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院品牌的奧秘》一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這是國內首部全面系統闡述醫院品牌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創始人、中國醫院品質管理聯盟主席劉庭芳教授在序言中指出:「(作者)李慶先生從事醫院品牌管理研究和實踐20餘年,理論見識與實踐經驗極為豐富……通讀全著,理論深入淺出,觀點切中要害,文筆雋美流暢,案例旁徵博引,讀來引人入勝,如夏日清風,沙漠甘泉,不甚快哉。」
《醫院品牌的奧秘》作者李慶如今是醫院人文品牌的人氣大咖,曾受邀公益擔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醫院人文建設專委會秘書長,同時還是中國醫院人文品牌峰會總策劃、中國醫院人文管理路演大賽發起人等等。但幾十年前,他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但是,在接觸臨床一線的過程中,他發現醫療這個職業既簡單又複雜。簡單,是指面對患者,醫生的宗旨就是用醫術為他們的健康排憂解難;複雜,則是指醫生要面對的,除了醫學層面的問題,還有百態眾生不同的需求。
「醫院管理者勞心勞力,一線醫護人員的疲憊無力,患者的委屈不解,都是因為流程機制的不夠完善科學產生的,於是我開始認真學習研究醫院管理。」
2002年,李慶進入一家三甲醫院從事醫患糾紛處理和投訴處理、醫院品牌建設、職工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
「最開始是希望能夠將臨床路徑管理這一先進體系引入醫院管理實踐之中,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醫院在面對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最大的阻力和成本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服務者和服務對象之間的信任成本和磨合成本。」而這個信任必須要建立在四個字的基礎上:人文品牌。
那時,國內並沒有人專業研究過醫院人文品牌,在無任何理論參考之下,扛著很多人不解的眼光,李慶開始了艱難的先行探索。
他到過很多醫院、高校、研究機構、媒體、社會組織、博物館進行走訪交流,自費去各地觀察和總結學習他們的做法,自己親力親為地推行實踐。
隨著理論見識的提升和實踐指導的成功,他越來越受到國內醫療衛生界的認可和重視,作品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年度品牌活動最佳案例、中國醫院最具啟示案例獎等。
可是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幾年前,李慶開始在工作之餘通過「醫冠清瘦」這個微信公眾號和直播平臺與朋友們分享他對醫療品牌建設的觀察和心得體會,但是朋友們讀得、聽得還不過癮,紛紛鼓動他寫一本醫院品牌的專著。
在4年的準備過程中,李慶時常面對的是一個無人區,有時為了敲定一個詞語和一個證據,他要查閱大量的原著和不厭其煩地做數據模型。「寫書跟寫公眾號文章不一樣,寫書不僅需要可讀性,還需要前瞻性的理論深度和知識廣度,要麼不寫,寫就要寫良心之作,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考驗」。
從動筆到定稿,前後8稿,他笑稱上了朋友們的當,寫掉了三分之一的頭髮,但是他說:「我很慶幸在多年的折騰中窺見和掌握了品牌的真諦。長夜漫漫寒冷,內心激動火熱」。
2019年底,新冠疫情悄然來襲,猝不及防地打斷了李慶的修稿計劃,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去。
而這段難忘的經歷,也讓他更加清醒地檢視自己的著作:「疫情期間,我更感受到了人文品牌的重要性,寒冬裡給醫護人員的一杯熱茶、一碗熱面可能比那些空洞的話語和虛名浮利更能溫暖他們、鼓勵他們。」
李慶表示,疫情也暴露了醫院品牌的危機。
「那一段時間,所有醫院都在千篇一律地宣傳自家的抗疫事跡,但潮漲潮落之後,我們還能記得幾家?真正被記住的不是高大上的那些,而是方艙裡翩翩起舞的身影,是陪著患者一起看夕陽的金色背影,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就是人文溫暖,這才是品牌力量。」
醫院人文品牌建設,是未來醫院管理必須面對的課題,是四兩撥千斤的有為善舉。
新書名為《醫院品牌的奧秘》,而這個奧秘,李慶認為,就是「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成就人」。
而通過這本書,李慶希望讀者能明白:「醫院不是冰冷的機構,醫學不是冰冷的科學,人文不是高深的玄學,品牌不是功利的工具。再小的醫院,再渺小的個體,再差的環境,只要持之以恆地付出,就能做好人文,就能成就令人信服和讚嘆的品牌。」
與此同時,該書還用鮮活的實例告訴大家,品牌構建和運營和維護不是燒錢,不是比嗓門大和誰家錢多人多,不是追逐流量和噱頭,而是系統的、長期的潤物細無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