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成為改種首選 引增玉米深加工企業

2021-01-07 和訊期貨

  2017年春季大商所黑龍江農產品(000061,股吧)考察西北線

  西北線一組:範紅軍、徐海峰、範婧雅、姜威、席海傑

  2017年6月10日,是大商所黑龍江考察的第五天,我們西線考察隊員從莫力達瓦旗出發,途徑甘南,到達齊齊哈爾,對當地的玉米大豆種植、出苗和農田土壤情況進行了測量和調查,沿途採訪種地農戶,並與齊齊哈爾市農委相關領導進行深入交流。

  第一站 莫旗小莫丁 孫姓農戶

  其反映,自有土地40畝,全部種植玉米,未改種大豆,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大豆單產較低,每畝200斤,玉米單產1000斤;其二是大豆價格較低,去年售價1.7-1.8元/斤,玉米潮糧價格0.4元/斤,玉米10畝(當地稱之為小垧)自有地收益1000元左右,高於大豆。

  玉米種植各項成本如下,地租去年400元/畝,今年200元;種子一畝4斤,單價17元/斤;化肥包括底肥和追肥110元/畝;農藥15元/畝,收穫45-55元/畝,灌溉100元/畝,補貼全部統計在內不超過170元/畝。

  其反映今年玉米種植之後天氣較為乾旱,玉米出苗晚,生長發育慢,苗高不及去年的一半,我們考察時其正在給玉米地抽水灌溉。

  表1莫旗小莫丁玉米採樣數據


  第二站 莫旗漢古爾河鎮 武姓農戶

  其反映,去年自有加上租地共計100畝,全部種植玉米,今年全部耕種面積130畝,其中90畝大豆,40畝玉米,改種原因有二,其一是去年玉米不賺錢,去年收穫玉米800斤/畝,玉米售價每斤0.4元/斤,加上國家補貼140元(聽說160元,目前實際發放140元)總體打平;其二是聽說國家政策更多支持改種大豆。

  玉米種植各項成本如下,地租去年350元,今年120元/畝;種植3斤/畝,每斤22元,合計66元;化肥40斤/畝,單價130元,合計52元;農藥11元;收穫費用45元/畝,去年抽水灌溉三次,所耗油費80元/畝。

  其還反映,當前玉米長勢不太好,主要受種植之後低溫乾旱天氣的影響,但大豆長勢不錯,主要原因是玉米出苗之後先長莖葉,而大豆先紮根,可以更好吸取土壤水分,其預計今年大豆畝產能打到300斤/畝,且預計今年新作大豆售價不會低於1.9元/斤。

  表2 莫旗漢古爾河鎮玉米採樣數據


  第三站 齊齊哈爾市農委 某主管幹部

  根據其提供的種植面積數據統計如下表3,玉米種植面積繼續下降305.7萬畝,大豆增加158.8萬畝,水稻增加71萬畝,其他如雜糧雜豆、經濟作物及果蔬增加75.9萬畝。究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臨儲逐步取消玉米價格下跌之後導致種植收益的持續下降(見下表四),從這個角度看水稻成為改種首選,因其仍受臨儲收購價政策保護,且其單產相對穩定,種植收益居首,當然,由於其受水源限制,日前走訪地區更多依賴打機井抽水灌溉;其二是國家補貼政策引導,據了解,今年大豆補貼政策將繼續傾斜,補貼額度將高於玉米,此外,黑龍江還有作物輪作補貼,玉米改種大豆、水稻及其其他作物均可以享受補貼,但其中要求未來三年不得種植玉米,只能種植其他農作物;其三是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齊齊哈爾市就積極引導農戶種植馬鈴薯、果蔬、藥材及飼料作物。

  表3 齊齊哈爾市農作物種植面積變化情況 單位:萬畝


  表4 齊齊哈爾市農作物種植成本與收益統計 單位:元/畝


  其反映,去年齊齊哈爾市玉米總產量大約700萬噸,截至3月15日,全市農民玉米餘糧銷售690萬噸,佔商品量的97.2%,其中:兩家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88.2萬噸,區域內央企收購14.3萬噸,國有糧食企業收購37.4萬噸,社會多元主體收購199.8萬噸。另外,中儲糧直屬庫收購一次性儲備玉米119萬噸。

  其還反映,考慮到該市為黑龍江玉米主產區,再加上臨儲庫存較大,積極引進玉米深加工企業到當地落戶,目前已經落實的有兩家,其中山東阜豐集團計劃新建年加工300萬噸玉米的澱粉加工產能,今年2月籤約,目前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產能將投入運行;四川鴻展計劃在訥河新建33萬噸食用酒精產能(100萬噸玉米加工產能),甚至計劃在後期繼續新建9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加工產能。

  最後,其個人表示,不看好大豆和玉米價格,其中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之後,需要相應消費來匹配,但由於國產大豆種植成本顯著高於進口轉基因大豆,目前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玉米則主要是臨儲龐大的庫存需要去化,且其中很大部分即將成為超期存儲玉米庫存,這部分玉米庫存可能低價拋儲,根據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農戶種植的玉米售價亦很難有大幅上漲,預計在未來2-3年內仍將維持在0.7-0.8元/斤之間。

(責任編輯:陳姍 HF072)

相關焦點

  • 不能種水稻就改種花生玉米
    目前武漢市累計已投入人力約50萬,資金2.4億元,引調水資源近4億方,受益農田138.59萬畝,搶種(栽)早稻70萬畝、搶栽中稻28.3萬畝,搶育中稻秧8.6萬畝,改種中稻2萬畝,幫助組織購銷農產品800萬公斤。據氣象部門預測,後期武漢還將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冬春連旱已經發生,若出現冬、春、伏3旱相連,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
  • 河北10萬畝水稻改種玉米為北京節水6000萬立方米
    為保首都供水,今年起,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10.3萬畝水稻全部改種玉米。此舉每年可為北京節水6000餘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中型水庫蓄水量,北京市財政每年補貼「退稻」農民4635萬元。    河北省灤平、豐寧、赤城三縣是密雲水庫上遊水源地,水稻是當地主要農作物。
  • 閩清四成受災水稻田地復耕 改種大豆玉米等作物
    記者昨日從閩清縣政府獲悉,受颱風「尼伯特」影響,閩清全縣16個鄉鎮農作物受災面積6.25萬畝,其中水稻受災2.19萬畝,蔬菜受災2.91萬畝,水果等受災1.15萬畝,水產養殖業損失1.12億元,農業深加工企業損失8400萬元,共造成農林牧漁業直接損失5.2億元。災後閩清縣農業局(縣農辦)採取多項措施,指導受災農戶開展災後生產自救,恢復生產。
  • 沿線玉米改種大豆現象明顯 俄羅斯進口豆的衝擊待觀察
    對沿途大豆的種植情況,大豆的生長狀況、大豆種子生產企業、及大豆深加工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同五大連池當地一家大型種子公司就大豆、玉米種子的銷售情況,大豆玉米的種植狀況進行了交流;考察了孫吳某大型大豆深加工企業,了解了大豆產地的加工企業面臨的現狀及發展狀況;參觀了黑河的一個俄羅斯進口大豆加工企業,對俄羅斯進口非轉基因大豆的進口情況進行了調研。
  • 河北10萬畝水稻田改種玉米(圖)
    本報訊據《燕趙都市報》報導,從2007年春季起,為保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的水量水質,河北省承德市灤平、豐寧,張家口市赤城三縣200多個行政村的農民將不再在潮河流域種植水稻。  這項被稱為「退稻還旱」的工程,涉及良田10萬畝,10萬畝原有的高產田水稻將全部改種玉米等耐旱農作物。
  • 以旱制旱 四川水田改種玉米
    以旱制旱 四川水田改種玉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8日 19: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3月28日電(記者黃毅)27日一大早,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盤龍鎮三教堂村農婦張慶英就來到自家的田裡
  • 水稻比玉米價格高三四倍,農民為什麼把稻田改種玉米
    我們先不談水果這個問題,主要來說一說種水稻的的事情。我們那裡素來就有「水稻之鄉」的美稱,村子外面有一望無垠的千畝稻田,這些稻田養育了一輩又一輩的農民。近年來,農民把這些水稻田都改為了玉米田,在農村我們把這種做法叫做「拉旱「,我們都知道玉米的價格是偏低,水稻的價格是玉米的三四倍。可是農民為什把水稻田改為玉米田呢?是農民沒文化,不會算這個帳嗎?當然不是了。
  • 中糧集團打造玉米深加工專業化平臺 中糧生化83億增發收購資產
    中糧生化本次交易的對手方生化投資,正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中糧集團控制的企業。本次交易完成後,中糧生化將成為中糧集團旗下統一的集科研和生產為一體的生化專業化平臺公司。2017年淨利潤為2.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86.74%;營業收入為62.7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12.00%。三大標的公司的業務均與上市公司相同或相關,盈利能力強於中糧生化。公告顯示,2017年1-10月,標的公司生化能源主要從事燃料乙醇、食用酒精及其副產品的生產及銷售業務,淨利潤為42,087.42萬元。
  • 今年大慶新增水田12.5萬畝 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
    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就意味著要增加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除了增加水稻種植面積以外,我市還有哪些可以替代玉米的作物呢?  據了解,今年,市農委將瞄準差異化市場需求,實施特色經濟作物生產、加工、流通相結合的產業化發展戰略,突出建設好中草藥、雜糧雜豆、花生和漢麻等10個經濟作物特色產業種植基地,支持壯大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建設,提高特色產品附加值,提升深加工能力。
  • 觀中國|非洲農民:「種了20年地,今後我要改種中國雜交稻!」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在布達卡項目點,中國專家「手把手」指導當地農民Sagula Robert成為了雜交水稻種植專家。他說:「我種了20多年的水稻,這是我見過最高產的水稻,我相信中國雜交水稻,相信中國派來的專家,感謝中國政府。從此以後,我要改種中國雜交水稻。有了錢後,我要把幾個孩子送到大學,還打算把現在的房屋拆掉,修一套新房,享受美好的生活。
  • 河北承德:杏仁深加工企業生產忙
    這是1月5日拍攝的承德縣一家杏仁深加工企業的杏仁露生產車間。   小寒時節,河北省承德市杏仁深加工企業迎來生產和銷售旺季。1月5日,在承德縣一家杏仁深加工企業,員工在杏仁脫苦車間查看杏仁質量。   小寒時節,河北省承德市杏仁深加工企業迎來生產和銷售旺季。
  • 專家詳解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性及應用前景
    就轉基因抗蟲水稻及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及應用前景等問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部分委員、專家及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進行了詳細解答。  轉基因技術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應用最為迅速的重大技術之一」,已成為世界各國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的焦點。轉基因技術作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在緩解資源約束、保障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拓展農業功能等方面已顯現出巨大潛力。一是減輕病蟲害危害,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 大慶玉米加工「串」起四條產業鏈 預計年產值30億元以上
    於是,發展玉米加工業,成為做強玉米產業的一大經濟鏈。  目前,我市玉米加工有澱粉、酒精、黃金米、胚芽、胚芽毛油、DDGS飼料及畜禽魚複合飼料等,並形成了四大產業鏈條。鏈條下,全市玉米加工骨幹企業就有27家,預計年產值在30億元以上。  飼料鏈,是玉米轉化加工之一。隨著國內養殖業的成熟,產業化規模的集約壯大,如何降低養殖成本,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成為了養殖行業的核心。
  • 《星際穿越》科學考:玉米為何能成為「末日作物」?
    影片中,激發人們穿越蟲洞尋找新家園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球環境的極度惡化:高溫、乾旱和疫病席捲了全球,人類只能依靠種植玉米苟延殘喘……在這部聘請了多為知名科學家作為科學顧問的影片中,蟲洞、黑洞也成為了重要的「角色」,而另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就是玉米。在惡化的環境中,玉米的確可能成為為人類提供食物甚至能源的主要作物。
  • 我國玉米單產再破記錄 轉基因玉米和大豆新品種培育成功
    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的玉米密植高產示範田進行了實收測產。結果顯示,示範田玉米每畝8600穗,單穗粒重192克。綜合測算,單產達到1663.25公斤,再破我國玉米單產記錄。
  • 【玉米】爆點不斷,玉米市場起風還是起飛?
    甚至黑龍江個別公司的30水潮糧收購報價也接近2000元/噸,農戶餘糧飛速下降,企業反應激烈。山東產區玉米價格行情穩中偏強,小幅上調後上量開始增加(今晨819輛),挺價步伐放緩,今日深加工漲跌互現,幅度在10元/噸左右。河北、河南等部分深加工則繼續有20-40元/噸的漲幅,北方港口行情趨穩,港存有限,缺乏動能。(具體價格看文章最後報價表)  今日山東深加工廠門前到車輛819輛!
  • 「頭號雜草」有望成為水稻增產「幫手」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事關國計民生。由於水稻生長於高溫多雨環境,稻田雜草種類繁多。其中,稗草被認為是全球最嚴重的雜草危害之一,也是稻田最主要的雜草,嚴重影響水稻產量,被列為我國農田15種危害最嚴重雜草之首。稗草與水稻均屬於禾本科,其在生長期、株型及對營養的需求等生物學特性與水稻極為相似,是水田中最難防除的伴生性雜草,農事操作不當很易造成水稻產量的重大損失。
  • 水田裡種植水稻好還是種植玉米好呢?
    水田裡種植水稻好還是種植玉米好呢?輔助條件是不知哪種掙錢。水田裡當然是種水稻更適合。首先,水田應該種水稻,是由於水稻和玉米不同的生理結構決定的。水稻的根系中含有"氣腔「,類似於空心的海棉狀結構,這種"氣腔"裡含有多量的空氣,及使是在較長時間淹水的條件下,水稻生長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短期淹水條件下,土壤中解離出的氮素增多,促進了水稻對氮肥的吸收。所以我們發現保持水稻一定的水層,水稻長勢良好。但是,玉米不行。水田種玉米是絕對不行的。除非將水田改成旱田。這需要很多先決條件,不能莽撞而為。
  • 玉米大漲,豬肉連升,水稻低迷,明年水稻選啥品種?參考來了
    今年的玉米是真瘋狂了,昨天山東玉米突破1.42元一斤。讓許多專家的預言丟了準頭,玉米突破1.5元也指日可待。玉米漲的厲害,緊隨其後的便是豬肉,生豬價格已經達到19.2元一斤。超過20元,也僅僅是幾天到問題。玉米豬肉雙雙突破歷史新高,可北方許多大城市的樓房,卻掉價了。這讓我們沒學過金融的老百姓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