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視研究院集團光電倍增管再獲大單

2021-02-15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

12月19日,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用光電倍增管項目採購競標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集團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競得該項目所需光電倍增管首批訂單。

光電倍增管

這是夜視研究院集團夜視股份公司繼中標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光電倍增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用光電倍增管後,獲得的第三個大訂單,標誌著夜視研究院集團光電倍增管產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再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國際前沿物理研究做出了貢獻。「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垂直巖石覆蓋達2400米。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潔淨的低輻射研究平臺,為粒子物理和天體物理學等領域的暗物質探測研究、中微子實驗等重大基礎性前沿課題提供了重要研究場所。「錦屏中微子實驗」需要約1萬隻8吋光電倍增管,它們將均勻的排布在裝有液體閃爍體的容器外面,構成一個探測器陣列,用於探測研究外來中微子信號。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示意圖

該項目對光電倍增管性能要求非常高,最終夜視研究院集團夜視股份公司獲得訂單。公司將精心組織,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研發、生產和交付任務,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來源/夜視研究院集團

責任編輯/劉坤   校對/王鵬宇   初審/張天一
審核/亞波

監製/木易林

相關焦點

  • 夜視研究院1.5萬隻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助力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
    點擊藍字,關注中國兵器官方微信近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1.5萬隻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發貨儀式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夜視股份公司南京分公司舉行,這標誌著夜視研究院提前半年圓滿完成全部交付任務。
  • 夜視研究院1.5萬隻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助力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
    舉報   近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1.5萬隻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發貨儀式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夜視股份公司南京分公司舉行
  • 【時訊】中國製造1.5萬隻20吋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9月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1.5萬隻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發貨儀式在夜視研究院集團夜視股份公司南京分公司舉行,提前半年圓滿完成全部交付任務。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夜視股份公司總經理蘇德坦及相關專家領導共同出席發貨儀式。光電倍增管是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
  •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新聞—科學網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牽頭成立的微通道板型大面積光電倍增管研製合作組(以下簡稱合作組)宣布,國內首條年產7500支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生產線建成運行。
  • 光電倍增管
    1934年,庫別茨基(Kubetsky, 1906-1959)提出了光電倍增管雛形;1939年』茲沃雷金(v. K. Zworykin, 1889—1982)製成了實用的光電倍增管。1942年,Zworykin等人最先提出把光電倍增管應用到電鏡上來;1956年,史 密斯首先採用光電倍增管的組合來探測二次電子,這為改善掃描電鏡圖像的信噪比和分辨力做出了貢獻,並對加速掃描電鏡的實用化和商品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國 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成功實用的光電倍增管。光電倍增管的外形有側面窗和端面 窗兩種結構,二次電子探測器中釆用的是端面窗。
  • 中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 探索微觀粒子不再受制於人
    「日本濱松公司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光電倍增管市場份額,高端產品對國內完全技術封鎖。」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總經理孫建寧無奈地說道。  如果國內不能生產大尺寸、高性能光電倍增管,一切都將受制於人。  「門外漢」另闢蹊徑實現反超  2007年,我國在大亞灣建設中微子實驗室。
  •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_光電倍增管的組成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高靈敏度和超快時間響應光探測器。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如圖所示在真空管,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電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電子收集極(陽極)裝置。   光電倍增管在可以檢測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線光電探測器的輻射能量的高靈敏度和低噪聲。光電倍增管和快速響應,低背景、大面積陰極等。   根據光電效應,二次電子發射和電子光學的原理,透明真空內殼配備特殊電極的裝置。
  • 中國研發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大批量生產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由該所及科研同行與企業聯合研製、用於大科學裝置的核心探測器件——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實現大批量生產,這對中國未來前沿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光電倍增管是將微弱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真空電子器件。光電倍增管用在光學測量儀器和光譜分析儀器中。它能在低能級光度學和光譜學方面測量波長200~1200納米的極微弱輻射功率。閃爍計數器的出現,擴大了光電倍增管的應用範圍。雷射檢測儀器的發展與採用光電倍增管作為有效接收器密切有關。電視電影的發射和圖象傳送也離不開光電倍增管。
  • 中國自主研製關鍵通用部件光電倍增管,解決 「卡脖子」問題
    「日本濱松公司壟斷了全球90%以上的光電倍增管市場份額,高端產品對國內完全技術封鎖。」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總經理孫建寧無奈地說道。如果國內不能生產大尺寸、高性能光電倍增管,一切都將受制於人。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無處不在的光電倍增管
    5萬噸高純度水,內壁安置了約11200隻20英寸光電倍增管,用於探測中微子發生反應後在水中產生的切連科夫輻射,以及1900隻朝外的8英寸光電倍增管,用於探測宇宙線。近些年,血細胞分析的技術從三分類(包括中性分葉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轉向五分類(即再加上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分析儀採用的是光散射檢測的先進技術,用雷射照射用螢光物質標定後的細胞,細胞受照射後產生的螢光、散射光用光電倍增管接收,根據輸出的信號可對特定的細胞進行選別。
  • 淺談光電倍增管
    濱松公司的研發一直是從與光的對話開始的,從最初的光電管、攝像管的研發生產開始,逐步發展到擁有光探測器及光源、半導體光電產品、圖像分析與計測裝置、雷射以及相關技術等全系列光電產品的公司。在濱松公司發展過程中光電倍增管技術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把濱松公司的探測器產品推向了世界的舞臺。
  •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當光照射到光陰極時,光陰極向真空中激發出光電子。這些光電子按聚焦極電場進入倍增系統,並通過進一步的二次發射得到的倍增放大。然後把放大後的電子用陽極收集作為信號輸出。因為採用了二次發射倍增系統,所以光電倍增管在探測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的輻射能量的光電探測器中,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極低的噪聲。另外,光電倍增管還具有響應快速、成本低、陰極面積大等優點。   基於外光電效應和二次電子發射效應的電子真空器件。
  • Y3T32 光電倍增管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光電:光轉成電
  •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發表於 2019-06-28 09:42:53
  • 光電倍增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在原子吸收光譜儀中,光電倍增管主要用於將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
  • 王貽芳:中微子、光電倍增管和物理學基礎研究|2019騰訊科學WE大會視頻回顧
    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實驗要想成功的話,一個核心關鍵問題就是要自己發展光電倍增管。光電倍增管就是把我們看到的光子轉換成電子,再把電子放大,差不多10的7次方倍。這種設備實際上是在(上世紀)30年代發展出來的,它被廣泛應用於醫學、核研究、空間科學方面。
  • 光電倍增管大家族概覽,原來都有它們……
    由於光電倍增管優秀的倍增特性,到目前為止光電倍增管仍然在很多極微弱光探測領域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從結構上光電倍增管可以分為側窗型光電倍增管和端窗型光電倍增管,不過這樣很難充分體現光電倍增管的本身特性。下面我們就從功能和應用上對光電倍增管進行一下簡單介紹。
  • 矽光電倍增管(SiPM):新奇的光電生物傳感器
    特別是在DNA-Chip光學檢測中,螢光團與靶分子(待測分子)結合,再與探針(錨定在玻片上的一個DNA鏈)雜交,然後使用光學掃描儀檢測DNA。本文的目的是推薦使用一個新奇的傳感器替代傳統檢測系統,該傳感器基於矽光電倍增管或SiPM,即將若干個固態光電檢測器排成像素陣列;另一個目的是研究新型螢光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