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雜草」有望成為水稻增產「幫手」

2020-12-05 中國江蘇網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學合作揭示了稗草通過基因簇合成防禦性次生代謝化合物,用於與水稻競爭和抵禦稻田病菌的遺傳機制,為水稻C4育種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基因遺傳資源。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郭龍彪和浙江大學邱傑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據悉,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點資助,前後歷時6年,共有來自5個國家的16個研究團隊參與研究。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事關國計民生。由於水稻生長於高溫多雨環境,稻田雜草種類繁多。其中,稗草被認為是全球最嚴重的雜草危害之一,也是稻田最主要的雜草,嚴重影響水稻產量,被列為我國農田15種危害最嚴重雜草之首。

稗草與水稻均屬於禾本科,其在生長期、株型及對營養的需求等生物學特性與水稻極為相似,是水田中最難防除的伴生性雜草,農事操作不當很易造成水稻產量的重大損失。

「目前,稻田除草主要依賴於化學除草劑。如果不進行人工除草或不噴施除草劑,水稻難以與稗草競爭。」郭龍彪說,但大量使用除草劑不僅汙染環境,還增加生產成本,並且由於稗草對除草劑抗性的產生,又進一步導致除草劑用量大增。因此,在輔以栽培管理措施下,選育具有抑制稗草作用的「綠色水稻」,是減少化學除草劑使用的重要方式。

其中,植物化感是水稻和雜草互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向環境釋放特定的防禦性化學物質,從而影響鄰近植物生長的效應。水稻與稗草之間就可以自身合成並釋放化學物質來相互抑制生長,產生植物化感效應。

研究團隊發現,稗草能分泌一種叫丁布的次生代謝產物,可以明顯抑制水稻生長。他們在基因組研究中找到了能合成丁布的3個基因簇。稗草在與水稻混種時,該基因簇會快速啟動「製造」丁布。項目主要研究者之一樊龍江說,丁布是稗草獨有的秘密武器,而水稻沒有,同時,稗草還能合成水稻的「撒手鐧」稻殼素。

這是研究人員首次了解到稗草會利用基因簇的遺傳機制合成這些化合物來與水稻競爭,從而起化感作用。研究還發現細胞色素和穀胱甘肽巰基轉移酶基因具有解毒功能,以非靶標抗性機制,直接參與雜草除草劑抗性的進化。因而,利用化感作用進行雜草防控將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水稻為C3植物,而玉米高粱等作物為C4作物。C4植物的光合效率更高,所以一直以來,通過創製C4水稻品種,提高水稻產量是水稻育種的一個重要目標。稗草即為C4植物,同時與水稻有著相同的生境和株型,因而為C4水稻育種提供了一個最為理想的模式植物和C4途徑基因供體。此次研究獲得的稗草基因組,它的C4途徑相關基因已獲得,這為水稻C4育種提供了光明前景。

「比如,我們可以先把稗草C4途徑關鍵基因一個個導入水稻中,通過雜交方式將基因聚合,來看看這樣聚合的水稻光合效率是否會提高,及其產量是否會明顯提高。」相關實驗正在順利開展中,樊龍江說:「我們希望稗草能『逆襲』成功,成為水稻育種家們的掌上明珠。」(記者 常 理)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全的水稻田禾本科雜草甄別方法!
    請問哪個是水稻、稻稗、稗草?答案在文中近些年來,隨著土質的變化,溫度的變化,環境的變化,水稻田裡也禾本科雜草越來越複雜。然而,不同草的抗藥性也不一樣,所以,識別它們對於選藥治理雜草是非常關鍵的,但苗期禾本科雜草看起來區別很小,怎麼辦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比較詳細甄別禾本科雜草的資料,供大家參考。1.
  • 稻田裡的雜草,用什麼藥除比較有效?
    【筆者】答疑:稻田裡的雜草,用什麼藥除比較有效?用化學除草劑防除農田雜草,是一項重要的增產措施。化學除草劑具有很多優點,一是除草效果好。只要選藥正確,使用方法得當,對作物安全,除草效果一般在80一90%,比人工徹底、及時。二是有利增產。
  • 科學網—優化細胞分裂素分布可讓水稻增產和抗鹽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優化細胞分裂素分布可讓水稻增產和抗鹽 論文通訊作者童紅寧介紹,高產穩產是作物育種的長久目標,但由於作物產量和抗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補償效應,如何在不利條件下保持高產是育種工作的重大挑戰。細胞分裂素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且有其複雜的轉運系統,但在作物中對其功能了解甚少。 該研究首次發現,植物可通過調整細胞分裂素的空間分布對高鹽脅迫作出響應,從而提高對脅迫的適應性。
  • 正確使用除草劑,除草高效又增產
    使用化學除草劑防治農田雜草是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促進作物增產的重要措施。化學法除草有許多優點,一是除草效果好,只要選藥正確,使用方法適當,對作物安全,除草效果一般在80一90%以上,比人工除草徹底、及時。第二,有利增產,雜草與作物爭肥,影響通風透光,對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 植物免疫誘導劑氨基寡糖素促水稻生長增產的應用技術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氨基寡糖素在水稻上的應用會達到怎樣的效果。應用方法1、培育壯苗:將氨基寡糖素兌水稀釋進行浸種,溫度在20~25℃,浸種24小時。在水稻秧苗1~2葉期,使用氨基寡糖素水劑進行葉面均勻噴霧,間隔10~15天噴霧1次,每個生長周期施用2~3次,能促進水稻的健壯生長,葉片濃綠,提高水稻抗性,同時促進根系發達,植株粗壯。
  • 武漢多倍體水稻育種取得重大突破 "胖"米有望上餐桌
    人民網武漢9月14日電 (周雯)9月13日,從湖北大學、武漢市農科院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武漢多倍體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了結實率低的瓶頸制約,大而優的「胖」米有望3到5年內端上市場餐桌。此外,聚焦多倍體生物育種與創新,首次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將於9月24日、25日在湖北大學舉行。
  • 中日團隊首次揭示:基因成簇排列是水稻抗雜草的關鍵
    近日,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樊龍江教授團隊聯合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5年攻關,首次揭示了相關基因在基因組上成簇排列是水稻合成對抗稗草的「生化武器」稻殼素的關鍵,同時證實這樣的基因成簇進化事件,通過趨同進化在植物界已獨立發生了多次。
  • 植保《稻田、麥田、玉米田、果園常見雜草防除簡析》
    水稻直播栽培是水稻不育秧、不插秧,把種子直接播到水稻生長的本田的一種栽培方式。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推進,農村勞動力日益短缺,直播稻有它獨特的優點,具有分櫱發生早、生育期短、可有效降低勞動強度和成本、避免水稻紋枯病暴發及適合推行大規模機械化等優點,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一些適合直播稻種植的高產抗倒伏水稻品種的選育,及高效安全除草劑的推廣與應用,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又開始煥發出新的生命,尤其是在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等南方稻區己成為水稻的主導栽培方式之一。
  • 這種水稻是未來綠色育種的方向
    水稻的一生有兩大主要的威脅,一是稻瘟菌像瘟疫一樣令其害病,另一個則是與水稻競爭生長空間的田間雜草。這其中,稗草是水稻不斷較量的「頭號敵人」。根據國際糧農組織估計,雜草每年造成的損失高達950億美元。在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則面前,水稻也進化出了自己對抗稗草的「生化武器」——稻殼素。這是一種防禦性的次生代謝產物,通過根系分泌,進而抑制其他周邊稗草等植物的生長。
  • 水稻主要病蟲草害防控技術
    防治藥劑應儘量選擇防效好、具有增產和兼防紋枯病、稻曲病效果的藥劑,做到「一噴多防」和「防病增產」,並優先選擇生物藥劑,如枯草芽孢桿菌、井岡 蠟芽菌、多抗黴素、春雷黴素、春雷·寡糖、申嗪黴素、四黴素等;化學藥劑可選用丙硫唑、肟菌酯 戊唑醇、烯肟菌胺 戊唑醇、嘧菌酯 戊唑醇、嘧菌酯、苯甲 嘧菌酯、嘧菌酯 咪鮮胺、吡唑醚菌酯(僅限微囊懸浮劑)等藥劑。
  • 插秧期溫度低水稻返青慢、分櫱少,後期潛葉蠅、負泥蟲嚴重怎麼辦?
    ,胃毒,燻蒸三重作用再由植物傳導劑傳導到植株體內,配合枯草芽孢桿菌的作用;  能達到最短30天的防蟲期,正常氣溫情況下可達60天的超長防蟲期限,針對東北地區的潛葉蠅,負泥蟲等害蟲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藥肥中含有的中微量元素,微生物菌,營養調節劑,可確保水稻後期營養充足,水稻籽粒飽滿,提升作物品質,達到增產作用。
  • 科學家發現新基因:罕見突變可令超級稻增產9.5%
    GS2顯性基因使水稻穎殼細胞增大。 電子顯微鏡照片日前,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能顯著提高水稻產量的基因GS2(Grain Size on chromosome 2),田間試驗顯示,該基因能使超級稻「兩優培九」增產9.5%。
  • 水稻田發現潛葉蠅,及時進行打藥防治,提前預防是關鍵
    水稻潛葉蠅,屬於雙翅目類的害蟲,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比較常見,別看其體型小,但危害卻很大,不僅在水稻田,小麥田、蔬菜上也有發生,除此之外,一些禾本科的雜草,同樣會受到潛葉蠅的危害,比如稗草、千金、看麥娘、早熟禾等,也就是說不僅危害莊稼,還危害雜草(小麥和水稻也屬於禾本科的植物)。
  • 浙大教授發現稗稻相爭的「秘密武器」 可為水稻育種服務
    近日,浙江大學農學院樊龍江教授團隊對田間頭號雜草——稗草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水稻化感互作實驗,找到了稗草與水稻相爭的「秘密武器」,並對水稻育種指出了一種新的基因資源。相關研究論文在《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  植物化感作用簡單地說就是植物會釋放「化學武器」。生長過程中,植物會向環境釋放特定的防禦性化學物質,從而影響鄰近植物生長。
  • 浙大教授發現稗稻相爭的「秘密武器」,可為水稻育種服務
    據科技日報10月24日報導,近日,浙江大學農學院樊龍江教授團隊對田間頭號雜草——稗草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水稻化感互作實驗,找到了稗草與水稻相爭的「秘密武器」,並對水稻育種指出了一種新的基因資源。相關研究論文在《自然·通訊》上在線發表。 植物化感作用簡單地說就是植物會釋放「化學武器」。生長過程中,植物會向環境釋放特定的防禦性化學物質,從而影響鄰近植物生長。
  • 水稻栽培變「野」了!在世界各稻區均存在返祖現象
    水稻在世界各稻區均存在返祖現象是什麼讓栽培水稻變「野」了栽培水稻發生返祖現象後會呈現出籽實變小、紅皮的特徵,經過環境適應進化,種子一成熟即散落田間,之後與栽培水稻伴生。這種山寨版的水稻被稱為雜草稻,由於其遺傳背景與栽培稻極其相似,因此除草劑難以根除,嚴重影響水稻生產。
  • 水稻分櫱期誤噴施赤黴素後怎樣解救?適時適量使用好處多,可增產
    水稻分櫱期誤噴施九二0(赤黴素)後怎樣解救?分櫱期誤噴九二0在往年也出現過,一般對產量影響不大,甚至有研究說分櫱期(末期)施用會增產,但需要加強水肥管理,防止水稻倒伏。赤黴素在水稻上的應用1、提高水稻的產量常規水稻噴施赤黴素後,能提高分櫱穂的植株高度,促進稻穂整齊度,增加後期分櫱成穂,提高結實率,減少小穂部分在收割點脫落損耗 。
  • 回顧水稻全種植期的田間管理,來年再戰!
    水稻從種子萌發開始,經過髮根、長葉、分櫱、拔節、長穗、開花、結實等一系列生長發育過程,最後形成新的種子,稱為水稻的一生。 防治潛葉蠅:水稻插秧後,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水稻潛葉蠅危害期,可葉面噴施植物免疫蛋白配伍殺蟲劑(如噻蟲嗪)進行防治。 施分櫱肥:秧苗返青後,及時追施分櫱肥,分櫱肥的數量一般佔總施氮量的25%~35%。 化學除草:根據雜草情況合理選用高效、低殘留、短殘效除草劑。
  • 水稻田野慈姑多,該如何選擇除草劑?注意事項有哪些?
    野慈姑,水稻田一種常見雜草,據觀察,近年來,野慈姑的發生和危害有加重趨勢,它是一種多年生的雜草,在我國南方和北方稻區都有發生,野慈姑的繁殖方式和普通雜草不一樣,它具有有性繁殖和營養繁殖兩種繁殖方式,所以防治起來比較困難。
  • 科技部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玉米小麥增產 大豆水稻產量基本持平
    但2020年區域性極端氣候和農業災害多發,對全球糧油作物產量有一定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玉米和小麥增產,大豆和水稻產量基本持平。報告預計,全球糧食市場總體穩定,但全球新冠疫情給糧食供應鏈帶來影響,區域性糧食安全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