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會成為「白菜價」嗎?替代品獲得重大突破

2020-11-04 我很傻傻天真

對於地球來說,石油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有利的資源,如今的汽車,路基建設等都跟它存在一定關係。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發展,石油的需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然而對於未來是否有更多的石油來支撐人類的一個發展,這個是無法進行斷定的。

當然如今可能不少的科學愛好者會說,INE原油暴跌6%,還在不斷的創下新低,石油可謂是如今沒有多大的用處了一樣,其實這並不是,只是在特殊的時期可能出現一點「波動」而已。

石油會成為「白菜價」嗎?

從現有的情況來說,石油的存儲確實較多,而一則關於「終於可擺脫石油困擾 專家研發新型生物燃料:廉價還不傷機器」消息再次引發了熱議,這是不是意味著石油可能成為「白菜價」。

確實這個標題看上去倒是有那麼回事情,因為說的是「替代品」研究獲得了重大突破,所以說我也就趕緊來看看,科學專家們是發現了什麼「好產品」,能夠在石油的問題上解決。

難道是水變汽油?肯定不是這種離譜的情況。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是一項國際研究合作標誌著生物丁醇的商業化生產邁出了重要一步,使生物丁醇作為汽油發動機燃料的替代品及為遠離化石燃料鋪平道路。

因為丁醇與汽油的關係比乙醇更密切,可以由石油合成,也可以由生物質製成,所以說這就是科學家們說的石油「替代品」——丁醇,確實比石油廉價很多。

什麼是丁醇?

丁醇在科學記錄之中是無色液體,有酒味,而這裡說的丁醇直接是與一般的丁醇可能不一樣。《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公布的丁醇是一種高能量生物燃料,所以是我們上面說的生物丁醇,與傳統燃料相比,每加侖可支持汽車多走10%的路程,與乙醇相比,可多走30%的路程,這是它產生動力上面的一個優勢,是比較好用的。

而這次的研究揭示了生產生物丁醇的關鍵性突破。根據科學報告指出,科學研究人員們開發了一種新的金屬有機框架(MOF),它能有效地將「生物丁醇」從生產燃料所需的發酵生物質的發酵液中分離出來,能夠產生更加「純」的丁醇物質,這樣在使用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好一點。

其實這就像是我們說的石油一樣,那就是可以在「純度」上提升,不是有92/95/98等油質的區分,其實這就是一個道理,所以說分離得越好,那麼使用的效率也就更加好。

不過按照常規的情況來說,與乙醇相比,丁醇生產的成本要高得多。需用較大的蒸發、加熱、冷卻等設施,所以說科學家們如今的正在嘗試使用新的金屬有機框架來擴大分離方法的規模,可以說在改變生成過程之中的一些弊端,分離更加的輕鬆了,而不是像以前那麼難上加難的進行生產。

整體上而言,看上去石油的替代品廉價好用是最關鍵的問題,未來市場可能是比較大的。

真的能夠完全替代石油嗎?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說也不能肯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丁醇的利用率確實比較高,並且減少石油的使用還會降低對如今生態環境的一個破壞,畢竟全球都在不斷地呼籲「保護地球」,所以這個研究是值得提倡的。

但是生產丁醇也需要原材料,所以這明顯不可能完全地將「石油」替代了,頂多各佔一部分比例才行。

所以說如果能夠大規模的使用丁醇,未來我們在選擇上也可以自我控制,但是如今的研究可能是朝著不依賴化石燃料的方向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並且上面我們也看到報告說了「廉價還不傷機器」,很多人必然會往這個方向行走。

但是還是那句話,完全替代石油基本不可能,就算是汽車不用了,其他地方還是需要使用到石油的成分,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情況。

當然,最後的感謝下這次的科學研究者們,研究出了這種新型的金屬有機框架,確實算是一個重大突破,因為可以分離出更好的丁醇。這是由Stylianou及其來自瑞士、中國、英國和西班牙大學的同事共同完成的,基於銅離子和碳硼烷羧酸配體,稱為mCB-MOF-1。

科學研究人員們也表示,生物燃料的發展在未來可能成為必然的趨勢,因為有助於減少氣候問題。

而如今生物丁醇比生物乙醇更好,包括與汽油一樣的能量密度,並且與汽油充分混合,能夠提升更強的動力,那麼石油的使用價值可能就為稍微出現下降波動,那麼未來必然會在市場之中立足,未來可能成為比石油還值錢的東西,所以後期發生如何的轉變,我們再來看看,這是科學研究人員們的一個新突破,辛苦了。

相關焦點

  • 【關注】中國實現可燃冰開採重大突破!可燃冰是什麼?很厲害嗎?
    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可燃冰是什麼?很厲害嗎?  簡單說,可燃冰是一種能源,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汙染小、能量高。(資料圖片)  可燃冰或者說甲烷水合物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被稱為「未來的清潔能源」。
  • 新疆發現瑪湖礫巖特大型油田是中國石油工業的重大突破
    1955年10月29日,新疆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上,滾滾原油自克拉瑪依一號井中噴湧而出,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序幕由此拉開。  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光陰裡,中國石油工業迅速崛起,蓬勃發展。  然而,歷經半個世紀的持續開發,作為克拉瑪依油田產能建設主體,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斷裂帶多年再無重大突破,可採儲量嚴重不足,國防稀缺環烷基原油供給出現岌岌可危的狀況。  面對中國石油工業健康穩固發展遭遇嚴峻挑戰,克拉瑪依勘探人再一次勇敢擔當、大膽決策,以「跳出斷裂帶、走向斜坡區」的勘探思路為指引,將目光轉向了緊鄰斷裂帶之下勘探程度極低的瑪湖凹陷。
  • 中國「人造石油」取得重大突破?多國尋求合作,美震驚:這不可能
    ,所以現在石油資源就變的尤為珍貴和稀少。所以為了預防資源匱乏,如今許多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尋找新的資源,可以替代石油,我國也不例外。這不就在近日,就有消息稱,我國在這個「人造石油」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吸引了許多國家前來合作。中國的發展速度眾所周知,我國這幾年發展迅速,尤其是在工業方面和經濟方面,真的是突飛猛進。
  • 一臺設備賣中國9000億美元,中國科學家僅用2年,賣出白菜價
    最典型的就是,過去美國向中國出口核電設備,金額高達9000萬美元,中國攻克這一技術後,立刻將其降為「白菜價」。這件核電設備指的就是冷卻塔。目前,核電站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核電技術非常複雜,比如發電站的冷卻問題,曾難住了不少科研專家。
  • 中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勘探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28日發布消息稱,該公司近日在中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成功測試永樂8-3-1探井,獲百萬方優質天然氣流,創造了中國海域潛山天然氣測試產能新記錄,標誌著中國瓊東南盆地深水東區勘探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 世界正在為石油喋喋不休時,中國繼可燃冰後,又取得新能源多項突破
    而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媒體報導,沙特能源部長當地時間9月14日表示,沙特石油企業-沙特阿美的兩個石油設施已暫時停產。據悉,這或將導致沙特近一半的石油產量被削減,減產幅度高達570萬桶/日。而沙特油企部分停產的原因是遭到無人機攻擊,引發大火。基於沙特是全球主要產油國,沙特阿美又是該國石油產業的支柱型企業,因此,多方分析師認為,這會對國際原油價格帶來衝擊。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那麼什麼是核能、核裂變和核聚變呢?所謂核能是指核裂變能的簡稱。它包括重核裂變與輕核聚變。
  • 石油真的會被全部使用完嗎?為什麼石油這些年反而越開採越多?
    雖然如今有許多能源都逐漸出現了替代品,比如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但是無論什麼樣的資源都大不如前了。石油在許多能源中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石油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或許真的會有一天石油會徹底的枯竭,但是也有人認為石油不會枯竭,那麼石油到底會不會被人類全部使用完呢?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2009年9月25日,在國土資源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介紹,國土資源部2008年11月在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青海省天峻縣木裡鎮,海拔4062米)成功鑽獲甲烷水合物;2009年6月繼續鑽探,獲得寶貴的實物樣品,並對樣品進行了室內鑑定,掌握了一系列數據。這是我國繼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鑽獲甲烷水合物之後的又一重大成果。青海省甲烷水合物儲量約佔我國陸域甲烷水合物儲量的1/4。
  • 石油真的會枯竭嗎?困擾了世界整整幾十年,如今被中國公司打破
    眾所周知,石油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傳統資源,自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悉,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油氣資源在能源消耗總量中始終高居榜首,因此石油的消耗也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石油資源真的會枯竭嗎?
  • 未來能夠代替石油的生物能源出現,微藻造油真的能媲美石油嗎?
    石油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現在全球範圍內,它的儲存量可以說是越來越少了,當然由於爭奪這個,現在很多國家也是引發了一些戰爭摩擦之類的,可以說誰能夠真正的控制的石油,那麼誰就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因此強大的國家都會去主動的控制石油,甚至是發動戰爭之類的,可以說這個石油對於我們的生活以及未來的國家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 中科院宣布重要突破, 一技術將取代石油! 再也不怕歐美封鎖了
    中科院宣布重要突破, 一技術將取代石油! 再也不怕歐美封鎖了中科院宣布重要突破,一技術將取代石油!再也不怕歐美封鎖了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日常生活不可一日無油。石油在國名經濟中擁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高居世界第一,並且大量依靠進口。進口石油不但導致大量資金外流,而且石油進口路線一旦被國外封鎖,將會不攻自亂。所以尋求自給自足的能源方式迫在眉睫。
  • 中國核聚變獲重大突破,曾經拒絕中國的西方國家,如今後悔嗎?
    中國可控核聚變近日首次放電,新一代的「人造太陽」,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但是在之前,中國曾因為美國,而被攔在「人造太陽國際俱樂部」的門外。他認為中國核聚變達到一分鐘燃燒,獲得的重大突破是一次具有裡程碑的事件,增強了人們對於研究核聚變的信心。這一分鐘的突破主要是歸功於中政府對於這一領域的大量投資。雖然現在還沒有達到讓這件技術商業化,但是也在聚變研究方面把其他國家遠遠落在後面。
  • 製冷劑替代品帶來新機遇
    去年9月,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我國消耗臭氧物質替代品推薦目錄(第一批),這兩類CFC替代品均榜上有名,取得了市場的「通行證」。          我國的CFC替代品,經過長期的努力,目前這兩類替代品都已形成了一定的開發與生產能力。
  • 碳捕捉能成為石油行業的主流嗎?
    碳捕獲能否成為一種可行的大規模、低成本的減排技術?如果是這樣的話,它的減排是否足以讓世界經濟體和大型石油公司實現其雄心勃勃的淨零排放目標?但有一件事CCUS不會做。能源情報公司(Energy Intelligence)的高級記者認為,CCUS不會幫助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減少其銷售的Philippe Roos產品產生的範圍3排放量。
  • 石油勘探8000米超深層「死亡線」首被突破
    原標題:石油勘探8000米超深層「死亡線」首被突破   中國石油19日宣布,其旗下塔裡木油田風險探井——亞洲陸上第一深井輪探1井獲重大發現:經酸壓測試,折合日產原油133.46立方米、天然氣4.87萬立方米,證實了8200米以深地層依然發育原生油藏和優質儲蓋組合。
  • 海水變石油!中國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美國:請以大局為重
    現在的世界發展迅速,石油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在地球上,石油資源用完了就沒有了,所以有時候石油資源就代表了一個國家都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國是石油資源消耗的大國,在石油資源上,很大一部分靠進口,對我國的發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但是中國人勝在會創新求發展,中國有一種技術,可以將海水變成一種清潔的能源,遊客這項技術,各個國家紛紛要求和中國合作。
  • 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生物基複合材料大規模生產關鍵技術獲得突破 發表時間:2017/9/5
  • 血液替代品的研發迎來新突破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Doctor博士的實驗室開展了一項人造血液臨床前研究,為血液替代品找到了一些創新思路。血液替代品的研發已有近 70 年的歷史,但至今仍是困擾學術界、軍方和工業界的科學難題。
  • 中國鑽井公司在伊朗獲得重大油氣發現
    中國鑽井公司在伊朗獲得重大油氣發現,該項目組在伊朗卡山區塊進行的風險勘探獲得重大油氣發現。經過項目組全體工程技術人員8個月的努力,完成油井鑽探3,962米,終於獲得重大油氣發現。  由於油井壓力過大,為避免油氣洩漏對該地區造成汙染,項目組採取開閥排油並點火燃燒。高達50餘米熊熊燃燒的火柱猶如絢麗的新年禮花,給當地人民帶來巨大喜悅。附近居民蜂擁而至,懷著感嘆和振奮的心情觀賞這一壯觀場面。奧郎市長親臨點火現場並調派大批警察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