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大與海洋一所合作 聯合培養學生—新聞—科學網

2020-11-29 科學網

 

日前,山東科技大學與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籤署聯合人才培養合作協議。

據悉,山東科技大學將開設海洋技術、海洋資源與環境、海洋資源開發技術、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法學5個本科專業和相關涉海學科的研究生專業,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學人才,滿足國家及山東省、青島市海洋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

根據協議,雙方將聯合培養共4屆學生,即2017級學生入學開始至2020級學生畢業結束。由於本科招生專業需要學校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申報,在批覆前先依託相近專業進行招生。遙感科學與技術(海洋監測與調查方向)、資源勘查工程(海洋礦產資源方向)、環境工程(海洋環境方向)、法學(海洋法方向)自2017年開始招生,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方向)自2018年開始招生,每個本科專業方向計劃招生30人左右。本科層次學生,參照研究生培養方式,實行導師制。以後招生專業與招生計劃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覆和社會需求情況進行調整。自2018年開始,安排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導師每年招收5-10名博士研究生,20名左右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山科大與海洋一所合作培養人才
    本報訊 日前,山東科技大學與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籤署聯合人才培養合作協議。
  • 上海交大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戰略合作—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與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戰略合作
  • 煙臺海岸帶所與煙臺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及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
    8月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與煙臺大學戰略合作協議及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籤約儀式在煙臺大學舉行。   煙臺海岸帶所黨委書記高玲瑜指出,煙臺海岸帶所與煙臺大學多年合作已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作為煙臺市高水平科研機構及綜合高校的代表,雙方在科技、學科,尤其研究生培養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礎,希望通過此次籤約,能使雙方的合作更深入、更全面,互相取長補短、互利共贏。
  • 探脈海洋,解碼波流奧秘—新聞—科學網
    今年84歲的胡敦欣院士依然記得60多年前毛漢禮先生指導他們在海上測量水溫的情形:先把溫度計裝在顛倒採水器裡,每隔5至20米一層放到水下,感溫後,手搖絞車將其取出讀溫,一個測溫站要放十幾層水溫表。「測溫後要兩人讀數,如果前後讀數差大於0.02℃,就必須重讀。當年調查船小,暈船很厲害,有時一支水溫表讀下來就得嘔吐幾次……」胡敦欣回憶。
  • 南海海洋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新聞—科學網
    會上,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這是該所繼2005年獲得「廣東省文明單位」殊榮後,首次獲評「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標誌著南海海洋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南海海洋所堅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紮實開展文明單位創建,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科技創新發展全過程。
  • 山東科技大學成立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新聞—科學網
    據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羅公利介紹,海洋學院定位為研究教學型學院,將建立以本科生培養為基礎,涉海學科專業研究生培養為重點,學科綜合實力水平居全國涉海高校前列,並逐步發展為國內外具有鮮明特色和重要影響力的海洋學院。該學院預計2019年啟動本科招生,首批預計招收學生30人左右。
  • 大連化物所與貴州茅臺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新聞—科學網
    高衛東、劉中民、張玉奎等為現代分析檢測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高衛東與劉中民代表雙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劉萬生攝 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與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茅臺集團)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連化物所舉行。
  • 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籤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
    日前,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電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光儀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籤約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研教樓713會議室舉行。他指出,光儀學院與上海光機所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是積極響應教育部人才培養要求的重要舉措,希望雙方能在相關領域的科教深度融合上取得好成績,學校將全力支持光儀學院和上海光機所的合作,實現雙贏。邵建達在講話中表示,上海光機所和大連理工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王大珩院士和王之江院士都曾擔任我所所長,現仍有多名大連理工大學優秀校友在我所工作,並已成為我所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
  • 獻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新聞—科學網
    1978年初,中科院重新收回廣東海洋所,回歸中科院建制,並恢復「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名稱。她既是全國解放後建立起來的我國第二個海洋研究所,也是開拓南海區域海洋學事業的第一個海洋研究所,在我國海洋科學研究中具有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地位。 創業辛苦,舉步維艱,但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科技報國、勇於開拓的南海海洋所人。
  • 中國海洋大學積極開展與臺灣高等學校合作交流
    另外,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與臺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與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與臺灣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建立了交流合作院系關係。  中國海洋大學致力於推動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兩岸學者互訪講學、合作研究,例如吳京、余光中、林三賢、歐善惠、林建甫等臺灣知名專家學者都曾來校講學交流。
  • 「海洋牧場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站」獲批建設—新聞—科學網
    近日,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科技團隊工作站授牌儀式在遼寧大連舉行。
  • 中科院神經所與上海藥物所合作研發原創藥—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丁佳)1月23日,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松江區G60腦智科創基地舉行。
  • 我們應培養怎樣的數學大師?—新聞—科學網
    35載再憶華羅庚精神:
  • 中國海洋大學與烏克蘭馬卡洛夫國立造船大學合作—新聞—科學網
    中國海洋大學與烏克蘭馬卡洛夫國立造船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李華昌攝】      11月28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與烏克蘭馬卡洛夫國立造船大學合作備忘錄籤字儀式在青島舉行雙方校長於志剛與謝爾蓋·雷日科夫代表雙方在合作備忘錄上簽字。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主持籤字儀式。
  • 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報導】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洋腐蝕與防護中心獲批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汙損重點實驗室。
  • 西安交通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校長王樹國,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張平祥院士,陝西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人民政府學術委員會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70家龍頭企事業及科研院所代表和學校研究生導師代表、研究生代表、輔導員等參加會議。
  • 中國地調局與東協國家開展國際地學合作—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調局供圖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東協國家的地學合作成果近日在廣西南寧亮相第十屆中國—東協礦業合作論壇。11月15日,中國地調局分別向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移交了「低密度地球化學調查合作」成果資料。此外還舉辦了「中國—東協地學合作中心東協學院」揭牌儀式。
  • 中物院材料所氫同位素研究團隊長期招收聯合培養研究生
    可長期發布招聘信息,歡迎合作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基本要求:(1)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已完成原單位課程。(2)理工科背景,工作認真、踏實,具備一定動手操作能力,具有物理、化學、材料、光電等相關專業背景者優先考慮;(3)碩士聯合培養時間1-2年,博士聯合培養時間為3-4年,前3個月為試用期。
  • 中科院海洋所與獐子島漁業召開聯合實驗室年會
    中科院海洋所所長孫松、獐子島漁業集團董事長吳厚剛出席會議並致辭,聯合實驗室主任張國範研究員主持會議。&nbsp&nbsp&nbsp&nbsp與會人員聽取了海洋生態養殖聯合實驗室所作的題為《面向新使命&nbsp實現新跨越》的工作報告,梳理總結了4年來的合作情況。雙方一致認為,4年的合作成果豐碩,相互了解充分,由「朋友變為互信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