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丨科學革命與科學演進——《科學中的革命》閱讀筆記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18-09-14 16:45 |浙江新聞客戶端 |特約作者 楊文彪

《科學中的革命》(新譯本)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I·伯納德·科恩是美國科學史學者,全書1168頁,看一遍需要耐心。

一、科學的預見性與實證性

科學發展有兩個途徑,一是發現新的事實,發明新的工具;二是使事實更加簡明,使工具更加簡便。以方法論,每個科學理論的演化都可分為前後相繼的四個階段,思想革命、觀測記錄、論著交流、實驗證實,從推測性開始,以實證性檢驗確立。

科學進步是一個持續漸進的累積過程,是千萬人的共同努力的過程。伽利略的實驗記錄、笛卡爾以坐標系和xn等指數記法都在證明,知識的基礎是信念和領悟、理性和天啟,還有實驗檢驗和數學分析。知識具有等級性更具有民主性,知識依賴於專業的洞察,更依賴於適當的方法。

慣性和惰性的伴生性和能量守恆的相對性。牛頓指出,任一物體都將繼續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迫使其改變。持續的外力會使物體運動沿外力作用的方向發生變化。斯萊特等人主張,磁場連續分布的能量密度影響一個原子從一種穩定態向另一種穩定態躍遷的概率,但磁場連續分布的能量密度與原子量子化的能量強度之間,只存在統計意義上的能量守恆。

科學研究依賴必要的條件。在醫學界,帕多瓦刑事法庭為維薩裡提供充足的人體解剖標本,使他有條件在23歲時就獲得帕多瓦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第二天就開始為醫學系的學生講授外科學和解剖學,第二年出版《解剖六圖》,29歲就出版了《論人體的構造》,與年邁的哥白尼及其《天球運行論》同時問世。19世紀後期,德國抓住顏料化學革命的機遇,大學、產業部門以及政府共同開發最終產品,這一以科學為基礎的政校企三方協作模式至今方興未艾。

科學家也有詩和遠方。比如瑞士的阿爾布雷克特·馮·哈勒(1708—1777年)是著名的生理學家、解剖學家、博物學家和詩人;法國的亨利-路易·杜哈梅·迪蒙索(1700——1782年)則兼醫生、植物學家、海軍工程師於一身。

科學可以種瓜得豆。原本「證偽」、最終證實時有發生。1949年密立根承認自己曾花了十年時間檢驗愛因斯坦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方程,在1915年不得不宣布它得到了實驗證實。而他本來的目的是證明方程式不成立、不合理。

科學進步並不是一種勻速運動,存在瓶頸期、突破期、加速期和沉寂期。從一場革命的基礎確立到這場革命的完成,往往需要兩代人的努力。不會來得更早,因為完成革命的障礙是自動消失,而不是人為放棄;也不會來得更晚,因為一旦障礙消失,人類思想意識的轉變比預計快得多,直到遇上新的障礙。科學演進也有時間遲滯,從17世紀哈維發現血液循環,到真正引發醫學革命,也過了半年多世紀。

二、星星運行在軌道上,星光扭曲在引力場

軸轉是星球的屬性,說球狀且有兩極的天然磁石會繞軸自轉,太陽也是。各自軸轉的星球在宇宙旋渦中相安無事,是因為處在各自軌道。行星沿著橢圓軌道運動並非勻速,近日點快,遠日點慢。與公轉不同,鐘擺運動所經過弧的長度越來越短時,運動速度也越來越慢,每次擺動時間不變。

波粒二象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特性,普通物質也會既展現粒子性又展現波動性。星光非常遙遠,但並非無限遠。星光是一種介質中的橫向波動,這也是引起電磁現象的原因。電磁波像光一樣有反射、折射和偏振,可以被聚焦。1919年的日全食期間的實驗(觀測)進一步證明,星光經過太陽附近時,會因為引力作用而發生偏轉,光線在引力場中發生扭曲。

牛頓說,所有物體都以引力的方式相互作用,沿軌道運行的每一個行星,既是一個被吸引者,也是一個引力源,吸引力變化與質量成正比。愛因斯坦說,質量和長度會隨著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一個人在自由下落時,將感覺不到自己的重量。

盤古的西方故事。關於地球,魏格納將原始大陸稱為單一的盤古大陸,杜託伊特猜想盤古大陸的南方還有岡瓦納大陸,休斯則將盤古大陸稱為亞特蘭蒂斯。如今地質學家的共識是海底擴張(地幔中的對流運動)使地殼板塊在一邊增生、在另一邊崩解,這種持續性橫向運動的周期大致為2億年。

三、科學精神與革命思想

科學普及的主要障礙來自情感。有時思想脫離人的情感,有時情感吞噬人的思想。弗洛伊德認為人類自我陶醉的自尊在中世紀歐洲受到三個領域的重大打擊:宇宙論,心理學和進化論。拉瓦錫玩氧氣、魏格納玩漂移,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指出人與猿有著共同的祖先,這些造物主張都具有哲學和宗教意義上的強大衝擊性。

革命是社會功能失調的結果。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確立了在契約基礎上建立國家政權的重大原則,從此國王的權力不再是神授之權,而是經過被統治者、至少是代表被統治者的議會的認可和同意。違背契約就會喪失王權。按照穆勒《政治經濟學》(1848)的觀點,在一個由於人民缺乏活力和抱負而不發達的國家(地區),通過對外貿易(對外開放),可以(倒逼原有體制)產生連續的裂變,而不再在原有軌道作周期性的循環。

思想往往是從自然科學、精密科學流向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然後相互作用。作者指出西方的「東方學」偏見: 「東方學」的思想風尚,其實是「一種對東方進行控制、重組和行使霸權的西方時尚」。以西方為中心,是地心說滲入思想意識的延續。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曾被稱作物理學的「布爾什維克主義」。作者借泰奇、託洛茨基等人的觀點認同真正「不斷革命」的理論從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任何一個國家的勞動者革命行動都是世界勞動者革命運動的一部分;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不同群體之間的衝突和矛盾,這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經過持續不斷的革命,共產主義作為人類大家庭將最終組織形式得到實現。19世紀《共產黨宣言》的發表,20世紀俄國革命,以及此後的毛澤東思想及中國革命,豐富了革命的概念和形態。

四、書有書之命

作者旁徵博引,力求使研究信息紀錄「詳盡無遺」。這對非專業讀者的我是一個考驗,撈起來的重複或類似信息偏多。書籍的產生自有研究寫作的內在邏輯,但書籍的命運由讀者決定。如果一本書的信息能得到讀者的認可,能夠促進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和思考,這應算作一本好書。

模仿老樹,上打油詩:

挑土和泥燒磚,表示草草讀完。

不怕班門弄斧,就怕遲來分享。

1536914735000

相關焦點

  • 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新東方網高考頻道為您整理最新的讀書筆記大全,讀後感,讀書筆記摘抄,以下內容是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讀書筆記範文請關注讀書筆記大全 點擊進入讀書筆記大全   讀書筆記怎麼寫?讀書筆記格式   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許多人都有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甚至有的人有許多本讀書筆記。在收集時,需要去關注書中讓我們恍然大悟、顛覆認知,甚至反常識的內容。哪些東西讓你眼前一亮,哪些突然打破你的認知,讓你明白「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這些東西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和收集。只有把它收集起來,才能進一步理解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收集的最好方式是:當書中出現一些很重要的圖片時,可以嘗試做成讀書卡片,或者拍下來存在雲筆記中收集起來。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政治科學》讀書筆記:釐清概念
    也就是說,雖然《政治科學》是我在學堂書目政治學分類下看的最後一本書,它應該是我了解政治學的第一本書。有人說:「只有能被數學表示的,才能被稱作科學。」我非常認同這句話,因為科學希望尋找到的是普遍規律,普遍規律一定能夠被數學方程式表達。我對社會科學的認識可能更進一步,即認為能夠符合統計學規律的,都可以被稱作科學。雖然只有實證主義的視角才能將社會表示為科學,但人文主義的視角我們也不能忽視。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巧用讀書筆記,將書籍變成財富
    讀書是一個和智者交流的過程,隨著閱讀量的增長,我們的自身水平也在提升,因此要學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書籍。今天我們將學習怎樣將我們讀過的書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建議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四、五章,一起來了解怎樣利用讀書筆記來讀書。
  • 《深度閱讀》:運用這7個技巧做筆記,積累屬於自己的讀書經驗
    這樣的閱讀方式,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一時的刺激過後,對於書中的思想內容和知識價值印象不深刻,記憶也只會停留在短期。深度閱讀者,以追求閱讀質量為目的,注重知識的轉化與價值體現,善於做讀書筆記。
  • 讀書筆記大全: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2013-08-22 12:20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青年學者怎樣閱讀學術著作和做讀書筆記?
    讀書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論點(當然有許多沒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經驗信息堆積類的著作,有的價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貴的參考書。我這裡關心的不是參考書的編撰,而是學術專著的寫作),而為了精確地掌握一本書,也是為了鍛鍊自己概括能力與養成連接經驗與概念的思維習慣,我特別強調讀書筆記要總結作者對自己中心論點的主要經驗支撐證據,並同時照顧到中心論點次一級的闡發性概念及其經驗根據。
  • 淺談科學革命的本質與必然性
    前述所提及的常規科學、範式、反常、危機等名詞概念都只是為了解釋科學革命做鋪墊。說起科學革命,大家自然想到政治革命,庫恩認為兩者是有相似之處的。政治革命是起因於內部的一些人意識到現有的制度已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於是奮起革命。原句摘錄:同樣,科學革命也起源於科學共同體中某一小部分人逐漸感覺到:他們無法利用現有有效地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而以前範式在這個方面的研究中是起引導作用的。
  • 你會記筆記嗎?你與學霸的距離,可能就差本筆記
    昨日,重慶郵電大學教學樓,大學生們正在翻閱「學霸」的優秀筆記。上遊新聞記者 楊新宇 實習生 鄧雨笛 攝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動筆墨不讀書。  獲得本次筆記展一等獎的作品,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生「網絡智能與網絡技術創新團隊」的《統計學原理》,一份由16張A4紙拼接出來的思維導圖,文字不多,但濃縮了一本200多頁的《統計學原理》教材。  四位研究生各自分工,將自己對這門學科的理解用脈絡線條舒展在一張大紙上。團隊一位同學介紹,研究生很少記課堂筆記,他們要閱讀大量論文,常用思維導圖來展示知識框架。
  • 健康筆記丨如何讀懂一篇薈萃分析
    健康筆記丨如何讀懂一篇薈萃分析 2020-08-25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革命的實質 : 理論的 「 證偽」 還是 「 規範 」 的更替
    庫恩則認為,科學的發展是進化和革命交替演進的過程。在他看來,科學不是軼事和年表的堆積,而是包含著一系列「非累積的發展事件,其中一套陳舊的規範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規範所代替。」這就是庫恩說的「科學革命」。在這樣的革命中,規範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 私募大佬歸江的讀書筆記:《愛因斯坦傳》-埃斯克森版
    基金商城1折起購   私募大佬歸江的讀書筆記:《愛因斯坦傳》-埃斯克森版  【導讀】上海信璞投資公司合伙人歸江的讀書筆記。  讀傳之樂   讀傳記就像壘個屬於自己的蠟像咖啡館,每一位名人從名字變成為一個鮮活的人,陪你喝茶聊天。
  • 讀《放空的科學》
    這本書是我在臺灣收穫的,作者很會寫書,是我今年讀的所有書中,第一本要寫讀書筆記的。內容是關於「彈性思維」的,從很多搜集的科學的研究和論文裡面,去總結究竟什麼是彈性思維,什麼是洞見,什麼是禪修冥想帶來的想法。
  • 華師期末每人手寫3萬字筆記 逼研究生多讀書
    「要命,每個人要手寫3萬字的讀書筆記!」對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原理》的期末考試,有學子稱這是該課史上最嚴考試。昨日,任課教師塗豔國教授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逼」研究生多讀點書。  參加這門課考試的是該學院2014級120名教育學類碩士生。此前,塗豔國翻閱了每位學子撰寫的3萬字的讀書筆記。
  • 《溫家寶地質筆記》: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教科書
    品讀著他成長的經歷與感悟,讓人鮮明地感受到一個青年知識分子純真的報國情懷,求實的科學精神,不畏困難的生活勇氣;看到一位管理幹部務實的工作作風、縝密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法。   我想,對於我這樣非地質專業的普通讀者而言,《溫家寶地質筆記》更是一本教科書。它是年輕人成長的教科書,告訴人們,偉大始於平凡,理想創造輝煌。它也是知識分子成長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科學沒有捷徑,堅持才有奇蹟。
  • 論書|莫斯《禮物》一書分享提綱及讀書筆記
    《禮物》對於人類社會秩序的譜系學研究:基於信用與義務約束的贈禮與交換(熟人社會下的人情關係)——基於貨幣和市場的買與賣(個人權利與物權的區分,道德義務和契約的各自獨立)——經濟與社會秩序層面的革命4.基於禮物的關係與基於市場的關係之間的二元對立——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費孝通先生語),社區與社會(滕尼斯語)——由《禮物》引出的社會學、人類學關於現代性的核心命題
  • 生活 | 《多向思考者》讀書筆記
    小Y公號的讀書筆記系列都非常非常推薦,詳情可以關注小Y的公眾號:2020年7月的讀書筆記 | 讀書,也可能會不定期有讀書會活動。《多項思考者》是法國心理學家根據自己多年的諮詢案例總結寫出的對於此類人群自行自我認知自我調整的方法建議。
  • 你與學霸的距離,可能就差了一本筆記
    看筆記就知道了  國際學院大三學生李曉玥上學期《信號與系統》學科期末考試拿到了99分(滿分100),她是怎麼做到的?翻開她的筆記本就知道了。  這門課老師採用全英文教學,專業詞彙很多,小李會把它們逐一記錄下來,下課後再根據教材和參考書去延展。當然,老師上課的PPT,她也會挨個消化整理在筆記本中。
  • 科學革命是什麼?這13本書告訴你
    從住的房子,坐的交通工具,吃的瓜果蔬菜,穿的衣服,到現代人離不開的手機,隨時隨處都能見到科學的影子。而近代科學是在16、17世紀的一場「革命」中誕生的,這場革命被很多人稱為科學革命。通常來說,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看作它的起點,而其完成則以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為標誌。那麼,科學革命究竟如何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