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小編的英語基本就沒及格過,我的父親會拍拍我的腦袋笑道:你就是咱家的張鐵生,後來才知道張玉勤曾在英語試卷上寫下「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文。不學ABC,照做接班人。又有一種說法這話出自張鐵生之口,想必這就是父親說我是張鐵生的原因吧,等到了高中唯一一次英語考了個80多分,心中暗自竊喜自己英語水平有了長足進步,結果一看周圍人都100左右,名次表下來後一看居然是倒數第3,先前的驚喜也只剩下了驚恐。
奈何我太不爭氣,英語終是沒有起色,高考時英語連一半的分數都沒拿到,最終沒能去那所想去的學校,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這是我因為英語栽的第一個跟頭。其實我本想讀研的,數學和專業課問題倒是不大,就是這政治太過枯燥,英語依然拿不出手,老師也說過,數學能左右你專業水平,而英語能決定你在條路上走多遠,我在學校圖書館磨了兩個月後,在宿舍躺了一周,之後再沒去過圖書館了,考研計劃也就打了水漂,這是第二個跟頭了。再後來就找工作了,很多好的企業單位都要求能夠用英語無障礙交流,甚至個別企業單位連公司簡介和職位要求都是英文介紹,所以這些工作又與我無緣,就是現在的領導每次開會時,還秀兩句英文,弄得我頭都大了,幸虧領導也就會那麼幾句,要不我還怎麼吃飯啊,這就是我摔的第三個跟頭了。
縱使我與英語有如此深仇大恨,每每看到有人說英語無用,應該從高考科目中由必修改為選修時,我都是要反駁的,就拿我國的發展來說,各行各業都叫嚷著要趕超歐美這些國家,事實卻是這麼多年我們一直追趕,說超越別人還為時過早,畢竟你前進人家也沒歇著。很多涉及前沿、高端領域的問題我們就需要向別人學習,但是你能指望別人把一手資料翻譯成中文交到咱們手裡嗎?不可能的。第二點,一開始我們也無法得知哪些學生將來會成為前沿、高端領域的人才,所以只有從一開始就普及英語,再經過一道道篩選出來的人才就能勝任前沿、高端領域的工作。
有人可能會說不是有英語專業嗎?但是與國外各領域的交流可不是普通交流,普通交流英語系學生是可以的,對於文科、藝術、音樂、體育涉及的知識我估計讓英語系學生翻譯就強人所難,對於理工科涉及的知識和邏輯,讓英語系學生正確的給你翻譯過來就是不可能的事
英語和漢語相比,英語更簡單,漢語更複雜,因為我們從小使用漢字很產生漢字簡單的錯覺,但是英語因為簡單也就比漢字更優秀,交流時語言文字是最基本的工具,越是簡單的反而越實用,有人可能想罵我了,比如冠以漢奸之名,國籍警告,但是我還是實事求是的說英語確實比漢字更優秀,就拿數學而言吧,中國古代數學怎麼樣?很燦爛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更多時候是為了培養咱們的民族自豪感,在古代中國數學只發展出了算術和圖形,卻沒誕生出代數和幾何,第一沒有運用印度人發明的阿拉伯數字,第二沒有字母的誕生,就非常簡單二元一次方程,用字母數字來表示相當簡便,你試試用漢字表示一下,孰優孰劣一眼就能看出。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些話不論是誰說的,意義已經不大了,畢竟是膚淺的言論,我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各位看官老爺們是否認同我的看法呢,歡迎諸位評論區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