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捕捉中微子的高級別國產「獵眼」批量投產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牽頭成立的微通道板型大面積光電倍增管研製合作組(以下簡稱合作組)宣布,國內首條年產7500支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生產線建成運行。未來2年內,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為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提供15000支該產品。

該生產線的建成及運行,標誌著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其不僅是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範例,也將為我國在中微子實驗的研究領域再登高峰夯實基礎。

光電倍增管局部特寫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中微子看不見摸不著,只參與弱相互作用,即便是與液體閃爍體相互作用也只產生很少的光子,極難探測。要想探測中微子,就需要極弱光探測技術,即光電倍增技術,該技術可以檢測微弱光信號,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超快的時間響應,就像獵手敏銳的獵眼。

「20英寸光電倍增管代表著光電倍增管的最高技術水平。」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光電倍增管是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效果圖(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記者了解到,2008年,在高能所提出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二期實驗(現更名「江門中微子實驗」)設想時,國際上的商業產品技術還無法滿足實驗要求,依靠國外公司研發成本居高不下。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所用的2000多隻8英寸口徑光電倍增管由美國合作者從日本購買。

在此背景下,中科院高能所決定啟動新型光電倍增管的預研並希望實現國產化。2011年底,由高能所牽頭,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核控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大學等單位組成合作組。

科研人員正在測試光電倍增管性能(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供圖)

合作組用四年時間,攻克了高量子效率的光陰極製備技術、微通道板、大尺寸玻殼、以及真空光電子器件封裝技術等多個技術難點,最終研製出量子效率、收集效率和單光電子峰谷比等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樣管,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大大提升了國內企業在超大型電真空器件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江門中微子實驗計劃於2018年底啟動光電倍增管安裝工作,並預計於2020年前後開始中微子實驗的數據採集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自主研製關鍵通用部件光電倍增管,解決 「卡脖子」問題
    十幾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採用國產20英寸光電倍增管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基地,並提出了新型光電倍增管的專利設計方案。但是,實現這個想法似乎比研究中微子更加困難。當時,國內僅能生產2英寸以下小尺寸光電倍增管,成本上不可接受,性能上也距要求甚遠。
  • 無處不在的光電倍增管
    探測器整個浸泡在30米高的裝滿普通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其主要部分是一個直徑12米的球形容器,裡裝1000噸重水,容器周圍安裝了約9600隻直徑8英寸的光電倍增管,用於探測中微子發生反應後在水中產生的切連科夫輻射。
  • 中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 探索微觀粒子不再受制於人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Y3T32 光電倍增管
    倍增:成倍成倍的放大        管:真空管的管雪崩光電二極體APD,也有光電流倍增的效果,這倆不同。APD沒有二次發射,光電倍增管有二次發射過程。光電倍增管,有一個光電二極體,可以是APD二極體,也可以是其他光電探測器。光電倍增管還有光電陰極,負極,cathode,輸出的光電子是電子帶負電荷。還有正極anode,收集電子(負電荷)。
  • 【時訊】中國製造1.5萬隻20吋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9月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1.5萬隻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發貨儀式在夜視研究院集團夜視股份公司南京分公司舉行,提前半年圓滿完成全部交付任務。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夜視股份公司總經理蘇德坦及相關專家領導共同出席發貨儀式。光電倍增管是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
  •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_光電倍增管的組成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高靈敏度和超快時間響應光探測器。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如圖所示在真空管,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電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電子收集極(陽極)裝置。   光電倍增管在可以檢測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線光電探測器的輻射能量的高靈敏度和低噪聲。光電倍增管和快速響應,低背景、大面積陰極等。   根據光電效應,二次電子發射和電子光學的原理,透明真空內殼配備特殊電極的裝置。
  • 中國研發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大批量生產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由該所及科研同行與企業聯合研製、用於大科學裝置的核心探測器件——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實現大批量生產,這對中國未來前沿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光電倍增管
    1934年,庫別茨基(Kubetsky, 1906-1959)提出了光電倍增管雛形;1939年』茲沃雷金(v. K. Zworykin, 1889—1982)製成了實用的光電倍增管。1942年,Zworykin等人最先提出把光電倍增管應用到電鏡上來;1956年,史 密斯首先採用光電倍增管的組合來探測二次電子,這為改善掃描電鏡圖像的信噪比和分辨力做出了貢獻,並對加速掃描電鏡的實用化和商品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國 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成功實用的光電倍增管。光電倍增管的外形有側面窗和端面 窗兩種結構,二次電子探測器中釆用的是端面窗。
  • 矽光電倍增管(SiPM):新奇的光電生物傳感器
    本文的目的是推薦使用一個新奇的傳感器替代傳統檢測系統,該傳感器基於矽光電倍增管或SiPM,即將若干個固態光電檢測器排成像素陣列;另一個目的是研究新型螢光染料。矽光電倍增管由像素數量不同(25-400個像素)的陣列組成,用於在各種溶液中檢測CY5和Ru(bpy)32+染料的螢光,為矽光電倍增管在DNA-Chip測量中的應用創造了機會。I.
  • 光電倍增管大家族概覽,原來都有它們……
    由於光電倍增管優秀的倍增特性,到目前為止光電倍增管仍然在很多極微弱光探測領域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從結構上光電倍增管可以分為側窗型光電倍增管和端窗型光電倍增管,不過這樣很難充分體現光電倍增管的本身特性。下面我們就從功能和應用上對光電倍增管進行一下簡單介紹。
  • 基於光電倍增管(PMT)的高速在線檢測控制方法
    為此,本文介紹了一種光電傳感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技術。該技術是一種高速在線測控技術,它以光電倍增管為基本器件,體積小,系統中的傳感器結構簡單,並具有精度高、反應快,非接觸等優點。由於該系統採用全硬體結構,因而避免了軟硬體的接口及複雜的編程過程。
  •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最後一批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近日,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的最後一批150支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MCP-PMT)通過檢測並在南京完成交付,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上最大靈敏面積的新一代20英寸光電倍增管,增強了LHAASO探測器對50-300GeV能段的伽馬射線的探測能力,並且大幅提升了對伽馬射線暴等瞬態現象的探測靈敏度。
  • 淺談光電倍增管
    濱松公司的研發一直是從與光的對話開始的,從最初的光電管、攝像管的研發生產開始,逐步發展到擁有光探測器及光源、半導體光電產品、圖像分析與計測裝置、雷射以及相關技術等全系列光電產品的公司。在濱松公司發展過程中光電倍增管技術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把濱松公司的探測器產品推向了世界的舞臺。
  • 「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光電倍增管是將微弱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真空電子器件。光電倍增管用在光學測量儀器和光譜分析儀器中。它能在低能級光度學和光譜學方面測量波長200~1200納米的極微弱輻射功率。閃爍計數器的出現,擴大了光電倍增管的應用範圍。雷射檢測儀器的發展與採用光電倍增管作為有效接收器密切有關。電視電影的發射和圖象傳送也離不開光電倍增管。
  •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當光照射到光陰極時,光陰極向真空中激發出光電子。這些光電子按聚焦極電場進入倍增系統,並通過進一步的二次發射得到的倍增放大。然後把放大後的電子用陽極收集作為信號輸出。因為採用了二次發射倍增系統,所以光電倍增管在探測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的輻射能量的光電探測器中,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極低的噪聲。另外,光電倍增管還具有響應快速、成本低、陰極面積大等優點。   基於外光電效應和二次電子發射效應的電子真空器件。
  • 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光電倍增管輸出電路將光電倍增管輸出的反映光脈衝變規律的電流脈衝引向一個負載電阻,可得到相應的電壓脈衝。此電壓脈衝的上升...發表於 2019-06-28 15:01•21次閱讀光電倍增管的主要噪聲光電倍增管的噪聲來源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類。
  • 2017國內新增面板生產線盤點:13條,投資4500億
    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國內面板生產線建設的大致分布情況:京東方福州G8.5代TFT LCD項目投產2月8日,BOE(京東方)福州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點亮投產。
  •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發表於 2019-06-28 09:42:53
  • 北京首條MEMS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北京首條MEMS晶片生產線正式投產!今天,發改君便帶來一個與晶片有關的好消息——北京市重點支持的、由賽微電子控股子公司賽萊克斯(北京)公司投資建設的「8英寸MEMS國際代工線建設項目」,近日在經開區正式通線運行。據了解,該生產線現階段月產能為1萬片,達產後將形成3萬片/月的生產能力。這標誌著北京市首條商業量產、全球業界最先進的8英寸MEMS晶片生產線進入實際生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