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讓人類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工業產品沒有出現之前,古人們的生活,令後世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肥皂傳入中國前,中國人是用什麼代替它的。
胰子,指的是豬羊等動物的胰腺。但在中國古代,它更多的是指一種由豬胰臟和草木灰等製成的複合洗滌用品。近代,人們直接把香皂、肥皂稱作胰子,天津、東北等地區都這樣稱呼肥皂。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胰子與現在的肥皂不是同一種東西。肥皂是西方人發明的,裡面添加了鹼,因此以前人們也叫肥皂為「洋鹼」。不過,胰子與肥皂的差別不是很大。它到底是怎麼製作的呢?
早在魏晉時期,就出現了一種名為「澡豆」的洗滌劑。唐朝的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記載了「澡豆」的製作方法。首先把豬胰腺中的汙血清洗乾淨,然後撕掉上面的脂肪,將其研磨成糊狀,再往裡面加入豆粉、香料等,攪拌均勻,經過自然乾燥後就成了可以用來洗滌東西的「澡豆」。迄今為止,都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想到加工豬胰腺,讓它變成一種洗滌用品。
在「澡豆」的製作過程中,研磨胰腺增強了裡面消化酶的滲出。添加進來的豆粉中含有卵磷脂和皂甙,前者有增強起泡力和乳化力的功效,不但增強了胰子的洗滌能力,還能滋潤皮膚。另外,因胰臟中含有脂肪酶和蛋白酶,所以它有複合分解汙垢的功能,與現在加酶的洗衣粉功效類似。所以,它是古代加酶低泡多功能洗滌劑,堪稱是古代最全能的洗滌劑。
起初,由於製作胰子需要大量的豬胰腺作為原材料,因此「澡豆」沒有被廣泛使用。只有少數上層貴族才用得起「澡豆」,普通老百姓想都別想。後來,人們在製作「澡豆」時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後又用蘇打或者草木灰代替豆粉,再往裡面加入熬好並冷卻的豬油,充分混合後,將其壓成塊狀或球狀,胰子就誕生了。
豬油在時熔融,提高了豬胰臟中脂肪酶的活性,它發揮自己的分解作用,將豬油分解為高級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和鹼性的草木灰發生皂化反應生成的脂肪酸皂,成了現代肥皂的主要化學成分。
胰子在化學組成上與現在肥皂十分接近,而且它加入了各種花香產品,讓產品種類豐富多樣,與現在的香皂頗為相像。所以,不得不佩服古人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