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來臨,保溫杯成為全民養生的標配。
喝茶要熱飲,有些茶友日常圖省事兒,直接用保溫杯加些茶葉進去,沒事呷一口,暖暖的,很貼心。
也有嗜茶的人,出門在外時渴望能隨時喝上一口熱茶湯,隨手備個保溫杯,似乎也是個好選項。
然而,市面上也有類似「保溫杯泡茶會析出重金屬」,「常喝等於慢性自殺」等等的傳言。
一時間,茶友們舉「杯」不定......
保溫杯可以直接用來泡茶嗎?
首先:肯定是可以的。
關於「保溫杯泡茶會析出重金屬」這樣的說法,早就被一些權威機構證明是缺乏科學根據的。
只要是材質合格的保溫杯,不管是用來喝水還是泡茶,對健康都沒有什麼影響,更不是危言聳聽的什麼「慢性自殺」。
其次:非必須或條件有限,還是更建議使用蓋碗、壺、玻璃(瓷)杯、飄逸杯等茶具衝泡品飲。
只因為:保溫杯泡茶最大的弊端,在於對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的不良影響。
有衝泡經驗的茶友都知道,茶葉不宜長時間浸泡,尤其是高溫悶泡,易導致茶葉中的活性物質和芳香物質被破壞,茶湯顏色發暗,香氣散失,滋味濃重苦澀。
市面上的保溫杯,大都是通過密封的方式來達到保溫的效果。保溫杯泡茶,茶葉長時間悶泡在密閉的熱水環境裡,茶葉中的維生素更易損失,芳香變淡,同時茶葉中的酚類、鹼類等物質大量析出。
一方面降低營養價值,另一方麵茶葉應有的口感和體驗也會下降。
總之,保溫杯泡茶,並不會有什麼健康上的危害,但對茶葉的風味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如果條件有限,且對口感要求沒有那麼細緻,寒冷天氣裡喝茶,使用保溫杯也未嘗不可。
此外,還有一個「折中」的方案推薦給大家——提前用玻璃壺衝泡好茶水,濾掉茶葉,茶湯趁熱倒進保溫杯裡,外出時攜帶品飲。
(考慮到持續高溫對茶湯的口感影響,仍然建議較短時間內飲用為佳)。
揚長避短,保溫杯泡,可優先選這些茶
白茶類:如春壽眉、白露茶、有年份的老白茶等。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工藝簡約,天然去雕飾,日常飲用,可泡可煮。
不同的衝飲方法下,甘爽自然,或清或醇,風味各異。
一般來說,原料採摘相對粗老的壽眉、秋白露茶,更適合保溫杯泡茶時選用。尤其陳放三年以上的好品質老白茶,用來悶泡甚至煮飲皆可,香、糯、甘、滑。
而原料細嫩、年份較新的白毫銀針、牡丹等,用保溫杯衝泡時,投茶量要少一點,且水溫不要太高,儘量減輕「悶熟」,降低苦澀味,從而獲得比較好的風味。
老黑茶、普洱茶:如六堡老茶婆、安化黑茶、熟普等。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具有越陳越香的品質,茶香濃鬱,滑潤甘甜、滋味醇厚。
對於黑茶中的安化黑茶、六堡茶,喜歡悶泡品飲的茶友很多,他們認為悶泡口感更加醇厚,韻味十足。
而傳統工藝六堡茶中的老茶婆,六堡當地茶農最傳統的飲用方式就是用大茶壺悶泡著喝,解渴的同時,還有極好的祛溼保健功用。
所以,這類存放時間較長的老黑茶,用保溫杯來泡也並不會太影響它的口感。
保溫杯泡茶,這些細節要謹記
選用質量有保證的保溫杯
這是健康飲茶的大前提,不容忽視。
投茶量少一點
根據個人的口感,投茶量沒有絕對的標準。
本著提倡「淡飲」的喝茶準則,茶水比可參考1:120左右。
避免久泡
即便是用蓋碗、壺泡法喝茶,我們一般也是建議現泡現喝。
同樣,在外出、泡茶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無論是用保溫杯泡茶,還是把茶泡好後裝進保溫杯,仍然建議不要長時間浸泡或久置。
經常清洗保溫杯,避免茶垢
出於清潔衛生的考慮,泡茶、喝茶的茶具都要及時清洗乾淨。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茶書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 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