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視研究院1.5萬隻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助力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

2020-09-10 全國產經平臺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點擊藍字,關注中國兵器官方微信

近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1.5萬隻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發貨儀式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夜視股份公司南京分公司舉行,這標誌著夜視研究院提前半年圓滿完成全部交付任務。

光電倍增管是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以中微子研究為代表的大科學工程裝置是全球物理發展前沿研究競爭新的制高點,正在建設中的中科院高能所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於測量中微子的質量順序,共採用2萬隻20吋光電倍增管,其中1.5萬隻採用夜視研究院研製的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產品,該實驗裝置建成後,將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

項目組通過突破高收集效率電子光學設計、大面積高量子效率陰極製備、高增益長壽命新型微通道板研製和低放射性本底玻璃材料製備等多項關鍵技術,研製出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光電倍增管,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申請20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2項國際專利。所交付的光電倍增管的平均探測效率超出指標要求兩個百分點,該成果可將「江門中微子實驗」數據採集時間縮短約11%,大量節省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提前發現物理現象。

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研製,有效地打破了技術壟斷,解決了我國光電儀器行業在光電倍增管方面「缺芯少魂」的問題。

來源/夜視研究院

責任編輯/劉坤 校對/王鵬宇 初審/張天一

審核/亞波

監製/木易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夜視研究院1.5萬隻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助力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建設
    2020-09-10 23:25:39 來源: 全國產經平臺 舉報   近日,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 【時訊】中國製造1.5萬隻20吋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9月7日上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江門中微子實驗」用1.5萬隻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發貨儀式在夜視研究院集團夜視股份公司南京分公司舉行,提前半年圓滿完成全部交付任務。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夜視股份公司總經理蘇德坦及相關專家領導共同出席發貨儀式。光電倍增管是粒子物理及核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
  • 夜視研究院集團光電倍增管再獲大單
    12月19日,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用光電倍增管項目採購競標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集團北方夜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競得該項目所需光電倍增管首批訂單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過去人跡罕至的地方,一個方圓1.36平方公裡的探測陣列正在加緊安裝,近萬個探測器將一探世紀之謎——高能宇宙線起源。6月19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進入集中安裝階段。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 中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 探索微觀粒子不再受制於人
    過去人跡罕至的地方,一個方圓1.36平方公裡的探測陣列正在加緊安裝,近萬個探測器將一探世紀之謎——高能宇宙線起源。  6月19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進入集中安裝階段。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 中國自主研製關鍵通用部件光電倍增管,解決 「卡脖子」問題
    過去人跡罕至的地方,一個方圓1.36平方公裡的探測陣列正在加緊安裝,近萬個探測器將一探世紀之謎——高能宇宙線起源。6月19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進入集中安裝階段。我國自主研製的2270隻高時間解析度的光電倍增管將在該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最後一批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近日,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的最後一批150支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MCP-PMT)通過檢測並在南京完成交付,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上最大靈敏面積的新一代20英寸光電倍增管,增強了LHAASO探測器對50-300GeV能段的伽馬射線的探測能力,並且大幅提升了對伽馬射線暴等瞬態現象的探測靈敏度。
  • 中國研發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大批量生產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由該所及科研同行與企業聯合研製、用於大科學裝置的核心探測器件——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已實現大批量生產,這對中國未來前沿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20吋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鑑定
    光電倍增管是將微弱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真空電子器件。光電倍增管用在光學測量儀器和光譜分析儀器中。它能在低能級光度學和光譜學方面測量波長200~1200納米的極微弱輻射功率。閃爍計數器的出現,擴大了光電倍增管的應用範圍。雷射檢測儀器的發展與採用光電倍增管作為有效接收器密切有關。電視電影的發射和圖象傳送也離不開光電倍增管。
  • 王貽芳:中微子、光電倍增管和物理學基礎研究|2019騰訊科學WE大會視頻回顧
    王貽芳院士的演講題目是《中微子、光電倍增管和物理學基礎研究》。他為我們分享了大亞灣實驗關於中微子振蕩的研究,並介紹了在建的江門實驗室及其突破——中國科學家與科技企業通力合作,終於製造出高質量且高性價比的光電倍增管。他認為,大型科學設施是技術發展最好的觸發器和推動器,科學家與工程師合作能夠大力推動技術發展。
  • 無處不在的光電倍增管
    探測器整個浸泡在30米高的裝滿普通水的圓柱形容器中,其主要部分是一個直徑12米的球形容器,裡裝1000噸重水,容器周圍安裝了約9600隻直徑8英寸的光電倍增管,用於探測中微子發生反應後在水中產生的切連科夫輻射。
  • 淺談光電倍增管
    科學新發現、理解大自然的根本動力是好奇心,人們又通過對自然的仔細思考和實驗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在追尋未知未涉的過程中,最簡單的探測和記錄裝置就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感覺器官,但是對於現代科學,這種「自然」的探測器要麼靈敏度不夠,要麼適用範圍不廣。
  •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新聞—科學網
    國內首條20英寸新型光電倍增管生產線啟動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簡稱高能所)牽頭成立的微通道板型大面積光電倍增管研製合作組(以下簡稱合作組)宣布,國內首條年產7500支的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的生產線建成運行。
  •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_光電倍增管的組成
    光電倍增管工作原理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高靈敏度和超快時間響應光探測器。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如圖所示在真空管,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電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電子收集極(陽極)裝置。   光電倍增管在可以檢測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線光電探測器的輻射能量的高靈敏度和低噪聲。光電倍增管和快速響應,低背景、大面積陰極等。   根據光電效應,二次電子發射和電子光學的原理,透明真空內殼配備特殊電極的裝置。
  • 光電倍增管
    1934年,庫別茨基(Kubetsky, 1906-1959)提出了光電倍增管雛形;1939年』茲沃雷金(v. K. Zworykin, 1889—1982)製成了實用的光電倍增管。1942年,Zworykin等人最先提出把光電倍增管應用到電鏡上來;1956年,史 密斯首先採用光電倍增管的組合來探測二次電子,這為改善掃描電鏡圖像的信噪比和分辨力做出了貢獻,並對加速掃描電鏡的實用化和商品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國 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成功實用的光電倍增管。光電倍增管的外形有側面窗和端面 窗兩種結構,二次電子探測器中釆用的是端面窗。
  •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探測範圍 陳翠 發表於 2019-07-02 14:51:24
  • 光電倍增管的工作過程
    這些光電子按聚焦極電場進入倍增系統,並通過進一步的二次發射得到的倍增放大。然後把放大後的電子用陽極收集作為信號輸出。因為採用了二次發射倍增系統,所以光電倍增管在探測紫外、可見和近紅外區的輻射能量的光電探測器中,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極低的噪聲。另外,光電倍增管還具有響應快速、成本低、陰極面積大等優點。   基於外光電效應和二次電子發射效應的電子真空器件。
  • Y3T32 光電倍增管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光電:光轉成電
  • 光電倍增管大家族概覽,原來都有它們……
    、理解大自然的根本動力是好奇心,人們又通過對自然的仔細思考和實驗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在追尋未知未涉的過程中,最簡單的探測和記錄裝置就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感覺器官,但是對於現代科學,這種「自然」的探測器要麼靈敏度不夠,要麼適用範圍不廣。就拿我們人眼為例,要產生視覺影像至少得幾十個光子,而一個光電倍增管可以很容易地探測到單光子;人眼觀察的光譜也只是集中在可見光(400-800nm),而自然界的電磁波頻譜從廣播電波到微波、紅外輻射、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伽馬射線,足足跨越了23個量級。
  •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打開APP 光電倍增管暗電流產生的原因_減少光電倍增管的暗電流方法 發表於 2019-06-28 09: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