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怎樣閱讀學術著作和做讀書筆記?

2020-12-06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閱讀方法

首先要養成連接概念與經驗的閱讀習慣。讀書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論點(當然有許多沒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經驗信息堆積類的著作,有的價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貴的參考書。我這裡關心的不是參考書的編撰,而是學術專著的寫作),而為了精確地掌握一本書,也是為了鍛鍊自己概括能力與養成連接經驗與概念的思維習慣,我特別強調讀書筆記要總結作者對自己中心論點的主要經驗支撐證據,並同時照顧到中心論點次一級的闡發性概念及其經驗根據。最後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作者把你說服了沒有?為什麼?(更有進者,如果由你來寫這本書,你會做怎樣的修改?)這樣的讀書習慣也是為自己做學術研究,寫學術專著的一種鍛鍊。能夠清楚掌握好的專著的設計和結構,才有可能自己撰寫優秀的學術著作。

這樣的讀書習慣另外有一個很實用的考慮,就是為了積累自己將來研究和教學的可用材料。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們看書之後,在個把星期到幾個月之中,對一本書的記憶是比較清晰完整的,之後便逐漸模糊,幾年之後便幾乎不可能在腦袋裡作詳細的找回檢索。因此,我們要在記憶清晰的時候,精確地總結這本書以備將來之用。而這樣的總結,不是被動的摘抄,而是積極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記憶最完整的時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確地掌握這本書並對之進行系統思考。那樣,將來可以隨時找回檢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歲之後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記憶(或僅僅把書排列在書架上)的不可依靠,開始積累筆記。有不少在研究院時候讀過的書,後來都得回去重看。

理論學習

前人有眾多的理論著作,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資源。我自己提倡的途徑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論,作為入門途徑。閱讀時要求與之對話,而不是簡單的死學。而對話、決定取捨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對組織、解釋自己掌握的經驗材料有用沒用。

學習理論的目的不是尋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問題,較高的一個境界是在理論和實際脫節點上,或不同流派理論的交鋒點上,提出問題,試圖超越現存視野。另一用途是通過與現存理論的對話來澄清、推進自己的分析概念。這樣,理論更多的是工具或對手,而不是答案。

另一個有用辦法是:區別經典理論與庸俗理論;前者較少,後者俯拾皆是。前者一般視野比較寬闊,提出的概念更清晰並強有力,後者則比較模糊繁雜,除非和自己的研究課題有直接聯繫,一般用途不大。這種庸俗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便是西方形式主義傾向的一個例證:今日美國一般的社會學、政治學系,對學生們要求的是首先建立所謂「理論」或模式,然後才做經驗研究,這種認識方法的結果之一是模式堆積如山,絕大多數十分庸俗。而與這樣的模式「對話」,雖然可能會起點公關作用,但對推進和提高自己的分析概念不會有太大幫助。最後一種可行的理論學習方法是:先在某一種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時間,作為入門方法,鍛鍊自己概括和連接概念的能力,然後進而學習其他流派。國內許多年長一點的學生,已經接觸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可惜的是其教學方法,大多是當教條死背,而不是活學活用地用來提出問題。但也有少數的學生,還是能夠從其中得到概括能力的鍛鍊,這是寶貴的資源,可以當作學習其他流派理論的基本功。

寫讀書報告

學術著作都應帶有一個中心論點,而閱讀那樣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論點,用自己的話(一段,甚或是一句話)表達出來。然後,用三、四段總結其主要的次級論點,同時總結其經驗證據。總結的時候,關鍵在於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話,因為那樣才會消化,使它變成自己的東西。一個可行的閱讀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論點之後才逐章閱讀,每章看完之後用自己的話總結。最後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作者把你說服了沒有,為什麼?(甚或更進一步:如果由你來寫這本書,你會做怎樣的修改?)至於比較純理論性的著作,我們要問:它對了解中國的實際或你自己的研究課題有什麼用?這樣的看書寫筆記方法乃是一種思維上的鍛鍊,也是養成自己的思考、寫作習慣的辦法。關鍵在養成看後就寫系統筆記的習慣,不可依賴自己的記憶,因為幾個月(最多一兩年)之後肯定會變得模糊不清。筆記最好既不要太簡短也不要太詳細,應在一、兩千字的範圍之內。這樣長年積累,隨時可供將來的研究和教學之用。

研究寫作

我這裡要強調的是,設計論文首先應要求自己能在經驗層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貢獻,因為作為一個青年學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實實做經驗研究,最起碼可以在哪個層面上做出新的貢獻。但這不是說要只作經驗信息的簡單堆積,因為那樣無從區別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優秀的學術貢獻需要帶有明確的問題,經驗證據的目的是用來解決重要的問題,而問題的建立要靠經驗與理論的連通使用,不可只靠單一方面。最理想的狀況是通過新鮮的經驗證據來提煉新鮮的概念,用以解決重要的理論問題。而所謂理論問題,上面已經提到,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論的交鋒點,也可以是理論與實際的脫節點。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別關心的問題,因為那樣才會有驅動力,使自己作出長時期的持續投入。

這裡應該說明,尋找自己最想做而又是最能做的題目常常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我當年便因導師的影響而選擇了思想史的題目,並試圖為導師而挑戰當時佔美國首席位置的Joseph R. Levenson。後來才發現,自己無論在感情上還是能力上,都更傾向於關注普通人民,而又比較喜歡解答有關人們實際生活的問題,更合適做經濟史、社會史和法律史。但清楚認識這一點的時候已經近乎不惑之年了。基於以上的經驗,我自己一貫避免指定學生做某個題目,因為我認為這幾乎等於是在替他們找對象。做學問是個長時期的磨練,十分必要找到自己真正願意一生與之作伴的主題,但國內由導師包辦的做法仍然比較普遍,亟需改革。

在經驗證據上提煉新鮮概念

上面已經提到,一個好的方法是從經驗證據與現存理論的脫節點出發,與現存理論,尤其是經典性的著作,對話來澄清、推進自己的概念。最好是跨越不同流派的理論,因為同一流派中的論證,多隻關乎次級問題,而不同流派的交鋒點,常常是最為基本和關鍵的問題。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掌握單一流派的理論已經不容易,要求同時與不同流派對話,可能是過分苛求。但實際上,只掌握單一流派,常常會陷於不自覺地完全接受其預設前提,久而久之,甚至會以為是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真理」,因此陷入由意識形態主宰的研究。而且,通過不同流派之間的爭議,可以更清晰深入地同時掌握不同概念,並把自己的認識和問題提高到最基本的層面上。這方面中國的研究生其實具有比美國學生優越的條件。作為處於兩種文化衝擊下的知識分子,中國的研究生更能體會到理論與實際的脫節以及不同理論之間的交鋒。今天中國的研究生,幾乎不可避免地都是「雙重文化人」(見黃宗智《近現代中國和中國研究中的文化雙重性》),和美國一般研究生很不一樣。若能既不迷信普世理論,又不迷信自己的感性認識,這本身就是一個可資學術使用的重要資源。最後是通過嚴謹的經驗研究與高層次的理論問題意識的探討,來回反覆連接,由此才可能建立既是中國的也是現代性的學術,並為全人類建立一個不同於西方現代主義傳統的學術傳統。

相關焦點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鬱喆雋:網際網路學術閱讀和文獻管理
    四、不動筆墨不讀書如何要有目標地去規劃閱讀、有效閱讀和批判性閱讀呢?我認為必須要做讀書筆記,這才是拿到文獻後的正確的處理方式。我在讀本科的時候,有很多老師都跟我說過這句話,「不動筆墨等於不讀書」。我相信這句話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讀書筆記是你面對任何學術文獻的一個基本的環節。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巧用讀書筆記,將書籍變成財富
    讀書是一個和智者交流的過程,隨著閱讀量的增長,我們的自身水平也在提升,因此要學會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書籍。今天我們將學習怎樣將我們讀過的書變成我們的精神財富,建議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三、四、五章,一起來了解怎樣利用讀書筆記來讀書。
  • 《深度閱讀》:運用這7個技巧做筆記,積累屬於自己的讀書經驗
    這樣的閱讀方式,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一時的刺激過後,對於書中的思想內容和知識價值印象不深刻,記憶也只會停留在短期。深度閱讀者,以追求閱讀質量為目的,注重知識的轉化與價值體現,善於做讀書筆記。
  • 關於讀書、研究和論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筆者根據自己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長期培養指導碩士生,博士生的經驗,著重談談文科研究生怎樣讀書、怎樣進行學術研究、怎樣進行論文選題與寫作,供導師和研究生治學參考。
  • 研究生生活:文科研究生的讀書、研究和論文寫作
    提到研究生生活,一件大事絕對不能不提,就是論文寫作與學術能力的鍛鍊,在大學本科階段,大家就已經歷過畢業論文的寫作這一過程,那麼研究生的論文寫作、學術能力的鍛鍊又是怎樣的呢?本文為大家揭秘文科研究生的讀書、研究和論文寫作,深度好文讓我們彼此共勉。研究生核心學習生活,讓我們提前預知!
  • 研究生高效閱讀的五大原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筆者根據自己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長期培養指導碩士生,博士生的經驗,著重談談文科研究生怎樣讀書、怎樣搞科學研究、怎樣進行論文選題與寫作,供新導師和研究生治學參考。
  •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孟慶國副主任、力學科學處雷天剛處長、綜合與戰略規劃處張攀峰處長、軍事醫學科學院張西正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姜洪源教授、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副院長金仲和教授,以及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50餘名生物力學專家和青年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本次會議由浙大吳禹教授和李德昌副教授擔任會議主席。孟慶國副主任在開幕式上致辭。
  • 《溫家寶地質筆記》: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教科書
    為了讓這本書更嚴謹更適合年輕人閱讀,他謙遜地徵求了部分專家的意見,我有幸先睹為快。沒有想到,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比較枯燥難讀的地質筆記,竟然讓我這個外行愛不釋手,連夜細讀。   這本書有著筆記所特有的現場感,翻開書,仿佛跟隨著他的腳步走進了祁連山,邁進了地礦部。但是,這本書不僅是一部地質筆記。在描寫地質工作的字裡行間,也記錄著他青年時代的生活點滴。
  • 名師談:中學數學教師怎樣閱讀?
    熱愛閱讀的人,也是善於閱讀的。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講究閱讀的方式和技巧,中學數學教師怎樣閱讀呢?揚州萬廣磊:對於個人如何閱讀,我是這樣做的,(1)泛讀與精讀並用。一方面,摘錄可以促進自己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我們自己寫作時,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筆記本進行查找和引用。嘉興王勤:我想請教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閱讀時適當做一些筆記,不斷積累下來發現也記錄了不少可就是用的時候不知道具體在哪裡,感覺找不到一個好的方法進行整理。大家可有經驗分享?
  • 私募大佬歸江的讀書筆記:《愛因斯坦傳》-埃斯克森版
    基金商城1折起購   私募大佬歸江的讀書筆記:《愛因斯坦傳》-埃斯克森版  【導讀】上海信璞投資公司合伙人歸江的讀書筆記。  讀傳之樂   讀傳記就像壘個屬於自己的蠟像咖啡館,每一位名人從名字變成為一個鮮活的人,陪你喝茶聊天。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看一個青年作者說她平均一天一本書,而且看過的書她基本都記得。剛看到時特別疑惑,一天一本書已經很難了,而且還都能記得住是怎麼做到的呢?看到後來作者寫到她讀書都會做筆記,所以基本讀過的書都能記得,並且清楚知道書裡面的內容。起初疑惑我也做筆記呢,為什麼人與人的閱讀效率相差那麼大?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在做讀書筆記時,許多人都是書上有什麼,就摘抄什麼,其讀書筆記充其量只是一個摘抄本。有的人雖然記著讀書筆記,但只是在讀書時記下了,之後再也沒有翻過,更談不上去整理和複習,去應用了。這樣的讀書筆記絲毫沒有什麼用處,最終使讀書筆記成了一種形式和一種浪費。把書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知識,才能體現讀書筆記真正的價值和作用。那麼,如何記讀書筆記?
  • 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新東方網高考頻道為您整理最新的讀書筆記大全,讀後感,讀書筆記摘抄,以下內容是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讀書筆記範文請關注讀書筆記大全 點擊進入讀書筆記大全   讀書筆記怎麼寫?讀書筆記格式   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
  • 刑法學術史|我對陳興良教授的序跋的喜愛並不亞於他的正式著作
    陳興良教授擔任主編的著作,相當一部分成書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因逐漸喪失學術生命力而埋沒在了歷史長河中,閱讀序跋反而像是在提醒讀者這些著作的存在。當然,這些著作中也有不少獲得了市場和讀者的認可。在我看來,《刑事法評論》就像是刑法知識轉型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可以窺見過去20年裡刑法知識生產和學術共同體形成的過程,其意義不僅在於明晰學術發展的語境,更在於進行「學術上的憶苦思甜」。而要重溫這種轉變,直接閱讀主編絮語無疑是最為便捷的途徑。
  • 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2019年11月8-10日,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成功召開。本次研討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力學處和中國力學學會實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峰教授、宣守虎教授和清華大學馮雪教授共同擔任會議主席。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青年學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青年學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召開 2020-12-01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二屆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青年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2020年11月12-13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轉化醫學研究院、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青年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
    很多人認為讀書很簡單,畢竟只要識字就可以,其實並不是這樣,讀書也可以算是一個技術活。怎樣讀書最有效?6個讀書方法,供大家參考。1.讀書方法:讀書之前要明確目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指引你去執行。關於怎樣讀書最有效?
  • 提要鉤玄留指爪——讀《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有感
    2016年3月,《外文筆記》全部出齊,48卷,皇皇巨著一字排開,果然一座圖書館出現在眼前,能不令人激動?我於激動之餘,還想做兩點補充,寫下供同好者分享。  錢鍾書的閱讀和研究歷程  第一點看法是,蒙田隨筆《論隱逸》說:「我們要保留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猶如店鋪後間,建立起我們的真正的自由和最重要的隱逸和清淨。」
  • 市水利局青年黨員理論學習小組舉行讀書分享推薦活動
    11月30日下午,綿陽市水利局青年黨員理論學習小組舉行了「越讀越美麗」讀書分享推薦活動。市水利局局黨組書記、局長銀登春及在家的黨組成員和30餘名青年黨員參加了分享推薦會。會議由理論學習小組組長翟政東主持,青年黨員對自己喜愛的書籍及其內容梗概、分享推薦理由進行了精彩展示,分享推薦了《共產黨宣言》《改革開放實錄》《千秋功罪話水壩》《苦難輝煌》《我們仨》《長江之子——鄭守仁》《雀兒山高度——其美多吉》《易經雜說》《正面管教》等優秀書籍,既有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又有水利專業科普書籍;既有感動中國人物其美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