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遭遇問題玉米 700畝玉米光長個不結籽

2020-11-23 騰訊網

看著被問題種子禍害的玉米地,張文鋼心中五味雜陳

部分玉米棒子上只結了稀稀拉拉幾顆玉米

問題玉米種子的包裝袋

  民以食為天。播種、耕耘、收穫……一代又一代的農民在土地上種下一茬又一茬的希望,收穫著一個又一個的滿足。但2010年這個豐收的秋天,對文水縣青高村的農民來說,卻是一個充滿淚水和無奈的季節。面對收穫在即的玉米地,他們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春夏兩季幾個月的流汗勞作,換來的不是滿倉滿囤的豐收喜悅,卻是田裡只長稈不長粒的深深絕望。

  「鐵稈」玉米的秋天

  文水縣城往東北方向,道路兩側連綿成片的玉米地,在夕陽下閃著金黃色的光芒。中秋時節,已經有人在收割,鐮刀整齊地將這片金黃切出一個個美麗的豁口。

  文水縣下曲鎮青高村的一塊地頭上,堆放著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地的主人老張(化名)還在抱怨收成不好。「一畝也就能打個一千三四(斤),但比起韓立元他們來,我這個收成好多啦。村裡三十多戶人家用了有問題的種子,一畝能打五百(斤)就不錯了。」記者拿起一個玉米棒仔細看了看,老張家這種叫「先玉335」的玉米個頭不是很大,但玉米粒修長飽滿,長勢還算不錯。

  老張所稱的韓立元種著60畝玉米,高高低低地長在村子東北,至今無法收割。地裡的玉米也叫「先玉335」,但玉米稈子上,能找出的最大的棒子才和老張家中等的差不多,而大多數的稈上,要麼不結棒子,要麼小而醜,還有很大一部分,扒開幾近風乾的皮層,裡面的棒子上只結著可以數見的幾粒圓乎乎的玉米粒。

  「看!都沒有幾粒玉米,這一畝裡有百分之二十五是真種子,其餘百分之七十五都是問題種子。只長稈子不長粒。我們都把它叫做『鐵稈』。全村三十七八戶人家總共七八百畝都用了這樣的種子。」57歲的張文鋼一排一排地扒開「鐵稈」玉米,給記者看那少得可憐的玉米粒,悄悄地擦拭著要奪眶而出的淚珠。

  張文鋼生活得不容易,家裡連個大門都沒有。剛供出兩個大學生,今年,最小的姑娘也上了大學。全家人就指著地裡這點收入過活。誰知,今年種了20畝玉米,落了個這樣的結果。張文鋼的媳婦告訴記者,村裡買了問題種子家的女人們沒有幾個不哭的。因為這20畝種子,張文鋼夫妻倆互相埋怨,沒少生過閒氣。但氣生過了,地裡的玉米還是那個樣子。

  「我們只能去找賣種子的張連維,問題種子利潤大,為了多掙點錢,他害了多少人。這是不是犯法?」韓立元不理解,為什麼銷售問題種子的張連維對村民們的損失不理不睬,卻至今啥事沒有。

  問題種子的由來

  青高村是文水縣有名的糧商聚集地。30年前,剛剛改革開放時,這個曾經是全鄉最窮村子的村民們就把目光瞄向了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糧食。從開始時三五結伴販賣糧食,到後來把糧油店開滿了大城市的街巷,直至開糧食加工廠專賣店。青高村的人們因糧得益,因糧而富,所以無論他們的生意如何遍布全國各地,村子裡每家每戶的田地裡依然少不了辛苦勞作的村民們。

  最近幾年,因為玉米的經濟效益較高,大部分村民都把自己家裡及租來的地種上了玉米。有精明的村民也開始進回玉米種子販賣給大家,張連維就是其中之一。2009年,在村裡開小賣部的張連維給村民們推銷一種號稱「高產先鋒」的「先玉335」玉米種子。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村民們購買了這種種子播種到地裡。這一年的秋天,這個高產先鋒沒有讓村民們失望。從剛開始吐芽就綠油油地討人喜歡,等到了收穫季節,地裡的玉米稈粗葉壯,大大的玉米棒上結出的玉米顆粒飽滿。收穫時節,村民們心裡都挺高興。顆粒歸倉後,一計算,平均每畝地的產量都在七八百公斤以上。

  去年「先玉335」的豐收,讓村民們記住了這個牌子。今年春種還沒開始,張連維就在村裡的廣播裡稱,要預定玉米種子的趁早,這種種子很緊缺,如果現在定,每袋價格95元。雖然知道張連維經銷種子並沒有得到相關部門批准,但由於張連維掌管著村裡的水井,大家怕不買他的種子,會在澆地時受到刁難。於是,不少村民都在張連維處預定了玉米種子。此後,隨著春播的到來,這種種子很是緊俏。張連維所賣種子的價格一度漲到了100餘元不等,甚至有人出到了每袋115元才買上了種子。讓村民們有點奇怪的是,別人的種子缺,但張連維這裡卻從來不缺。

  村民們花高價購買玉米種子,無非是希望今年玉米的收成能更好一點。一次性種植了60畝玉米的韓立元,把今年收穫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先玉335」這個高產先鋒上。但是,讓他和妻子沒有想到的是,買回的種子種到田裡,吐芽時就比別人的慢且小,村民們自忖是不是肥沒施到,或者節氣不好。於是加緊施肥、鋤草,可是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地裡的玉米還是不像去年那樣長勢喜人。

  與韓立元一樣,張文鋼在四五月份玉米出苗時就發現了異樣,玉米苗有的大有的小。按照種子包裝袋上的查詢網址輸入防偽碼查詢,數據顯示錯誤。打上面的免費電話,被告知是空號。村民們立即找到張連維詢問,而張卻不願意承認是種子出了問題,他拍著胸脯保證,種子都是從縣種子公司的經銷站進的,質量不會有問題。也許是因為天旱等因素造成的也不一定,再過上段時間就會轉變。

  七八月份時,種了張連維所售種子的人家,地裡的玉米高的高低的低,到了授粉時節,因為植株高低不等,依靠風吹傳播授粉的玉米,難以授粉,沒有授粉的玉米停止了生長。張文鋼天天泡在地裡,每天送肥送料,下大雨還在地裡看授粉情況,澆地澆得腿疼得不能動,蚊子咬得他全身都是膿包,但地裡的玉米仍是越看越不長。去找張連維,沒去幾次,人家就躲了起來。村民們只好聯合起來,到縣農業局去報案,並且找到文水縣委、縣政府、縣公安局。有關部門派人到地裡照了幾張相後就再沒了動靜。

  等到9月初,滿打滿算再有不到一月的時間就到玉米的收穫季節了。可是韓立元地裡的玉米,棒子稀稀拉拉不說,棒子上的玉米也是一顆不挨一顆,少得可憐。更多的玉米是光長稈子不長粒。看著滿地辛苦培育出的玉米秸稈,韓立元的妻子張轉梅拿著空空的種子袋在地頭哭了個昏天黑地。

  巨額損失誰賠付

  「同樣品牌同樣類型的種子,種植時節和方法也與去年一模一樣,甚至比去年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可是種出的玉米卻與去年有天壤之別,去年飽滿喜人,今年有稈無粒,不是種子出了問題是什麼?」村民們無奈地問道。

  在村民們保存的種子包裝袋上,記者看到,包裝袋的正面列印著大大的「先鋒」標誌,下面寫有「先玉335」號的字樣。側面寫有「中美合資敦種先鋒」字樣,廠家是甘肅省敦煌種業先鋒良種有限公司。一小袋種子有8000粒,能種兩畝玉米。但用了「先玉335」真種子的農民稱,他們從下曲買來的種子包裝袋上顯示的卻是另一家公司的名字。據說,現在「先玉335」的種類較多,「搞不清真假」。

  據張連維稱,其種子都是從相鄰的上河頭村潘開壽處所進。而村民們稱,潘開壽並不止給張連維一人送貨,事發後,其已被公安機關控制,但賠償的事卻沒有結果。看風聲過去,張連維又出現在村裡。他自稱是受害者,他也種了一百畝這樣的玉米。但村民們堅信,當初張連維一定知道種子不好。他並沒有告訴村民,而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將批發價遠低於真種子的問題種子以高價賣給了村民。「真種子一袋也就三五元的利潤,而問題種子能掙三四十元。」韓立元稱。事件發生後,村民們了解到,文水縣武澇村的300多畝地也種了問題種子,但該村農戶發現種子有問題之後,找到相關部門做了鑑定,經銷商賠付了相應的種子款,他們及時進行了補種,從而避免了損失。這讓聽信了張連維的保證,一直等到玉米吐穗才發現大勢已去的村民們後悔莫及。

  發現種子有問題之後,村民們要求有關專家前來鑑定,8月底,經文水縣農業局種子站邀請,山西省農科院的專家來做了一次鑑定,最後稱損失達到百分之四十五。這一結果與村民們的估計相去甚遠,於是,他們要求重新鑑定。9月15日,在上百名村民的圍觀下,村民代表與鄉、村領導及文水縣農業局種子經銷站的領導一起,在名叫鹽池則的真假種子兩塊地裡,各取樣0.05畝,現場收割,現場鑑定。真假「先玉335」樣品產量結果表顯示,張俊剛種了真種子的地裡,折算的畝產量為827.2公斤。而韓立元種了問題種子的地,折算的畝產量僅有260公斤。產量相差達到567公斤。如果按一公斤兩元的市場價計算,種了問題種子的村民每畝地的直接損失達到了1200餘元。按700畝計算,僅青高村一村經濟損失就達到84萬元。

  韓立元表示,自己用作樣品的地,還是自己精心侍弄過的,光澆水就澆了兩次。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畝地澆一次70元,複合肥一袋120元,農家肥200元,種子帶耕地90餘元,追肥一車雞糞200餘元。鋤草收割澆水等的僱人花費不算,一畝地上的投入,最少也在700元以上。現在問題種子種出的玉米按最好估算,一畝能收入1000元。等於自己多半年的辛苦都白費了。

  文水縣種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假「先玉335」種子坑農的事他們也聽說了,但農民並非在種子公司的經銷點購買的種子,出現這種後果與他們無關。

  這幾天,正是收穫的時候,為了討個說法,韓立元們依然奔波在路上,但讓他們傷心失望的是,他們多次找過文水縣政府及相關部門,除了9月21日,一位分管農業的副縣長讓他們放心等待後,他們再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據了解,今年8月,山西省剛被中央列入種植業保險試點省份。根據玉米、小麥生長期內所發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種子成本、化肥成本、農藥成本等),山西省確定玉米每畝保險金額為260元,費率為7%,保費為18.2元;小麥每畝保險金額為300元,費率為5%,保費為15元。保費將由中央、省、市、縣財政和農戶按照40%、25%、10%、10%和15%共同承擔。

  但記者同時了解到,韓立元們的這種情況,並不在種植業保險的責任範圍之內。一位受訪者表示,這麼巨大的損失,讓經銷者一人負責並不現實,在積極追查問題種子的來源,追究造假者和知假售假者的民事刑事責任的同時,損失最好是政府能夠承擔一部分,其餘的由經銷者和農戶按比例予以承擔。(記者 張海鷹 三晉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山西部分地區大老鼠絕跡被指與轉基因玉米有關
    榆樹、北京 一直深受鼠患之苦的山西農民劉旻(化名),現在卻為當地老鼠絕跡而感到不安。  劉旻是山西晉中張慶鄉農民,家裡種了十來畝玉米。「過去,家裡的老鼠經常是竄上竄下的,需要買劇毒的鼠藥,從3年前開始,我突然發現即使不放老鼠藥,也少有老鼠吃家裡東西了。」劉旻說。  為此,劉旻開始觀察村裡的老鼠情況。他跑去問糧食加工戶,這位農戶磨各種雜糧,他說也不見大老鼠(體長和尾巴均超過10釐米的老鼠)。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近年來,農民把這些水稻田都改為了玉米田,在農村我們把這種做法叫做「拉旱「,我們都知道玉米的價格是偏低,水稻的價格是玉米的三四倍。可是農民為什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呢?是農民沒文化,不會算這個帳嗎?當然不是了。
  • 山西吉林局地多種動物異常 疑禍起轉基因玉米(組圖)
    劉旻是山西晉中張慶鄉農民,家裡種了十來畝玉米。「過去,家裡的老鼠經常是竄上竄下的,需要買劇毒的鼠藥,從3年前開始,我突然發現即使不放老鼠藥,也少有老鼠吃家裡東西了。」劉旻說。  為此,劉旻開始觀察村裡的老鼠情況。他跑去問糧食加工戶,這位農戶磨各種雜糧,他說也不見大老鼠(體長和尾巴均超過10釐米的老鼠)。
  • 山鼠偷吃玉米農民防不勝防,山西8旬老人用12個酒瓶解決問題
    金秋季節,農民到了收穫的時間,玉米稻穀收回家中後儲藏便是一個問題,最多遇到的就是鼠害,特別是山西省中條山腹地農村,老鼠和山鼠經常偷盜農民的糧食,農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對付它們,不用花錢的妙招也是與時俱進,今天我們看看垣曲縣農民用的啥神器。
  • 豹貓偷雞豬獾偷玉米 植被恢復引來動物害慘農民
    在保護環境和保護野生動物的同時,如何減少農民的損失,成為當地百姓關注的焦點。  現場:豬獾啃棒子糟踏玉米地  梁家村是井陘縣天長鎮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村中耕地都是依借山勢平整出來的一塊塊梯田地。由於缺水,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
  • 「迪卡667」玉米新品種山東推廣超10萬畝
    在觀摩會現場,展示田分布整齊,挺拔俊秀的春玉米稈上擎著厚實的玉米,長勢喜人,不少人發出了嘖嘖的稱讚聲,並對這一新品種產生了極大興趣。據了解,這片觀摩地的主人名叫胡壽昌,他今年種了60畝春玉米,品種全部都是「迪卡667」。「『迪卡667』苗期旺,出芽率達到了95%以上,高密度5000株/畝左右,從出苗到成熟只需要95天,抗倒伏能力強。」胡壽昌說。
  • 河北10萬畝水稻田改種玉米(圖)
    本報訊據《燕趙都市報》報導,從2007年春季起,為保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的水量水質,河北省承德市灤平、豐寧,張家口市赤城三縣200多個行政村的農民將不再在潮河流域種植水稻。  這項被稱為「退稻還旱」的工程,涉及良田10萬畝,10萬畝原有的高產田水稻將全部改種玉米等耐旱農作物。
  • 以旱制旱 四川水田改種玉米
    ,忙著把玉米苗周圍的雜草除掉,準備給玉米苗施肥提苗。而在去年,張慶英家的這塊水田還種著水稻,今年春旱,張慶英在當地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把這塊水田改成旱地,種上了玉米、春洋芋等旱作作物。   沿318國道在嘉陵區西行,許多過去的水田變成了如今的旱地,玉米苗、春洋芋苗長勢喜人。地處川東北丘陵區的嘉陵區,今年發生嚴重的春旱。面對旱情,嘉陵區號召農民水路不通走旱路,今年的春耕來得特別早。
  • 劉江:在「甜玉米之鄉」種黑玉米
    青銅峽雖被譽為「甜玉米之鄉」,長年以來的種植模式卻還是老一套。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江了解到有機富硒黑玉米的市場銷售前景不錯,便決定把它引回老家種植。  有機富硒黑玉米在100畝的試驗田裡大獲豐收,從此劉江正式投身鮮食玉米行業,目前有機玉米自種面積已達3000畝。他還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帶動2000多名農戶走向致富路。
  • 玉米苞谷上長的「黑包」,遭農民痛恨,卻有人一斤賣60元
    玉米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一種雜糧,我們家煮飯都會摻兩把玉米粒,更不用說在北方,玉米可是最主要的作物之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種植這種農作物,而且一種都是好幾畝地,就和南方種水稻的地位是一樣的,但是不是所有人每次都能夠照料農作物順利長大的,總是會發生各種災害,尤其是玉米這種農作物,經常就會出現一些危害生長的害蟲,每個季節的災害還都不一樣
  • 玉米價格又上漲了,最新玉米收購價多少錢一斤?農民要知道
    昨天回到家裡,聽到我媽對我爸說,最近玉米價格又上漲了,馬上就要突破1.3元,2個月前賣的1.1元,現在想想是賣虧了。我安慰我媽說,你一共也就1000多斤玉米,就算一斤多賣1毛錢,一共也才多賣100元,我媽說100元不是錢啊?買成豬肉也能吃幾天呢?
  • 河北10萬畝水稻改種玉米為北京節水6000萬立方米
    為保首都供水,今年起,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10.3萬畝水稻全部改種玉米。此舉每年可為北京節水6000餘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蓄水量,北京市財政每年補貼「退稻」農民4635萬元。    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是密雲水庫上遊水源地,水稻是當地主要農作物。
  • 被疑給電子秤做「手腳」 4收玉米男被堵截
    年一畝地至少能產700斤玉米,今年卻只稱了500餘斤,這讓剛賣了玉米的孫女士怎麼也想不通。次日,村中傳來消息,一夥收玉米的人被懷疑用遙控器控制電子秤計量,在其他村被堵截,她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事件:每畝地比往年約少200斤  孫女士家在興平市西城街道辦冉莊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
  • 水稻成為改種首選 引增玉米深加工企業
    玉米種植各項成本如下,地租去年400元/畝,今年200元;種子一畝4斤,單價17元/斤;化肥包括底肥和追肥110元/畝;農藥15元/畝,收穫45-55元/畝,灌溉100元/畝,補貼全部統計在內不超過170元/畝。  其反映今年玉米種植之後天氣較為乾旱,玉米出苗晚,生長發育慢,苗高不及去年的一半,我們考察時其正在給玉米地抽水灌溉。
  • 玉米突破2900,部分農民高興,但存在2個極大隱患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很多農民朋友都注意到,最近玉米的價格再次上漲起來,尤其是在山東地區,已經上漲到2900元每噸,整整比上一周上漲了,每噸45塊錢,和去年同期相比較,上漲了746元每噸,玉米價格的上漲也讓很多農民朋友比較欣慰,畢竟這也是有史以來玉米價格最高的一年。
  • 雜草沒死,玉米卻被打死了!詳解玉米苗後除草劑怎麼用?
    近日有農戶朋友在後臺諮詢玉米雜草防治的問題。影響玉米除草效果的原因很多,如溫度、用藥濃度、施用方法等。有時還容易產生藥害。關於這些問題,今天就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 1.
  • 玉米價格處於高位 農民和經紀人出售玉米積極性高
    當前,國內的玉米價格處於高位,為了穩定市場供應,截至11月底,國家已經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萬噸。玉米價格波動對於下遊飼料加工企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受去庫存周期基本結束、玉米供需趨於平衡等因素影響,目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同比漲幅37%,已處於歷史高位,秋糧上市後,國內玉米收購價格高開高走。 專家表示,今年玉米再獲豐收,前期成交的臨儲玉米和一次性儲備玉米仍在繼續出庫供應市場。
  • 東北玉米一片紅,雨雪成為價格助推器,但嘔吐黴素超標卻成隱患
    市場玉米需求旺盛,成為了全國玉米價格的助推器。據了解現在山東地區大型玉米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了2600元/噸以上。面對這樣的價格,作為農民的孩子,我也為農民朋友們感到高興。但,最近與部分糧商溝通後,卻的知一條消息。最近因為東北雨雪天氣頻發,部分農民因為玉米儲存不當,導致很多玉米出現嘔吐黴素超標的現象。這使得本應喜獲豐收的一年,玉米卻無人收購。
  • 玉米行距、株距、密度怎麼算?有個方法很簡單
    玉米(大部分農作物)是分行種植的,分為等行種植和寬窄行種植。玉米的株距(有的農民叫壟距)是指每行玉米裡面相鄰兩株玉米的距離;玉米的行距是指相鄰兩行玉米的距離。
  • 2590畝轉基因玉米大案爆發!行業龍頭被查處,高管遭羈押
    更重要的是,登海種業在公告中稱,2590畝轉基因玉米系「誤種」,但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超過2000畝的規模確實很大,從試驗的目的性來說並不正常,背後可能是「逐利行為」,試圖將這批種子拿到市場上「偷偷售賣」。  兩次「誤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