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在「生」和「老」上我們所能掌握的主動權並不多,因為生命是父母給予的,由不得自己選擇。而衰老是自然界演變的普遍規律,無法逆轉。但在「病」和「死」上,我們所擁有的主動權相對多一些,一個人病了可以通過人體免疫和治療進行康復,同時一個人也有權利選擇什麼時候終結自己的生命,以何種方式了結自己的性命。對於這種情況,人類給出的定義是「自殺」。
每個時期都存在人類自殺的情況,相比起人類,動物自殺的現象較為罕見,因為對它們來說生存就是本能和使命,且人類在社會上、學校裡、家庭中所面對的壓力是動物無法體驗的。但也不能將所有主動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看作是「自殺」,因為有些身患重病的患者在生命盡頭確實不想再經受痛苦,於是會選擇「安樂死」。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通過法律將安樂死規定為合法的,因此國外也出現不少提供安樂死的服務。
目前,最為常見的安樂死辦法是接受者服下或者注射致命藥物,然後逐漸陷入沉睡,最後離開這個世界。但也有腦洞大開的人想出了另類的安樂死方法,例如來自英國的一位設計系博士朱利昂娜斯·吳邦納斯就提出了讓坐過山車代替注射藥物從而完成安樂死的過程。朱利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的這一靈感源於遊樂園裡的刺激項目過山車,他認為準備接受安樂死的人在死前還能感受一次快樂,這應該是人生最後一次獨特的體驗。
於是,朱利就動起手來設計他的「安樂死過山車」。根據他的介紹,完成一趟形成至少需要三分鐘的時間,其中還涉及了連續七個360°大迴環,而且最高的高度達到487米。不少人認為,這一系列設計會使得不少原本準備接受死亡的人突然產生了畏懼感。如果有人在乘坐安樂死過山車的過程中反悔了,那豈不是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嗎?不用擔心,朱利考慮到了這一點,在座椅上安置了一個暫停按鈕,只要當事人後悔了,按下按鈕過山車就會停下回到原位。
朱利的設想經過媒體的宣傳受到了公眾的熱議,但不少科學家對他的設計表示質疑和批評。部分科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在受到極度刺激的情況下很難再產生快樂的感覺,因此讓死者生前在體驗一次快樂這種說法並不成立。相反,坐過山車的人在爬上最高點的過程中體內的激素水平開始出現異常,到了大迴環環節會讓人體產生極度的頭暈噁心感,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視網膜脫落。
對於喜歡刺激項目的朋友來說,這可能是一次新奇的嘗試。但筆者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嘗試,因為它給人體造成的痛苦要比快樂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