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開發全球首個超過500Wh/kg鋰金屬軟包電池

2020-07-30 能源新聞網


我國科學家開發全球首個超過500Wh/kg鋰金屬軟包電池

當下全球電動汽車快速發展使得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需求日益強烈。有鑑於此,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均設定了開發出能量密度高達500 Wh/kg的二次鋰電池發展目標。

經典的基於三元正極材料體系鋰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基於過渡金屬(TM)相關的陽離子氧化還原反應,但受限於陽離子活性容量,該類電池容量難以達到500 Wh/kg,而氧元素有關的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則有望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成為了目前二次電池體系研究的熱點前沿。

南京大學Haoshen Zhou教授研究團隊設計開發了一種穩定的、大容量基於陰離子氧化還原活性的正極材料體系,應用於鋰金屬(Li)軟包全電池,通過氧化鋰(Li2O)與過氧化鋰(Li2O2)之間的可逆轉化,顯著提升了電池器件的性能,首次獲得了超越500 Wh/kg的能量密度,且電池穩定循環100餘次後仍可獲得大於400 Wh/kg的能量密度,更為關鍵的是該電池鎳金屬的含量僅為1.59%(質量分數),遠低於傳統的高鎳三元正極,成本更低更適於規模化生產,對電池產業和電動汽車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相關的研究表明,在Li金屬電池正極材料的設計過程中,不局限於傳統過渡金屬氧化還原提供容量,利用Li2O與Li2O2之間的可逆轉化,能夠為正極體系提供很高的能量密度。理論計算得知,Li2O/Li2O2轉化的理論能量密度高達2565 Wh/kg。

為此研究人員利用溼化學法製備了Li2O基正極材料,同時為了提升無氧氣析出的「安全」充電深度,研究人員同時製備了匹配的鎳基碳合金導電催化框架(Ni-CAC)包覆Li2O形成Li2O@Ni-CAC電極體系,一方面有助於提升電池性能,另一方面有利於減少鎳金屬使用量降低成本。

接著以Li2O@Ni-CAC和Li為正負極,醚類溶劑為電解質組裝成完整的軟包電池,並開展電化學性能測試。原位氣相質譜和拉曼光譜實驗顯示,在充電過程中存在明顯的Li2O向Li2O2的轉化過程,且Li2O@Ni-CAC電極體系的可逆「安全」充電深度為750 mAh/g(基於Li2O活性物質質量),一旦超過這一數值就會出現不可逆的氧氣析出。

隨後控制充電深度不超過750 mAh/g,進行充放電循環測試,發現電池可以穩定可逆循環100餘次,且能量密度高達950 Wh/kg(考慮到所有電極材料質量的前提下,但不包括軟包外殼);而在計入軟包外殼後,電池依然獲得了超越500 Wh/kg的能量密度,達到了513.5 Wh/kg,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能量密度最高的軟包電池(計入整個軟包電池質量後),且電池穩定循環100餘次後,輸出能量密度仍然高於400 Wh/kg,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

相關焦點

  • 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採用固體電解質 能量密度高達500Wh/kg
    (圖源:greencarcongress)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鄭州大學、清華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手開發液體鋰硫和鋰硒電池系統(簡稱SELL-S和SELL-Se)。
  • 三元軟包撬動811能量密度300Wh/kg 磷酸鐵鋰和錳酸鋰逐漸被棄?
    據了解,在被遠景集團收購以前,AESC一直是以軟包錳酸鋰電池技術路線為主,自2009年以來已為全球35萬輛日產Leaf電動車提供動力電池配套;國軒高科則是磷酸鐵鋰路線的主要代表之一,早在幾年前動力電池市場可是磷酸鐵鋰的天下。如今,動力電池市場形勢大變,這兩家企業也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軟包。就連長期堅持方形電池路線的寧德時代也發力軟包電池。
  • 500次循環90%,2Ah電池300Wh/kg!韓國鋰金屬電池再迎新突破
    隨著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的持續增加,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在不斷的提升,目前採用三元材料/石墨體系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30Wh/kg-260Wh/kg,進一步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需要採用容量更高的正負極,例如NCM811和矽碳混合負極等,但是即便是採用了高鎳+矽碳的混合體系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很難突破350Wh/kg,而未來要達到500Wh/kg的能量密度唯一途徑就是採用鋰金屬負極
  • 【6.17鋰電快訊】500Wh/kg鋰金屬電池在合肥誕生*東風汽車與寧德...
    【國際領先 500Wh/kg鋰金屬電池在合肥誕生】6月15日,合肥啟迪科技城發布消息,入駐企業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近兩年時間的研發,實現了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500Wh/kg是一個標杆性的電池能量密度指標,而目前這家企業的450Wh/kg鋰金屬電池也已進入商業化量產階段。
  • 500Wh/kg高比能金屬鋰電池負極設計
    但是石墨負極的理論比容量僅為372mAh/g,嚴重的制約了鋰離子電池比能量的提升,因此該開發下一代高比能電池時人們將目光瞄準了金屬鋰負極。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石墨材料的十倍,電位僅為-3.04V,比石墨負極更低,因此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500Wh/kg不是夢,聚合電解質助力超高比能量鋰金屬二次電池!
    隨著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對於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廠家已經基本完成了300Wh/kg產品的開發,能夠滿足現階段電動汽車的需求,但是這也已經接近了傳統鋰離子電池體系能量密度的上限,繼續提升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 標準氫電極),是下一代高比能儲能電池的最佳負極材料。
  • 補貼政策首提能量密度指標90-120wh/kg,動力電池企業準備好了嗎?
    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高於85Wh/kg。專用車裝載動力電池系統質量能量密度不低於90Wh/kg。 這樣的能量密度指標對於電池企業來講是一個較高的門檻還是一個普遍能達到的水平呢?對此第一電動網作者採訪了電池專家和電池企業負責人。
  • 新一代鋰金屬電池能量密度500Wh/kg的重大突破
    6月15日,合肥啟蒙科技城宣布,經過近兩年的研發,安徽盟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一代50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500瓦時/千克電池能量密度是目前最高指標,公司的450瓦時/千克鋰金屬電池已經進入商業化大規模生產階段。合肥,目前已經成為了新能源電池產業的一片熱土。
  • 量產「在路上」 11家固態電池產業化追蹤
    在電池技術上,美國麻省固能(SES)解決了鋰金屬電池的循環和快充問題,其400wh/kg、1000wh/L以上的鋰金屬電芯能夠通過針刺,高溫等安全測試,循環500次以上;而衛藍完成300Wh/kg以上高鎳三元正極的混合固態電池設計開發,成功通過針刺、擠壓、過充、短路等濫用試驗,循環壽命達到1200次以上等。
  • 三元軟包崛起,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戰未結束
    三元軟包在高能量電芯方面有突出優勢,但成組為電池包之後,能量密度優勢有所折損。軟包、方形和圓柱的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之戰,還在進行當中。三元軟包:科研和市場表現都搶眼為了提高電動汽車續航裡程,動力電池業界一直期望持續提升能量密度。一個關鍵節點是2020年量產300wh/kg的電芯。
  • ...400Wh/kg!世界第一座鋰硫電池工廠開建 2023年開始每年生產500萬
    來自英國的OXIS能源公司日前宣布,將與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開發公司CODEMGE一起合作,在巴西建立世界上第一座鋰硫電池工廠。巴西NORDIKA Pharmaceutical公司將承建新鋰硫電池工廠機械布局相關的設計和工程,已經開始進行工廠的升級工作,涉及的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目標是到
  • 深度|車企降本增效意願強烈 國軒高科推出磷酸鐵鋰210Wh/Kg單體電池
    日前,國軒高科(002074.SZ)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在國軒高科科技大會上,向外界展示國軒210Wh/kg軟包磷酸鐵鋰電芯。業內分析認為,車企降本意願強烈,鐵鋰的優勢主要是原料可控,成本低廉,對電動車的大規模推廣有促進意義,鐵鋰市場佔有率可能會在2021年繼續提升。
  • 國軒高科科技大會:鐵鋰能量密度210Wh/kg新品發布
    圖為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展示磷酸鐵鋰210Wh/Kg電池新品在8日上午的大會上,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介紹了國軒高科2020年圍繞材料和系統集成方面的兩項重大創新產品:磷酸鐵鋰210Wh/Kg軟包單體電池和JTM電池。
  • 新型鋰空氣電池美國問世 能量密度超300Wh/kg
    為了使電動車充電一次能跑到誘人的300英裡以上,研究人員正在繼續開發一種「能呼吸」的電池,它有望在將來替代目前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研究人員日前在達拉斯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第247屆全國大會暨展覽會上展示了他們的成果。 日本三重大學的今西演之博士說:「鋰空氣電池質量輕,儲電量大。很多人希望將來能把它們用在電動車上。」
  • 國軒高科:210Wh/kg磷酸鐵鋰電池正式發布
    2021年1月8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暨供應商大會上,國軒210Wh/kg軟包磷酸鐵鋰電芯正式發布,這款電芯的容量55Ah、重量830g。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發布210Wh/kg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鐵鋰電芯能量密度已經去年底達到210Wh/kg,今年的目標是230Wh/kg。」2021年1月8日,國軒高科第十屆科技大會暨供應商大會上,其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這樣說道。大會上,國軒210Wh/kg軟包磷酸鐵鋰電芯正式發布,這款電芯的容量55Ah、重量830g。
  • QuantumScape固態鋰金屬電池
    這就是「固態電池」研發企業QuantumScape. 10年前由史丹福大學科學家Jagdeep Singh,Fritz Prinz和Tim Holme三人成立。 上市首日即受到市場追捧,首日漲幅超過36%,12月初,在公司展示了其電池突破技術之後,股加速飆漲,到12月底,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該股市值已漲到超過「477億美元」,較合併初始估值33億美元漲幅超過「13倍」,超過了福特等汽車製造商,以及松下和三星等電池巨頭。  這家在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大眾和比爾·蓋茨的投資,雖然現在已經上市,但未來「6年內」都不會有顯著收益的電池公司為什麼能受到如此追捧?
  • 固態電池有望提振遠期鋰市場空間,碳酸鋰供不應求仍然是2021年的...
    根據「中國製造2025」規劃,至2020年鋰電池能量密度要達到300Wh/kg,2025年為400Wh/kg,2030年為500Wh/kg,而根據鉅大鋰電的報導,液態電池能量密度上限或為350Wh/kg,難以滿足能量密度提升的最終要求。
  • 國軒高科發布兩款重磅新品:210Wh/Kg磷酸鐵鋰軟包電芯和JTM
    會上,公司發布重磅產品:210Wh/Kg磷酸鐵鋰軟包電芯及JTM革命性技術產品。  210Wh/Kg的磷酸鐵鋰軟包電芯,循環次數達3000周(軟包電芯,尺寸354*102*11.8, 0.33C電芯容量55Ah,電壓平臺3.2V,電芯重量830g,理論計算值為212Wh/Kg),超過了常規的三元523電池的水平,接近三元622的能量密度。
  • 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前瞻⑧:矽碳負極與鋰金屬負極產業化「競賽」
    負極|矽碳|鋰金屬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05 09:10:05 閱讀:300 在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開發中,矽碳負極和鋰金屬負極成為業內商業化應用研發的重點對象。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而矽理論比容量高達4200mAh/g,這意味著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
  • 衝擊動力電池第一陣營,億緯鋰能有看頭!
    鋰原電池是指以金屬鋰為負極,不可充電的一次性電池。根據正極材料不同,可分為鋰亞電池、鋰錳電池、鹼性鋅錳電池、鋰鐵電池。其中鋰亞電池較傳統鋅錳乾電池,在能量、保存時間、適用溫度上具有顯著優勢,常用於智能儀表、汽車電子等領域,是公司鋰原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接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