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忍」不住了!入局「網紅」氮化鎵,手機廠商捧出百億新風口

2021-01-09 創業邦傳媒

作者丨巴裡

編輯丨子鉞

題圖|Baseus

蘋果可能是唯一沒有推出氮化鎵(GaN)快充的手機廠商了。

元旦之後,蘋果將在2021年推出自家氮化鎵快充產品的消息不脛而走。與此同時,「別問,問就是為了環保」,也成為近來網友調侃蘋果的流行語。

蘋果在其iPhone 12系列中不再標配充電器,CEO庫克給出的解釋是「為了環保」。三星也緊隨其後,外媒消息稱即將推出的Galaxy S21系列,同樣不附帶充電器。

小米則借勢狠狠地「營銷」了一把。雷軍稱小米11提供了標準版和套裝版,標準版又稱之為「環保版」,不配備充電器,套裝版配備了氮化鎵充電器,兩款價格同為3999元,把「環保」的選擇權交給了消費者。

圖源:小米11發布會

有了手機廠商的這波「環保」騷操作,也讓整個快充行業沸騰起來,上到快充晶片、解決方案商,下至製造工廠、品牌商,紛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

以蘋果為例,從iPhone12到iPhone SE等14款支持PD快充的機型,均已不再標配充電器。這將在短期內導致市場供求關係失衡,以致引發第三方快充配件井噴式爆發。

電商頁面截圖/來源:京東

而氮化鎵這一半導體專業名詞,在短時間內成為了「網紅」新詞彙。氮化鎵快充成為了各大電商的暢銷品類。

手機廠商們捧出來的百億風口

特別是最近一年,65w、120w快充接連出現,15分鐘即可充滿一部手機,氮化鎵快充甚至成為各大手機廠商主打的賣點。

這主要是由於,在現在5G換機潮下,用戶購買的5G手機普遍比4G手機的耗電量更大。更快的5G網速帶來的是手機數據處理能力和處理量的成倍提升。完成更多的任務量,就需要更大的帶寬,這也導致了5G手機更加費電。

同時,目前電池技術已經到達瓶頸,無休止地增加電池容量也並不現實。因此,縮短充電時間就成為緩解用戶續航焦慮的唯一途徑。

隨著屏幕越來越大,電池容量也在不斷增長。十年前,手機電池平均容量僅為1200毫安,而到了2020年,智慧型手機電池平均容量達到4500毫安,十年擴大了3倍以上;手機屏幕也從2寸增長到今天主流的6.5寸,屏幕放大四倍。

疊加iPhone 12的「環保」神助攻,這讓整個快充產業鏈一夜提速。有充電器工廠表示,iPhone12發布後各電商平臺的充電器需求暴漲,上千家充電器工廠正緊鑼密鼓地趕製充電器,銷售規模比7月份上漲70%。

「蘋果帶頭,三星跟進,它們不送,大家只好到店內買,就會買比較貴且支持快充的充電器,而且體積更小,放包包剛好,」一名券商分析師說。

以這些手機廠商的銷量估算,預計2021年將有至少上億顆免費充電器從全球市場消失。由此掀起的蝴蝶效應是,由氮化鎵這種半導體新材料所製成的充電器將會加速普及。

2019年也被稱為氮化鎵元年,OPPO Reno Ace首次標配氮化鎵快充充電器。據創業邦粗略統計,2020年,已有華為、小米、Vivo、聯想、中興等10家手機品牌進入氮化鎵快充,如果再加上Anker、倍思等第三方配件廠商,目前市面上所推出的氮化鎵產品已經達到上百款。

市面上部分氮化鎵快充產品/圖源:smzdm

值得注意的是,據臺媒報導,蘋果也將在2021年推出自家的氮化鎵快充產品,由美國納微半導體(Navitas)供應氮化鎵電源晶片,臺積電負責代工,並預估將在2021年第二季出貨。

蘋果的入局,也必然預示著將整個氮化鎵快充產業鏈推向風口。

中信證券在報告中稱,隨著用戶對充電器通用性、便攜性的需求提高,未來氮化鎵快充市場規模將快速上升,預計2020年全球氮化鎵充電器市場規模為23億元,2025年將快速上升至638億元,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94%。

那麼,手機廠商為何都將快充新材料無一例外地鎖定在了氮化鎵身上?

傳統充電器所使用的基礎材料是矽,矽是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半導體材料。但隨著矽的物理極限逐步逼近,眾多廠商開始努力尋找更合適的替代品。

作為正當紅的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材料,氮化鎵比矽的禁帶寬度大3倍,擊穿場強高10倍,飽和電子遷移速度大3倍,熱導率高2倍。

這一系列優勢下來,氮化鎵更適合做大功率高頻的功率器件,同時體積還更小,功率密度還更大,且不容易發熱。應用在充電器上,就能夠實現同等充電功率下,體積可縮小一半之多。

65w氮化鎵充電器與61w Macbook Pro充電器體積對比

一個更加直觀的例子是,假如所有電器都換成氮化鎵材質,整體用電量將會減少20%。

「快充市場想要賺錢並不容易」

快充僅僅是氮化鎵應用的冰山一角。

品利基金在一份研報中指出,氮化鎵目前的應用方向主要有三個:一是光電領域,如LED、VCSEL傳感器等;二是功率領域,包括快充頭、變頻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電子電力器件;三是射頻領域,包括5G基站、軍事雷達、低軌衛星、航天航空等領域。

目前看來,後兩者是產業界更希望實現突破的兩個方向,也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產業化層面來講,相比氮化鎵功率器件,射頻器件的應用相對更為成熟。

「利用氮化鎵大功率、散熱好的特性,4G時代就已經有不少基站應用了氮化鎵的功率放大器(PA),在5G時代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大規模應用。」安芯投資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戰略官周貞宏表示。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預測,國內5G宏基站建設將於2023年左右達到高峰,年新增115萬個以上,對應PA需求高達2.21億個,佔比將達到80%。

而另一邊,在氮化鎵成為「網紅」前,整個氮化鎵功率器件的市場規模,曾經歷過長達數年的蟄伏。

「2010-2015年,可以說整個產業還沒有實現產業化。」周貞宏說道。2010年前後,國外就有不少投資機構、大公司進入氮化鎵功率器件市場,但也有不少公司倒閉,整個行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快。美國電源製造商協會(PSMA)曾連續做過5次市場預測,卻都沒有達到預期。

他認為,從做投資的角度來說,時機非常重要,如果投早了,就要耐心地扛著。實際上,快充市場雖然很大,但面臨著非常大的成本壓力,想要賺錢非常不容易。

雖然氮化鎵和碳化矽同為第三代半導體,但由於電動汽車在應用碳化矽器件後,同樣的電池容量可以提升更長的續航裡程,整體來說還是有切實的經濟效益的。(具體可參見:《為了提升續航,馬斯克又引發一場「造芯」革命,華為比亞迪已進場》)

從原材料難以生產到封裝成本高,都導致了氮化鎵器件的「高貴」。

小米在去年所推出的氮化鎵充電器中,除了PD協議成本,其他電容電感線圈等之外,最主要的成本來自於氮化鎵MOS功率晶片。而商業方案中用的較多的矽基氮化鎵外延片8英寸也高達1萬多元,比同面積的矽片貴30多倍。

過於昂貴的原材料也導致了氮化鎵晶片非常昂貴,最終傳到終端產品就會導致高出普通充電頭數倍的價格。

傳統矽基功率器件和氮化鎵MOS/圖源:IT168

周貞宏透露,實際上,在評估加拿大GaN Systems公司的時候,他們在2014年就有氮化鎵功率器件的產品,所有客戶在測試了他們的產品之後,雖然產品質量、可靠性都沒有問題,系統成本也有優勢,但仍然沒有人願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傳感器損壞了,整個設備還可以繼續運行,但如果功率器件損壞,設備就會斷電停止運行,僅為了節省一點空間和成本,並沒有人願意以身試險。並且由於氮化鎵是異質外延,本身會存在潛在的材料缺陷,這就導致大家都在觀望,整整過去了十年仍然難以上量。」

雲岫資本董事總經理趙佔祥也對創業邦表示,氮化鎵相比傳統矽基來說,還屬於新物種,所以其良率、可靠性還需要花費更長時間慢慢優化。

「之所以氮化鎵快充能夠發展起來,是由於它是一種最容易被驗證能夠滿足產業化需求的品類,充電器壞了可以直接更換,並不會造成難以挽救的損失」,周貞宏說。

從過去三年來看,氮化鎵功率器件的成本每年在以20%-30%的比重下降,這也讓氮化鎵爆發式增長成為可能。同時,隨著產量的提升以及高頻生態的逐漸完善成熟,周貞宏認為,氮化鎵最終要實現產業化,還是要往中高功率的方向發展。

氮化鎵功率器件產業發展路線圖/圖源:Yole

根據Yole的路線圖,氮化鎵功率器件最先發展起來的是手機快充,而後是新能源汽車,接著是數據中心的應用。

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GaN Systems在去年就曾展出過一款All-GaN(全氮化鎵)汽車。其執行長Jim Witham認為,氮化鎵正在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遊戲規則。採用氮化鎵技術,在充電效率維持不變的水平下,車載充電器的成本、功率器件的重量、體積以及損耗都可以降低30%左右。

同時,藉助氮化鎵高頻無線充電的優勢,實現座艙內多部手機同時無線快充,甚至手機可隨意放置,不受異物幹擾。

全氮化鎵汽車/圖源:eefocus

據悉,在900V以下的市場,氮化鎵都有較大的應用潛力,已經佔據整個功率市場約68%的比重,按照整體市場154億美元來看,氮化鎵功率器件的潛在市場超過100億美元。

三安集團北方公司副總經理陳東坡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從二級市場和下遊客戶反應來看,氮化鎵功率器件最先在手機快充爆發,未來將會擴展到新能源汽車和無線充電領域。

從產品來講,200伏和100伏低壓產品主要在快充領域,650伏高壓產品則主要應用於數據中心、無線充電和電動車領域。

2021年,氮化鎵將迎來爆發期

從前兩代半導體的發展歷程來看,頂級的矽基功率器件廠商都採用IDM(垂直整合製造)模式,在第二代半導體中,砷化鎵射頻晶片的頂級廠商——美國的Skyworks和Qorvo公司仍然是IDM模式。

趙佔祥表示,目前來說,第三代半導體採用IDM模式是主流。產能是影響氮化鎵產業化的一大因素。目前,只有臺積電等少數代工廠可以製造氮化鎵晶片。如果所有手機廠商都標配氮化鎵充電器,產能很難滿足。

他談道,像英諾賽科這樣的國內廠商也正在走IDM模式,晶片設計、製造全是自己來做,這樣就能夠做到產業鏈的自我控制,降低風險。

氮化鎵功率器件產業鏈/圖源:CSA

氮化鎵與同為第三代半導體的碳化矽產業鏈類似,依次為單晶襯底、材料外延、器件設計、器件製造。儘管目前仍以IDM企業為主,但設計與製造環節已經開始出現分工,如傳統矽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也開始提供氮化鎵製程代工服務,國內的三安集成也在提供代工服務。

「我們最看重半導體設計公司的Know-How(技術訣竅)。如果脫離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衰減等外沿特性,不掌握Know-How,不做好Driver和封裝測試等,不能實現產業鏈上的整合,往往這家公司是很難做大的」,華登國際合伙人王林曾說道。

「不同於碳化矽都是大廠在推,氮化鎵往往是初創公司走在前面。」周貞宏認為,大公司普遍更加謹慎,對於技術的可靠性、成熟度以及成本方面有著更多的考量,但小公司包袱少、不會擔憂這麼多。從投資上來說,並不會看一些相對成熟的公司,而是在恰到好處的時機切入和挖掘出有價值的初創公司。

王林也認為,從華登的角度來看,觀察第三代半導體也有一段時間,但到現在還沒有真正出手,原因也是出於對其難點的考慮。

2020年國內氮化鎵領域融資事件

數據來源:睿獸分析,創業邦製圖

從融資事件上也可以看出,與氮化鎵快充在消費端火熱不同的是,投資機構出手並不多,2020年全年僅有3起融資事件,且這些公司尚處於早期階段,融資金融普遍不大,也鮮有知名機構的身影。

實際上,由於氮化鎵技術門檻較高,目前該領域仍然以歐美日企業為主。國內也有終端廠商以投資的方式在海外提前布局。

例如,小米就曾在2018年投資了美國納微半導體。隨後,經過一年多的合作研發,小米氮化鎵充電器才得以問世。如今,除了進入小米快充供應鏈,納微半導體還與OPPO、聯想、戴爾等廠商合作推出了數十款氮化鎵快充產品。

除此之外,國內不少企業正在產業鏈上下遊加緊布局,比如氮化鎵襯底供應商有納維科技、東莞中鎵;外延廠商有蘇州晶湛、聚能晶源等;代工廠有三安光電、海威華芯;相關器件廠商則包括聞泰科技、士蘭微、華潤微、海特高新、華微電子等多家公司。

創業邦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製圖:創業邦

相比2019年,2020年國內氮化鎵產業投資熱度可謂是起飛式的增長。創業邦根據CASA和公開資料整理,全年共8個增產(含新建和擴產)項目,已披露的投資擴產金額達到193.25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近330%。

「現在整個產業都在賽跑,手機快充領域主要是美國的納微半導體和PI公司,還沒有所謂的巨頭出現,國內廠商如果能夠快速切入搶佔市場把量衝起來,就很有可能實現超越。」周貞宏說。

如果說2020年是氮化鎵快充的窗口轉換期,那麼,2021年勢必將迎來爆發期。

相關焦點

  • 小體積大功率 氮化鎵充電器成手機廠商追逐的新焦點
    (高靖宇/文)隨著多款100W快充手機的發布,也讓氮化鎵充電器的熱度再度提升。7月15日,OPPO發布125W超級閃充,同時推出三款氮化鎵充電器,其中新一代50W超閃餅乾充電器機身厚度僅10mm,格外吸引眼球。7月18日,一家名為SHARGE閃極的創業公司也發布了一款100W氮化鎵四口充電器(3C1A),這家公司還獲得了前魅族副總裁李楠的投資。
  • 蘋果為環保不送充電頭:原來是看中氮化鎵充電器市場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為了利益最大化,但蘋果接下來會有什麼具體動作,暫時還不是很明確。 不過近日網上的一則消息卻讓人看出了點端倪,原來蘋果是看中氮化鎵充電器市場了,決定要入局了。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蘋果會在今年推出大功率氮化鎵快充頭,逐步替代自家基於老舊技術和材料的快充頭,雖然這塊市場已經被友商深耕許久,可蘋果一旦入局,市場份額就有可能要發生重大變化了。
  • 蘋果殺入氮化鎵充電器:這意味著什麼?
    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其運行速度比舊式傳統矽(Si)技術加快了二十倍,並且能夠實現高出三倍的功率,用於尖端快速充電器產品時,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現有產品的性能,在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了三倍。來自我們數據顯示,2020年已經有10家手機廠商推出了18款氮化鎵快充。
  • 氮化鎵快充概念股
    平時走在行業前列的蘋果,突然在氮化鎵快充這件事情上掉隊了。   氮化鎵快充在手機品牌和第三方品牌的推動下,20W-120W氮化鎵快充產品多達數百款,款式相當豐富。除此之外,筆記本電腦廠商也殺入了氮化鎵快充市場,尤其是65W和以上大功率,代表品牌有聯想、華碩、戴爾、小米。
  • 氮化鎵充電器憑什麼成為小米華為5G必備,甚至讓蘋果不再堅持?
    在小米10的發布會上,雷布斯給我們帶來了一款新的配件——65W氮化鎵充電器。在這之後,「氮化鎵」一炮而紅,成為了一個熱門高頻詞彙。其實不止是小米,OPPO、華為、三星等安卓手機品牌也都推出了氮化鎵快充產品。網傳蘋果也很有可能在iPhone 12發布會上同時推出氮化鎵充電器。
  • 藍牙耳機78%成交率成閒魚第一網紅
    對大部分人來說,年會大多數碼產品自己已有,不打算換新,自己用不上,還不如轉手套現來得實在,於是很多人就會在閒魚上掛出自己的年會獎品!從閒魚上可以看出華為freebuds 2 PRO高配版、beats solo3、蘋果AirPods2無線藍牙耳機、JEET藍牙耳機等耳機都是年會獎品的熱門品牌!
  • 氮化鎵大規模商用加速 GaN產業鏈迎機遇
    來源:證券時報網近期,華為65W超級快充GaN(氮化鎵)充電器外觀、參數和包裝陸續曝光,預示開售日期臨近。華為9月發布的下半年旗艦Mate40系列預計也將支持65W超級快充。7月,聯想發布的拯救者電競手機將採用90W快充技術,再度刷新量產商用充電功率紀錄。
  • 國產品牌異軍突起:首款內置「中國芯」氮化鎵快充產品上市!
    同時得益於氮化鎵功率晶片的採用,ROCK這款65W 2C1A充電器的體積較常規產品有明顯優勢,搭配可摺疊的插腳,非常便攜。通過與蘋果61W PD充電器對比,可見ROCK的接口更多,體積也更小。值得一提的是,ROCK還與英諾賽科緊密合作,後續將基於「InnoGaN」開發100W、120W等大功率USB PD快充產品,加速第三代半導體在消費類電源市場的大規模產業化應用。
  • 竟捧紅新一代充電器,氮化鎵概念股大漲
    在2月13號,小米手機的新品發布會上,除了小米10系列手機外,雷軍這次還發布了藍牙耳機、氮化鎵充電器,以及首款支持WiFi-6技術的小米路由器。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氮化鎵(GaN)充電器Type-C 65W。這一新應用的發布順勢引爆了A股第三代半導體概念股。
  • 華為小米都在追趕的半導體材料「風口」:氮化鎵何以成為行業新寵?
    最近幾年,手機行業的「軍備競賽」日益激烈,每家廠商都在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希望自家產品能在性能上儘可能長時間地壓倒對手,消費者幾乎每隔幾個月就能在新手機上看到全新的技術應用或是舊功能得到革新。在諸多技術之中,充電技術是這場競賽的核心「軍備」。
  • 韓國廠商入局群雄逐鹿的國內PA市場
    打開APP 韓國廠商入局群雄逐鹿的國內PA市場 candy 發表於 2021-01-06 09:50:10
  • 半導體:氮化鎵只有短線炒作機會
    趨勢行情下,只要有新的變革技術出來,便會被機構猛吹,近期半導體板塊的氮化鎵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氮化鎵(GaN)憑藉高頻低阻、高導熱、耐高溫等優勢,成為電子器件和射頻器件的潛在替換材料。而本次氮化鎵浮出水面,主要是小米新產品助推所致。理想狀態下,氮化鎵市場空間超百億,不算小,但面臨技術普及時間長、其他大廠不跟進等風險,短期看,該主題只有炒作機會。
  • 最近爆火的氮化鎵GaN充電器到底是什麼?
    最近爆火的氮化鎵GaN充電器到底是什麼?   氮化鎵應該是今年最常聽到的一個詞了。不久之前小米在發布會上官宣了65W氮化鎵USB PD快充充電器,讓氮化鎵充電器一夜之間成為了「網紅」。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氮化鎵充電器是怎麼來的。
  • 小米帶火的氮化鎵 是風口還是炒作?
    來源:財經早餐作者: 財經秘書 一、小米吹響氮化鎵快充號角2020年2月13日,小米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發布了小米10Pro系列手機以及部分配件產品。其中65w氮化鎵(GaN)充電器引爆市場。其實全球首家採用氮化鎵(GaN)充電器的廠家是OPPO在19年11月發布RenoAce手機搭載的65W快充,在提升充電效率的同時減小體積。不過OPPO可能只顧著打廣告:「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沒做科普,也沒引起較大關注度。同時,在今年的CES2020上,包括Anker在內的30家廠商推出了66款氮化鎵快充產品,但是由於技術、良率等問題,價格相對昂貴。
  • 氮化鎵充電器這麼強大,蘋果為什麼還不配備?原來是因為這一點
    在人們以為體積問題無解的情況下,氮化鎵充電器出現了。簡單來說,氮化鎵充電器集結了這些優點:體積小重量輕。氮化鎵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功率開關器件,開關頻率高可以減小變壓器和電容的體積,從而減小充電頭的體積和重量。因此氮化鎵充電器的體積比普通充電器來得小,重量也更輕。功率大,散熱好。氮化鎵材料耐高溫且導熱性強,所以充電時能承受更高的電壓,同時還能減輕發熱狀況。
  • 氮化鎵快充研發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全國產
    充電頭網近日從供應鏈獲悉,國產氮化鎵快充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自主可控,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一、氮化鎵快充市場規模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是下一代半導體材料,其運行速度比舊式傳統矽(Si)技術加快了二十倍,並且能夠實現高出三倍的功率,用於尖端快速充電器產品時,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現有產品的性能,在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了三倍。
  • RF GaN領導廠商及新入局者的戰略和技術路線
    打開APP RF GaN領導廠商及新入局者的戰略和技術路線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10:18:05 受下一代電信和國防應用需求推動,射頻(RF)氮化鎵(GaN)領域的專利申請持續增長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由於電信和國防應用的需求推動,RF GaN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長。
  • 智慧型手機之後,下一個風口在哪?
    大型機之後是PC,然後是Web,接著是智慧型手機。在每個風口,都會製造一批公司,在大型機時代,火了IBM,在小型機年代,火了DEC,在PC時代,火了Wintel,在智慧型手機時代,火了蘋果、谷歌,那麼下一個時代會出現什麼大事物,誰是下一個風口呢?計算機行業的第一個風口計算機行業最早的需求是軍事需求,計算密碼,計算彈道,科學計算,限於軍事和高科技的專業領域。
  • 你需要了解一下氮化鎵這項黑科技
    小米GaN充電器支持為筆記本電腦充電目前,已經有多家手機和配件廠商推出了使用氮化鎵(GaN)技術的充電器,下面我就來為大家介紹幾款目前正在熱銷的氮化鎵充電器。與部分手機配件廠商推出的65W充電器相比,只有一個Type-C接口的小米GaN氮化鎵 65W充電器顯得十分小巧。
  • 全套國產晶片氮化鎵快充問世 明年或掀普及熱潮(附股)
    從供應鏈獲悉,國產氮化鎵快充研發近期取得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自主可控,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東莞市瑞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成功量產了一款65W氮化鎵快充充電器,除了1A1C雙口以及摺疊插腳等常規的配置外,這也是業界首款基於國產氮化鎵控制晶片、國產氮化鎵功率器件、以及國產快充協議晶片開發並正式量產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