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快充發展迅速,從傳統的5W到現在的65W,充電頭的功率不斷增加,相應地,尺寸也越來越大。在人們以為體積問題無解的情況下,氮化鎵充電器出現了。
簡單來說,氮化鎵充電器集結了這些優點:
體積小重量輕。氮化鎵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功率開關器件,開關頻率高可以減小變壓器和電容的體積,從而減小充電頭的體積和重量。因此氮化鎵充電器的體積比普通充電器來得小,重量也更輕。
功率大,散熱好。氮化鎵材料耐高溫且導熱性強,所以充電時能承受更高的電壓,同時還能減輕發熱狀況。
基於這些優點,氮化鎵充電器比起我們日常用的充電器,在同等功率下的體積要小得多;而在同等體積下,可以實現更大的功率。
也正是因為這樣,氮化鎵充電器不僅僅可以為我們的手機進行快充,也可以為筆記本等電子設備高效充電。對於經常出差的人來說,氮化鎵充電器一個就可以替代多個,帶來的便利性不言而喻。同時因為充電效率高,充電時間也節省了許多。
今年已經有多家知名廠商推出了65W氮化鎵充電器,而蘋果卻遲遲沒有動靜。要知道,一直以來蘋果在很多功能技術上都較為激進,尤其是在MacBook上,早早配備了雷電3接口、蝶式鍵盤等等,但MacBook卻依舊配備磚頭一般大小的充電器。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說,氮化鎵體積更小巧更方便,iPhone和MacBook的售價也完全能支持,按蘋果這樣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為什麼遲遲不安排上?
原因其實很簡單,成本問題是關鍵。
先看看手機充電器的發展史:安卓快充經歷了從10W到18W,再到後來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快充記錄的40W。而iPhone卻一直是同樣的配方,iPhone 6 Plus開始支持5V2A快充,但標配的充電器是5V1A;iPhone 8開始支持18W PD快充,標配的充電器還是5V1A;直到iPhone 11系列發布後,才終於在iPhone 11 Pro以上的機型標配了18W快充。
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快充充電頭的成本差距不大,況且iPhone的利潤不低。但仔細想想,iPhone的出貨量是千萬級的,成本高出一元,利潤就相差了幾千萬。
再說到MacBook,雖然氮化鎵充電器與矽基充電器相比具有多種優勢,但高出的成本可不是按個位數計了。MacBook的出貨量也不小,按每個充電器的成本差價去估算,利潤同樣達到億級。利潤的差別是非常直觀的,這可能就是蘋果不標配氮化鎵充電器的主要原因。
如果想用氮化鎵充電器,完全可以單獨購買第三方的。目前隨著市場需求量加大和產能增長,氮化鎵充電器的價格已經走向親民化,比如近期綠聯推出的氮化鎵充電器,預售到手只需要99元,搭配對應的充電線可以實現給iPhone和MacBook的快速充電。
氮化鎵充電器之所以這麼強大,是因為它的核心材料「氮化鎵」。它是當前和未來最被看好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大、熱導率高、耐高溫、耐酸鹼等特性,而這些特徵給充電器帶來了多方面的技術突破。你在用氮化鎵充電器嗎?體驗如何?