,做不成也無所謂,沒有太大的損失。

像航空公司這種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業就不行,絕對不能太放手。

樊登老師說自己不善於管理,但是這種不善於管理,在某種情況下,也許反而會成為管理的一種優勢。

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

相關焦點

  • 樊登:如何把讀書這件小事兒做到極致?
    今天,做知識付費的人,看到樊登讀書這樣的方式還不錯,現金流很好,做的事兒也挺有意思,所以也想做知識付費。出現了很多照貓畫虎的知識產品,做出來後發現非常難賣出去。因為,大家認為虛擬產品就應該免費,不太願意花錢。聽歌、聽相聲都不花錢,你講個書還交錢,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邏輯。
  • 對話樊登:知識的作用是啟迪而不是威脅
    近日,嘉賓傳媒主打的《我有嘉賓》訪談節目主持人吳婷對話樊登讀書會發起人樊登,本期節目新浪科技為獨家網際網路門戶網站合作夥伴。  在訪談中,樊登談了對知識的理解、選書的過程以及樊登讀書會的商業邏輯,最後樊登還暢想了這門生意的未來。  在樊登看來,「知識的作用是啟迪,而不是威脅」,而樊登讀書會希望給予的是「人們希望能夠前進的動力」。
  • 「樊登讀書會」賺錢的秘密
    作為公司大老闆,一個合同不籤,公司的業績卻能實現10倍的增長,5年會員突破1400萬,創始人堅持的核心競爭力是做「好」產品和做「好」人  雖然如今內容付費成為創投圈的高頻詞,但是真正從用戶手中收到錢的卻很少,作為第一波吃螃蟹的人,樊登讀書會已經做到了年收入近億元。
  • 博商學院名師大講堂實錄 樊登:低風險創業
    以一年讀50本書年收入過億,帶領樊登讀書會在知識付費江湖強勢崛起的樊登親臨助...以一年讀50本書年收入過億,帶領樊登讀書會在知識付費江湖強勢崛起的樊登親臨助陣,為博商海上商學院2019名師大講堂「對話大灣區、論道新商業」首期出爐添柴加火,燃起近1500名民營企業家的滿腔熱情!
  • 有一種人最應該遠離彩票,因為他腦子想不清楚
    我們也都知道,我們應該向好的人、好的事跡學習,遠離那些不好的人,不好的事物。但是有些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難了,現在的社會誘惑多大呀,各種遊戲,各種雞湯,各種app,這些都能讓一個人沉迷,就算是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票,也能讓一個人喪失理智。早上的時候,小編在彩票店就聽到彩票店老闆發愁道:「隔壁街上的韓老五怕是要來我店裡鬧事情了。」
  • 樊登| 難道創業可以緩解工作的焦慮?
    樊登讀書會發起人樊登老師為超過1000位學員帶來的課程,讓大家在歡笑中學習、感悟,滿滿的乾貨。以下為演講部分內容:請問大家,創業以後有沒有變得更加的焦慮?大家為什麼會有種習慣性的感覺,創業會變得焦慮,但其實不是的,創業越來越好的時候是不會焦慮的。我覺得工作的時候反而更焦慮。我最焦慮的時候是在中央電視臺的時期,感覺一切都不可控。
  • 三天內零成本5000萬銷售量,樊登讀書會如何讓大眾接受知識付費?
    因為寫一本書的能力和講一本書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最後樊登選擇獨挑大梁,因為他認為付費閱讀的社群最應該保證的是內容的質量,與其追求內容的數量不如先保證其質量。二、是否要進行生態化、產業鏈式的布局?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喜歡產業鏈、一體化、綜合性、生態化,想要賺所有能賺的錢。在樊登看來,他並不打算布局整個圖書行業,只想把他認為利潤最高也最有影響力的付費閱讀做好就夠了,不需要太著急。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讀書點亮生活
    人民網上海5月15日電  從幫助身邊的人養成閱讀習慣的角度出發,樊登創辦了「樊登讀書會」,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學習型機構,經過四年多的發展,會員人數已超過690萬人。
  • 「樊登年輪學堂」什麼樣的表演,能把觀眾也算計了?
    他回過頭對兒子語重心長地說:「兒啊,我年紀大了,這種要命的事兒~哦,不對,這種爆紅的機會就留給你吧。」兒子看著無邊無際的天空,再看看那根細不溜秋的小繩兒,他有點想回家了,這時候輪到老人說話了「兒子,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啊,你這樣讓我們怎麼混哪,再說了,你不還沒娶媳婦呢,一門心思往上爬,下來就有媳婦兒啦!」
  • 劉潤對話衡量:到底什麼是CEO教練?
    聊完之後,我就把我和這位銷售總監的對話,原原本本的給了CEO。CEO馬上就做了決定,知道這個人是不合格的了。為什麼?第一個關於幫助團隊的事,銷售總監是在講故事,過程很離奇,細節很少,沒什麼乾貨,不知道提供給團隊什麼價值。第二個問題他根本就沒問客戶的需求是什麼。那為什麼CEO之前沒有下判斷?
  • 樊登「樊登讀書」的堅持與夢想
    如今的他,頭頂「中國知識付費第一人」光環——「樊登讀書」擁有著全國最多的付費讀書用戶。所有的變化,源自他的初心,因為他相信「所有的事情書中都有答案」。創新理念引領全民閱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學生們只是買書卻不讀書。那該如何解決他們讀書難這個問題的呢?最開始我是把書中的精華都提煉出來,做成PPT,一年發50個PPT,學生按年付費,大家熱情很高,踴躍報名。但後來我發現他們還是沒看,全都積壓在郵箱裡,這證明PPT這個辦法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後來我就想,既然不願意讀,那我就拉群吧,每周六晚上咱們上一次課,我通過課來講一本書。
  • 不要總想著賭博你能控制心態,你不累嗎?
    每一個賭徒在每次輸完錢以後,都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很少人會引以為戒,都存在僥倖的心理。一般輸光以後都會,首先都會是覺得自己心態不好,沒有做到止損止盈。還有就是沒有找到好的規律和方法,還有就是資金不到位!有許多的資深賭徒,都會想法設法的去克服,可是到頭來依然輸的一無所有。
  • 拆解3000萬用戶毛利90%的樊登讀書會
    具體形式是以文字解讀和音頻講解的形式,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書的精華內容。樊登讀書會是內容領域第一個做收費會員制、並且發展出龐大的線下代理體系的企業,也是輕內容和深度服務的一種結合體。
  •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怎麼辦?
    沒什麼想法是憑空出來的,總會有外物的刺激,不要想著無中生有, 那可能是上帝該幹的活。  所以,對於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 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基本都是一樣的:  1、大量的看各種國內外經典案例,把腦袋撐爆,把素材庫也給撐爆,你會看到越來越明顯的療效。
  • 樊登讀書會:花5分鐘,感受價值1個億的感動
    這是5月1日樊登先生作客三一魔豆倉,現場一位書友向樊登先生說的一句話。那一瞬間,所有人都靜默,似乎自己都有一個與讀書有關的故事。讀書不是為了解答,讀書亦不是功利的事情,但又能為太多事找到答案。讀書迷人,不在於它帶給人爐火純青的技巧,而是通過另一種方式展現人類思想的美妙。因為有書,因為閱讀,因為思考,正如佩索阿說:心略大於整個宇宙。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我們信的。
  • 人的一生總要瘋狂一次的,你想好為什麼瘋狂一次了嗎?
    年輕的時候,看見有人捧著鮮花拉著同學圍著一個你們班的一個女同學在告白,你看了看想著趕緊走開,要是校領導看見了,說不定會被牽連進去,卻不知道那個拿著花的人在教導處面對老師的教訓的時候是笑著的,因為他聽到了那個女生說願意。你覺得現在年輕應該想著學習,談情說愛還太早,以後有的是機會,不差現在這點時間,學習搞好了,以後會遇見更好的人。
  • 樊登:「讀書是要命的事」,高曉松怒懟:「可拉倒吧」
    那麼,《論語》到底值不值得讀?有人覺得這個時代不需要了,但是有一個人肯定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就是樊登。樊登講論語,推《論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如今把樊登列為「屌絲」大概有許多人不同意,但是許多年以前,即便是從小成績優異,讀書又讀到了博士,他仍然有一段不願回憶的灰色時光。樊登曾是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冠軍。
  • 樊登:為什麼你的公司還沒有實現「指數級增長」?
    什麼叫「想法流」,就是人們受到彼此相處的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一旦強大的信息素被釋放出來以後,所有的人會莫名其妙地認同同一件事情。好多人問,樊登讀書會和羅輯思維是不是競爭對手?你們跟喜馬拉雅是不是競爭對手?我說根本不是,我們事實上在共同打造一股想法流,讓所有的人覺得通過手機來學習這件事兒很靠譜。
  • 「樊登讀書會」APP正式更名為「樊登讀書」
    據悉,「樊登讀書」前身 「樊登讀書會」成立於2013年,由樊登、郭俊傑、田君琦、王永軍共同發起,總部設於上海。2015年2月,樊登讀書APP正式上線。截止2018年8月,已在全球範圍內設立了2200多家授權點,用戶人數超過800萬。本次更名不會影響APP的正常使用和用戶的各項權益。更名涉及到樊登讀書旗下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帳號以及原線下分會的名稱變更。
  • 樊登:管理必修「生物學思維」 打造公司生態系
    企業逐漸發現,面對 「人」這樣的概念,儘管精進各種技術手段、測評、心理學模型等,仍無法解決管理層遇到的所有難題。針對此一趨勢,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在第三屆北森用戶生態大會上指出,人才管理的關鍵在於是否擁有「生物學思維」。HR應該擁有生物學思維,打造公司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