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洩露了我的位置?首例非法侵入手機App獲取位置信息刑事案件敲響...

2020-12-04 中國青年網

視覺中國供圖

如果不是南京警方抓到了犯罪嫌疑人,陳慶(化名)可能到現在不清楚「自己是如何被找到的」。

2018年1月20日,在南京做生意的陳慶在一家飯店吃夜宵時,被幾名討債人團團圍住,於是報警。民警到現場之後了解到,陳慶平時喜歡用一款知名手機聊天工具,討債人就去網上購買了一款針對該聊天工具的定位軟體,實時定位了陳慶的聊天帳號位置。

果然,民警在討債人的手機裡發現這款名叫「App神探」的定位軟體,能對多款主流聊天工具進行實時定位。該案件引起南京警方網安部門重視,立刻對其開發者、銷售者、使用者等展開偵查。隨後,警方將開發「App神探」定位軟體的吳強(化名),以及用該軟體非法定位的其他9人抓獲。

據悉,這是國內破獲的首例非法侵入手機App獲取用戶位置信息,為調查公司、討債公司乃至涉黑涉惡團夥提供人員追蹤、技術定位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

「定位軟體」精確位置只相差20~50米

2018年3月26日,南京警方派員趕往青海省海東市,在當地警方支持下,從一處工棚裡抓獲了「App神探」開發銷售者吳強,現場繳獲電腦、銀行卡等作案工具。此外,還有9人因頻繁使用該軟體非法定位他人位置,也被南京警方抓獲。

鼓樓分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楊桂年說,從初步調查看,這款App軟體是針對手機即時通訊工具開發的,通過破解聊天應用程式的安全防護系統,侵入並從中非法獲取了被定位對象的經緯度信息,從而非法獲知某個人的具體位置,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30歲的吳強是江西上饒人,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成為一名技術員。因為喜歡黑客技術,偶然機會,他在網上看到有人賣手機聊天工具定位軟體,但使用功能很一般,於是他就想自己開發定位精度更高的軟體。

沒多久,他破解了一款手機聊天程序的位置信息防護系統,搗鼓出一款新的定位軟體,並命名為「App神探」,通過QQ群、微信群、聊天室等網上渠道銷售。

「用戶要先在App軟體上註冊成為會員,充值後才能使用定位功能。如果對方在線,定位一次只要1元;如果對方不在線,定位一次要10元。他後來還開發出針對多款主流聊天工具的定位功能,定位一次100元。」楊桂年介紹。

據警方多次偵查實驗發現:精確位置只相差20~50米。案發時,定位軟體在兩年間吸引了4000多名註冊用戶,其中充值金額在1000元以上的有近200人,涉案金額40餘萬元。

定位軟體被多個涉黑涉惡團夥使用

讓人驚訝的是,這款定位軟體不光被個人非法使用,還成為國內80餘家調查公司、討債公司實施不法行為的幫兇,幫其對目標人物實時定位。

更讓人震驚的是,國內多個涉黑、涉惡團夥也在用這款定位軟體,定位這些團夥要下手的目標人物位置信息,進而實施非法拘禁、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

南京鼓樓警方梳理了4000多名註冊使用者,成功串併到另一起在南京使用這款定位軟體的案件。這是一家涉惡性質的討債公司,目前已被南京警方搗毀。

「這款手機App定位軟體的出現,給眾多手機App軟體服務商帶來巨大風險。」楊桂年說,當前手機上的App應用軟體多數開發原理是基於使用者的地理位置而提供的增值服務。這款定位軟體使用的定位技術原理,可以在很多App應用軟體上使用,風險極大。

目前,吳強因涉嫌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被移送審查起訴;另有兩人因頻繁非法使用該軟體定位他人位置信息,被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移送審查起訴。使用該軟體非法定位並找到陳慶的3名「討債人」,也被依法給予批評教育。

江蘇警方表示,作為一種新型犯罪案件,該案的出現對如何有效防範黑客攻擊,如何有效保護每個App用戶合法權益,既敲響了警鐘,又提出全新挑戰,應該引起監管部門、App服務商和手機用戶的高度重視。

信息洩露的源頭在哪裡

現實中經常面臨這樣的問題,安裝App時未經用戶選擇,會自動獲取個人信息,比如精確定位、通訊錄、發送短消息等。這種App過度收集的個人信息,易被「黑客」找到漏洞開發定位軟體,這也是信息洩露的真正來源。

2018年8月23日,江蘇省消費者協會發布「關於手機應用程式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發布會。現場軟體檢測顯示,手機下載了100多個手機應用,其中79個應用可獲取定位權限。「簡訊和彩信」這一項,有23個應用可直接向通訊錄上聯繫人發送簡訊,有96個應用可直接發送彩信。點開「電話與聯繫人」一項,有14個應用可以監聽電話和掛斷電話。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獲取的個人信息中,「位置信息」和「讀取通訊錄和簡訊」最容易被讀取。

「現在大多數App都有獲取位置的權限,而且是精確定位,GPS定位可精確到10米。各個開發企業給予的理由是,需要進行一系列社交模塊的功能。」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陶若晨介紹,比如,一款閱讀軟體解釋,定位後可看到周圍人在讀什麼書,「但我們認為,想要實現這個功能,獲取大致位置權限就可,不需要GPS精確定位。」

對於「讀取通訊錄和軟體」信息,陶若晨介紹,大部分公司解釋,需要驗證碼,避免用戶重複註冊,同時可以對軟體推薦使用,「但這種情況,用戶通訊錄和簡訊,在軟體公司面前是完全透明的,建議消費者不要以這樣的權限獲取。」

「其實我們能看到的權限設置並不是全部,還有很多消費者完全看不到手機的權限設置,軟體就已自動安裝完畢。」江蘇省消協法援部工作人員傅錚說。

江蘇省消協投訴部主任張昊舒認為,絕大多數手機App在安裝前後,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會獲取哪些權限,以及獲取權限後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範圍和風險。同時,軟體獲取權限時,也沒有給消費者選擇的機會,存在默認選擇的現象,這些都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定位軟體背後滋生犯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虛擬定位」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共有90條結果,包括詐騙、組織賣淫、敲詐勒索等各類案件。其中2015年1個案件,2016年16個案件,2017年25個案件,2018年47個案件,2019年1個案件。

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6年7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90後苗濤在網上認識李某後建立「戀愛」關係。交往期間謊稱是北京人,長期生活在美國,並通過「虛擬定位」軟體與李某共享地理位置。取得信任後,編造在美國出車禍、為李某購買電腦和手機等物、為其奶奶及自己治病等理由,多次向李某借錢超過34萬元。法院判決顯示,苗濤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十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還有一個案例發生在廣東佛山市。判決書顯示,從2017年4月到7月,出生於1994年的齊某夥同多人,以網絡招嫖方式介紹賣淫。其中,他們利用「天下遊」軟體虛擬定位到上述酒店附近,並通過微信中「附近的人」功能讓嫖客添加其為微信好友,通過微信向嫖客發布招嫖信息、與嫖客商談嫖資等事項,介紹賣淫人員進行性交易。截至抓獲,齊某等人共介紹賣淫人員性交易900餘次,共同獲利人民幣18萬餘元。

記者梳理發現,犯罪人員犯罪多是利用「虛擬定位」軟體招攬陌生人或得到陌生人的信任,從而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組織賣淫等犯罪行為。犯罪嫌疑人多為無業游民,也有大學生,年齡不等,獲利金額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江蘇張家港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楊揚琴指出,由於「虛擬定位」功能技術含量較低,使得網絡上相關軟體泛濫,很容易成為犯罪人員實施各類犯罪行為的「工具」。

她建議,公安機關應加大對「虛擬定位」軟體的監管力度。對於各類程序提供者而言,應提高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不能等到有實質性的損失才引起重視,此時已產生許多較大社會危害。」

相關焦點

  • 誰洩露了我的位置
    隨後,警方將開發「App神探」定位軟體的吳強(化名),以及用該軟體非法定位的其他9人抓獲。據悉,這是國內破獲的首例非法侵入手機App獲取用戶位置信息,為調查公司、討債公司乃至涉黑涉惡團夥提供人員追蹤、技術定位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
  • ​用手機就能知道你的位置,攝像頭也能帶定位功能,偷聽偷窺神器...
    楚天都市報11月14日訊(記者 周丹)近日,「有人利用軟體通過手機非法定位他人位置」的文章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們擔心,自己是否也被人定位了。其實,利用高科技手段定位他人位置,甚至觀看他人影像的事情已不新鮮。在網上,不僅有銷售能定位、錄音的設備,還有商家出售侵入家用攝像頭的軟體。
  • APP神探能定位多款主流聊天工具,侵犯公民隱私被警方破獲
    這起案件在全國屬首例。這款名叫「APP神探」的軟體能對多款主流聊天工具實時定位,成為侵犯公民隱私的新型工具。針對這起案件,本期主持人為大家普及信息保護相關常識。問:用戶位置信息為何被非法軟體輕易獲取?如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用戶在保護個人隱私方面面臨更大風險。從警方的初步調查看,這款名為「APP神探」的軟體是專門針對手機即時通信工具開發的。它通過破解聊天應用程式的安全防護系統,侵入並從中非法獲取了被定位對象的經緯度信息,從而非法獲知某個人的具體位置,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問:新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軟體有哪些危害?
  • 下載軟體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 提醒:怎麼做不僅違法還可能...
    而實際上,根據手機號定位從技術上來說雖然可行,但是管控非常嚴格。而且,獲取他人定位屬於違法行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隱私。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教授宋宇波說:「僅憑手機號來獲取用戶位置信息,只有運營商才有這種權限。
  • 這不是「騙局」,你的位置信息真的會洩露!
    調查結果出人意料,這不是騙子在騙錢,這款APP確實有定位他人手機位置的功能!通過實際使用,民警們發現,用戶在這款「定位寶」中可以向指定的手機號碼發送簡訊,簡訊內容包含一條具有定位功能的連結。當用戶點擊這條具有定位功能的連結後,「定位寶」通過使用手機GPS的API接口,獲得指定手機號碼當前的位置信息並上傳到「定位寶」伺服器,之後由伺服器發送到用戶的「定位寶」APP上。「但是APP要獲得手機的API接口,必須得到手機用戶的同意。」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_新華...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這款APP能精確定位你的地理位置
    近日,江蘇南京警方破獲了全國屬首例通過技術定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一款名叫「APP神探」浮出水面。這是專門針對手機即時通信工具開發的,它通過破解多款主流聊天APP的安全防護系統,侵入並從中非法獲取了被定位對象的經緯度信息,從而非法獲知某個人的具體位置。下載這款軟體沒有任何門檻。
  • 手機聊個天就遭人定位 這款軟體4000多人用過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國內破獲的首例非法侵入手機APP獲取用戶位置信息,為調查公司、討債公司乃至涉黑涉惡團夥提供人員追蹤、技術定位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目前,吳某及相關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訴。鼓樓公安分局網安大隊副大隊長楊桂年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從初步調查看,這款軟體是針對手機即時通訊工具開發的,通過破解聊天應用程式的安全防護系統侵入,並從中非法獲取定位信息,從而非法獲知某個人的具體位置,已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
  • 開機就會洩露信息,竟連關機都沒用?我們的手機是如何被追蹤的?
    手機除了洩露信息還能被定位雖然手機產業發展了,可是相關服務卻一直沒有到位。在今年315大會上爆料出來的「APP信息洩露」和所謂的「探針盒子」更是讓每個人捏了一把汗。可是就在大家關注信息洩露時,卻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的手機會被定位。
  • 一個手機號就能追蹤任何人?誰給了這些App權利!
    《IT時報》記者體驗後發現,要查位置先交費,即便交了上百元會員費也無法使用廣告中宣稱的功能,交了「智商稅」還有可能洩露隱私。「只要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就能查到位置」,一些視頻網站出現了不少這樣的廣告,聽上去很神奇。用戶如果相信了,那極有可能被收割「智商稅」。
  • 一個手機號就能追蹤任何人?誰給了這些App權利
    文|IT時報  潘少穎編輯|挨踢妹30秒快讀1、「輸入家人或朋友的手機號,就能一鍵定位,不僅實時更新對方位置,還能查看軌跡……」手機定位找人,這一功能切中了人們或隱秘、或急迫的需求。2、《IT時報》記者體驗後發現,要查位置先交費,即便交了上百元會員費也無法使用廣告中宣稱的功能,交了「智商稅」還有可能洩露隱私。
  • 央視:手機號查定位不可信,借 App 非法獲取定位謀利屬違法
    IT之家11月20日消息 據央視今日報導,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少定位 App 打著 「只要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的旗號,通過讓消費者充值購買會員服務的形式獲利。而實際上這並不是什麼 「黑科技」,大概率只是 「忽悠用戶付款」。
  • 央視:手機號查定位不可信,借App非法獲取定位謀利屬違法
    鞭牛士BiaNews消息:今日,據央視報導,目前市面上存在不少定位App打著 「只要輸入手機號就能確定對方位置」的旗號,通過讓消費者充值購買會員服務的形式獲利。而實際上這並不是什麼 「黑科技」,大概率只是 「忽悠用戶付款」。 如張先生某次在瀏覽某短視頻平臺時被一則廣告吸引。廣告宣稱:「輸入家人或朋友的手機號,就能一鍵定位。
  • 微信發原圖會洩露位置信息?官方回應!
    那就要小心了因為這樣極有可能會告訴別人你本人在哪裡或者你在哪裡拍的照片昨天(1日)下午#微信發原圖或洩露位置信息#衝上微博熱搜引發關注和熱議據媒體報導,近日有消息稱微信發照片時選擇「發送原圖」可能會洩露拍攝定位有專家表示的確如此但需同時滿足3個條件手機GPS定位已打開拍照設置保存了地理位置發送原圖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就在幾天前,圓通速遞被曝有5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導致超過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近年來,快遞等掌握個人信息的行業洩露客戶信息的情況屢屢發生,背後有一條黑色「產業鏈」。
  • 鼓樓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
    福州新聞網11月2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賴志昌)日前,鼓樓區首例保護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鼓樓區檢察院以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對該案被告人林某提起公訴。據了解,今年5月,林某通過網絡渠道購買了「藍寶石」蜘蛛,並在某網站發布出售信息。
  • 微信發送原圖可能「出賣」你的位置?微信發圖片怎麼關閉位置信息
    【記者體驗】  滿足三個條件 可獲取位置信息  專家認為,傳微信發照片時選擇「發送原圖」可能會洩露拍攝定位,前提是同時滿足3個條件:手機GPS定位已打開、拍照設置保存了地理位置、發送原圖。對此,有網友表示擔心,不發原圖不清晰,發了原圖怕洩露隱私;也有網友認為,無所謂,能讓自己發原圖的都是熟人;還有網友扎心提問:有人在乎我的位置嗎?
  • 【網絡安全知識】40萬條個人信息遭洩露,我們該注意什麼?
    其他團夥成員把竊取的快遞信息進行整理後交給同夥,又通過微信、QQ等方式賣到全國及東南亞等電信詐騙高發區。9月7日,相關嫌疑人被抓獲。警方稱,該案涉案嫌疑人涉及河北、河南、山東等全國多個省市,洩露公民個人信息數量超過40萬條,涉案金額達120餘萬元。針對該案件,圓通速遞於11月17日發布了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