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倍增管

2021-01-21 華人電子顯微鏡學會

光電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 PMT)是--種把微弱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輸出,並能獲得很高電子倍增能力的光電探測器件。它是E_T探測器中的一個最關 鍵的重要部件。1934年,庫別茨基(Kubetsky, 1906-1959)提出了光電倍增管雛形;1939年』茲沃雷金(v. K. Zworykin, 1889—1982)製成了實用的光電倍增

管。1942年,Zworykin等人最先提出把光電倍增管應用到電鏡上來;1956年,史 密斯首先採用光電倍增管的組合來探測二次電子,這為改善掃描電鏡圖像的信噪比和分辨力做出了貢獻,並對加速掃描電鏡的實用化和商品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國 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成功實用的光電倍增管。光電倍增管的外形有側面窗和端面 窗兩種結構,二次電子探測器中釆用的是端面窗。光電倍增管主要由光電陰極、電 子光學輸入裝置、電子倍增裝置和陽極四個小部分組成。


光電倍增管是一種高靈敏度的光電轉換器件,管子內部除了光電陰極和陽極 外,在這兩電極之間還設置了多個倍增電極(也稱為打拿極),使用時相鄰的兩倍 增電極之間均加有不同的梯度電位用來加速電子。光電陰極受光照射後釋放出光電 子,光電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射向第一倍增電極,引起電子的二次發射,產生倍增, 激發出更多的二次電子,然後在電場的作用下這些二次電子飛向下一個倍增電極, 再次產生倍增,激發出比之前更多的二次電子,逐級如此接連不斷地加倍轉換、激發,使每個倍增極上產生的電子數不斷地得到倍增,到達陽極的總增益通常可增加 104〜107倍。這使光電倍增管的靈敏度和增益都比普通光電管要高很多,它常用來 檢測微弱的光信號。光電倍增管這種高靈敏度的特點使它非常適用於掃描電鏡中二 次電子的光電轉換。圖1中的K是光電陰極,D1、D2、D3…是由二次發射體做成的倍增極(打拿極),每個倍增極都做成瓦形曲面狀,以便於能高效地接收從上一級發射出來的電子,經倍增後加速再打到下一級。A是收集電子的陽極——收集極。這些電極的電位是由一路直流高壓經電阻分壓後供給,從陰極到陽極之間的電 位逐步升高,形成梯度遞增電位,每極相差1〜2百伏。在閃爍體發出的微弱輻射 光的照射下,從陰極K上發出的光電子會被加速匯聚到Di、D2、D3…倍增極上依 次逐級倍增,每級的倍增率一般在2〜5倍之間,最高可達6倍。倍增管的總增益 為G=KSn,其中為第一倍增極的接收效率,約0.9; 為倍增極的二次發射比率,估算時一般常取3〜4; n為倍增極的級數減去1,最後的倍增結果由陽極收集後再被放大輸出。


圖1 PMT光電倍增管原理示意圖


光電倍增管的性能與次級發射體的特性關係很大,它要求次級發射體^發射系 數必須均衡、穩定,而且增益儘可能高,暗電流儘可能小,壽命要長。目前用於光 電倍增管次級發射體的主要材料有K2CsSb. Sb-Cs、Ag-O-Cs、MgO、Cu-Be合金等。


對光電倍增管的要求是:

(1)穩定性要好,光電倍增管的穩定性是由器件本身的特性、工作狀態和環境條件等因素決定的;

(2)使用時不要超過該管子的極限工作電壓,這是指管子所允許施加的電壓上限,若高於此電壓,管子可能會產生放電,甚至有可能打火、擊穿;

(3) 整管的總增益可高達10的7次方倍或以上;

(4) 陰極對藍光的接收靈敏度要高;

(5) 光的反饋要小,有利於提髙信號利用率並降低噪聲;,

(6) 當陰極靈敏度為2000A/lm時,所產生的暗電流及其統計噪聲可忽略。

暗電流指的是倍增管在無輻射時的陽極輸出電流。在正吊情況下,其暗電流是 很小的,一般在在10 -16〜10 -10A之間,影響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的因數很多,其中主要有:

(1) 倍增管電極間的玻璃絕緣體受汙染而造成漏電;

(2) 光電陰極材料的發射閾值較低,在室溫下也會有少量熱電子自由發射,並被倍增放大輸出;

(3) 倍增管中的殘餘氣體被電離,產生正離子和光子,被吸收後也會自動倍

增;

(4) 由於倍增管中個別電極的稜角比較尖銳,形成局部高電場,易產生局部的 場致發射電流;

(5) 潮溼的環境會造成引腳之間漏電,弓丨起暗電流增大或導致輸出不穩定;

(6) 放射性的影響,即在強電場下玻璃殼有時可能會產生放電現象或出現額外玻璃螢光,還有雲母陶瓷絕緣子中可能會含有40K等,這些也有可能引起噪聲和暗電流的增大。


國產GDB-53L倍增管的主要特點和參數如下:

(1)有13級百葉窗式的倍增極,總增益最高可達107倍或以上』 13級的總增 益為G=Kdn。其中K為第一倍增極的接收效率』約0 9; s為二次發射比率,這裡 取3〜4; n為倍增極級數減去1,即13-1=12,從而總增益G也就是在4.8M05〜 1.5M07倍之間,與探測器的要求相符。

(2)陰極材料為銻銫鉀(K2CsSb),光譜響應頻段在300〜650nm之間,響應主峰值為420nm,藍光靈敏度高,有利於降低統計噪聲。

(3)陽極靈敏度達到2000A/ml時的高壓要求較低,高壓低的管子工作時內部發光較弱,可降低暗電流,提高信噪比。

(4)當陽極靈敏度達到2000A/lm時,暗電流約為1*10 -9A,但陽極輸出電流已大於10uA,所以該管子的暗電流可忽略不計。

(5)上升響應時間快,約為2.5ns

(6) 典型的工作電壓為1.2kV。

(7) 外形幾何尺寸:外徑為51mm、長度為140mm、光敏面直徑為10mm。


圖2 XL-30 型掃描電鏡的PMT具體連接線路


(1)PMT的陰極電位在-400〜-1800V之間連續可調。

(2)改變陰極電位就可以引起圖像襯度(反差)的變化。

(3)到前置放大器的總電流大小取決於倍增極的總級數和各級的轉換倍增效率 (各倍增極的倍增係數與陰極電位有關)。例如,若每級的平均倍增率是4,則10級 的總增益1.02*10 5倍。


光電倍增管的穩定性是由器件本身的特性、工作狀態和環境條件等多種因素決 定的。有些光電倍增管在工作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輸出不穩定的情況,除了暗電流增 大之外,主要原因還有:


(1)管子內個別電極焊接不良、結構鬆動或個別陰極彈片接觸不良、極間尖端 放電、跳火等引起的跳躍性不穩定現象都會造成信號忽大忽小,使輸出不穩定。

(2)陽極輸出電流太大或因強光照射及照射時間過長而引起輸出降低,停止照 射後又會部分地恢復,對這種現象稱為「疲乏」,當出現這種疲乏現象時會產生連 續性和疲勞性的不穩定現象。

(3)環境條件對穩定性的影響,如環境溫度升高或管子自身的靈敏度下降。

(4)環境中電磁場的幹擾,也會引起工作不穩定。

(5)光陰極表面各點靈敏度不均勻。

(6)若施加的工作電壓超出管子的允許電壓,則有可能會使管子產生放電、打 火,甚至擊穿。

(7)為了提高PMT的信噪比,應防止接地迴路的出現,PMT的外殼不能與樣 品倉外殼直接相連』以免構成接地迴路,增大噪聲,從而影響圖像的信噪比。

面向全球徵集電鏡相關學術文章,支付稿酬
投稿熱線QQ2718970748

最終解釋權歸China-microscope所有
江蘇紅果科技友情贊助

相關焦點

  •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_光電倍增管的組成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高靈敏度和超快時間響應光探測器。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如圖所示在真空管,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電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電子收集極(陽極)裝置。   光電倍增管在可以檢測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線光電探測器的輻射能量的高靈敏度和低噪聲。光電倍增管和快速響應,低背景、大面積陰極等。   根據光電效應,二次電子發射和電子光學的原理,透明真空內殼配備特殊電極的裝置。
  • 淺談光電倍增管
    濱松公司的研發一直是從與光的對話開始的,從最初的光電管、攝像管的研發生產開始,逐步發展到擁有光探測器及光源、半導體光電產品、圖像分析與計測裝置、雷射以及相關技術等全系列光電產品的公司。在濱松公司發展過程中光電倍增管技術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把濱松公司的探測器產品推向了世界的舞臺。
  • 無處不在的光電倍增管
    可神奇的光電倍增管卻能靈敏、快速地捕捉到這些極微弱的光信號,將其轉換成電信號,並以驚人的電子倍增能力輸出,以便能準確地對這些極微弱光信號的屬性作出判斷,難怪人們把光電倍增管稱為捕捉幽靈的獵眼。正因光電倍增管具有獨特的高靈敏度、高響應速度等優勢,自19世紀30年代問世至今已發展成為具有數百個品種的龐大家族。
  •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當光照射到光陰極時,光陰極向真空中激發出光電子。這些光電子按聚焦極電場進入倍增系統,並通過進一步的二次發射得到的倍增放大。然後把放大後的電子用陽極收集作為信號輸出。因為採用了二次發射倍增系統,所以光電倍增管在探測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的輻射能量的光電探測器中,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極低的噪聲。另外,光電倍增管還具有響應快速、成本低、陰極面積大等優點。   基於外光電效應和二次電子發射效應的電子真空器件。
  • Y3T32 光電倍增管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光電:光轉成電
  •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發表於 2019-06-28 09:42:53
  • 光電倍增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在原子吸收光譜儀中,光電倍增管主要用於將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
  • 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光電倍增管輸出電路將光電倍增管輸出的反映光脈衝變規律的電流脈衝引向一個負載電阻,可得到相應的電壓脈衝。此電壓脈衝的上升...發表於 2019-06-28 15:01•21次閱讀光電倍增管的主要噪聲光電倍增管的噪聲來源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類。第一類屬於來自於光電倍增管工作的基本過程所引起的噪聲;第二類...
  • 矽光電倍增管(SiPM):新奇的光電生物傳感器
    本文的目的是推薦使用一個新奇的傳感器替代傳統檢測系統,該傳感器基於矽光電倍增管或SiPM,即將若干個固態光電檢測器排成像素陣列;另一個目的是研究新型螢光染料。矽光電倍增管由像素數量不同(25-400個像素)的陣列組成,用於在各種溶液中檢測CY5和Ru(bpy)32+染料的螢光,為矽光電倍增管在DNA-Chip測量中的應用創造了機會。I.
  • 光電倍增管的特點與用途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的特點與用途 陳翠 發表於 2019-07-02 14:36:38   光電倍增管的特點   1、放大倍數很高,用於探測微弱信號。
  •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陳翠 發表於 2019-07-02 14:51:24
  • 光電倍增管大家族概覽,原來都有它們……
    光電倍增管是一類用於極微弱光探測的真空電子管,第一隻光電倍增管(PMT)於80多年前由美國國家輻射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發明,並於1936年首次成為商用產品。濱松公司從1955年開始了對光電倍增管技術的研發,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和磨練以後生產出了性能優於其他廠家的光電倍增管,並且在1959年側窗型光電倍增管投放市場。
  • 夜視研究院集團光電倍增管再獲大單
    12月19日,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用光電倍增管項目採購競標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集團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競得該項目所需光電倍增管首批訂單
  •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最後一批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近日,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的最後一批150支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MCP-PMT)通過檢測並在南京完成交付,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上最大靈敏面積的新一代20英寸光電倍增管,增強了LHAASO探測器對50-300GeV能段的伽馬射線的探測能力,並且大幅提升了對伽馬射線暴等瞬態現象的探測靈敏度。
  • 中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 探索微觀粒子不再受制於人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除了光電倍增管,精密測量多了新選擇?
    眾所周知,光電倍增管作為探測器,是精密探測的不二選擇,不過,一種新型半導體光電探測器的出現,為這樣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可能。
  • 中國自主研製關鍵通用部件光電倍增管,解決 「卡脖子」問題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基於光電倍增管(PMT)的高速在線檢測控制方法
    為此,本文介紹了一種光電傳感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技術。該技術是一種高速在線測控技術,它以光電倍增管為基本器件,體積小,系統中的傳感器結構簡單,並具有精度高、反應快,非接觸等優點。由於該系統採用全硬體結構,因而避免了軟硬體的接口及複雜的編程過程。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新聞—科學網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牽頭成立的微通道板型大面積光電倍增管研製合作組(以下簡稱合作組)宣布,國內首條年產7500支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生產線建成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