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
幫助CEO對準目標
CEO教練到底是做什麼的?
第一、CEO教練要幫CEO對準目標,找回準心。
很多CEO都是目標感超級強的人,無論外界有多少幹擾,他的目光總是會盯住終點線,或者準心。
但是,有時壓力太大,事情太多。
可能會失去準心,這時候教練的作用就顯現了,就是幫助CEO重新找回準心。
— —
舉個例子。
我輔導的一個CEO找我參與他項目復盤會。(以下行文,用衡量老師第一視角講述,這裡的「我」指代衡量老師)
在總結失敗教訓時,我發現我輔導的這位CEO做項目復盤的時候,很容易把錯誤歸因於人。
會後,我就仔細了解這個事。
看以前類似項目的報告。
我發現,這種項目對他們公司來說,不是新項目,這個負責人已經做過幾次類似的項目。
以前的報告也會把教訓歸因為,這個負責人風險意識不強。
了解了具體情況後,我就對CEO說,這樣歸因根本沒有解決問題,你的目標是把項目做好,而不是分攤責任。
第一次發現他風險意識不強,你讓他提高。
那第二次,第三次呢?
他在後面項目裡連續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這時,這個責任還是他嗎?
不,是你。
你是CEO,你要用好這個人。
最終,CEO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找個專門的人幫助他把控風險。
— —
再舉個例子。
我輔導的一個CEO,在下屬做年終反饋的時候,特別糾結。
他糾結於如何評判下屬這一年的表現,擔心說重了,打擊下屬積極性。
我就問他,你們做年終反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他說,是為了下屬未來一年可以做得更好。
我說,如果我們把目的變成讓他將來做得更好,那麼你應該如何反饋呢?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知道要和下屬逐個說出他的期待,詢問下屬需要什麼支持,可以在來年做得更好。
這樣,即使有些是對下屬的批評,下屬也知道是為了他好,他自然會調整。
— —
CEO是一個企業裡壓力最大的人,很多人都依賴他,他卻無可依賴。
在壓力大、事情多的情況下,CEO有時會失去準心和目標。
所以,教練的工作是什麼?
第一重要的就是,幫助CEO時刻盯住目標,找回準心。
—2—
幫助CEO自己做決策
第二、教練幫助CEO自己做出正確決策。
CEO每天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決策。
那應該如何做出一個正確的決策呢?
需要兩個條件,一個要了解信息環境,另一個是你要有決策模型。
所以這時,教練幫助CEO的方式就分成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幫助CEO堅守決策模型下決策。
另一種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條件下,幫助CEO找到更多信息。
— —
我們先說第一種情況,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幫助CEO堅守決策模型。
舉個例子。
曾經有一位CEO來找我,說他為了增長,想開一個分公司,問我覺得怎麼樣?
我知道他期待的答案是,開或者不開,以及背後的具體分析。
但是我沒有給他答案。
反而問他,
你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他回答說是,開新公司,發展銷售團隊。
然後我開始質疑他,問他,
你確定嗎?還有更重要的事嗎?為什麼這件事最重要?
他開始猶豫了,想了想說,可能不是,然後又給了另外一個答案。
我再問,你確定嗎?
就這樣,我們一共聊了三個小時,我基本上一直在問相同的問題。
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轉介紹。
這時,我再問他「確定嗎」的時候,他已經非常堅定了。
他找到了他心中正確的答案。
那這個決策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4個月,他公司的業績就實現了翻番。
— —
有同學可能會問,為什麼我會花3個小時一直追問同一個問題呢?
那是因為作為CEO,他是最了解他公司情況的人。
而在一個公司的快速發展期,始終要做當下最重要的事,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決策模型。
所以,我就堅定的問這一個問題,讓他沿著這個決策模型一直往下走,在複雜的信息環境中,逼著他不斷搜尋,絞盡腦汁,最終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而且這個決策仍然是CEO自己做的決策。
為什麼?
因為最了解他公司、他行業情況的人是他自己。
所以這時候,只要堅定的讓他用正確的決策模型,那麼CEO本人就有機會做出比別人更加有效的決策。
這就是在CEO充分了解信息的情況下,幫助他堅守決策模型。
— —
接下來,我們說第二種情況。
在CEO看到的信息不全面的時候,教練應該如何幫他補足信息,再做決策?
教練應該像手電筒一樣,讓他看到那些其實在他眼前,但是可能CEO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舉個例子。
我輔導的一個CEO,三個月前招了一個銷售總監,招的時候很滿意。
但是三個月後,其他下屬反饋不是很好。
CEO就很糾結,要不要繼續用這個銷售總監呢?
於是,我就和銷售總監利用吃午飯的時間做了一次簡短的溝通。
我問了銷售總監兩個問題。
一,在你過去的工作中,你有什麼特別成功的案例?你給團隊帶來了什麼價值?
他給我舉例子說,有一次一個下屬搞不定客戶,他立刻決定飛過去了,最終把客戶搞定。
二,你第一次見客戶,會怎麼推薦我們產品?
他就開始介紹我們產品的特性,比別的產品好在什麼地方。
聊完之後,我就把我和這位銷售總監的對話,原原本本的給了CEO。
CEO馬上就做了決定,知道這個人是不合格的了。
為什麼?
第一個關於幫助團隊的事,銷售總監是在講故事,過程很離奇,細節很少,沒什麼乾貨,不知道提供給團隊什麼價值。
第二個問題他根本就沒問客戶的需求是什麼。
那為什麼CEO之前沒有下判斷?
因為銷售總監是一個很自信、比較能說的人,有堅定的目標,宏偉的計劃。
但這些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CEO沒辦法拿抽象的東西做決定。
當教練像手電筒,把這些抽象的東西,用具象化的方法給他照亮的時候,他就很容易做決定了。
— —
可能有同學會問,那為什麼不直接給CEO決策建議呢?
其實,被輔導的CEO下意識裡都是直接尋求建議的,期待教練能給答案。
但是作為教練,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給出答案。
因為任何信息通過傳遞,都會疊加進角色信息以及他的理解,CEO把一些信息告訴教練時,這些信息本身就不充分。
根據CEO篩選過的信息,是很難做出正確決策的。
而最了解他公司信息的一定是他自己,如果有些他還沒有看到,那就做個手電筒,幫他看到。
所以,作為教練,第二重要的就是幫助CEO做出正確決策。
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堅守決策模型下決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像個手電筒幫助CEO看清情況,下決定。
—3—
幫助CEO看見他優點的反面
第三,就是幫助CEO看見他優點的反面。
什麼意思?
企業家是一群有著鮮明特質的人,這些特質是很多CEO成功最重要的資源。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些特質的反面很有可能是CEO最大的弱點,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阻礙。
比如,喜歡創新的CEO會認為循規蹈矩的人是老古板,拉低了團隊的效率,可是其實你因為自己的偏好忘記了規矩的價值。
再比如,一個目標感超級強的CEO,在那些關係導向非常強的人裡,就會覺得CEO很冷血,沒有人情味。
等等。
所以,教練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幫助CEO看見他優點的反面。
— —
舉個例子。
我輔導企業的一個CEO有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信守承諾,言出必行。
於是他特別信任,那些給他各種承諾的人。
但這就給了一些「大忽悠」利用的機會。讓他招進了一些不是很靠譜的人。
而這些人都有個共性,那就是喜歡在老闆面前做出信誓旦旦的承諾。
結果進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承諾做不到,又不得不請人離開。
這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傷害。
這位CEO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就像我諮詢建議,怎麼改這個問題。
我就跟他說,你不要想著改掉它。
因為這是你優點的反面,只要不讓它傷害到公司就好了。
你仔細想想,以前在你招這樣的人進來的時候,有沒有你信任的人每次都攔著你。
他說,有。
那我建議,以後遇到類似情況,你就讓他們攔著好了。
因為過去的經驗證明,你在這件事錯的可能性極大。
他採納了我這個方法。後面他們公司就再也沒招過這麼不靠譜的高管了。
— —
再舉個例子。
我輔導的CEO裡有一個特別樂觀的人,但是他對風險不是很敏感。
當遇到風險的時候,他會覺得沒關係,肯定能逢兇化吉。
但現實中,幾次冒進的決策,讓企業損失很大。
他問我應該怎麼改改這個毛病。
我說,你不要想著怎麼去改這個毛病,你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特別敢於做市場的先行者,這是你的優點。
也正因為有這些優點,你才能帶領公司走到今天。
你的樂觀是你的偏見,是你優勢的反面。
你只要想辦法不要讓它傷害到公司就好了。
你仔細想想,在你做這種重大的決策時,公司裡有沒有人站出來反對你。
他說,有的。
他的另外兩個合伙人思維很縝密,風險意識很高,以前他們三個經常「打架」。
當他意識到他優點的反面之後,他給自己下了個死命令。
以後,但凡遇到重大決定,不管自己感覺多麼好,也一定得到兩個合伙人的支持,否則就不會下決定。
這樣,他就避免了樂觀對公司帶來的傷害。
— —
在平常與CEO溝通過程中,我經常對CEO說,你要對現實認慫,不要硬鋼。
順勢而為。
這些你所謂的問題、缺點,就是你優點的反面,你不用跟命運抗爭,你就是這樣的人。
你要做的是利用好它好的一面,然後找人幫你控制住它壞的一面,不傷害到公司就好了。
所以,作為教練,我第三重要的就是,幫助CEO看見他優點的反面。
歡迎他的優點,接納它的反面。
—4—
幫助CEO把改變具體到一件事上
第四、幫助CEO把改變具體到一件事上。
為什麼?
因為做教練有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給CEO輔導完,很嗨。
在很嗨的情況下,CEO會承諾很多改變的行動計劃,一二三四列得特別認真。
但是過了一兩個月,我再去輔導,發現又回到原來的樣子。
後來,我就要求,在給CEO輔導完之後,任何改變計劃都要具體到一件事上,這件事可以小到微乎其微。
沒有關係,我需要的是CEO,真的去做這些阻力很小,很容易完成的事,去改變,去獲得正反饋。
— —
舉個例子。
我輔導的一個CEO,找我說團隊裡的人都特別依賴他,他想讓團隊成長,而不是萬事依賴他,問我怎麼辦?
我輔導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這位CEO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洞見的人。
在和團隊討論的時候,他只要發現不對的地方,就一頓批評。
這還讓其他人怎麼發言,怎麼讓團隊成長。
於是我就和他一起找最小行動計劃。
一天說一次yes and。
什麼意思?
就是發表自己觀點前,一定要肯定下屬說的一個點,再說出自己的觀點。
— —
再比如,一個特別有責任感的CEO。
他有個困擾,那就是無論是他的合伙人或者下屬,向他做請示的時候,他很容易說:好的。
一旦他說了這句話,他就把自己架在了那個地方。
那怎麼辦?
最後我們找到的最小行動計劃是這樣的:
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回:讓我想想吧,晚點回你。
如果下意識、脫口而出說了「好的」也沒關係,補一句:讓我想想,晚點回你。
這樣,這個CEO就可以仔細判斷這件事,合伙人或者下屬能否獨立完成,還是真的需要自己。
有了判斷,再回復就解決了他的困擾。
— —
再比如,還有個CEO,他有個困擾就是,他很容易就下判斷,給決定。
這樣其他人不但沒法發言,還容易出錯。
怎麼辦?
最後我們找到的最小行動計劃是這樣的:
每次他再做出判斷,把句式改成這樣「哎呀,不好意思,我又直接下判斷了,來來,退一步,我看到的是什麼什麼,我的感覺是什麼什麼」。
這樣,就給了其他合伙人很多發表不同觀點的機會。
— —
在平常與CEO溝通過程中,我經常對CEO說,保持好奇心,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而且為什麼是最小而具體的改變?
因為只有最小而具體的改變,才能立刻發生,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滾成巨大的改變。
教練幫助CEO認識到自己優點的反面,這是讓CEO發現問題,改變他們的認知。
但是改變認知未必能改變行為,只有行為才能改變結果。
但是行為的改變是非常難的。從知道到做到,中間是有鴻溝的,隔著兩個太平洋的。
所以,必須從最小的具體的改變開始。
所以,作為教練,第四重要的就是幫助CEO把改變具體到一件非常小的事上。
然後讓改變發生,開花結果。
—5—
幫助CEO協調團隊關係
第五、幫助CEO協調團隊關係。
在給很多CEO做輔導的時候,我經常也會給高管團隊做教練服務。
幫助協調、疏導合伙人團隊之間的關係。
團隊之間主要是什麼問題?
不團結。尤其是高管之間鬧矛盾。
但是每個人又都是很好的人,就是湊在一起會吵。
我總結為,相愛的團隊未必懂得如何相處。
所以,作為教練,我要協調、疏導團隊關係。
— —
舉個例子。
在我輔導的一個企業裡,他們團隊經常溝通不暢,有摩擦。
怎麼辦?
我讓他們一起玩了一個Yes And 和 Yes But 遊戲。
怎麼玩?
把團隊分成兩組,每組給個確定的答案,比如一組說年會我們去三亞玩,一組說年會我們去哈爾濱玩。
然後一組只能用Yes And 句式,另一組只能用 Yes But 句式。
過一會,再換。
這麼做的時候,你會發現很有趣。
為什麼?
仔細觀察他們遊戲,你會發現,合伙人裡,天生那種會說Yes But的人,會很強勢,而輪到他說Yes And 的時候,他都說不出口,特別困難,總是習慣說But,強勢的要求對方。
而那些天生會說 Yes And 的人,輪到說 Yes But 也說不出口,覺得這樣不好吧。這樣做了之後,很神奇。
就像鏡子一樣,把他們真實的一面展示給自己,他們看見了自己無法看見的地方。
他們也就明白了,吵,只是因為他們彼此不同的特質導致的。
這樣,只要找到團隊都認可的新的合作機制就可以了。
— —
再比如,有個團隊,團隊成員私下說聽不懂CEO指令,但是CEO不覺得他有什麼問題。
於是我就帶著他們團隊做了個搭樂高的遊戲。
很簡單,讓CEO和另一個合伙人,分別用指令指揮蒙上眼的下屬搭樂高。
結果,CEO指導的那組搭得一塌糊塗。
CEO被震撼到了,他第一次意識到他對團隊的破壞,經過後面他們的開會討論,他們形成了一個新的合作機制。
那就是CEO發揮他敏銳洞察力,負責戰略、策略這方面,而具體執行交給其他人。
— —
再舉個例子。也是一個經常有摩擦的團隊,開一個很重要的決策會議,吵了三天了,也沒有結果,把我叫去。
其中有個合伙人是個女生,站起來說,這個決定太不穩妥了,讓她壓力特別大等等。
說到這,結果CEO也馬上站起來,說,這個東西沒那麼重要,你不要有壓力。
我一看,完了,要吵架了。
為什麼?
因為這個女生,說壓力大,其實是在講感受。
而這位男CEO聽到後,以為這件事讓她壓力大了,於是站起來想幫這個女生解決這個問題。
但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聽就是否定女生。
所以,我知道壞了。
我馬上站起來說,停,請不要跟女生講道理。
那個女生就說,對啊,然後接著說。
其他幾位合伙人就在那哈哈大笑。
經過這樣,CEO也看到了團隊問題的真正所在,又討論出新的團隊合作機制解決這個問題。
— —
在調解團隊關係時,我對人不對事。
沒有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溝通,少說But;怎麼放手,把執行交給別人;怎麼動用感性,而不是理性。
我都是用遊戲等各種方式,像鏡子一樣,讓他們看見自己無法看見的地方。
觸動他們的感知部分,而不是理性部分;
觸動的是那頭大象,而不是騎象人;
觸動的他們的心,而不是他們的大腦。
作為教練,這就是我第五重要的事,幫助CEO協調團隊關係。
然後讓關係融洽,細水長流。
最後的話
和衡量老師聊完,我覺得這次對話真的是太奇妙了。
CEO教練和商業顧問,這兩個職業看似有點像。但是其實有著天壤之別。
一個給答案,一個提問題;
一個我來做判斷,一個無論如何讓CEO本人做判斷;
一個關注戰略、關注方向、關注方法,一個關注人與人的關係;
一個關注企業裡具體的事,一個關注企業裡具體的人。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別。
讓我受益匪淺,醍醐灌頂。
最後,給讀到這裡的朋友一個建議,那就是也許你也應該有自己的一個教練。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外部視角,看到裡邊看不到的風景。
即使不去單獨請個教練,作為管理者,你可以請一個你的合伙人、朋友做你的教練。
而你就是你團隊的教練。
你的每一個團隊成員都和你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陷。
這樣,你作為教練,你打造的就不是一個個完美的隊員,而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團隊。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