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
衡量培訓好壞的最簡單方法,滿意度調查。
很多培訓機構都在使用,你了解過自己用戶的滿意度嗎?
我沒有。從來不做這樣的事情。
因為沒用。為什麼?
我們會習慣性打高分。
擺在我面前的調查表格,滿分5分,會填4分。
5分完美,稱不上吧。3分,有點委屈了吧。那就4分,給點面子吧。
10分的表,會打8分,雙方都不尷尬,都說的過去。
所以滿意度,並不是由用戶來決定的,而是公司自己設置的。
如果是100分呢?用戶會在打95還是97裡猶豫糾結,很少痛下殺手打70分,這太狠了,面子上大家掛不住。
所以打分是無效的。打分的習慣直接導致我們無法得到真實的反饋。
—2—
我會從大家對我說的話裡,判斷自己講的好壞。
每做完一場培訓,都有很多人加我的微信。他們會說:「潤總,聽完你的課,頗有收穫。」
頗有收穫,什麼意思?
就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可以更好。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還行吧。
有點像英文裡聊天,interesting。真的是有趣嗎?
是「呵呵」,是「你能不能閉嘴,別說了。」
他不想回復,懶得評價,又怕駁面子,於是說,interesting。
如果他們說:「潤總,聽完你的課,受益匪淺。」
受益匪淺,又想說啥?
如果反饋是受益匪淺,我就知道這場培訓,還是非常失敗。至少我無法接受。
因為受益匪淺,就像英文中的great一樣,雖然是肯定,卻是一種禮貌性的肯定。
他總不能加我的微信,就是為了告訴我,潤總,你講的很差,一點收穫都沒有。我就是專門來告訴你,你以後別再講了。
總是要禮貌性的表達感謝和肯定,所以說,受益匪淺。
那什麼時候,培訓和演講是有價值,能讓我自己滿意的呢?
只有若且唯若,有人給我發這樣的話,才是對我最大的獎賞。
「潤總,聽完你的課,醍醐灌頂。」
這相當於英文中的amazing,令人震驚的,unbelievable,難以置信。
足夠稀缺,足夠珍貴,說出來足夠有壓力。醍醐灌頂,才至少能滿足我內心要求的質量。
否則,都是失敗。
—3 —
你聽完肯定要跳腳,什麼?醍醐灌頂,居然只是至少滿足,是合格。
那什麼是優秀?別開玩笑了,你是和自己在抬槓吧。
對,我就是和自己較勁。只有真正的達到優秀,我才能掛著微笑,無夢而眠。
是若且唯若有人和我說:「潤總,這是我這輩子聽過的,最好的分享。」
我聽到這句話,心滿意足。
能講出這句話,一定是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參加過很多培訓的人,並且要為這句話,承擔巨大的心裡壓力。
如果沒有見過世面,會被人批駁,被打臉,你怎麼覺得這就好了?我明明見過更好的,多了去了。
敢於講出這句話,意味著是拿畢生的信用,見過的世面,所有的格局和視野,為這個人做擔保。
這是我這輩子,聽過的最好的分享。
我怎麼能不感動。
我一直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做出一場好的培訓。
不要打分,10分,9分都沒有意義。
只有他們用言語和行動肯定你時,才有意義。
—4 —
這樣子要求自己,有什麼用?
或者更直白的說,會有什麼樣的收益?
有一次,我去房地產公司做培訓。
這可能是這家公司,請過的最貴的人。
公司領導從沒見過我,不知道我是誰,居然還這麼貴,他覺得可能花了冤枉錢。
當我發言時,這位領導突然起身,說了這段話:
「今天,我們請來了劉潤老師,以前我們並不熟悉,但是我們人力資源部的同事聽過劉老師的課。於是請他來給我們公司做一場分享。
我說劉潤老師怎麼會這麼貴啊?
人力資源部的同事和我說,老闆,如果今天的分享沒有價值,這筆錢,請從我的工資裡扣。
正因為這句話,我把劉潤老師請來了。」
我怎麼能不感動。
我和這位人力資源部的同學沒有任何私利關係,在此之前,也沒有很深的接觸,他只聽過我的一次分享。
他不光拿自己的工資,還拿自己的全部信用,為我背書。
我怎麼能不感動。
「如果分享沒有價值,這筆錢,請從我的工資裡扣。」
這才是我想追尋的優秀。
最後的話
雷軍說什麼是口碑,就是忍不住。
金杯銀杯,不如用戶的口碑,這樣才會有層層疊疊的傳播。
我們有機會,把乙方做成甲方。這個世界上沒有甲方乙方,只有交易雙方。
累積自己的勢能,從萬仞之巔推下千鈞之石,大事可成,未來可期。
想成為優秀的諮詢顧問和培訓師,我有兩句話送給你。
說,你們所做的。
做,你們所說的。
這是我遵循的價值觀。
很難,是很難。
但難走的路,從不擁擠。
容易走的路,雖然寬敞,卻人山人海。
走難走的路,雖然狹窄,卻自由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